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幫助自閉癥孩子融入社會
自閉癥兒童是一種現在受保護的群體,因為這些孩子的心理非常脆弱,這樣的孩子非常敏感,一旦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孩子就會感覺得到,這樣孩子就會很傷心,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治療自閉癥的方法和如何幫助孩子融入社會的方法。
如何幫助自閉癥孩子融入社會 篇1
“自閉癥”兒童應早治療
世界上還沒有治療自閉癥的特效藥,現在使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行為療法,交流療法,藥物、食物療法,心理療法等。2歲至6歲是自閉癥最佳治療時機,越早治療越好。要準確診斷自閉癥,必須具有專業知識與技術。與疑似自閉癥患者接觸時,如果以“他是自閉癥”的既定概念進行診斷,將影響對于自閉癥者思維障礙的理解,只通過一兩次觀察,也很難確診,有時需要通過治療性診斷來觀察。做出是否自閉癥的診斷,必須慎之又慎,因為這關系到“尊重自閉癥者人格”的問題。目前大多采取診斷性治療,就是為避免誤診。
“世界自閉癥日”提醒人類社會:應該實現自閉癥患者與普通人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與相互關心。作為普通人,不應把自閉癥患者看作憐憫的對象,而應把4月2日這一天作為審視和增強自身道德觀念、社會責任的契機。作為自閉癥患者及其直接相關的人員,如自閉癥患者家屬、學者專家、醫生護士等,也應把4月2日作為繼續齊心協力戰勝疾病的“加油站”。人們應努力讓4月2日成為自閉癥患者自信與愉快生活的節日。
教育療法
在一九六O年代末期及一九七O年代初期,由于自閉癥不再只被視為精神分裂的一種或是肇因于心理社會方面的因素,因此自閉癥的療育也有重大改變。取而代之的是重視有助自閉癥社會人際,語言能力,及認知功能方面發展的方法。
在教育界,開始強調自閉癥適性教育之重要,在學校設施方面,亦擴大因應而涵蓋學前教育,通學或住校、畢業后之輔導措施,許多學者研究皆顯示,自閉癥兒童接受教育時間之長短和其日后之發展有很大的`相關,而結構化教學之效果遠優于放任式教學法。
行為治療法
適當教育設施漸受重視的同時,以行為學說為基礎之治療方式亦開始發展,到了一九六O年代中期,制約理論已經廣泛的被運用在多種兒童問題的治療上,而自閉癥兒童經由行為治療的隔離、消弱、懲罰、差別增強等方法而改善不當的行為,包括自傷、自我刺激、過動、攻擊行為等。后來操作制約技巧開始運用在自閉癥患者其它能力的增進,如生活自理、職能訓練等,甚至更進一步被運用在社會人際互動及語言溝通能力之訓練上。雖然效果卓著,但仍有以下的問題需要考慮:
一、許多的治療研究幾乎都是個案的報告,無法有效的對照。
二、治療進行多數只針對一項行為的特定變化,并未有長遠、具體的影響考量。
三、很少考慮兒童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及個別的差異。
異于常人無法融入社會
很多我們熟知的名人——牛頓、愛因斯坦、米開朗基羅、安徒生,被不少學者認為具有阿斯伯格綜合癥或是高功能自閉癥。當然,由于阿斯伯格綜合癥在1944年才被首次發現,因此這種對于歷史名人的猜測都是后人從他們的自傳、刻板行為當中歸納而得。
上面介紹的是治療自閉癥的方法,還有家長們要知道要盡早給孩子治療如果發現孩子患上了自閉癥,因為自閉癥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不利的影響,只有及時治療孩子的疾病才可能盡早治愈,孩子才可能少受病苦的折磨,最后祝愿患者早日康復。
如何幫助自閉癥孩子融入社會 篇2
首先要走出觀念上的“誤區”
當懷疑、證實孩子是自閉癥的時候,很多家長最先想到的,不是今后孩子的發展問題,而是考慮自己怎樣去面對親友、同事、鄰居的異樣眼光,殊不知這樣下去,就很難讓孩子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和訓練,就會錯過最佳的訓練時間。做父母的精神受挫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得了自閉癥,既不是爸爸媽媽的錯,也不是孩子的錯,為了孩子的將來,一定要擺正心態,勇敢地把孩子帶出去,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把他們看成是正常的孩子
孩子有一些異常表現,但父母四處求醫,就是求證不出孩子到底是不是得了自閉癥。這時父母怎么辦?明智的做法是不給孩子定性,把他們作為正常孩子來看待,給予相應的教育,朝著正常孩子的方向引導。同時降低自己的標準,送孩子進普通的幼兒園,為了不給孩子“不如別人”的感覺,父母可嘗試把4歲的孩子放在3歲孩子中間、3歲的孩子放在2歲的孩子中間,讓他和自己起點差不多的孩子在一起,不給他造成太大的精神壓力。
讓孩子對交流產生興趣
比較好的方法是讓孩子長久地和親近的人在一起,耳濡目染親人的手勢、動作、語言、表情、相互表達和回應的'方式、交往的技巧。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耐心地給孩子反復示范,爸爸媽媽最好能將日常生活的內容與訓練結合起來,變枯燥的訓練為有趣的游戲,逐漸讓孩子感覺到這是個很好玩的活動,進而對父母即對“人”發生興趣。要注意的是,爸爸媽媽在心里給孩子定的標準一定要比同齡的正常孩子低很多,急躁情緒和攀比心理萬萬不能有。
讓孩子不再封閉自己
父母對于自閉癥兒童要多與他接近,多關心患者,讓小孩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自然能與你接近。慢慢讓患者與家長交談,而不封閉自己的世界,只有這樣才能緩解病情。
教育和行為治療
很多自閉癥患者有著異常的行為,比如是刻板支作、發脾氣等等,家長要對于小孩的這些不良行為加以糾正,慢慢改正。
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如今多數家長好像是小孩的保姆一樣,什么事情都不讓小孩自己做,都由他們代辦了。其實對于自閉癥的兒童來講,家長要學會讓小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有意讓小孩碰碰釘子,嘗一下苦頭,這樣的目的是磨練小孩的意志力。
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對于學校舉辦的一些活動,家長應該多鼓勵小朋友參加,這樣能讓小孩從集體活動中體驗到友誼、溫暖和智慧,也給小孩提供交朋友的機會,對于改善自閉癥有良好的作用。
創造愉快的家庭氛圍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行為往往會對孩子產生很深遠的影響,那么創造一個健康愉快的家庭氛圍是必不可少的。
多培養孩子興趣
父母的引導對孩子發展至關重要,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一起做游戲、教畫畫等,多參與孩子的生活,開發孩子的心智,加強情感。
如何幫助自閉癥孩子融入社會 篇3
一、自閉癥的護理
1.盡量令兒童自閉患者和家長有愉快的生活經驗。
2.要制造一個穩定、一致的治療結構,與及要主動的幫助他們參予。
3.教他的東西要適合他的能力,盡量幫助家長去學習在家里用同樣的方法教導他。
4.盡量用鼓勵的方法,開始時可能需要物質獎勵,最重要是令他參予后得到成功感。成功的經驗會令他的情緒穩定及有更大的動機去參予。
5.盡量令自閉癥兒童能明白對他的要求,令他對環境產生興趣,覺得參予有意義。
6.重復性行為及不愿改變的傾向需要慢慢治療。通常是幫助他學習其它較好的行為去代替這些行為。另外,他們愈明白得多,這些行為就會愈少。
二、預防兒童自閉癥的三大原則
1.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切忌父母事事包辦。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有意讓孩子碰碰釘子,嘗嘗苦頭。以磨煉孩子的意志力。
2.注重情商培育:情商即社會適應的'綜合能力
孩子僅僅學習成績優良是不夠的,還須懂得接受別人并讓人接受自己,這也是愛的基本涵義。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時,要教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情和情感。
3.別把孩子過分封閉于一味學習的小圈內
城市的現代化使許多人搬進了高樓,而一戶一門的高樓容易給孩子造成封閉的環境。因此,應允許或鼓勵孩子從高樓走下來到庭院之中,與鄰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誼。
如何幫助自閉癥孩子融入社會 篇4
自閉癥孩子都是有學習能力的,只是因為他們存在溝通障礙,自己禁錮在自己的思想內,因此導致了他們一系列的發育和對事物的反應異常,開始的感覺統和訓練很難進行。
那么應當怎樣正確的引導自閉癥進行運動訓練呢?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1、順應學生的`興趣,增加訓練的游戲性。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自閉癥孩子也是這樣。在訓練時如果孩子注意到一樣玩具,就應當順勢引導,教他這種玩具的玩法。然后通過這種游戲將其他玩具引入到游戲中,使他們在無意之中學到一些玩具的游戲方法,積累游戲經驗,加強大運動協調能力,從而提高本身的運動計劃能力。
2、做好示范。
一些游戲需要老師做好示范性的動作,在確信孩子對某種教具產生注意時,應當迅速示范相應的游戲方法,應當注意的是,示范要正確,示范完之后要協助學生去完成游戲活動,以鞏固他所觀察到的游戲方法。
3、做好輔助并注意輔助的適時減退和消失。
自閉癥在做一些游戲是由于感覺統合能力差,很難正確把握一些游戲訓練的動作和方法,因此,要給他們一些必要的輔助來完成游戲訓練活動。當然,在做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能力發展情況逐步減少對他們的輔助,直至消失輔助,能獨立完成游戲訓練活動為止。
4、多種訓練器材多種方法相結合。
在訓練時要注意多種訓練器材和多種方法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增加訓練的趣味性,而且能使自閉癥同時得到更多方面能力的鍛煉。這比單純的訓練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
【如何幫助自閉癥孩子融入社會】相關文章: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盡快融入初中生活03-06
如何幫助孩子輕松備考04-14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戀母癥”03-10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調整心態04-07
如何幫助孩子控制情緒04-07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戀母癥07-22
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換位思考09-16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挫折03-29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