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導語:對孩子的教育不光要教他們學習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能力和素質。在點滴小事中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這其中包括品德、性格、習慣、愛好、心態等方面。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也不可輕視,父母必須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自律意識。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1.完全照書本養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多數以書為標準喂養孩子,有的過分認真地執行書本上的要求,認為這樣才是科學的。比如書上說8個月會爬、1歲半會串珠子,如果自家 的寶寶不會,就異常著急,以為是寶寶的智力發育有問題。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一定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有的可能說話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個 寶寶的成長路線都是不一樣的。
正確做法:
把書作為參考,一旦覺得寶寶與書上說的哪點不一樣時,不要著急,綜合考慮寶寶的發展,比如不會爬是不是因為穿得多啦,不會說話是不是因為沒給他說話的機會。
2.以孩子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飯時,有好吃的要先給寶寶,寶寶要愛吃哪樣,父母就不能動。這樣一來,寶寶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愛吃的東西,他會哭鬧,而且寶寶會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重要。這樣的寶寶會變得不懂分享,不懂愛。
正確做法:
把寶寶看成是家庭成員之一,吃東西時,無論父母愛吃與否,也要讓寶寶分給每人一份,讓寶寶學會分享,懂得關愛。
3.父母替寶寶道歉
二三歲的寶寶一起玩時,寶寶把別人打哭,這時有些父母會挺身而出,替寶寶道歉。這樣一來,寶寶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也沒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他長大后不會自己承擔責任。
正確做法:
做錯的事情,父母要及時糾正寶寶,因為寶寶不知道哪樣做是正確的,哪樣做是錯誤的,正誤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要向人道歉,讓他自己承擔后果,這樣才能讓他記住,明白對與錯。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1.給幼兒一些選擇的自由
3歲左右的幼兒已有了逆反心理,父母單方面的發號施令常常成為他們發脾氣的原因。如果直接對他們說:;去吃飯!或;去洗澡吧!通常會使命令遭到抵抗。這時,父母不妨給幼兒一些選擇的自由,換種方式說:;吃飯及洗澡你想先做哪個?提出兩種對等的項目讓他選擇,由于2歲的幼兒還不會去考慮這兩者以外的事項,所以大部分都會在其中選擇一項。這種;哪一個先都沒關系,你愛如何就如何的自由,足以讓他感到興奮和滿足了。這不失為對付幼兒發脾氣的`一條好策略。而且,給孩子一些選擇的自由,在無形中就灌輸給了孩子自己為自己的事做決定的自主意識。
2.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能施予體罰,體罰包含了2種危險因素。
其中之一就是孩童容易模仿雙親,對別人使用暴力。父母是幼兒最親近的人,也是當然的學習對象,如果雙親經常體罰他,就會使他變成性格殘暴的人。
其次,父母經常對幼兒施予體罰,幼兒會心存警戒,不再與父母親近,如此一來,父母根本無法給予教養和管教,更別說幼兒會對雙親懷恨,想伺機報復了。當然,父母也是凡人,有時不免氣極了而打小孩。在這種時候也大可不必自怨自艾、悔恨莫及,只要能盡量控制情緒,以理智的方式處理,避免過度的體罰就行了。
3.家長如何對付幼兒發脾氣
2歲左右的幼兒最令父母頭痛的問題,莫過于無緣無故的亂發脾氣了。對此,如果父母缺乏一套管教方針,過于心軟,就會被2歲的幼兒搞得團團轉。以下是一些可供參考的管教方針。
(1)、彌補孩子理解的不足
此年齡的幼兒理解力不足,無法正確判斷周圍的情況,因此容易發脾氣。雙親必須先耐心聽他訴說,再為他說明,使他理解。例如,當他想要別人的東西而哭鬧不休時,首先要讓他認識;自己的東西。;你的在哪里呢?拿來媽媽看看!然后再向他說明:;這不是一樣嗎?
(2)、注意他是否饑餓或疲倦了
肚子餓、太過疲倦等平常的事情,有時也會成為幼兒發脾氣的原因。母親常會責罵小孩:;每次到了傍晚正忙時,你就亂發脾氣,一點也不知道大人的辛苦!然而,母親是否根本忘了孩子的饑餓和疲倦已達到了極限,事實上,預防這種情形的發生,正是母親的責任。
(3)、命令應該統一
父親與母親,或是祖父母與雙親,如果對幼兒發出不同的指示命令,那將是很危險的,不但會使幼兒發脾氣,且會讓他們陷入混亂,無所適從。
一般來說,大人的意見當然會有不同,要避免或許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在幼兒面前呈現對立狀態,會使幼兒陷入混亂。所以無論如何,家人應事先調整意見,在幼兒能判斷復雜的事情之前,努力保持同一個方針。
(4)、優柔寡斷最糟糕
幼兒發脾氣的時候,最忌的就是雙親先是猶豫不決,后來禁不起幼兒的哭鬧,終于屈服的優柔寡斷作風。如此,幼兒會認為當父母說;不行時,只要發脾氣,就可以獲得自己所要的東西,遂以發脾氣作為他的武器。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說到做到
曾獲得過美國教育部頒發的“愛因斯坦式青年”稱號的梅布得老師極力主張父母必須參與孩子學校組織的活動。這樣做會向他們表明你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真的很關心。 你不必具有一項特長或是用許多業余時間幫孩子們做什么。多數老師歡迎家長陪伴孩子們郊游,與其他家長通通電話以及打印孩子的學期特別報告等。經常向老師詢問他們需要什么幫助。
開誠布公地交流
找出時間與老師進行交流,同時詢問、觀察孩子正在學習什么,得到這些的確實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家長可以給老師打電話得知孩子在課上學習了些什么內容,并且留了什么作業。
幫助孩子做到有條理
幫孩子建立學習計劃,并把所有的作業都標在日歷上,這樣,孩子就會提前做好。
全家共進晚餐
最重要事就是父母要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全家在一起用餐很重要。一般來說那些全家一起用餐的孩子的識字能力較強。用餐時的談話越生動明了越有助于孩子對詞匯的學習,詞匯量大,閱讀能力就強。
過程和結果同等重要
家長需為孩子創造一個無憂無慮的學習環境,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許多時候家長只看重分數。如果孩子是個全優生卻不能告訴你他為獲得這樣的好成績都做了些什么,那么這時父母還要對他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了解。 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家長給他們一些啟示,讓他們自己找出答案。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答案,不如問他:“你認為在哪兒能找到答案呢?在字典上還是在因特網?” 考試成績差是該同孩子談一談的信號。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后了?他需要輔導嗎?還是因為他沒有做作業才使成績不發好的'?這些父母都要清楚地了解到。
對孩子持有較高的期望
一種鼓勵孩子為他的未來著想的方法是設立家庭目標。家長寫一份自己家本年度應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務書,其中包括孩子應取得怎樣的進步。老師也有自己的任務,不要讓任何學生落后,盡力幫助成績差的學生取得好成績,幫優秀生更上一層樓。對孩子持有較高期望并讓他們知道這一點,能鼓勵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并不斷進取。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相關文章: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03-21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撒謊的孩子03-25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偏執型孩子10-19
孩子的犟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教育07-19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07-19
家長應該如何跟孩子溝通11-10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批評孩子05-11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評價孩子10-31
小升初家長應該如何調整孩子的心態08-31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孩子打架行為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