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家長應該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從生活入手去改變
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大部分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形式。他們試圖沖破約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錯誤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我意識的覺醒增強相矛盾。其次從權威的影響向客觀的分析引導過渡,因為社會的迅猛發展,父母常常一開口就顯得很外行,權威性漸漸丟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難、問題、挫折之后,只是需要來自父母的客觀分析和引導,而且,這種分析和引導還應該是朋友式的。
再次,要耐心持久地與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
接近孩子,發現優點,給予鼓勵,并學會“示弱”,為孩子創造超越家長的機會,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學習方面),都要夸贊,進一步引向孩子學習。注意萬不可只重視學習,再加上許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對孩子的要求順勢拔高,出現比較持續和厲害的不滿情緒,影響與孩子的一切交流。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著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著干。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自我意識輔導
自我意識輔導包括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悅納自我,確立現實合理的理想自我,培養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克服意識障礙。正確地認識自我就是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又要意識到自身的缺陷與不足,一個人成熟的人是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揚長避短的。那么,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就要引導孩子恰當地評價自我,在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過程中,要注意予以全面公正的評價,而不是盲目地不合理地去拿他人做模范。
情緒情感輔導
教導他們正確認識情緒,正確地表達情緒是很重要的。成人與孩子的良好溝通是有助于他們培養良好的情緒情感習慣。開明民主、和諧溫暖的成長環境有利于孩子傾訴想法和情感,父母與孩子間經常坦誠地溝通會讓孩子形成健康的情感表達方式。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
伙伴關系密切
多數少年都具有群體觀念,他們常感到在群體當中有一種安全感。他們的言行、愛好、衣著打扮都互相影響,信任伙伴勝過信任家長和老師,他們互相傾吐內心的秘密和苦惱,也經常從伙伴那里得到同情、理解和溫暖,而這種情感從成人那里卻難以得到。因此,父母和老師應關心他們交朋友的情況,并敏銳地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疏導。
獨立意向發展迅速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接觸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愿望也日益變得強烈。成年人應針對青少年獨立意向的發展,尊重他們正確的意見,有事同他們商量,逐漸給他們更多的獨立權利,同時也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正確地發展其獨立性,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
對性發育的困惑不解
據調查,不少青少年對“性”持有不正確的認識,有的視它為下流 、骯臟、見不得人,難以啟齒、無所適從,以致對自己的性沖動感到羞愧、自責、苦惱和困惑并產生厭惡與恐懼心理等等。其實性沖動是男女青年生理心理的正常反應,是在性激素的作用和外界有關刺激下產生的,并不是不純潔、不道德或可恥的行為。產生上述不正確的看法的青年如不及時醒悟會造成心理障礙。
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法寶
想控制青春期的孩子幾乎不可能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已經有了大人的樣子,但是心理上并不成熟;他們看起來應該懂事了,但其實遠遠沒有……他們想獨立,不愿意再被過分呵護;他們想做主,穿標新立異的衣服,穿耳洞、戴耳環、甚至刺青……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張力十足,總想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懼怕任何試圖阻攔他們的人和事物!因此,家長的過度管制對他們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他們不會再俯首帖耳“受制于人”。
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記,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越想遠離你。想控制他們像控制幾歲的孩子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
用智慧斡旋荷爾蒙的力量
了解是荷爾蒙使孩子的心緒不穩,父母對孩子就會多一分體諒,少一分責怪,心態也能變得平和、冷靜一些。比如,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那是在宣泄情緒,不是故意和父母“對著干”、“挑戰父母底線”;他們為一點小事哭泣不已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那也是正常反應,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他們在發牢騷的時候,我們也能包容,不會拒絕傾聽……父母更理解孩子,親子關系就不會那么緊張,孩子的青春期就過得更順當一些。
父母要及時調整心態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即使在親子關系融洽、父母非常睿智的家庭里,青春期引發的動蕩也足以降低全家人的生活質量。有些孩子的青春期相對平順,有些孩子則特別叛逆,可以鬧得家中雞犬不寧、天翻地覆。這樣的孩子對父母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旦處理不當,家庭就將進入“危機期”。
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間,長大更是。父母太侵入,孩子就會逃避。在孩子按照他成長規律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大人使用管教的方式也要隨著調整了。就像坐在樹蔭下乘涼,陰影會隨著陽光移動,我們就要不斷的挪移我們的椅子,才不會被陽光曬到。而不是坐在那邊不動,卻要樹移動一樣,那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
教育孩子不能“太較真兒”
如果家長了解一些青春期孩子的特點,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在面對孩子的變化時就不會特別被動,教育孩子時也不至于過于“較真兒”。
努力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營
耐心、理解和包容才是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法寶。
所以,父母要努力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營,保持親子溝通的通暢,這才是管教叛逆孩子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當大人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時,他們更趨向于合作,并在今后逐漸靠攏父輩的價值觀,以真正成熟和獨立的姿態回歸。
青春期孩子教育書
1、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
在龍應臺與她十八歲的兒子安德烈的三十多封書信里,進行著弭平兩代人之間代溝的努力。探討了母子對新與舊、左派與右派、流行文化與人文關懷的看法,體現了母子不同的時代價值觀。
推薦理由:圍繞青春期孩子與上一代的代溝討論。
2、武志紅的《七個心理寓言》
七個關于心理健康的寓言,從故事中獲得成長的感悟。
推薦理由:生活中的寓言,隨時都在上演。讀懂《七個心理寓言》,愛就會在你心中開花結果。
3、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由12篇精彩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飯店》,是三毛適應荒涼單調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筆的第一篇文字,自此之后,三毛便寫出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傾倒了全世界的中文讀者。
推薦理由:充滿愛和自由。
4、蔡康永的《有一天啊,寶寶》
腹黑人講的溫暖故事,這本書寫給小S的寶寶,同樣也是寫給那些還在天上未來到人世的寶寶們。年少的時候,會說,如果有選擇的話,我才不愿意來到這世界上。年紀見長的如今,會說,如果有選擇的話,我還是會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因為所謂的痛苦、傷害、不愉快,統統都變成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今天變成美好的,那是因為昨天的苦難。愛生活,享受生命,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吧。所以,寶寶,如果你可以選擇的話,一定要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哦。因為不管是什么樣的人生,都會是你獨一無二的擁有。生命是我們唯一與眾不同的東西。
推薦理由:通過蔡康永最深情最溫柔的寶寶日記,你將發現,原來人生有這么多精彩好玩的“問號”,以此感悟生命的意義。
5、韓松落的《為了報仇看電影》
本書由韓松落的電影隨筆結集而成。本書共分為四輯!度松馁|感》,借助電影觀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電影窺探時事;《滋養靈魂的風景》,探查與電影直接有關的人與事;《私房話》,表達個人與電影的親密接觸。
推薦理由:看懂這本小書需要體悟與洞察,以我們熟悉的電影為素材和話題的因由,著重考察我們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對我們生活的滲透,增加孩子對生活、對周圍的理解。
6、艾倫·麥克法蘭的《給莉莉的信:關于世界之道》
莉莉是本書作者艾倫·麥克法蘭教授的外孫女,17歲,對世界之道充滿好奇,經常向他提問:“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于是,教授寫下這部專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問題。身為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和教師,作者運用自己的豐富學識和經驗,對莉莉的問題給出了深入淺出、極富創造性的回答。
推薦理由:30封信縱觀人類歷史,縱覽世界文明,筆鋒的指向,從個人層面,直達哲學、宗教、政治等更宏觀的領域。莉莉的問題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考者——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困惑。同樣,教授的回答也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想家的可能答案。
7、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
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祁克果、柏拉圖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推薦理由:為孩子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相關文章:
家長應該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07-19
家長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07-28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08-10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撒謊的孩子08-17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偏執型孩子10-19
孩子的犟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教育07-19
家長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孩子08-17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評價孩子10-31
家長應該如何跟孩子溝通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