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7到9歲叛逆期如何教育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思想在逐步走向獨立,特別是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們,此時已經有強烈的獨立的思想意識,當思想有獨立意識時,行動的獨立便會逐漸表現出來。這就是屬于孩子的叛逆期,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7到9歲叛逆期如何教育,歡迎參考!
第一、父母要和孩子有平等的溝通
溝通是雙方解決不同意見的根本。可能很多家長覺得跟孩子們有過溝通,但是總是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其實,父母們應該有包容之心,在孩子面前不要把自己當成權威,有的孩子說的東西稍微有些偏離父母的意思,父母就盯著這些孩子的弱點,不斷施壓讓孩子改變。這樣孩子知道父母不尊重他們的想法,也就不會再把心里的真正想法跟你溝通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應該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第二、培養孩子的學習意愿。
缺乏學習意愿是自發性發育遲緩的緣故。孩子缺乏自己思考,自己決定想做的事情,不依賴于他人而能自主一切的能力。家長也應該反省一下,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還是在于前期的發展受阻,而不能歸于孩子自身。更不要用打擊性、誘導性的言語來說教孩子,比如“不好好學習,大了只能撿破爛了”,“不學習就沒有好出路”,“孩子,父母都是為了你好呀”等等,這種說教反而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甚至反抗心理,或者出現對于目的的錯誤判斷。
“無言之行”比空洞的說教更具說服力,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的氛圍,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這樣孩子學習的意愿就逐漸形成了。如果想提高孩子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家長必須要明確告訴孩子:你自己的時間由你來支配,爸爸和媽媽不會每天限制你,督促你,因為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兒,玩兒也是你自己的事兒,一樣重要!對于學習和寫作業,是你每天必須要完成的事兒,因為明天老師要檢查你的課外作業。但是如果你每天及時、認真完成作業,你就會獲得更多玩兒的時間,否則你的拖拉和磨蹭只會讓你學也學不好,玩兒也玩不盡興。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做時間成本計算,讓孩子明白他用在學習上的時間有多少,花在玩兒上的時間有多少,讓孩子在對比中通過效率提高來減少學習時間,增加用在娛樂和玩耍上的時間,這樣就會增加孩子對待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發覺孩子的潛能,認真地培養一項優點或特長。
時下,在孩子學習興趣或者特長方面,“一窩蜂”,隨大流的現象比較常見。很多家長往往會給孩子安排特長培訓,比如同時給孩子安排幾項特長班的學習,比如鋼琴、舞蹈、書法、英語等的培訓,在家長的陪伴下,在周末或者課余時間里,往往讓孩子疲于奔命。
當孩子對特長逐漸失去了好奇心、興趣感時,便在枯燥和無奈下應付了事,時間長了家長看在眼中,自然會情緒失控,當孩子在批評和指責中產生厭煩的情緒時,隨之而來的就是抵觸,甚至會磨滅孩子對于其中一種可能產生的興趣。
所以,如果家長們不認真去觀察孩子對哪方面有潛能的話,盲目給孩子報興趣特長,無異于飲鴆止渴,到頭來家長和孩子都會煩惱和痛苦。細細想來,孩子到了初中以后,還有多少人在堅持學習特長呢?幾乎絕大部分孩子都因學習緊張而放棄了。那么與其這樣,為什么還要讓孩子犧牲大好的自由玩耍天性呢?
所以,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講,自由選擇或許比毫無意義的強加干預更能發掘孩子的潛能,成人的態度與選擇強加于孩子身上往往會受到相反的效果,其結果招致逆反或罷工,以至于關系緊張。
第四、父母要勇于認錯,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批評與建議。
孩子的眼睛是透明的,看待問題的方式與方法往往與成人有很大不同。很多家長看孩子戴著強烈的世俗色彩,比如會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去對比自己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結果會發現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好,結果讓孩子非常受傷害。甚至讓孩子越來越不信任父母。
當家長失去孩子的信任時,試想,家長的話還有權威性嗎?孩子還能認真聽家長的安排和布署嗎?特別是很多家長帶著強烈的自我情緒批評、指責、打罵孩子后,更會回避親子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所以,有時我們家長應該適當傾聽一下孩子的批評與建議,必須要態度坦誠,勇于認錯和反省,平等地和孩子交流。這種態度的重要性在于“以身作則”的教導孩子,讓家長身上的“自我反省”成為最好的誠實示范。
第五、給孩子充分的思維與娛樂空間。
現在的家長往往過多的限制了孩子的思維自我發展,并把自己的觀點不加節制的轉達給孩子,以學習為理由剝奪了孩子的娛樂空間,讓孩子在“無理由、無快樂”中成長,個性受到了限制,一旦忍耐到一定限度,孩子也會爆發。
比如有一個家長最近在咨詢中向我傾訴:“韓老師,我最近特別感覺到焦慮,我家兒子動不動就和我說,唉,活著真沒勁,還不如死了算了。你說孩子才8歲,為什么就死啊活啊的?”
我告訴這位家長,你們的強迫式教育,已經讓孩子感受到了無比的壓抑,有時甚至是憤怒了,當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時,肯定會朝消極負面的方向去發展,嚴重者會心里出現問題,造成人格和心靈出現激變現象。所以家長要放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加以節制。自由的身心發展是孩子生理、心理年齡同步成長的重要保障。
第六、要給孩子正面樹立“好孩子”的評價標準。
經常會聽一些家長嘮叨,嫌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其實有這樣想法的家長完全是走入了一個誤區。有些乖順而不讓大人操心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自發性發育緩慢的結果,過于聽話的孩子往往隱藏著更嚴重的成長危機。
成人如果不能改變評價標準,“好孩子”往往會成為“問題孩子”。“搗蛋”,“嬉戲”,“胡鬧”,“吵架”往往是孩子的自我自發性的體現,不能一味地進行打擊,要在有所限制中進行保護。
在面對孩子出現的上述現象時,家長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孩子在道德品質方面并不一定出現什么問題,而是由于教育和引導不力,或者運用錯誤的教育方法讓孩子走向錯誤的成長方向。
比如有些孩子雖然有些小問題,小毛病,家長如果總是指責和埋怨,時間久了,孩子便會認為自己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反正我沒有什么好的,隨便你們說什么好了,于是便真的破罐子破摔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理性地告訴孩子,好孩子應該是什么樣的,至少應該是樂于幫助人,善于團結友愛人,誠實熱情地去積極做事等等。
總之,家長一定要重視第二反抗期這一特殊的成長階段。這時所產生的各種問題,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觀念上必須及時進行更新,認真了解孩子的心聲,做好親子溝通的改善,否則,會讓在第一反抗期中沉淀下來的問題,再同時帶上第二反抗期所產生問題繼續成長。如果真的是這樣,孩子的問題會慢慢變成頑疾,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后,將會無法去做轉變。到那時,親子關系將會因為孩子關閉了交流的大門而無法溝通。
叛逆期
發現孩子出現了叛逆,家長需要靜下心來和孩子友好的交流,不要試圖第一次交流就收獲滿滿,因為一旦孩子反抗與家長交流,那么家長就什么也得不到,所以家長要掌握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的引導孩子將心里話說出來,和家長分享。
在孩子跟家長訴說心里話時,家長應當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不要插言,更不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判斷,讓孩子一次性把話說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家長的誤解,避免了因為誤解而導致孩子放棄心里表達,甚至不喜歡和家長交流的情況出現。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對于叛逆期的孩子而言,家長的陪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們正是因為渴望陪伴,所以才會叛逆,因為只有叛逆的時候家長才會過多的關注于他。因此家長再忙都要想辦法去陪伴孩子。(孩子上幼兒園不合群是怎么回事?怎么辦)
當孩子一意孤行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只要確定沒有危險那么就讓孩子去做吧,不要過早的去制止,當孩子自己碰壁了,后悔了,自然就會想辦法解決這個爛攤子。家長也可以事先將這件事情的結果表現出來,讓孩子預知到自己的想法不對,從而改正少走彎路。
孩子出現了叛逆,聰明的爸爸媽媽們會怎樣做?
娃娃:我大多數情況下會看著孩子叛逆,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少干涉,哪怕這件事情做的不對也不去管,只有讓他真正見識到真正的失敗,他才會對失敗的結果刻骨銘心。
家有小女:我家孩子叛逆心理也很強,脾氣大,做出的決定我們也不能反駁,后來每當她提出一件事時,我發現不對,就會提前把可能出現的結果耐心的分析給她聽,聽過了之后,決定權再交還給她,讓她自己做出選擇。
敏兒:其實孩子的叛逆大多數是因為孩子的自尊被傷害了,他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才會叛逆,所以家長有時候要尊重孩子,給他足夠的面子,讓他有自己的空間,不要過多的控制孩子。
方方:家長在和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注意語氣,盡量用肯定的語言去代替否定的語言,讓孩子的自尊得到尊重,自信心加強,做一個陽光燦爛的孩子。
7-9歲孩子叛逆,是其心理成長的一個表現,所以家長們不要對此看的太過嚴重,不過也要合理引導,這樣才能減少對孩子心理的傷害,讓孩子可以健健康康的成長。您還可以閱讀“孩子亂發脾氣怎么辦?家長如何引導孩子?”,了解更多的3-6歲寶寶行為心智發育知識,學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7到9歲叛逆期如何教育】相關文章:
7歲叛逆期如何教育08-12
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08-05
小孩叛逆期如何教育07-20
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08-09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04-06
如何教育叛逆期孩子03-23
如何正確教育叛逆期的孩子11-11
如何教育好叛逆期的孩子12-20
14歲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