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習慣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風俗、社會習俗、道德傳統等通過實踐或經驗而適應習慣于做艱苦工作。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歡迎大家分享。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生活習慣
1、堅持不懈,嚴格要求。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他是長期在固定時間做著相同的事。所以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隨著日積月累,慢慢養成習慣,習慣就成自然了。今兒東,明兒西,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就可能什么習慣也養不成。久而久之,這也成了習慣。
2、家長樹立好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體現,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管父母做的好與壞,孩子都會照單全收地去模仿。所以,家長要求孩子做到什么,家長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傳。
學習習慣
1、配合學校老師。做好預習和復習。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有錯題本,平時把錯題抄寫在錯題本上,及時弄清做錯的原因,是馬虎,還是真的不懂,然后改正過來。期末時,把錯題篩選歸類,即便于復習又節省時間。
2、樹立緊迫的時間觀念。告訴孩子時間是寶貴的,一去不復返。過去了,你再想找回來,那是不可能的。對于醫生,時間就是生命。對于商人,時間就是金錢。對于你,時間就是知識和成長。利用好了時間,你可能長的很茂盛;如果你浪費了時間,那你可能長得很枯干。
行為習慣
1、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我告訴他人生的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和責任。讓孩子知道行為和結果之間的關系。要他知道自己需要對兩者負責,讓他相信他做出的選擇很重要,并可以帶來很大的不同,告訴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還要他承擔行為的后果。例如,吃飯。在固定時間你拒絕吃飯,好,你就要忍受幾小時的饑餓。這是你的選擇,我告訴你了,沒有加餐。你選擇拒絕吃,你就得承受餓的后果。
2、教孩子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自己整理圖書、玩具。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就讓孩子收拾書包;要懂得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畫冊、文具;學會削鉛筆等等。免得孩子以為收拾書包是家長的事,而不是他的事. 家長不要包辦一切,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的確,禮貌習慣好,思想品質就優良;學習習慣好,就能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幼兒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內容由少到多,逐漸定型;因此良好的習慣應從小培養。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筆者認為:
一、適當為孩子確立規矩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確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二至三歲時,家長就應該給他立下規矩,諸如玩完玩具必須放回原處,否則就沒收玩具。大一點兒的孩子給他制訂每天大致的作息時間,明確勞逸和做事的要求,讓他意識到每一種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律、秩序和準則,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可肆意違背。孩子到了四五歲時,就要對學習時間也有所規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時學習的習慣。規則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是非界限。家長應該加以引導,像明顯傷害他人自身及環境的行為應予以制止。
二、教育要得法
家長要依據孩子的實際采用適當的方法,培養良好的習慣,要注意講求方法和實效。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家長可采取轉移目標,讓孩子選擇、給孩子一個臺階下等方法。做為家長要多運用正面激勵的方法,例如,要孩子養成物歸原主的習慣,首先家長要創設一個整潔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再如,當發現孩子亂放書時,可用游戲的口吻說:“書寶寶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兒?你會把它送回去嗎?”當孩子把書放回原處后,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贊揚,鼓勵他以后重復這樣良好的行為。對于大的孩子,家長可以對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求,并進行檢查。如在孩子起床以及做家務勞動等方面,有意識地提高要求,養成他在一定的時間內認真做好一件事的習慣,同時還可以給孩子一方屬于他的空間,放手讓他按自己的意愿去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三、把愛和嚴結合起來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還需要家長具有一定的意志力。立下規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堅持去做,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形成一個好的習慣,F在的孩子大多是單兒,是家長的掌上明珠。不少家長知道該怎樣要求,但做起來卻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例如,說好了孩子自己走,但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就退讓;說好了不再買昂貴的電動玩具,但只要孩子一鬧,家長就心軟,最終“敗下陣來”,以妥協告終。孩子嘗到了哭鬧的甜頭,就會以此為武器要挾家長,慢慢地就形成了無理取鬧的不良習慣。因此,家長要學會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理智地愛孩子,把愛和嚴格要求相結合,對孩子的執拗、哭鬧可采取“冷處理”的辦法,暫時置之不理,孩子若發現哭鬧不再起作用時,自然會自己找個臺階下——玩別的了。
四、統一要求,形成合力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特別需要家長在教育要求上一致。調查表明,家長撫養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種——“權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研究的結果非常令人吃驚,在“權威型”的家里,家長要為孩子制定一些規則,孩子可以選擇的很少,而且必須遵守家規。在“民主型”的家里,家庭生活中處處體現著公平,會考慮到每個家庭成員的感受,有許多選擇,并且很注重相互間的合作。對于那些被家長“放任”的孩子,他們可以相信任何他們愿意相信的東西,他們做事也總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自由放任狀態下成長的孩子很難和別人合作并良好相處。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說容易,是因為習慣的培養可以進行隨機教育;說艱難,是因為養成一個好習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個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動作,發展到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習慣動作,本身就是個反反復復的過程。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技巧
怎么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呢?習慣都是人們在長期的從事了某種活動中所形成的比有較固定的行為和傾向,這種行為與傾向在一旦形成以后人們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則就會感到不適。在十九世紀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過:人的性格大都是會在一生的從初幾年內形成的”,孔子說過,少年若無性,習慣成自然?梢,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哪些內容呢?概括地說,主要是熱愛學習的態度,善于動腦筋、學以致用的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應從哪幾方面入手呢?
第一抓態度作風一家長應查看孩子是否專心讀書,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是否工整,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持何態度,有無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等。
第二,抓作業,家長應查看孩子放學回家是否自覺做作業,做作業前是否先復習,做完作業是否檢查,對老師指出的錯題、錯字是否更正了,作業本是否整潔等。
第三,抓技能技巧,家長應查看孩子寫字是否又快又好,作文是否格式正確、內容充實、語言生動,手工、圖畫、唱歌是否合乎要求等。
第四,抓能力,家長應查看孩子是否有復習、預習、記憶、思考、寫作、心算的能力,會不會朗讀、復述、背誦故事和詩篇等。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注意些什么:
第一,必須從“強制”入手。孩子不會學習,也無所謂習慣,所以,孩子開始學習時,家長一定要嚴格要求,耐心講解,比如,孩子寫作業時,從握筆姿式,到書寫內容,家長都要仔細觀察,隨時糾正,直到孩子養成正確的習慣后,再放手。
第二,要具體指導。家長應廢除空洞的說教,而要一點一滴地具體糾正孩子學習中的一些不良習慣。孩子善于模仿,家長應以自己的良好學習習慣來影響孩子。
第三,要因勢利導。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要因勢利導。如果你發現了孩子自覺學習的行為,就應及時鼓勵,使之鞏固,逐漸形成習慣。
第四,不斷提出新要求,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應勤檢查,勤督促,及時鼓勵,提出新的要求。孩子在學習上取得了成績,家長不要過分夸獎,而應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指出不足,提出新的要求,這樣,孩子就不會驕傲自滿,固步自封,而會向更高的目標前進了。
第五,要創造學習條件一孩子寫字需要桌椅、文具,閱讀要有圖書家長應想力、法為孩子創造必要的學習條件如果讓孩子坐若小板凳,趴在椅子上做功課,不但不能使其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還容易駝背。
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做父母的大都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智力教育,但在重視開發孩子智力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心理品質,而培養孩子從小愛勞動的習慣,正是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知行合一,注重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家長在給孩子講明道理,提高認識的同時,必須著重花大力氣引導孩子多實踐,讓孩子在實踐中把“規范”、“標準”化為自身的東西,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我們常要求孩子愛惜糧食,孩子明白道理卻改不掉浪費的壞習慣,于此應常利用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明白道理:去春游時讓孩子看一看農民是怎樣種糧食的;讓孩子實踐做飯菜,讓孩子體驗勞動的辛勞與快樂。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勞動的意識才會形成,勞動習慣也由此養成。
順應心情,正面誘導,F代心理學告訴我們,在勞動中的孩子大都是愉快的,如果在孩子勞動結束后再予以他們及時的表揚,更會覺得生活在無比快樂與幸福之中。對孩子多誘導,多啟發少消極堵禁,堅持正面教育,創設良好的情境,這是常用的教育方法。孩子不愛勞動,不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需要引導教育,父母平時不包辦家務,放手給孩子去做,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了解孩子言行舉止,當他做得好給予表揚,抓住表現好的機會問他從勞動中得到了什么好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勞動信念加強,興趣大增,獨立能力也由此得到鍛煉。
從小事入手,奠定基礎。抓住孩子平時小事中思想、態度、行為、言談加以正確的指點和及時督促,為他們良好習慣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孩子的教育沒有小事,要善于“小”中見“大”。
抓好開端,嚴格訓練。從小抓起,從早抓起,培養每一種良好習慣之初,不但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更要激發孩子同不良影響和不良狀況作斗爭的意志,嚴格按照規范的標準要求去做,抓得越早越小越好。
持之以恒,不斷積累。知道一點做一點,學會做一件事就做一件事,日積月累。習慣的養成不在一朝一夕,而在平時的積累,認真練習,反復去做,積少成多,練到熟練為止,如此一來,習慣也就養成了。
正確評價,追求自然。讓孩子在自然而然中學會勞動,而不是刻意去做給別人看。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適度評價,而不能過度獎勵。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提高了,高興之余給孩子買這買那,這會使孩子養成勞動需要報酬的習慣,這樣的教育事得其反。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的最佳時間11-07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精選6篇)02-23
培養孩子獨睡的良好習慣的妙招11-30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的六個方面03-16
怎么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呢03-23
怎樣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2-19
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教養的人08-12
養成良好習慣倡議書02-09
養成良好習慣廣播稿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