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閱讀興趣
導語:一個人可以不寫作,但很難想象一個人可以不閱讀。一個人讀書的過程,就是傳承文化、培植精神、潤澤心靈的過程。朱熹詩云:“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就是一個人成長成才不竭的“源頭活水”。
如何培養孩子閱讀興趣
1、圍繞讀書開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動
少年兒童,尤其在小學階段,他們活潑好動,興趣廣泛,最富于幻想,最易接受新鮮事物。渴望認識生活,認識周圍世界。常常會問,這是為什么?那是為什么?對什么都感興趣,見到一朵花而產生喜悅心情,見到別人畫畫,他也想學畫畫。廣泛的興趣能使兒童接觸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獲得豐富的指示,開闊眼界,增長才干,提供形成中心的可能性。根據這一特點,可以組織各種豐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動來引導孩子們讀書,寓讀書于活動之中。少年兒童直觀感受和觀察能力較強,在專人指導下,能使興趣深化。把興趣變成樂趣,再把興趣與遠大目標和理想相結合變成志趣。
2、為培養讀書興趣,要經常講解讀書的重要意義并把讀書和青少年遠大理想結合起來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例如:愛迪生、魯迅、高爾基、華羅庚等人無不是從小酷愛讀書,從書籍中吸取豐富的營養,使自己的腦子變得日益聰明起來的,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說過,“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源泉。”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偉大的科學家培根說過:“讀書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這些偉大的名言足以說明讀書的重要。一個人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將受益一生。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張廣厚、楊樂,科普作家葉永烈都是由于他們在少先隊員時,參加了讀書活動,引起了專業的興趣,才一步步深造,自學成才的。
3、借助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來激勵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都需要表揚。故事人人愛聽,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等是學生樂不及彼的`故事。成語故事是青少年常用、應知和需要掌握的成語,結合豐富多彩且忠實于史實的事件、名人佚事等,便于讀者在趣味盎然的閱讀過程中理解和記憶。
如:愛鶴失眾、班門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廬等等諸多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使青少年在了解歷史、增長見識、提高學習成績等諸多方面都受益匪淺,老師可先從成語故事或童話故事說起,并告訴學生故事的出處,學生自然會去尋找。因為他們希望通過講故事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常言道娃娃是夸長大的,是在肯定中進步的。小學生希望得到表揚和贊賞的急切心理常常表現出來,老師在指導閱讀教學時,只要細心的觀察就會發現,并及時給予他(她)表現的機會大大表揚講故事的學生,其他學生也會爭先恐后地出來講。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大增。
4、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來增強其課外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是:感知――表象――抽象。根據這一規律,盡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眼、口、手的實踐去感知事物,獲得表象,借助圖像直觀、語言啟迪,促進思維逐步內化,從而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思維結構。如讓學生根據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的內容及彩繪圖來表演,親身感受故事。把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增加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總之,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種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讀書的興趣也必然在讀書的實踐中形成。經常閱讀課外書的學生,知識面往往寬一些,理解能力強一些。反之,那些常年不讀課外書的學生,知識面窄一些,理解能力弱一些。只要對讀書產生了興趣,就會使你忘掉疲勞,驅散懶散,使你奮發。從而把讀書看作是最快樂的事情,喜歡他,而不是厭煩他。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清除文字障礙,初步領會文章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使之養成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的好習慣,進而增加識字量。閱讀文章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清除課文中的文字障礙,也可以采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方式解決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疑難字詞。只有掃除了文字障礙,學生才能讀懂文章,進而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小學生,識字量多可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順利地閱讀文章并理解其內涵。
二、重視朗讀訓練,掌握朗讀技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朗讀每一篇文章,明確朗讀時的感情基調,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訓練學生朗讀時,教師要先聲情并茂地范讀。加里寧說過:“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捕捉住一切細微的事情。”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若能面帶微笑,飽含激情地范讀一段課文,那甜美的嗓音、優美的語調、傳神的動作,就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感受到朗讀的魅力、閱讀的快樂。
在范讀的基礎上,教師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朗讀指導,如表達贊美、喜愛的內容要讀得高昂、響亮,速度快些,表達悲壯、凄涼的內容要讀得舒緩,速度慢些,還要明確哪些地方需要重讀,哪些地方需要停頓等等。要讓學生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使語言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活起來。
三、采取多種形式,積極引領閱讀
1.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
可以通過教師捐書、學生買書等方式建立班級圖書角,然后教師每天利用晨讀時間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剛開始學生可能只把閱讀當成一個學習任務,但經過一個學期之后,學生就會漸漸把閱讀當成一種樂趣、一種享受,閱讀的積極性也會隨之高漲。
2.向家長推薦課外書
許多家長也想給孩子買課外書,但不知買什么樣的書好,這時教師可以向家長推薦一些內容健康、趣味性較強、有利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課外讀物,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開展講故事比賽
為了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每周可以安排一節課進行講故事比賽,讓學生把本周讀到的'故事講給大家聽。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創故事的演講,并把每期的演講記錄下來,在下期開始前進行表揚性總結。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又能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閱讀。
四、發揮榜樣作用,促進主動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順利完成各項工作的動力。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心情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在快樂中習得新知。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可以“現身說法”,向學生講述自己閱讀的經歷和收獲,談談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樣就能使視教師為心中偶像的小學生產生閱讀的欲望。教師也可以定期從網上搜集一些名人讀書的故事,然后利用班會向學生介紹這些名人是如何通過博覽群書而成才的,使學生認識到,古往今來,凡有所作為的人無不熱衷閱讀,勤奮學習。此外,班級板報上可以寫一些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激起學生對讀書的渴望,使學生由衷地想與書交朋友,從而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
五、開展讀書活動,激發閱讀熱情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沒有什么能比玩更吸引他們。在語文活動中,要讓學生在玩中閱讀,在閱讀中體驗玩的樂趣。可以利用班活課、晨讀時間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如猜謎語、背唐詩、讀故事等,看誰記得多、看誰講得精彩。
在每次活動前教師要先制定比較詳盡的活動計劃,活動時現場公布活動規則及評獎辦法,活動結束后教師及時進行總結,對表現好的學生予以表揚,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在玩中體驗到讀書的快樂。還可以開展讀書匯報會、故事會、優秀的讀書筆記展評、制作剪貼冊和手抄報、閱讀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有效地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如何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05-11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08-21
談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05-08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習慣05-08
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05-08
關于該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05-11
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05-21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興趣04-07
如何培養孩子對識字的興趣03-04
如何培養孩子才藝興趣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