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應對孩子產生的心理分離焦慮
當大人帶著孩子無限憧憬的走入幼兒園,期待孩子在這個大家庭里快樂玩耍時,卻痛苦的發現孩子如此不愿意面對。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呢?
小艾和寧寧是一起長大的小伙伴,今年也一起開始了幼兒園生活。關于孩子入園的各種不適應狀況,她們的媽媽都早就聽說了,也都提前為孩子的入園做了準備。
第一天兩個小家伙出于對幼兒園的好奇,都乖乖地順利入園了,沒有出現媽媽們預想的哭鬧狀況,但第二天兩個小家伙的表現就截然不同了。小艾大哭大鬧,媽媽連哄帶騙地把她送到幼兒園,她抱著媽媽的腿不讓媽媽離開,最后還是被老師強行抱進幼兒園的。聽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媽媽淚眼漣漣一步三回頭,而這種狀況持續了整整兩個月。
相反,寧寧卻出奇的安靜,不哭也不鬧地跟著媽媽去幼兒園,讓小艾的媽媽很是羨慕。但是寧寧媽媽卻感覺孩子情緒不高,問寧寧幼兒園的事情,她也不肯說。平靜地過了幾天后,寧寧開始在早上表示身體各種不舒服,還經常在媽媽要送她去幼兒園時說肚子疼。媽媽只好讓寧寧在家休息,可很快媽媽又發現,寧寧一在家,不適的癥狀就消失了。
孩子出現了分離焦慮
雖然小艾和寧寧的表現大不相同,但她們都出現了分離焦慮。所謂分離焦慮是指,孩子由于與親人分離而產生的不安或不愉快等焦慮反應。出現分離焦慮的孩子會煩躁、哭鬧、發脾氣,還有些孩子會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身體癥狀。
如何面對孩子因入園而起的分離焦慮
很多孩子都會像小艾那樣,新入園時大哭大鬧,也有些孩子會像寧寧那樣,知道哭鬧不對,爸爸媽媽不會因為她哭鬧而滿足她,就用其他方式來實現目的,比如,裝病。總之,她們都希望贏得媽媽的陪伴,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向孩子表明態度,讓孩子知道必須堅持去幼兒園,但態度要和善而堅定,絕不能哄騙、恐嚇。如果孩子以身體不舒服為理由拒絕去幼兒園,家長就要判斷孩子是否真的病了,或者請醫生幫助辨別。萬萬不可孩子一哭一鬧一裝可憐,家長就心軟了,就不送孩子去幼兒園了。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會延長孩子的入園焦慮期,而且也會給孩子今后的成長留下隱患。幼兒園不愿意去就不去了,以后上學怎么辦?孩子不可能永遠留在父母身邊,待在自己熟悉的小環境里面,他們最終要獨自走向社會,邁出第一步的陣痛和焦慮早晚要經歷。
家長的態度還要明確,要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和家長上班一樣,都是人生不同階段的任務,不是想去就去,想不去就可以不去的。要對孩子說:“明天該去幼兒園了。而不要說:“明天去幼兒園好不好?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問孩子:“明天你是想讓爸爸送你去幼兒園,還是媽媽送?而不要問孩子:“你是想明天上幼兒園,還是后天?家長明確而堅定的態度,可以讓孩子在心理上得到暗示,知道自己就應該堅持去幼兒園。
有些剛入園的孩子,晚上回到家,會變得愛發脾氣愛鬧情緒。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理解,孩子初入園,還難以適應幼兒園的規矩,再加上分離焦慮的影響,孩子一整天都處在高度緊張的情緒中。回到家他們會放松,發點兒小脾氣也可以理解。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鬧情緒,家長先不要制止,讓他好好釋放情緒,把脾氣發出來,然后再去安撫,講清道理。家長應該起到調節孩子情緒的作用,在孩子經歷入園分離焦慮的時期,盡量在家里幫孩子緩解情緒,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一起做做游戲。從幼兒園接回孩子后,多和孩子一起在戶外做做體育運動,讓孩子通過奔跑、跳躍來釋放焦慮等負面的情緒。
心理學小貼士: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出現分離焦慮
從心理學角度,我不建議把3 歲以前的孩子送到幼兒園,因為3 歲之前,是孩子與父母建立安全性依戀關系的關鍵時期。如果3 歲前安全性依戀關系建立得好,父母與孩子就能擁有充分的信任和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就有安全感,在未來也會表現出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如果3歲前非安全性關系一旦確立,除了會影響到親子關系,也會影響孩子將來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孩子對社會和他人的信任感。這樣的孩子,更容易表現出分離焦慮癥的傾向,在進入中小學后,也更容易出現學校恐懼癥和厭學——學校恐懼癥經常是幼兒時期分離焦慮癥的延續和后續表
【如何應對孩子產生的心理分離焦慮】相關文章:
如何應對職場焦慮12-20
幼兒入園焦慮如何應對11-09
孩子分離焦慮癥的表現01-07
如何幫孩子度過考后的心理焦慮期10-12
寶寶入園時分離焦慮的應對方法11-21
如何緩解心理焦慮06-03
如何應對孩子的青春期心理問題07-19
如何應對孩子的任性03-02
如何應對孩子破壞行為08-25
如何應對性格倔強的孩子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