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座談會上的發言稿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發言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發言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寫起發言稿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座談會上的發言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各位領導、同志們:
按照會議安排,下面我就全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指揮體系高效運轉。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協同,平戰結合原則開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持續完善三臺縣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部工作規則和運行機制。不斷優化調整縣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充分發揮各類專家的決策、咨詢作用,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風險評估、研判、決策機制。繼續推動全縣疾控機構與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落實落地,已成立xxx個公共衛生委員會,基本形成“科學、完善、高效”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
(二)疾控體系不斷強化。縣級疾控機構利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平臺”加強疫情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適時發布預警信息,全縣鄉鎮衛生院均建立發熱門診(哨點診室),建有xx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機構,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動態監測,同時落實有專人負責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等信息報告,確保事件早發現、早控制、早報告、早處置,(三)醫防體系不斷健全。全面整合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基本醫療等綜合性功能,優化資源配置,以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為支點做優縣級醫療衛生中心,以x個中心衛生院為圓點做大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以xx個建制鄉鎮駐地衛生院為基礎做強建制鄉鎮衛生院,累計培育引進技術人才xx名,強化服務能力。開展醫務人員“鄉聘村用”,夯實鄉村網底,強化隊伍建設。加強公衛醫師臨床培訓,探索建立退休醫務人員人才儲備庫,完善應急動員機制。建有法治宣傳示范陣地持續強化衛生應急法治保障。
(四)應急能力全面提升。全縣共備救護車xx輛(城區xx輛,鎮鄉xx輛,民營備用xx輛),其中已安裝北斗系統救護車xx輛(院前急救專用車),已形成以縣緊急救援指揮分中心為中樞,x家縣級醫院機構為骨干,xx家鎮鄉衛生院為網底,部份民營醫療機構及其他性質醫療機構為補充、覆蓋全縣、鎮鄉二級急救網絡體系,xxxx年xxx緊急呼救共受理xxxxx次,有效受理xxxxx次,救治患者xxxxx人,出動車輛xxxxx臺次,出動急救人員xxxxx余人次。開展傳染病防治、食源性疾病防治、疫情防控等衛生應急培訓演練xx余次,線上線下累計參訓x萬余人次,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
(五)應急力量儲備到位。組建綜合性緊急醫學救援隊、衛生防疫隊、心理援助隊等專業應急隊伍共x支xxx人,縣疾控中心、縣人民醫院儲備重點救治藥品、醫療防護物資、衛生消殺產品等xx種類、xxxxx件應急物資,為全縣在應對重大疫情時及時、高效提供物資保障。
二、我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的薄弱環節
(一)應急機制有待完善。一是部門間協作聯動機制有待健全。當前各地區各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衛生應急資源未能共享,部門間責權關系尚不清晰,跨部門跨區域配合不順暢,難以實現立體化全方位綜合高效處理要求。二是“哨點”監測機制還需優化。本次疫情也暴露出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機制、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的一些短板,區域信息化建設滯后,個人健康檔案和診療信息不互通,縣域醫共體與所屬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公共衛生權責關系不夠明確,增加傳染病防控研判“失聰”的風險,無法為應急決策提供充分有力的支撐。三是保障機制不夠完善。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常規衛生應急年度知識技能培訓、演練和宣傳,突發事件的衛生應急處置等均需足額資金保障,常規衛生應急處置經費已無法滿足現實需要。
(二)基層網底不夠扎實。一是專業力量亟待加強。基層疾控機構承擔著應急處置的工作職能,需要能夠在基層實施公共衛生措施的應急技術人員,特別是多學科的復合型人才,而目前疾控中心人員因待遇、編制等原因,專業技術人員流失嚴重,處于人才斷代斷層的邊緣,實際能力與工作要求不匹配。二是公共衛生網底薄弱。基層醫療機構普遍存在運行困難,業務用房緊張且明顯老化,設施設備陳舊,歷史負債沉重現象,部分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面積不足,設置不規范,存在醫院感染隱患。三是基層服務能力不足。基層日常執行傳染病防治的除公衛醫生外,還有派出所民警、老師和村、社區工作人員,這些都是兼職,本職工作負擔較重,應急能力和水平也參差不齊,事件處置時協調聯動能力不強,履行職責能力難以達到預期。
(三)能力培訓有待加強。基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培訓多為上級業務科室舉辦,更多體現的是共性要求,因培訓時間與師資力量的限制,培訓效果無法評價。轄區內的公共衛生專業人才培訓只為應付當前工作任務需要,缺乏應急隊伍建設的長期規劃和安排,應急理念、知識和專業技能系統性、體系性短缺。由于經費、人員等限制,無法負擔參加高水平、高質量的培訓班或學術講座。
三、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對策建議
(一)以物資保障為支撐,提升應急響應能力。應急物資是疫情防控的基礎支撐,應科學規劃,統籌兼顧,保障應急物資供應。一是加強經費保障。積極爭取上級衛生應急經費,根據轄區常住人口、衛生需求等實際足額預算衛生應急工作經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二是優化應急物資儲備。建立以縣域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產能為基礎、縣級儲備為支撐,醫療機構實物儲備為主,社會捐助和集體、家庭儲備為補充,并與市級應急物資儲備相銜接的應急物資儲備庫,進一步配齊物資儲備種類和數量,確保在疫情暴發前期就能及時響應。三是完善物資管理。完善應急物資保障組織架構,按照本地區人口模型和流行病學及診療需要,進一步完善應急物資分類儲備目錄,設定合理基數,確保平戰結合、科學管理、及時有序調配。
(二)以隊伍建設為關鍵,增強持續發展動力。加快打造一支關鍵時候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的公共衛生應急隊伍。一是加強應急管理培訓。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作為公務員職業能力培訓的必修內容,定期組織應對包括公共衛生安全等突發事件的訓練和演練,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應急組織、指揮、協調和處置能力。二是加強基層疾控隊伍和醫護人員的應急能力建設,尤其是加強流行病學調查人員隊伍建設,針對早期感染環節,第一時間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診斷救治等先期處置,提高應急處置的效率與有效性。三是優化隊伍結構。健全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實現同工同酬,穩定人員隊伍,健全人員準入制度,吸引高素質人才加入,提升公衛醫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組建高質量的應急管理與處置隊伍。
(三)以信息建設為抓手,提高智慧應急水平。深入推進“互聯網+公共衛生”,強化預防準備在衛生應急體系中的先導性作用,健全風險評估、疫情監測、預警發布與響應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提高智慧化監測預警的靈敏度與全面性,落實預警發布與響應行動責任制,重點監測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實現對傳染病疫情的實時監測和及時預警,達到最早干預和最佳防控效果。
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及時穩妥應對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關系國家安全與發展,關系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如果應對失當、控制不力,不僅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會受到重大影響,還會造成人心恐慌,全社會將付出沉重代價。我們將有力有序防范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揚優勢、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不斷完善應對機制,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為全縣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優質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衛生服務。
謝謝!
【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座談會上的發言稿】相關文章: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制度09-16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03-2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06-23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09-05
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04-01
小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06-1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精品】11-07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10-10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范文11-1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優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