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在幼兒教育方面,盡管家長和教師想了許多辦法,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忽視對幼兒心理的研究,缺乏對幼兒的全面認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如何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1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關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時期是人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幼兒的心理健康對幼兒來說就更加重要。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修課就是教育學和心理學,可見心理教育是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幼兒身心健康與幼兒各方面發展關系密切,重視幼兒身心素質的提高,更好的幫助幼兒教育的目標的實現。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重視幼兒情感健康
進行情感教育,讓幼兒有良好的情感。情感是幼兒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它對幼兒智慧的發展、品德的形成甚至對幼兒整個人未來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了健康的情感,便幼兒完整的童心,有利于幼兒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重視對幼兒健康情感的培養。在情感教育中應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培養和發展其積極的情感。情感的產生是建立在幼兒需要的基礎上,我們滿足幼兒物質需要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尊重和滿足幼兒的精神需要,如:早上入園老師給予孩子適當的`關注,主動和幼兒打招呼,詢問幼兒一些生活瑣事,談話時以親切的微笑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在交談時適度地給他們以撫摸、摟抱等,讓他們能夠愉快的進交談。在活動中充分尊重幼兒的意見,他們的想法總是天馬星空,我們要給他的回答給于肯定的同時,修正幼兒不正確的認識。在游戲時鼓勵幼兒積極的探索,大膽的游戲,在保證幼兒活動的安全的同時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為幼兒設計各種活動中,要為幼兒創設有趣、寬松,方便幼兒交流的氛圍。在幼兒園中我們會開展大帶小活動,請大班的孩子幫助小班的幼兒穿衣服疊被子,大班的幼兒和中班的幼兒一起參加游戲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可以讓大班幼兒產生自豪感,培養幫助、關心、愛護別人的情感。中小班的幼兒就學產生快點長大的情感,并且努力學習本領。在平時的活動中還要引導幼兒學習良好的平的習慣,有禮貌、講衛生。并且教授幼兒情感調控的方法,去除消極的情緒,知道在不開心時不能出現跺腳、哭喊、打人、摔東西等行為。在幼兒有負面情緒時,教師給與適當的安慰提供機會和場合幫助幼兒進行發泄,并且教會幼兒在生活中自己也要學會發泄,及時的去除負面情緒。在教授幼兒的同時家長和老師也要做到自我控制情感,面對孩子時時鐘積極樂觀,做好榜樣,更加不能把孩子當成發泄的對象。現在的孩子都比較自私,遇到事情都是以自己為中心,自己總是對的,我們要告訴幼兒要結合別人的利益學會控制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從而更好的發展情感。“情感教育”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我們在每天早上都會進行晨間談話,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題,請幼兒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趣事,讓幼兒能夠共同體驗各種各樣的情感,有悲傷,有快樂,還有各種道理。
2重視幼兒行為培養
行為是心理的外在表現,不正常的行為必然有其心理方面的原因。教師要告訴幼兒什么是正確的行為。心理是否健康,人的行為表現最為明顯。在日常活動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個別幼兒搭積木時,如果想要一塊積木不管在誰的手中他都會去哪,如果玩玩具時不小心掉在地上,當作沒看見,整理玩具時放下玩具就走,所以對幼兒加強行為培養尤為重要。首先要教育幼兒正確的是非觀,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要求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到別的小朋友遇到困難主動地去幫助、發現班級中的椅子桌子不整齊會去調整,地上有垃圾看到了就撿起來扔到垃圾桶,知道游戲結束就要整理材料。請幼兒帶來的玩具圖書能夠和伙伴分享,并且愛惜。教師在發現幼兒的好行為時要進行表揚,幫助幼兒了解正確的行為。另外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環境也是十分重要,保護環境也是幼兒要了解的重點,不可以亂扔垃圾、吐痰、亂涂亂畫。在園內進行飼養和種植,培養幼兒的愛心和細心。
3重視幼兒成功體驗
重視幼兒的成功體驗,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在幼兒園中教師的教學主要以鼓勵為主,良好的成功體驗能讓幼兒主動地進行學習,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的培養都有促進的作用。成功的體驗是產生正能量和自信心的良好途徑。要給每一個孩子機會,就算他做不到也要幫助他進行,一但幼兒獲得成功,他所體驗得到的不止是快樂,還有自信。在活動中鼓勵有大膽的嘗試,失敗了也不用灰心別人能成功自己也一定行。大班孩子在學跳長繩時都很害怕,怕被繩子甩到,這時我們要進行鼓勵,給孩子多一點的機會去嘗試,一但跳過了一次,他就會明白越是害怕越是跳不過去,只要大膽的往前跳一下就行了。在幼兒跳過去之后及時的給與他表揚,其他的幼兒就會有動力。在幼兒的活動中還要保持幼兒的積極性。我們平時的活動中有幼兒自主的游戲,可以探索、表演、動手、動腦。在活動結束后我們給幼兒進行點評,幫助幼兒了解自己的游戲成果,并鼓勵幼兒和大家一起分享,讓幼兒覺得我今天做的東西是成功的,是了不起的。心理健康是由很多部分組成的,幼兒在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細節都能夠反映出幼兒的不同狀態,教師和家長要學會抓住他們,并及時的幫助幼兒調節和改正,提高幼兒的心理素質,豐富幼兒的各種體驗,了解幼兒的情感,使幼兒能夠形成一個健康的人格。幼兒教師所擔當的是用心培育幼兒,主要目的不是讓幼兒學會多少的本領,而是讓幼兒有健全的人格,清晰的世界觀。在孩子的生活中成人會潛移默化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所以我們要用愛來對待每一個孩子,幼兒教師是幼兒一生的啟蒙老師,教師的愛對幼兒來說是最有效的。只有愛才能讓幼兒產生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幼兒才會去適應環境,才能主動和其他的人交往學習,養成良好的性格。所以,幼兒教師在幼兒園中要更加的貼近幼兒,了解每一個幼兒的需求,聆聽幼兒的心聲,關注幼兒的發展,及時和家長進行交流,做到一切為了孩子。
如何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2
一、針對逆反心理,消除幼兒戒心
在工作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由于方法不當,語氣、言詞過重或偏聽偏信,從而導致幼兒產生逆反心理,引發抵觸情緒。如果這種心理一旦形成,教師和幼兒就很難溝通交流。因此,針對逆反心理,消除幼兒戒心,對及時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一是建立相互間友好的關系。作為教師要善于和幼兒打成一片,要多通過學習、游戲和各種活動讓幼兒熟悉你、喜歡你、信任你,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覺得你是他們的一分子,是知心的朋友。二是對事不對人。在工作中教師常對那些頑皮、淘氣的幼兒批評得多,關心得少。久而久之,很容易對這類幼兒產生偏見和反感,看什么都不順眼。以至于對本不是問題的問題橫加指責,在一定程度上嚴重的傷害了幼兒的自尊心和積極性。這正是所謂的對人不對事。因此,克服憑主觀臆斷不能容人的作法,對于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三是不翻舊帳。本來這個幼兒只做錯了一件事,如果我們將以往的問題一五一十地抖出,就容易被幼兒認為你不喜歡他,從而對你產生反感,這樣會使本來簡單的工作變得復雜。
二、針對辯解心理,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身錯誤
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幼兒犯錯誤后總愛找出客觀理由或者將責任推托到其它幼兒身上。目的是為逃避教師的批評,要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最好的辦法是直接指出幼兒錯在哪里,這樣幼兒就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不易為自己開脫。其好處具體講:一是表明你對他的問題了如指掌,從而打消他想蒙混過關的念頭;二是不給幼兒辯解錯誤的機會,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三是幫助幼兒從自身查找問題。使幼兒在今后出現類似問題時,能學會認識自身的.錯誤。
三、針對敏感心理,把握教育的時機
一般情況下,幼兒犯了錯誤并不注重錯誤的本身,而是往往注重教師對他的態度。這時就會對教師的一舉一動特別敏感,如果教師不了解幼兒這一心理特點,就會錯過教育時機。一是避免心理逆反作用,多數犯了錯誤的幼兒心理防衛意識比較嚴重,這時如果你立刻去批評他,可能很容易引起他的反感,甚至還會認為你為難他、刁難他,因此避開這個敏感時刻,待幼兒心理恢復平靜后,再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錯誤。二是切勿延誤教育時機。超過時限,事物本身的影響力就隨之削弱,如幼兒所做的一件事,在這幾天后你在問他時,他可能已經忘記了。同樣對幼兒出現的錯誤,如果不及時教育趁熱打鐵,那再嚴厲的教育,也會變的無足輕重。三是對能主動承認錯誤的幼兒,教師要點到為止,不要講的太多,尤其對那些已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的幼兒更不宜講的太多,以免適得其反。
四、針對虛榮心理,用表揚結束批評
一般來講,虛榮心和自尊心人皆有之,兒童也不例外。作為教師要利用這種心理,用表揚來結束批評,這樣有利于幼兒認識錯誤,樹立自信心。反之,如教師在幼兒犯錯誤時采取先表揚后批評的辦法,效果會怎樣呢?試想,如果你做錯了一件事,有人先表揚你,你一定會認為他居心不良,倒霉的事可能還在后面呢,表揚對你來講其實并不困難。而如果用表揚來結束批評,會使批評和表揚都能發揮作用。
五、針對“失寵”心理,多給幼兒一些愛
實際生活中,我們大都喜歡漂亮、聰明、可愛、聽話的孩子,而對那些長得不好看、反應慢、學習差的幼兒關心不多,愛護不夠。盡管作為教師并非有意如此,但實際工作中確實存在這一問題,而那些不得寵的孩子恰恰是最需要關心和愛護的。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如果將愛和關心側重給那些平時較為不得寵的幼兒,他們的.進步往往是非常明顯的,而這些愛和關心對于得寵的幼兒看來實際上是微不足道的。這就告訴我們,作為教師應多留意那些平時不起眼、講話少、性格內向的兒童,多給他們表現和參與的機會,使他們身心能健康發展,并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六、針對反復心理,教育要有連續性
冰凍三尺,非一日寒,幫助幼兒徹底克服缺點,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許多教育者由于急于求成,只重治標,不重治本,忽視幼兒存在的反復心理,結果導致一些幼兒不斷犯類似錯誤。實踐證明,對于犯了錯誤的幼兒進行教育,無論當前效果是好是壞,其后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具體的講,一是善于觀察言行,盡管幼兒心理不易把握,但思想主要通過行為來體現,只有緊緊把握這一環節,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即使出現反復,也可對癥下藥。二是要有明確的態度。如果你要求幼兒有所改變,卻對他所做的事不聞不問,他可能會失去積極性,甚至自暴自棄。所以對于幼兒的表現要及時表明態度,正確的給予肯定,錯誤的予以制止。三是要幫助幼兒樹立學習榜樣,激發爭強好勝心理,積極努力向上。
【如何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文章:
如何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05-25
關于如何開展心理健康的教育04-30
如何開展幼兒禮儀教育04-08
如何開展幼兒常規教育03-04
如何開展幼兒教育09-16
如何開展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05-11
如何開展幼兒愛國教育09-22
如何開展幼兒早期閱讀教育03-22
幼兒心理健康如何教育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