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學習
導語: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強調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精學”是一個完整的學習系統,我們只是在探索中去實踐這個系統的某個環節,盡可能找到科學學習的一點點路子,探索的角度越寬,我相信:我們離真理就越近。
第一、課堂教學中要恰當的授之以法。
所謂“授之以漁”就是說要教給方法,課堂上,是我們教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要把教方法做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只有掌握了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才有可能進行自我學習,“精學”才會有良好的基礎。方法的教學實際也很容易,就是在我們教學過程中, 每當講到一個新的知識點的時候,都可以簡單點撥如何記憶、領會這些知識點, 這就是方法教學,在一節數學課上,教師告訴學生在新學期的學習中要準備“訂正本”,就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果教學在課堂上告訴學生如何運用“訂正本”,在課后再能認真檢查督促,那么,學生就學到了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說是“溫故而知新”,也可以說是教育學生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古詩時,在黑板上列出了如何欣賞古詩的有關步驟,這也是很好的方法教學,不僅是學習方法的教學,而且還是考試方法,只很值得學習的。
第二、課堂上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
我們的課堂上是分組圍坐的,如何引導學生進行互相學習是一個新做法,說是“互學”,實際就是優秀學生教學困生,也就是我們說的“兵教兵”。教師不可能教到每一個學生,因此,在傳統的教學形式中,就有很多學困生無所事事,最終是掉隊到永遠趕不上隊伍。而小組學習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個組能照顧到一個學困生,我們六個組就照顧到六個學困生,只有40人的班級,能照顧到六個學困生,應該對大面積提升教學質量是莫大的福音。因此,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堅定不移的發揮小組中優生對學困生的拉升作用,這是“精學”的重要內容。
第三、課堂上還是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學”。
課堂上, 教師一再抱怨如果給學生自學,就完不成教學任務,在我看來,之所以會出現所謂“完不成教學任務”的現象,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精講”做的不夠好,本來兩句話就能講清楚的,有了四句還沒有說明白,本來不需要講的內容,卻講了近10分鐘,這樣,自然就沒有了學生自學的時間,我覺得如果一節課給學生10分鐘自學的時間(當然,這10分鐘可以是間斷的),不論對于哪個層次上的學生都是有好處的,具體說來,對優生來說,他有足夠的“反芻”時間,對差生來說,他有足夠的思考時間,甚至在這個時間里還可以問一問優秀學生,對于中等學生來說,這10分鐘可能是用來對剛才似是而非的內容進行一個小小的梳理。就是對教師來說,也是個好事,至少你有幾分鐘歇嗓子的時間……我們不要把課堂上的太滿,那時挨累不討好的事情。
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學習
一,做學生學習的助手,同伴和參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切實做到五不:凡是學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出結論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學生自己能說的不說,從而創設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這樣教師才不會壓制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學生才能敢想敢說敢否敢做,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共同發展的目標。
二,選擇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關注學生的需求,傾聽學生的心聲,樹立以學定教,以學定法的教學理念。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課本劇表演,故事演講,你問我答,趣味接龍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也可以設計不同的身份讓學生來扮演。通過開展這些活動,不但使原本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特長和個性特點,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三,語言上凸顯學生
學生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被人認可與欣賞的需要,要滿足這種需要,教師就要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以朋友的禮節和平等的語氣,語言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如教師常說:“我們一起想想看”“大家的學習很有收獲”“你真棒”“你敢向名家挑戰真了不起”“你的表現很出色” “老師很佩服你”等話語,就會使學生產生“我能行”的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極大地激發起學習主動性的欲望。
四,留給學生自主實踐的時間和空間
新課程還強調: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這樣的學習貼近學生生活,注重了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學習。
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學習
一.開放的課堂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平臺,主要是提供一個自己動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現實生活中尋找物理知識有關的現象,提出猜想,設計實驗,動手操作實驗,小組交流合作。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更深入的探究。
二、在課堂教學中過程中運用賞識教育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種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某一愿望的心理,自信教育則是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樹立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自信教育不僅是為了樹立起學生的自信,更是為了使學生在自信的心理作用下,不怕面臨的困難,勇敢地去探索和實踐。自信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影響亦很大。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重視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1、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自信成功的心理氛圍。教師良好的導言和充滿活力的心理狀態,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自信,從而能較早地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可以在引入新內容前,通過講一段與本教學內容相關的且容易激起學生共鳴的小故事或笑話;展示簡單的教學實例(包括動畫、聲音、作品等)等。這些做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營造自信的心理氛圍。
2、在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的自信心。物理課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操作性、實踐性比較強。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嘗試、探索,力求使每一個學生都動腦、動手。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時,采用“少批評,多表揚”的原則,進行錯誤糾正時,也采用提建議和商量的口氣,增強學生求知的自信心。①通過口頭表揚,及時肯定學生的成功,激起學生的自信。在表揚時,故意提高聲音,讓周圍的同學都聽到,這樣,他就會有自豪感,而更自信,也對周圍的其他同學形成一種間接的刺激和鼓勵作用,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②通過物理教學中表揚小組競賽中最快完成實驗的,也使其他同學從中受到啟發。③及時幫助和鼓勵遇到困難的學生。在指導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應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操作過程中遇到的一些他們自己可能解決不了的小麻煩,使學生少走彎路,以免學生在連續的受挫中產生習得性無力感,影響學習的情緒和積極性。
3、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題。課堂練習題的設計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如果遇到過多的難題、經過多次嘗試也解決不了,則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容易受到打擊。因此,對教學練習題應做精心設計,設計的原則主要是:內容緊扣教學大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題目的表述直觀易懂,每道題的前后順序合理,有過渡,有一定的重復性,前面的題目對后面的題目有啟發性。
三、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證明,只有當人們對獲得知識本身產生興趣時,才能引發其認知需要。教學實踐亦表明,當學生對某項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而又愉快地去學習。不同個性的學生,在自我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現都不同。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因材施教,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使學生個性得到弘揚,多用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們,激發他們的潛在情感,培養學生“愛學”、“會學”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有了興趣的推動,就會使學習行為指向學習目標,并會因此在達到目標時,感到心理上的滿足,又會推動新一輪的學習。
1、重視學習目的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講課之前,使學生清楚地了解學習內容的具體目的、任務和要求。比如上課之前復習光的反射,再通過學生嘗試做光纖傳播光信號的圖,他們就積極動手畫表頭,在完成簡單的練習后,理解了其中的物理原理。可見,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后,就會把思維集中在要學的內容上,從而學習起來更主動、更積極,學習效果也更好。
2、 樹立開放的教學思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經驗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給學生機會,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自我表現,使課堂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舞臺。可以通過分組教學、合作學習、個別化教學等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并及時給予肯定性、激勵性的評價,以此激發學生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3、 重視教學交往,實施情感教育。教學交往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流與溝通過程,它是指在教學情境中師生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人際溝通活動。重視教學交往的實施,并在實施過程中傾注情感教育,使學生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民主、平等和激情,從而激發出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促使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在課堂教學交往中,教師不對學生施加過分的壓力,要對學生表現出友好的態度,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教師應經常運用目光接觸、手勢和表情與學生交流,樂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對學生所講的內容表示出興趣,保持耐心,不流露出負面的神情,并經常鼓勵學生,公開表示自己對學生的贊賞。對學生提出的質疑和求助,則熱心為其解疑釋疑,積極啟發引導,提出自己的思路供學生參考。結果學生在教學交往過程中,愉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4.課堂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使學生善學
結合教學內容,通過采取各種可行性的教法,把學法指導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從單純的知識性教學向發展性教學轉變,使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學法,結合自身個性特點,逐步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讓每個學生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明白學習方向。
1、學習計劃是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初步設想。目標明確,既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責任感和自信心,也便于學生檢查學習效果。不同水平的學生應該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計劃,對教師來說,在平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應制定有梯度的練習,使學生能夠在不斷進步的成就感中實現學習目標。
2、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從而在這種實踐性學習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學法。在物理課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總體水平,考慮個體差異,預先設計出符合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逐步形成獨立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樣的“任務”驅動學習中,學生會發現原來感覺零亂復雜的知識變得更明了、簡單了。在以后的學習中,教師確定學習主題,大部分學生都能運用掌握的方法,發揮個性特長,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
3、實施課堂教學互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互動,并在互動中交叉滲透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有序的互動,在合作、交流、討論中受到啟發,領悟學習方法。在物理課的互動中,采取小組合作、“小老師”等教學方法,充分體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應適時解疑釋疑。在生生互動中,給各小組分配任務,在任務驅動之下,各小組成員通過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并通過小組間的對比競爭,作出評價,以促進小組間更有效的互動。
【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學習】相關文章:
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學習04-19
差學生要怎樣教育引導04-30
怎樣引導孩子的玩耍04-19
怎樣引導孩子的情商05-03
如何有效引導學生的學習06-03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識字05-25
大學生應該怎樣對待愛情05-19
孩子脾氣不是很好應該如何引導05-23
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讀古詩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