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要怎樣研究教材才有效果
教材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重要工具。小編整理了教師要怎樣研究教材,歡迎欣賞與借鑒。
(1)瀏覽全套教材
教師要對所教學科的全套教材進行粗讀,瀏覽一遍教材的主要內容,了解全套教材共有幾冊、幾單元,分布在哪些年級學習,這些內容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從整體上了解全套教材的概貌,把握整個教材的結構體系。這樣就可以增強教學的計劃性、有序性和整體意識,備課與上課時就能瞻前顧后,不至于重復講解,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自己對教材的整體認識告訴學生,讓學生對教材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2)通讀某一冊教材
在瀏覽教材的基礎上,在新學期開學之前就要通讀所要教的某一冊教材。通過通讀全冊教材,全面了解全冊教材有哪些教學內容,要讓學生掌握哪些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各個單元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是什么,從而正確地把握教材的深廣度,領會編排或修改的意圖。這樣就可以為制訂學期教學計劃和鉆研某一單元教材、某一章節教材作好準備。
(3)細讀某一單元的教材
一個單元的教材是相對獨立的一塊知識,教師在單元備課時,不僅要對本單元教材細細讀懂,清除障礙,而且要分析其內部結構,把握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確各個教學內容在全冊教材中以至全套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這樣就可以在教學時不僅要求明確,重點突出,而且可以前后聯系,上下連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4)精讀即將施教的具體教材
對即將施教的教材要認真閱讀,細心分析,深鉆細研,逐字逐句推敲、研究,做到“字字落實”,從而明確以下問題:①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是什么?要使學生學會哪些基礎知識?熟練哪些基本技能?培養什么能力?進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②本節課教材有什么內在聯系?教材的重點是什么?學生最難理解與掌握的問題是什么?突破難點的關鍵是什么?知識的來龍去脈是什么?各個例題、習題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搭配使用?
(5)精心組織教材、處理教材
教材內容是按照學科本身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來編排的,教學時教師不能把教材結構原封不動地搬到課堂上,而必須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識規律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要著重考慮以下問題:①怎樣根據知識的遷移規律,組織好舊知識的復習,創設好學生接受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課題如何引入,新舊知識怎樣銜接,新知識怎樣展開,都要做到心中有數。②怎樣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教學程序,先講什么,后講什么,詳講什么,略講什么,重點怎樣突出,難點怎樣突破,關鍵如何抓住,也要做到心中有數。③怎樣根據反饋原理選擇和安排好層次練習,使聽、說、讀、寫、算等技能訓練落實到實處。④怎樣根據學生實際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發展,思想品德教育得到滲透。
(6)閱讀有關參考資料
教師在認真鉆研教科書的基礎上,還應廣泛閱讀有關參考資料,并注意經常積累資料,以幫助更好地吃透教材和補充教材。參閱有關教學資料和積累資料貴在經常、持之以恒。教師平時要像蜜蜂采集百花花蜜一樣,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收集點滴教學資料,為上課做準備。要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不斷汲取新知識,發現新問題,學習新經驗。教師鉆研教材、積累資料,決不是限于某一時期備課的要求,而是要精益求精地不斷進行。有經驗的教師在自己的每節課的備課筆記后面留有空頁,以便上課以后及時記錄課堂中所發現的、而在備課時未曾料到的情況,包括教材闡釋的精當、學生思想上的火花,或者思路上的障礙等等。注意積累資料,有助于改進教學,使教學更為豐富、精湛。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好的教師上的每一節課都可說是用終身的時間來準備的。
以上鉆研教材的六個步驟是有機聯系的整體,教師備課時也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不同教齡、不同水平的教師應重點突破自己的薄弱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