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進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感恩應該是社會上每個人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也是人之常情。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怎樣進行感恩教育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感恩的心就在一言一行中
幼兒期是情感培養的重要時期,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知識經驗貧乏,思維具體形象,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可塑性較強。幼兒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其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其今后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有必要開展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應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小事做起,讓幼兒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學會感恩。讓孩子知道,并非大恩大德才叫報恩,對父母點滴孝行,對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關心都是報恩,如:主動問候父母,把好吃的東西留給沒有下班的家人,幫助家人招待客人,對接送自己上幼兒園的老人攙著慢慢走不奔跑,與小客人分享食品、玩具、圖書……教育者要引導、教育幼兒將感恩意識轉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心落實到日常行為之中。
2、成人的榜樣示范是關鍵
幼兒年齡較小,強化和模仿是道德培養的主要途徑,所以榜樣示范作用尤其重要。首先,老師要以身示范。如幼兒表現出關愛行為時,不吝惜說謝謝;面對家長時要尊敬家長,家長幫助教師做了什么要當面感謝并在班上當著全體小朋友的面表達對家長的感謝等。其次,要多挖掘幼兒中的典型和榜樣,及時表揚。
再者,要發揮家庭中父母的示范作用。父母無論多忙,都要在假日帶上孩子看望雙方的老人。每逢節日或老人生日和孩子一起慶祝,對于幫助自己的人要表示由衷的感激,對于沒有幫助自己的人要善于諒解,做好感恩教育的表率。只有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使幼兒受到教育。
3、各種主題活動是契機
中國有很多帶有感恩色彩的重大節日:如國慶節、母親節、春節……可以在這些節日里讓幼兒了解家鄉的特產、祖國的大事喜事;讓幼兒為長輩做一些事,說聲“我愛你”、給一個擁抱、唱首歌、送句祝福;讓幼兒了解健康的民俗習慣、社會禮儀規范……從而激發孩子對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使幼兒都成為一個富有愛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4、自理能力和良好行為習慣是保障
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行為習慣是進行報恩的基礎,我們要教育孩子逐步養成獨立進餐、收拾碗筷、掃地、自己穿脫衣服等,培養幼兒獨自生活、為他人服務的能力;家長要學會做“弱者”,告訴孩子自己工作的煩惱、辛苦,創造機會讓孩子表達他們對父母的愛。同時用游戲、兒歌、故事正面引導、榜樣示范,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如用壞的東西修修再用等,通過這些讓幼兒從中體會父母、教師的艱辛,在潛移默化中深化感恩之情。
【怎樣進行感恩教育】相關文章:
怎樣進行幼兒教育10-13
怎樣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09-21
怎樣對寶寶進行愛的教育11-08
家長怎樣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05-11
怎樣對3歲寶寶進行教育01-09
家長怎樣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03-29
怎樣對幼兒進行自我安全保護的教育10-11
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11-07
怎樣更好地進行幼兒音樂啟蒙教育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