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給孩子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
人的成長需要面臨很多挫折,因而挫折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孩子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歡迎閱讀與收藏。
給孩子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 篇1
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其中“班主任有權批評學生”這條規定引發了廣泛議論。在強調尊重孩子、維護孩子權利的今天,老師和家長已經很少批評學生,生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然而,教育專家也指出,對孩子的尊重和保護要適度,生長在溫室的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學生挨批后竟絕食
曾老師是廣州市某小學二年級的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方面曾遇到一些麻煩事。去年,她所帶的班上有個男生特別調皮、好動,上課愛講話,喜歡搞惡作劇,曾老師曾經耐心地教育過他,可作用不大。有一次,上課時,那位男生偷偷地用文具盒夾住前面女生的小辮子,女孩疼得大叫起來,曾老師狠狠地批評了那個男生,并讓他向女同學道歉,結果他絲毫沒有道歉的意思,只是倔強地看著老師。為了不影響上課,這件事暫時先擱置下來。沒想到,第二天早上,那位男生的家長打來電話說,他從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賭氣沒吃一口飯,也不愿意來上學,希望老師能打電話勸導他。曾老師哭笑不得,老師的批評竟引來如此結果,小男孩沒一點承受挫折的能力,今后的人生路還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他又該如何面對呢?
專家分析
長期順境自尊心過強
長期在順境中長大的孩子,自我評價相對較高,容易在受挫后因為自尊體系受到沖擊而產生兩種極端反應:一種是可能會從高度自信的狀態,進入自我否定的狀態,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在自己身上,我們稱為“內歸因”,在情緒上可能表現焦慮、抑郁、悲傷、委屈等反應;第二種是孩子因為一直在鮮花與掌聲中長大,自我感覺良好,當出現挫折與失敗時,往往歸結到外部環境,我們稱為“外歸因”,這時他們可能無法接受他人的指責,產生不滿、憤怒、怨恨的情緒,甚至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例如攻擊老師、家長或同學。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有助于以后的人生路。
各階段挫折教育
幼兒階段:重在放手鍛煉
盡量讓幼兒離開父母的'保護圈,放開手腳,做自己能做的事,比如吃飯、穿衣等事情,不要怕麻煩,讓孩子反復做,孩子在不斷實踐中會找到正確的方法;其次,要讓幼兒進行體能上的鍛煉,冬季來臨時鼓勵他早起鍛煉身體,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園,體驗艱辛的同時也有快樂;再者,可以通過批評、忽視、懲罰等方式使幼兒受挫折教育,比如游戲活動中,不一定每次都要讓孩子勝利,也不一定每次都要他當主角,讓他體會受挫折的感覺,學會自我調節。
小學階段:以孩子個性為前提
首先要向孩子灌輸遭受挫折的思想,在人生道路上,可能會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我們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接受挫折,然后想辦法努力克服。另外,家長或老師也可以有意地設置一些挫折情境,引導孩子面對、克服,比如帶七八歲的孩子去逛街,然后讓他自己坐公車回家,當然,家長要提前考慮好各種突發情況,給孩子講明應對措施。
需要提醒的是,設置挫折也要注意孩子的個性特點,對于特別內向的孩子,還是要以鼓勵教育為主,對于性格外向、驕傲自滿的,家長可直言不諱地批評教育。其次,要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不要為了培養孩子堅強的個性而經常打壓他,有時候這種做法會適得其反的。
家長獻計
從自身找失敗原因
女兒上小學三年級了,因為她從小是由奶奶帶的,老人家很寵孩子,所有的要求幾乎都滿足她,所以女兒從小很任性、好強。有一次,她所在的班上改選學科代表,女兒本來是語文科代表,結果另一位同學當選了。她垂頭喪氣地回到家里,很生氣地說:“老師偏心,那個女生朗讀根本沒有我好,我以后再也不當那破干部了。”
看得出,女兒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一味地怪別人,這樣下去對她以后的人生路可不利。這是一個教育的好時機,我應該抓住機會。“這么快就認輸了,同學們會看輕你的。”我使出激將法,女兒不說話了,隨后,我和她認真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看看小輝哥哥,雖然腿有點殘疾,可他照常堅持自己去學校,還是受同學們歡迎的班干部,你應該多向他學習。”我以小區一個殘疾男生的例子鼓勵她,女兒有所觸動,語氣中不再埋怨老師,開始從自身找問題,并表示要努力爭取再次做課代表。
挫折教育在小事中進行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太溺愛,過分保護更是常見的現象,在小區里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景:一歲多的孩子正在學走路,不小心摔倒了,一些家長馬上跑過去扶起孩子,并心疼地說:“這地面真不好,把我們寶寶絆了一跤。”隨之用手拍打地面。這種做法只會讓孩子把跌跤歸于外因,不能正確面對挫折。生活中,孩子會遇到很多挫折,家長應該借機教育,比如,當他找小玩具時,家長不要直接給他拿過來,而是要引導他自己尋找;當他吃了一根雪糕還想再吃第二根時,應該制止,不能事事順著他;當他因不會穿衣服而大哭時,家長盡量給他示范,而不是代替……
挫折教育小貼士:
●控制好獎勵,在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時,不要給予過多的物質獎勵和過分的贊美之詞,簡單表揚,以平常心對待。
●挫折教育不等于責罵教育,不要隨便否定孩子。
給孩子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 篇2
朋友惠子才去廣東不到一個月又趕回了黃石家中,她告訴我因為女兒厭學,已經發展到待在家里不肯去學校的地步了,爺爺奶奶電話里急得直哭,她嚇得只好放下手里的工作趕回來。金月厭學真的出乎我的意外,從小她是個特別乖巧的女孩子,既懂事又待人禮貌。爺爺奶奶是醫務工作者,從小就精心地幫著照看,退休后更是全部身心投入到金月的教育和成長上面,金月自然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已經初中了,什么事情都有爺爺奶奶操心著,生活上一直都很順利。唯一的問題是惠子夫婦因為生活所至長期在廣東那邊發展,每年只能過年或者中途回家一兩次。惠子怎么也想不通,金月從小被一家人如此呵護著長大怎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小學里天天有爺爺奶奶接送,長這么大什么家務也沒有碰過。學習上爺爺更是非常上心,在家里安置了黑板專門陪她一起學習,有什么問題立時幫她解決。小學里成績一直還比較穩定,特別是語文還比較出色,業余時間還專修了古箏,已經考級。幾乎事事都很順利,發生變化的是進入初中之后。課程加深加多,金月一下子適應不了,成績就拉下來了,爺爺奶奶對于初中的課程輔導也困難,特別是偏科造成成績一直無法提高,于是學習上的壓力讓她困惑而無法接受,一直發展到現在的厭學拒絕上學。我告訴惠子金月的現狀或許因為孩子從小太缺乏挫折感了,太順利了,所以一出現學習上的壓力就因為無法承受而選擇了逃避,甚至說就待家里什么地方也不去,就在家里陪爺爺奶奶一起,吃了睡睡了吃。孩子話雖然好笑,但是,可見她急切逃避的的真實現狀。其實,金月的狀態或許反應了一部分獨生子女的成長現狀。(特別是我們陽新是打工大縣,留守子女多半是爺爺奶奶隔代撫養,同類問題應該不少。)因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被眾星捧月般地百般呵護,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情感上也是溫言軟語地哄著,雖然惠子夫婦在外打工也挺不容易,但是,從來沒有讓孩子受過任何的委屈,承受過一點家庭的責任。加之一直是爺爺奶奶在照料著,隔代撫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老人多半溺愛和過分的呵護,思想觀念還是與父母的教育存在一些差異和距離。雖然是出于愛,但是看似的百密無一疏的遮風擋雨,卻也沒有想到無意地遮擋了孩子成長中需要的陽光,讓孩子的意志缺鈣,出現性格內向、怕苦怕困難,遇到壓力就選擇逃避等等不良情緒。而父母因為常年不在身邊,偶爾回家也只能更在情感上補償,舍不得孩子受點點委屈。所以孩子幾乎沒有受到什么挫折,一旦感覺到壓力,挫折感就無限夸大,孩子手足無措無法面對。
對此,我建議惠子適當給孩子一些挫折教育,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與其遠距離擔心不如把孩子帶到自己身邊親自教育,發現問題及時給予疏導,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和脆弱,對于女孩子尤其需要母親和父親的引導。同時,多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交往,過于內向的金月需要和同齡人的交流,因為同齡人有相似的狀況,可以互相交流和學習,而同齡的朋友也是一生的財富,這些交往也是將來步入社會與人交往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前期學習。再則,金月出現情緒煩躁、甚至有些反常情緒的時候,要正確對待,適當帶她出去走走,例如通過假期帶她外出旅行,在陌生的環境既放松了壓力,又開闊了眼界。在學習上面,告訴孩子成績不代表一切自己努力了就行,可以針對她的長處和特長有選擇地學習。最后,我最著重地建議惠子把孩子帶身邊后要改變教育方式,要孩子參與到最真實的生活現狀里,共同了解家庭生活里的責任和義務。惠子夫婦雖然開的自己家的廠,可是廠不大又在創業階段,加上近年的經濟危機,所以其實當老板的他們自己也很辛苦,招人手不容易,人少了,自己上機器頂替,沒有小工自己就成了廚師燒火作飯。我建議她讓孩子假期去廠子里體會父母的工作艱辛,只有真實地感受到生活的挫折,才會有準備地積極對待來自生活的挫折。金月如今需要的其實是及時去補一堂“挫折”教育課而已。前陣子在一位教授的博客里我讀到他的感慨:“如今農村出來的孩子連飯也不會做了。”我們的孩子因為家庭過度的溺愛,已經無法避免地出現這樣和那樣的成長問題。更無法體會“經歷是財富”這樣的理智生活的經驗。他們過于單純的經歷,使得他們經受風雨的能力脆弱了很多,所以面對一些打擊的時候,疼痛會更深刻一些。承受的太少,也將學不會更多承受。父母家人的教育過于愛而已經分辨不出對和錯了。西方教育界人士認為“挫折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學會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培養孩子對受挫的恢復力。學會了樂觀的孩子并不是沒有痛苦,而是可以很快地從痛苦中解脫,重新振奮起來。這些也是我們中國目前獨生子女需要學會的一堂生存和有關成長課程。孩子的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急于求成,我們要從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逐步參與家庭和社會開始,讓他們在真實的生活中摸索著滾爬中成長。而我們的孩子也只有學會了面對挫折坦然相對,才能夠茁壯健康地成長成我們新時代的未來人才。編輯評語挫折對于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種精神財富,一帆風順的人常常是淺薄的,因為思考的機會太少了。
給孩子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 篇3
一、多肯定、鼓勵孩子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當及時去關心和鼓勵孩子,給孩子安慰、鼓勵和必要的幫助,使孩子不會感到孤獨無助。這時,父母要盡量避免消極否定的評價,如“不要再試了,再試也沒有用的”、“做不好就別做了”、“怎么這樣笨,別人早就做完了”等,這種話只會強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敗感,家長不妨采用一些積極肯定的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要表揚你,因為你有勇氣去試試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媽媽相信你能行。”這樣做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贊揚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敗,從而慢慢學會承受和應付各種困難挫折。
二、培養孩子對待挫折的正確態度
作為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碰到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和挫折,這時,家長要及時告訴孩子,“失敗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看一看下次怎樣做”。家長要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同時,教育孩子敢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難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提供孩子鍛煉的機會
家長要提高認識,改變原來的教養態度,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圈”,放開手腳不要怕孩子摔著、碰著、餓著、累著,孩子摔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對挑食、偏食、厭食的孩子,餓他一兩頓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家長不要去幫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褲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解決掉,把他們前進的障礙清除得干干凈凈。
四、讓孩子適當受一點批評
有的家長總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錯事,從不說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養成了只聽得進贊揚的話,而不能接受批評的壞習慣,在學校一受到老師、同伴的批評,就會出現逃課、逃學、與同伴發生沖突的事件。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有缺點,這些缺點自己不知道,但別人很容易發現,只有當別人批評時,自己才知道錯在哪里,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并非討厭自己,而是幫助、愛護自已,讓孩子懂得有了缺點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五、讓孩子經受一點失敗
有的父母不愿看到孩子失敗,下棋、玩撲克、游戲、競賽時,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贏,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其實,作為家長,有時讓孩子體驗一點失敗的滋味未嘗不是好事,可借機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六、挫折教育要因人而異
同一挫折對不同的孩子產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進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較強,好強、愛面子,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沮喪心理,對這類孩子父母不要過多地埋怨、批評,而是點到為止,多加鼓勵;較自卑的孩子,本來對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過多指責,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其次,要根據孩子的能力進行教育,能力較強的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重在啟發,讓他們發現受挫的原因,放手讓他們去解決問題;能力較弱的孩子,應該幫助他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計劃,使孩子能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給孩子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相關文章:
談談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08-09
父母應該怎么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09-25
孩子不接受批評和教育的正確解決方法03-24
挫折教育教案09-12
如何適當懲罰學生04-13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挫折03-29
鼓勵孩子面對挫折鼓起勇氣08-02
如何教會孩子面對失敗和挫折03-29
如何進行挫折教育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