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么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好習慣
導語: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知識的基礎,有好的學習方法更加能事半功倍。可以這樣說,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不但是學生成功獲取知識的金鑰匙,而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怎么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好習慣
一、教學生會“聽”
專心聽講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獲取信息的必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聽的方法,培養聽的習慣,訓練聽的能力。
教給聽的方法:要求孩子既要學會傾聽老師講課,又要學會傾聽同學發言。聽時,要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把注意力集中到將要探討的問題上,先獨立想想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再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逐步學會記住他人發言的要點,并用語言信號和非語言信號做積極的信息交流。聽時還要求學生目光注視對方,用點頭、微笑、搖頭等非語言信號表示自己在聽;用“我明白了,請您把……再講一遍好嗎?”等語言信號表明自己聽的結果。
培養聽的習慣,訓練聽的能力,一定要付諸行動,并落到實處。例如,在課堂上,可以復述老師剛才說的一句話,或隨時請學生復述前一位同學的回答,并及時給予肯定。
二、教學生會“看”
學會“看”即學會觀察。良好的觀察力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的基本條件,能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在數學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明白觀察什么,該怎樣觀察。
明確觀察目的。觀察要有目的,不能盲目,盲目地感知算不上觀察。在數學學習中,我在讓學生觀察時,首先讓他們靜下心來,再告之觀察對象及具體要求,并要求分步完成觀察任務。如小學二年級《找規律》一課,就是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然后找出規律。這是一節培養小學生觀察能力的好課。
觀察要有條理。數學學習中對數學對象的觀察往往不是輕而易舉就能達目的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引導學生不能雜亂無章地進行觀察,而應逐步養成有條有理地觀察的良好習慣。例如:五年級有一課《三角形的分類》,學生面對大屏幕出示各種形態的三角形,一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老師對他們提示,根據三角形角或邊的特點分類,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觀察,學生豁然開朗,很快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數學教學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只要老師留心,經常對學生進行這樣的訓練,久而久之,就可以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
三、教學生會“想”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數學。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我們不但要教育學生上課時邊聽邊看,更要會想。
設疑引導學生想:抓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精心設疑引導學生想,例如,我在教學“億以內的讀法”時抓住教學讀萬級的數這個重點和讀億以內數中間和末尾有零這個難點,在教學中進行激疑啟思提問:每級末尾有0,其他數位有一個或連續幾個0時,分別怎么讀?學生積極思考,產生了探索求知解決問題的'積極要求。
操作演示,啟發學生想: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教師一方面應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具進行演示,另一方面應讓學生有充分的操作機會,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領悟算理,同時培養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學生會“說”
會說:聽、看、想,要通過“說”這一點來突破。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要去想。課堂上抓住要學生盡量多說這一環,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細心看。抓了會說,就能促進其他三會。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口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數學課練說,可采用以下這些做法。
第一,訓練學生大聲發言。第一節課師生相互介紹,訓練說話就開始了。要求每個學生起立,大聲說我叫×××,上學期期末考試得多少分,再用一兩句話說說新學年自己學好數學的打算。教師從中發現說得好的,當即表揚:“××同學發言,姿勢端正,態度自然,語句完整,語言簡練明確,特別是聲音洪亮:很精神!”通過表揚樹立榜樣,使學生明確要求。此后,每節課都結合檢查復習、基本訓練等教學環節進行訓練。
第二,讓學生習慣于“說想法”。所謂說想法就是說思路,說思維的過程。課上要給每個學生說自己想法的機會,可以個人獨自小聲說,同桌之間練習說,四人小組互相說,等等。這樣訓練,學生就會習慣于說想法。說想法的過程就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通過說想法,培養了學生語言的條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
第三,訓練學生使用數學語言。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上關于概念、法則的用語,要求學生用數學用語,簡明、準確的語言,完整地回答問題。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判斷后,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概括出定義、法則或公式,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做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教師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考查學生理解的程度,以便糾正他們用語的錯誤,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完后,還要統一到課本語言上來。如要學生總結關于分數的意義:把單位”l”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學生在敘述時常常丟掉“平均”兩字,這時可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蘋果,其中一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另外的蘋果各分成不等的2份。引導學生觀察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認識到“分成若干份”與“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然后讓說錯的同學重新敘述。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定義(法則)本身,而且理解了表述這一定義(法則)的書面語言,并準確地講述了出來。學生在組織語言的過程中,思維的條理性、準確性得到了訓練。
五、教學生會“做”
“會做”即完成作業。完成作業是學習過程中重要一環,要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培養學生細心的作業習慣。作業要求學生首先做到認真、準確、完整。其次要樹立作業榜樣。在作業前,有意識地把做得好的作業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向典型看齊的向上心理。
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做法有:①培養學生正確、規范的作業習慣。即作業書寫規范化,作業訂正自覺化。②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全面分析的習慣。在指導審題上,要尋找題中特點,思考計算法則,運用運算定律,選擇最佳的解題方法。例如我在教學數學應用題的審題方法時,采用“二讀”法。第一次讀題是了解題目講了一件什么事,已知哪些條件,要求什么。第二次讀題是掌握關鍵句子和概念易混的字詞。
如:倍數、平均、和、差、積、商、多多少、少多少等,并進行畫批,為分析數量關系做準備。必要時畫出示意圖及線段圖,幫助理解題意。③培養學生獨立完成、自覺檢查作業的習慣。要求學生做題時認真仔細,獨立完成,不依賴別人,不弄虛作假,做錯了也要錯個明白,學會真本事。
總之,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在教師的長期堅持培養訓練中形成和發展。選取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持之以恒,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怎么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好習慣】相關文章:
怎么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02-15
怎么培養孩子的好習慣05-01
怎么培養寶寶用餐好習慣06-02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03-14
如何培養學習的好習慣07-22
怎么培養寶寶愛看書的好習慣04-29
怎么培養孩子吃飯的好習慣呢05-31
怎么樣培養寶寶吃飯的好習慣06-02
怎么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05-31
怎么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