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統企業管理模式的弊端
有這么一類企業,員工累,老板更累,都在為了企業的明天努力,也想了不少新辦法,但收效甚微。傳統企業由于其“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一定會因為信息通路不暢,“老板不知道,員工不敢說”讓經營者頗為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企業管理模式的弊端,希望大家喜歡。
傳統企業管理模式的弊端
一、會議效率不高
會議是企業解決問題和發布指令的集體活動,但是也是一個高成本的經營活動。
因為這個活動往往是很多領導者參與的集體活動,而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并未掌握開會的技巧,都存在“會前無準備,會中無主題,會后無執行,與會無必要,時間無控制,發言無邊際”的六無現象。
二、采購浪費時間
曾經有一家企業,在做一個新項目時,項目組每天的運營成本為8萬元,可是其在產品上市前夕,采購部門為了采購10萬余元的包裝,竟然耗費了一周時間。
理由是要找價格低廉的供應商以節約采購成本。整個營銷團隊因此多等待一周時間無法和客戶簽約。
而這種現象其實在很多企業里均存在。一味的追求降低采購的直接成本而忽略了同時并存的“隱形成本”。
當然,降低采購直接成本與本文并無沖突,但是,企業的采購部門要站在整體經營的角度綜合權衡的各項指標。
三、溝通渠道不暢
大多數企業,你會發現,在同事之間的溝通嚴重失真的現象,或詞不達意,或答非所問,或百人百解……
這種現象,說小了,讓很多工序成為無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機會;說大了,有可能因此給企業帶來隱患。
四、加班成癮
很多老板總認為,員工在下班后“廢寢忘食”的“加班”是一種敬業現象。殊不知,這可能隱含著很高的成本。理由有三:
加班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為工作任務太重,而是員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
加班耗費更多的員工精力和體力,嚴重透支員工的健康,長期下去,會讓一些重要員工不能長期發揮其效能,并且有為公司帶來負擔的隱患。
加班員工并不一定“務正業”,有些員工在下班之余,名為加班,利用公司的資源,從事其個人事情,同時還領取公司的加班費,很多企業的重要損失、數據丟失等都發生在下班時間。
五、人才流失
有很多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們認為人才是無限的,成為“鐵打的營盤”,員工自然也就成為了那“流水的兵”了。
一個員工的離開對公司都是一筆成本。
因為公司要承擔對這個員工的培訓費等前期投入。
還要承擔新招聘該崗位員工的前期成本。
還要承擔新員工是否適合崗位的風險。
而老員工的離職也會因為職業素養的關系,可能會流失重要的內部資料或信息。
而其離職后,很可能會進入自己的競爭對手的企業。
很多小企業在經營多年后,你發現他們一直是那么小的團隊,而除了老板之外,沒有一個員工是從企業成立當初留下來的。
六、崗位錯位
人力資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將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這點的企業的真的不多。
曾經在一家人才市場招聘,聽到其員工之間的談話,說每次招聘會都要他們全體職員去搬桌子和椅子,因為是租借的體育館作為招聘場地。
其實這體現了老板們一個非常清晰的心理,他們認為這些員工招聘回來就是要用的,只要自己有人手能做的,就不用再花更多的錢去做。但是我們發現他們因此付出的代價很高。
該企業的員工一直抱怨不停,因為相當多的都是女職員,根本沒有力氣搬運桌椅,那些高官們也從來沒有經受過這等“禮遇”,有些紛紛離職。
傳統企業管理模式的弊端
1、 沒有真正面向市場面向客戶。
每家企業都在強調客戶價值,強調發展競爭力,強調結構和理念的變化,但真正做到3C的企業極其少數。
----客戶(Customer):企業需要滿足客戶價值的最大化,充分實現從以產品為中心過渡到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思想上來,創造客戶價值是企業經營的出發點和歸宿。
----競爭(Competition):競爭是現代企業面臨的生存環境之一,并且這種特點變得更加殘酷,更加扣人心弦,為應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企業開始去尋找各種應對的辦法。
----變化(Change):用瞬息萬變來形容現代企業面臨的環境變化一點都不為過,瞬間即逝的機會也是企業領導或者決策層極其頭疼的事情。
2、 組織機構臃腫,組織應變能力差。
帕金森曾經說“機構會自動制造工作”,為了把企業內部各部門、各環節銜接起來,需要眾多的管理人員作為協調器和監控器。“人多好辦事”、“虱子多了不癢”。面對新的市場環境,真正能做到前瞻有遠見的企業和管理者其實不多,并非是他們沒有想法,沒有能力,而是僵硬的機制產生了負面效用。同時隨著管理層次的增多,指揮路線的延長,信息傳導與溝通的成本會急劇上升,就可能造成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失真,導致企業管理存在層次重疊、冗員多、成本高、浪費大、對市場反應遲緩等缺陷,阻礙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3、 經營管理流程過長,整體服務意識不足。
我們在流程管理咨詢過程中發現,很多情況是一項產品或服務的提交活動,要經過若干個部門、環節的處理,整個過程運作時間長、成本高,在快速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顯得被動和困難。各個部門按照專業職能劃分,每個部門猶如“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大家更多的是關心本部門的工作,以達到上級滿意為準,面向市場整體服務的意識淡薄,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本位主義和相互推委現象,這些都是不增值的環節,也造成了經營過程運作成本的居高不下。
4、 職能職責不清,資源難以共享,人員適應性差。
傳統模式下的控制主張和等級結構,過細的專業分工導致人們把工作重心放在各自作業的效率提升上,而忽視整個組織的使命;職能部門間的利益分歧往往會促使個體的短期利益凌駕于組織發展目標之上,產生“見樹不見林”的思維盲點、僵化的本位主義和管理的“真空地帶”,從而弱化了整個組織的功效。由于缺乏一個完整的戰略思路和執行方向,導致職能職責的劃分非常局限,資源無法有效利用,員工技能單一,過細的分工增加了員工工作的單調性,無法學到新的知識,沒有刺激,致使工作和服務質量下降,員工缺乏積極性、主動性、責任感差。
流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哪里?
流程即一系列共同給客戶創造價值的相互關聯活動的過程。在傳統以任務或職能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下,組成企業的基本結構是職能相對單一的部門,由這些部門分別完成不同的任務,這些任務構成每一個流程的片段,沒有人專職對具體的流程負責,流程成為片段式的任務流,任務和任務間的脫節和沖突司空見慣。
流程隱蔽在臃腫的組織結構背后,導致流程運作復雜、效率低下、客戶抱怨等問題層出不窮。
大多數企業流程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業務流程、管理流程、支持流程混為一談;
2、沒有規劃出核心業務流程和核心管理流程;
3、流程不清晰,流程不順暢,人為分割,各自為政;
4、核心流程不是以客戶、市場為關注焦點,不利于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5、核心流程不順暢,導致研發、生產和營銷不匹配,整體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嚴重;
6、對管理信息系統缺乏統一規劃,領導重視程度不夠,管理推進力度薄弱,未及時優化。
在以流程為中心的企業,企業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不同的流程,不存在剛性的部門,每個流程都由專門的流程主持人負責控制,由各類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負責實施,流程成為一種可以真實地觀察、控制和調整的管理過程。
因此,流程要解決的問題恰恰是要打破傳統管理模式下的組織架構、僵硬單一的制度框架,其核心方向是面向市場面向客戶滿意度的業務流程,核心思想是要打破企業按職能設置部門的管理方式,代之以業務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管理過程,從整體上確認企業的運作流程,追求全局最優,而不是個別最優。
通過流程透視的組織,我們不難看出,要建立流程型組織必須要達到:
橫向水平的部門參與
集中注意在客戶身上;
重視跨部門的信息流;
注重客戶的衡量指標;
【傳統企業管理模式的弊端】相關文章:
傳統企業成本管理的弊端是什么05-03
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有哪些08-16
小型家族企業的弊端03-28
企業管理模式06-04
可以建立企業年金及管理模式的企業04-08
西方企業管理模式03-25
淺談企業管理模式03-30
現代企業管理模式06-03
企業運營管理模式推薦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