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備課的幾大誤區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它強調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在合作互助中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與經驗,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關注個體的差異,鼓勵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那么在新課程下,備課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備課變成教案的“克隆”
有的老師把備課想象得很簡單。備課時,找來現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這樣,年年教,年年抄,除了寫了一些細節和過程,整體基本沒有變化。這樣,不重視備課,不重視教法的研究,不重視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就很低。
誤區二:備課走上了“形式主義”
有的老師為了在備課檢查中能體現課改精神和新課程理念,將“教案”改稱“學案”,并沒有教后反思、二次備課等備課要求,如把以往的教學過程分解為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等。實際內容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穿新鞋走老路”。如此改革,備課成了一種形式。
誤區三:集體備課成了“教案之和”
網上的一則報道讓人忍俊不禁:某學校開展對外公開課,五位教師上的都是同一節課,聽課人聽到的都是同一個模子:一樣的導入,一樣的話;一樣的討論,一樣的題目;一樣的過程,一樣的調子。大家感到納悶,詢問后才知,這是之前集體備課的“成果”。他們將集體備課后的“成果”原封不動地搬進自己的課堂,照本宣科。這般“偷工減料”,這般“投機取巧”,備課“大船”豈不會“擱淺”?
誤區四:備課成了網上資料的“拼盤”
有些教師網上備課很輕松,從網上下載與自己備課內容相關的教案,不加取舍地變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顧內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學實際的需要。這種“拿來”的東西,沒有參與的成分,注定會造成教學的失敗。
【備課的幾大誤區】相關文章:
理財的幾大誤區08-31
運動幾大誤區10-12
遠離護膚的幾大誤區05-05
男女護膚的幾大誤區05-05
理財的幾大誤區-怎樣正確理財04-27
關于準媽媽補血的幾大誤區05-01
基金定投的幾大認識誤區有什么06-03
九型人格在企業管理應用中的幾大誤區06-03
戶外攝影的幾大禁忌04-30
游泳減肥的幾大妙招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