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教育的反思
導語:在人的一生中,學前期是人的身心等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期,是發展最快、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幼兒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教育的基礎,被喻為是整個教育事業這棵大樹的“根”,如果根基薄弱,那么整棵大樹勢必倒下,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對幼兒教育的反思
一、常規教育是基礎
常規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并具備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較好組織紀律性的重要手段。
1.榜樣激勵法
榜樣激勵法是指教師對幼兒的良好品行和行為及時肯定和表揚,鞏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但他們對教師的表揚和鼓勵非常重視,所以教師要利用幼兒的這種上進心理需求,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表現,特別是對能夠自覺遵循常規的幼兒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就可以使幼兒對正確的行為因獲得正面強化刺激而固化下來,從而逐步養成日常行為習慣。
2.故事引導法
故事引導法也是一種榜樣教育,但這種教育方法主要是運用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向幼兒介紹遵守常規的典型例子,啟發幼兒向故事中的榜樣學習,以養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方法。幼兒喜歡聽有趣味的故事,教師充分利用這一點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可以產生較好的效果。
3.生活體驗欣賞法
生活體驗欣賞法是指教師經常組織幼兒進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務活動,在活動達到目的之后,組織幼兒評價自我服務的勞動成果,從而讓幼兒在體驗規范生活的美感和進行良好的情緒體驗中慢慢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幼兒能夠正確評價自我服務的勞動成果時,不僅會對生活常規教育要求產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夠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
二、創新能力是關鍵
幼兒時期,正是好奇心強、沒有過多思想束縛、敢想和敢做的時期。只有注意保護并重視培養這種創新精神,才能使他們的創造性得以持續和發展,從而使他們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因此,教師應重視幼兒的創造教育,要運用恰當的方法啟迪幼兒的創新思維,點燃幼兒智慧的火花。
1.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性思維是智力活動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種擺脫了習慣定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要激發幼兒的創新智慧,教師必須重視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研究表明,一般8個月的孩子就有創造性思維活動的表現,2歲至5歲的幼兒,表現得較強烈。幼兒教師有責任保護幼兒的這種創造力,對幼兒“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要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積極的支持,對其錯誤的想法和做法不要輕易否定,而要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疏導。
2.鼓勵孩子的奇思異想,點撥幼兒的“創新”思路
創造的最大敵人是思維固化。美國心理學家鄧克爾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其結論是:“人的心理活動有一種功能固定性,它使人們的思維趨于刻板、固定化,總是沿著習以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兒更是如此,他們解決問題時,多是圍繞一般性、常態性的思路開展,難以跳出思維的束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擺脫一般性的思維方式,從非常態的角度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三、挫折教育是動力
現在的不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吃、穿、住等,而忽視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精神的培養,被忽略的這些恰好正是適應社會高速發展、培養跨世紀人才所必須的,也是孩子心理發展所需要的。
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挫折教育。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學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創設某種情景條件,提出某種難題,啟發和促進孩子動手動腦解決問題,使他們養成樂于嘗試、勇于克服困難、敢于經受挫折的品質,從而形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的一種教育方法。幼兒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的,它以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為前提,隨著幼兒知識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增強變化而變化的,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總之,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但主陣地是學校,教師是關鍵,教師要本著對每一個幼兒負責的態度,采用恰當的教育方法給幼兒的未來打好基礎。
【對幼兒教育的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教育的反思06-04
幼兒教育反思06-04
幼兒教育反思經驗06-04
幼兒教育反思筆記03-31
大班幼兒教育反思03-31
幼兒教育反思簡短04-26
小班幼兒教育反思03-28
中班幼兒教育反思怎么寫03-31
淺談韓國幼兒教育對中國幼兒教育的啟示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