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高學校課堂效率
導語: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準、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體,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教師在課堂教學面前不應是被動的執行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長此以往,用這種身份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何提高1:
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需要三個面
1、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生能力其實質就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它包含的是多方面的,比如善于分析與綜合的能力、勤于思考善于發問的能力、尋求最佳解決問題途徑的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并不是需要教師去刻意追求,而是要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悟到,從而把教師的教學方法演變成為學生自己的能力。
2、面向全體學生
在深入學校聽課的時候,發現有的教師在課堂中對優秀學生表現出的關愛程度遠遠高于一般學生,其實這是教師教學中的一個誤區。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要樹立起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意識。如果教師的眼中只有優秀學生而忽略了其他學生的存在,勢必會產生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心不在焉的后果,這對提高教學效率實在是一種嚴重的阻礙。解決的辦法首先是在備課過程中就要想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其次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再次就是給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創造同等的機會,讓他們都能夠享受到成功的體驗,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這才可以保證教學效率的提升。
3、面對教學實際
所謂的教學實際,其實就是指你所任課學校的、班級的具體實際情況。尤其是要注意在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的時候,必須要立足于本班實際,不能照搬照用,否則多好的經驗一旦脫離了自己的實際,也不會見到效果的。比如,現在好多學校都在推廣洋思中學經驗,其中學案的使用就必須要以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操作,不能只是學一點形式和皮毛。否則就會出現別人的經驗學不到,自己的優勢卻發揮不出來,其結果必然會影響到教學效率。
二、提升教學效率需要三個體
1、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心目中有沒有學生,能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是課程改革下的學生觀的體現,而且還是上好課的前提。要想實現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寬松和諧的育人環境。
既然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就必須要為學生成為主體創造條件,就必須要徹底拋棄教師獨霸講臺、包辦代替式的教學方式,創造一種民主的、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充分表現自己的情況下積極思維努力鉆研,從而實現學生全方位的提高。
是否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可以從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是否具有多樣性上來考察。不管是哪一個學科,學生的活動都是為了搜集和整理信息服務的,因此廣泛搜集有利用價值的信息,并且學會搜集的方法應該成為學生活動的最終目的,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積極活動的過程中,就應該努力擴大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讓學生在搜集整理信息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訓練,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地提高,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學生厭學往往是從自己喪失信心開始的,而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往往又是老師一手造成的。比如諷刺挖苦性的語言對損傷學生的自信心就有著非常大的作用,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時候,當學生作業做錯的時候,當學生考試不及格的時候,我們的教師往往會說出一些放棄性的語言、指責性的語言、甚至是攻擊謾罵性的語言,這些對于孩子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傷害。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學生出現不盡如人意的時候需要教師去努力尋找他的閃光點,去鼓勵他,激勵他。當學生失去自信心的時候,用一片真情去開導他,當他有了一點進步的時候,就熱情地去贊揚他,使他看到自己的優勢,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決不能使學生每一天都處在被斥責的狀態中,決不能使學生感覺到每一天都是在失敗中度過的。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充滿自信地去迎接學習的挑戰。
3、體會到研究的魅力
教師要想實現教學的高效率,就必須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素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在不斷地研究中體會到研究的魅力。教師要想快速發展,無數事實證明――以研究者的眼光和心態經常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這是不斷超越自己的有效途徑,是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的必經之路。巴爾扎克說過:“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教師水平越高,就越解放。教師要徹底解放的唯一途徑就是經過不斷努力、不斷研究探索,使自己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
如何提高2:
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是這樣的,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并不是單純的知識數量的差別。而是這些知識能否形成完整的結構。也就是說高手是在用系統解決問題,而普通人是在用套路解決問題。因此,要想幫助學生記住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盡可能的提高效率,節省時間,那么可以嘗試下面幾種方法。
第一、注重隨堂小測驗。
大部分老師都知道,隨堂小測驗有助于學生評估自己的學習情況,也方便老師了解學生哪個地方掌握的比較好?哪個地方掌握的不太好?
隨堂測驗,除了能給老師和學生提供反饋之外,另外一方面有助于信息的提取,增強對于知識的記憶。
腦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課堂上的小測驗,要比單純的劃重點、復習教材,更能幫助學生增強記憶效果。
這主要是因為信息提取的過程,也是記憶的過程,信息提取的次數越多,大腦會認為這個信息越重要,那么下次在提取的過程中,就反而越簡單。
第二、提高學生聽課的專注力。
有些老師非常注重知識的單向傳授,45分鐘的課堂會全部用來,講解課本上的重點和難點,但是這樣高信息密度的課堂,并有利于學生的成績提高。
想要學生保持專注不難,難的是長時間的保持專注,成年人一般可以連續35分鐘保持專注,而中學生和小學生保持高度專注的時間會更短。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設計中,可以借鑒時間管理的方法——番茄工作法。
把四十五分鐘的課堂設置成三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用來講解新的知識,分析課本上的重難點;第二個時間段,當學生有些疲憊,注意力不能集中時,來個隨堂小測驗;第三個時間段,對這節課的易錯點、重難點進行總結回顧。
當然,也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穿插點故事或者段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等。
第三、合理的設置課堂中新舊知識的比例。
結構化的信息要比碎片化的信息,更有利于記憶。那么,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就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讓所有的知識能過形成完整的框架體系。
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有一個知名的公式:喜歡=熟悉+意外。就是說要想讓別人喜歡你的小說、電影等藝術作品,一定要讓讀者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降低他們進入的門檻,但同時又要讓讀者和觀眾,在看完之后,有收獲感。
這種方法也可以用在平時的教學中,課程先從學生熟悉的內容講起,然后再議延伸到學生不太熟悉的知識上。具體的新舊知識比例,如果想要提高課堂的效率,可以按照5:5的結構,如果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差,可以按照7:3的結構比例,而后隨著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再逐步提高新舊知識的比例。
總結一下,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提高記憶的效率,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把記憶技巧和記憶規律,運用到平時的教學中。比如講課的過程中,穿插一些隨堂小測驗,根據學生的注意力特點來設計教學流程,以及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等。
【如何提高學校課堂效率】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課堂效率03-03
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大全09-16
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效率06-04
學生如何提高課堂效率03-25
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效率04-30
如何提高學校后勤管理的效率06-04
如何提高復習效率04-14
如何提高組織效率04-26
如何提高做題效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