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難養型的孩子該如何照顧
上學的時候,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難養型的孩子該如何照顧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一類孩子的脾氣特別執拗,尚不到1歲已經十分有“主見”了:讓他吃飯,他偏要玩;讓他睡覺,他在床上瞪著兩眼怎么哄也不睡;給他買的玩具他不玩,看見爸爸的打火機則愛不釋手。一旦大人說不能玩這個,想從他手里拿過來,他會用大哭來要挾你,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樣子。媽媽會說:“這孩子怎么這么難帶呀!”殊不知這是由孩子先天的脾氣秉性所決定的,醫學上我們稱之為具有難于撫養型氣質的孩子。
何謂氣質,氣質是怎么分型的,讓我們大致作個介紹。
氣質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方式,每個孩子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氣質。氣質與孩子的行為發展,生活和學習方式及個性形成密切相關。
氣質可分9個維度,它們是活動水平、規律性、趨避性、適應性、情緒本質、反應強度、堅持性、注意分散度、反應等9個方面。分別代表著孩子在吃、玩、睡或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量;吃、喝、拉、撒、睡、運動的規律性;對新人新事物最初的反應是接近還是退縮;能否接受新的環境;情緒是否積極向上;反應是否強烈;持續或克服困難阻礙做事情的堅持程度;能否集中注意力;對聲、光、溫度、氣味、他人態度的敏感性。
對于生活規律形成困難、退縮、適應新環境慢、情緒消極的孩子,我們往往把他歸入難撫養型。在他和媽媽“對著干”時,我們要格外耐心地對待他。通過轉移注意力、外出玩耍等方法去解決問題。比如孩子手持打火機時,大人應不動聲色地給他一個他特別喜歡的食物或玩具,或干脆帶他去室外玩。當他注意力分散時,大人再收起打火機。千萬不要真的向孩子發脾氣。打罵孩子,不理孩子,對難養型孩子來說都不是好辦法。
家長如何照顧即將中考的孩子
營造和諧氛圍
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克服考試焦慮。但有的家長比考生更緊張,這樣對考生就會形成消極暗示。在有的家庭中,只要考生在家里,父母就壓低聲音說話,生怕影響考生學習,為此孩子往往會向家長發脾氣:你們怎么了,個個低聲下氣,我悶死了!不會開開玩笑、來點幽默,聊聊天?有的家長每天要問考生復習或測驗的情況,尤其是問模擬考試的分數、名次。這對初三學生心理不利,考生常會為此與家長發生沖突:考試是我自己的事,你們別問了,煩死了!
家長們主要應該明確,家庭不是學校,更不是考場,在家里最好不要過多地說考試的事情。當孩子為準備中考全力以赴時,家庭應該是孩子舒適輕松的避風港,是休息和放松的驛站。若孩子因用功而感到疲勞,家長還應提醒他在考前適當減少一些學習時間。中考前和考試期,家里特別需要寧靜平和,只要一切正常,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減少特殊照顧
家長要讓孩子吃好、睡好,養精蓄銳,但也不必對孩子有更多的特殊照顧,即使給孩子增加營養,也最好是“不顯山、不露水”,對孩子的關注應是“潤物細無聲”的。家長可做的主要是:
1、提醒考生安排好作息時間,適當運動,保持良好健康狀態,家長當好“后勤部長”。
2、多與考生進行心理溝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好孩子的“心理保健員”。
3、淡化緊張氣氛,與孩子談笑風生或共同運動。
4、給孩子以自信心和勇氣,給其信任和鼓勵,做孩子的精神支柱。
家長要做孩子情緒的鎮靜劑、安慰劑,這樣就容易使孩子心情舒暢。在孩子中考前后,家長只需扮演一個受考生歡迎的朋友角色,您可做的事情并不多。需要家長做什么,孩子自己是會提出來的,家長盡力而為就可以了,孩子反感的事情千萬不要去做;要理解和愛護孩子,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一關鍵時期。
避免嘮叨
家長們總是想讓孩子無時無刻都感受到自己的關心,而這種關心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外,就是經常掛在嘴邊的詢問、叮囑。家長們總想知道孩子在學校一天過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成績怎么樣……殊不知,孩子在學校里緊張學習了一天,已經非常疲勞和煩躁,再聽到家長的嘮叨,情緒肯定更不好。
中考前夕,遇到大事要鎮定,學會傾聽,有時“不說”的效果要比“說”好很多。很多時候,孩子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教育者,而是一個傾聽者,特別是在中考復習的沖刺階段,當孩子把話說出來以后,內心的壓力和緊張情緒就能得到一定緩解。如果家長一定要“說”,那就說一些對孩子有幫助的話。比如,孩子現在面臨哪些問題,能不能幫他找到解決方法。
進餐時不要喋喋不休地詢問學習情況,尤其不要和其他孩子比,引起孩子的反感,出現逆反心理,導致情緒低落,影響食欲;更不可在餐桌上訓斥孩子,強迫和催促進食。吃飯后不要馬上讓孩子看書。讀讀報、看看新聞,不僅可休息、放松情緒,還可以了解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有助答題。
【難養型的孩子該如何照顧】相關文章:
難養型氣質小兒如何喂養11-22
茶花冬天該如何養09-14
孩子該如何減肥03-10
母親該如何教育孩子09-22
如何教育暴力型的孩子08-19
簡述如何應對難教的孩子09-05
孩子看病如何擺脫四難12-20
家長該如何正確愛護孩子07-28
家長該如何對待孩子的朋友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