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怎樣管理
導語:班級是每個學生在學校的家,而班主任就是每個大家庭的家長,此外,小學生的心理、生理和家庭特點決定了班主任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來進行管理工作。在教學生活中,教育大綱的要求也就要求班主任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去關愛學生、愛護學生,培養良好的風氣和良好的師生關系,要讓學生以一種感恩和理解的心態在班級中快樂成長,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整體素質的快速提高。
小學班級怎樣管理
注重訓練,檢查促進
常規管理的基本特征是實踐性。良好的規范和習慣是在不斷的學習和強化訓練中形成的。從新生人校第一天起,班主任就要進行嚴格的常規教育和常規訓練,訓練學生一開始就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常規訓練要有計劃性,體現重復性、強化性、持久性,通過長期的、有目的的訓l練,使學生形成行為定勢,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檢查評比是常規管理落實的重要舉措。依據檢查的內容有目的地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檢查方式要多樣化,可采用自查、同學或班集體互檢、抽樣檢查等。檢查的針對性要強,過程要實要細,對檢查的結果要認真分析研究,尋找學生的行為與目標間的差距,指導學生縮小行為與目標間的差距,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互幫互助。團結奮進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是善良的情感、細微的感受、金色童年美好的回憶的集中點。”這說明少年兒童的成長離不開學校,離不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然而,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形成不僅要有一個優秀的班主任、班干部隊伍,更要靠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形成人人為集體,集體為人人,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當然,還要搭建團體精神培養活動舞臺。隊會活動是團體精神培養的催化劑,班主任應有意識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合作型班隊活動,在緊張的氛圍下產生對團體的認同感,可以極大地增進班集體的團隊精神。
學生在知識、能力、個性方面都存在差異,所以,班主任首先要明確每個學生都是班集體中的一分子,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其次,讓學生懂得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因此同學之間應互相諒解,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另外通過“找朋友”等一些活動,讓參與者從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反映中感受到友愛,和諧的愉悅,產生融人集體的熱情,從而萌發出班集體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增強學生自我管理意識,搭建發展平臺
1,引導學生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達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在班集體的管理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自我觀察,自我激勵,自我克制,自我剖析,自我評價,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筆者在學生中開展的“說長道短”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監督、自我磨練、戰勝自我之后,再講講自己的優點,同時找找自己的缺點,分析原因。學生通過不斷地剖析自己,認識了自我,改正了不少缺點,自立、自強、自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提供參與班集體管理的機會,營造民主管理的氛圍
學生參與班集體管理是班級有效管理的關鍵,使他們投入到管理中來,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采用征稿形式,就班集體管理中某個問題獻計獻策,結合教師的見解,取得共識,大家共同制定計劃并執行:要求學生毛遂自薦,參加日常管理,形成輪流制度,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體驗管理工作,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在各項工作中,不冷漠每一個學生,凡大型活動人人有份,不做“局外人”,時時想著為集體爭光。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樹立新型師生觀
隨著課改實驗的不斷推進,在《走進新課程》一書中明確提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師生共同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必須要轉變舊觀念,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即平等、自由、尊重、同情、關心、信任的關系。
新型的師生觀要求教師要做到以下幾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做侮辱學生人格的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讓他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輕松愉快地學習;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態度,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育過程中,要淡化師長觀念,平等地與學生交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在情感上要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
小學班級怎樣管理
首先:持以心靈溝通為基礎
隨著經濟的發展,新時代的學生在價值觀和個性特點方面更顯示出對自我、民主的重視,他們反對傳統教師的權威,渴望和教師進行平等民主的溝通。所以,班主任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愛學生,多與學生溝通,理解學生,信任學生。例如,班里同學早戀,影響了學習。對此,班主任沒有必要聲嚴厲色地批評和指責學生,而應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給他們分析早戀的危害。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將精力轉移到正常的學習中去。所謂“溝通信任好管理,管理細微出成績”。
其次:處理好與科任老師、家長的關系
班主任與科任老師必須搞好關系,密切配合,做到教育思想一致。班主任除了完成所任學科的教學任務外,還要全面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班級管理工作。科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有滲透的責任。總之,雙方工作密不可分。因此,班主任要主動與科任教師聯系,交流情況,密切合作。
班主任要和家長及時溝通。家庭情況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因此,班主任要加強家訪活動。一些學生,有時候受家庭的影響,情緒出現波動,缺乏學習興趣。這時,教師應了解其家庭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家訪,做好學生的學習調整工作。
再次:運用“期望效應”作好轉變差生的工作
“期望效應”告訴我,教師對學生真實的愛將導致學生智力、情感、個性的順利成長,熱情期望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激發起內部的動力,更加發揮自己的潛力。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教師的期望和激勵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激勵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充滿信心和希望,特別是對落后生,更要有“朽木可雕”的意識和“點石成金”的行動。我將之付諸于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開學不久,我通過觀察和了解劃出了一部分學生作為激勵對象,我一一找他們談話,激勵他們的自信心。我對孫**(升級時名次位于下游)說:“你的眼睛告訴我,你是一個很聰明的男孩,你的成績差,肯定是沒好好學,現在使勁還來得及,怎么樣?咱倆一起努力,來個大飛躍好不好?”他閃動著帶有靈氣的眼睛高興地說:“好”。
在一個月后的階段考試中,他的語文竟打了96分,進入了優生的行列。對林**(升級時名次位于16)我是這樣說的:“我聽說你在上學期,一直在班上頭幾名的學生,對嗎?”她驕傲地點頭說:“是”。我直視著她,微笑著說:“我覺得在咱班,你也應該是頭幾名,我對你很有信心,怎么樣?自己有沒有信心?”在第二階段考試時,她真的取得了班級第4名的好成績。
教師通過眼神、笑貌、聲音滋潤著這些學生的心田,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我相信:教師的激勵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四、建立有效的班級管理組織系統
管理組織,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證。有效的管理組織必須服務于組織目標,育人是學校教育管理的目標,理所當然也是班級管理的目標。課堂教學、少先隊活動、體育活動、文藝活動、第二課堂活動、德育活動、衛生保健等是主要班級管理事務。各班級事務的管理人員可采用競爭上崗的辦法。
高效管理來自對管理過程的控制,注重過程管理,才能使所有學生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才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責任感與日常行為。班主任必須指導學生建立四個系統:一是計劃立法系統,它包括一日常規、一周常規、一月常規、每學期常規等;二是建立檢查監督系統,形成自檢、互檢、班干部檢查、班集體檢查、班主任抽檢五級監測體系;三是建立信息反饋系統,對執行過程進行信息反饋,以便調整上述三個系統,通過加強對管理過程三個基本環節的'管理,從時間上制度上對每項活動的開展作了安排,它保證了班級的一切活動都能按時、按量、高質量地完成;四是建立服務支持系統,該系統由具有心理咨詢能力與學科綜合能力的教師參與,以便對學生的科技活動提供服務以及為學生的心理變化提供援助。
五、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促使全體學生健康發展
一個班級猶如一個家庭,班主任也應像家長一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出較大的差異。班主任不能依據成績主觀去給他們下結論,進而呈現出喜愛和冷落。總有些班主任偏向于心目中的好學生,讓他們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座位安排在前面,犯了錯誤可以不處罰等等。其實,這樣的結果是可怕的,容易使學生走向極端。好學生因此而驕傲自滿,差學生則極易失落,自暴自棄。班主任的角色就是一個平衡杠,調節學生的心理,對差生給予一定的關懷,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而對易驕傲的學生,則適當的來一個“當頭一棒”。
學期結束時,不能把“優秀學生”等稱號授予固定的幾個學生范圍內,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額,優先考慮進步較快的同學。讓“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同時回響在每個同學的耳邊。讓這兩種聲音共同匯集成一種愛,激勵每個同學的健康發展。
總之,小學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只要我們以“愛”作為基礎,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目標,以創新的教育方法作為動力,就一定能將班主任管理工作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項艱難細致的工作,班主任只有樹立信心,逐步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修養,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相信“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不斷地完善自身的素質,用滿腔的熱情和真誠去對待學生,定能培養一批又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來―班主任任重而道遠。 相信你也會為自己感到驕傲的!
【小學班級怎樣管理】相關文章:
怎樣管理好小學班級02-21
小學班主任怎樣管理好班級08-18
初中班主任怎樣管理班級04-04
班級管理中怎樣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04-22
小學班級管理技巧03-11
小學班級管理的經驗02-01
小學班級管理的妙招08-26
小學班級管理心得11-23
小學班級管理細則06-13
小學班級管理策略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