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管理提升計劃
導語:企業不能“精神懈怠”,更要警惕“能力不足”的風險。在經濟社會轉型期,企業管理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在全球化的今天,真正的品牌企業,其力量來源于組織本身。文化決定著管理,管理沉淀出文化,管理提升的背后是文化的提升。
企業管理提升計劃
1 企業戰略管理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市場經濟,戰略制勝。越來越多企業的戰略管理面臨著無法良性實施的困境。企業的戰略管理管的是什么?是企業的明天,是企業的未來,解決的是到哪里去的問題。也就是說,企業的使命和愿景的定位直接關系著企業戰略,說到底這還是個文化理念的問題。企業的戰略管理必須從科學發展觀著眼,把握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以科學的、正確的價值觀來明確企業的使命和愿景。
科學發展觀要求企業科學管理。戰略管理缺失或戰略管理不科學,企業就會迷失發展方向。因此,企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經濟規律與運行規則辦事,加強市場趨勢研究,審視自身的優勢及劣勢,對未來進行定位與規劃。戰略意識是企業家洞察力與領導力的綜合體現,優秀企業無一不是靠戰略制勝的。相反,像柯達那樣不能根據時代變化而改變自己、最終導致失敗的企業,正是洞察力不夠、戰略管理缺失的結果。
許多企業都在講“創新”,但行動起來卻還是“照舊”。管理者們樂于把精力放在短期見效的業績上,以滿足“仕途”的需要,很少有人投入大量精力去真正的創新。技術創新需要投入大量財力、人力與時間,而管理創新則面臨著利益格局難調整、文化理念難改變的困境。 按照十八大精神,企業應從三方面提升戰略管理。
第一,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企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應當是“公民型”的,是企業與社會協調發展的,是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追求的是經濟盈余。
長期以來,很多企業忽視自身發展對社會及生態環境的影響,利潤追逐成為生產經營的唯一目標,這不符合科學發展觀之核心——以人為本。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企業戰略管理必須綜合考慮經濟、社會、道德、生態等方方面面,不應再將目光僅僅鎖定在利潤增長上,而應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重視為社會創造持續發展的價值,重視創造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
企業應追求經濟盈余,而非利潤最大化。經濟盈余反映的是企業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實際水平,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目前,許多企業缺乏經濟盈余的.觀念,不是在創造價值而是在轉移價值。比如,通過大幅壓縮員工薪資福利支出以扭虧為盈,將員工的價值轉移成了股東的價值,這種戰略管理方式顯然不符合科學發展觀。
第二,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企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應當是“生態型”的,是企業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追求的是生態盈余。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因素。企業往往非常重視物質資本的消耗,卻忽視了生態資本的消耗。有些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生態文明不能只作為口號,而必須成為廣大企業的自覺行動。科學發展觀倡導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重視企業在發展中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就要求企業在戰略管理過程中,強化環境管理,形成環境成本與收益的監督管理機制,真正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第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企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應當是“和諧型”的,是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的協調發展,是人與人的協調發展,追求的是道德盈余。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統籌兼顧多元利益的均衡發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企業應當以多元價值協調為導向,從“股東利益至上”的單一價值取向轉變為“利益相關者共生共贏”的多元價值取向,追求“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持續性和協調性,實現道德盈余,最終打造品牌信仰。這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
如何形成品牌信仰?筆者認為,“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人與人的協調發展,終歸要落腳于人性效率的激發,人與人的協調發展,也就是道德盈余的創造上。中國財富神話的創造太多建立在資源消耗之上。品牌信仰的支撐力是品質,品質精益求精可以理解為追求道德盈余的表現之一。企業應該站在關注人類發展的高度去塑造自己的品牌靈魂。如果企業在戰略管理時真正融入了先進文化,以科學發展觀引領企業戰略,去追求道德盈余,社會上還會出現“毒膠囊”、“毒牛奶”、“明膠蝦”嗎?
2 流程再造要以客戶為導向
流程再造的動力和訴求源自市場。當企業無法滿足顧客需求,不能應對來自其他企業的嚴峻挑戰,無法應付市場快速變化帶來的壓力時,企業的流程再造就提上了議事日程。企業流程再造,首先是理念的再造。企業需要建立以顧客為導向的理念與文化,消除絕對服從領導的“奴才”文化或者得過且過的“混子”文化。
在企業中,完整的流程按照傳統的分工理論可以分解為若干個任務,并把每個任務交給專人去完成,責任到人的壓力讓工作的重點落在完成任務上,這導致了員工忽視工作的最終目標——滿足顧客的需求。流程再造就是使每個流程的負責人意識到,流程出口指向的是顧客,要充分滿足顧客的需求,消除多余的環節與浪費。
要贏得市場、要提升管理,企業的流程再造就要以客戶為導向。從深層次來說,流程再造是思想的再造。任何一家卓越的企業,其成功不只源于技術的進步,更大程度來自于流程再造。以客戶為導向的流程再造,是當今世界企業管理提升的法寶。
企業中人浮于事、因人設事的現象屢見不鮮,許多員工不知道自己與客戶有什么關聯、與企業的價值有什么關聯,只知道上班拿錢。以客戶為導向的流程再造對于這樣的企業來說是大事、難事,這個問題不解決,企業就不是企業,早晚要被流程拖垮。
流程再造迫切需要對原有的、僵化的思維定勢進行根本性的變革,遵從顧客滿意的原則,激發創造性思維。管理提升要有的放矢,要以先進的企業文化激勵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進行自我完善。
3 文化管理要提升到企業管理最重要的位置
我們必須反思企業文化建設,把文化管理提升到企業管理的最重要位置上來。企業文化不是可有可無,不是錦上添花,而是企業發展的引領。因此,必須從長遠的角度、品牌的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扭轉以往“作秀”、“兩張皮”、宣傳部門“喊”文化而行政部門不知所云的現象。要以企業家的自覺來開展文化建設,將企業使命、愿景與價值觀落實在戰略、流程、經營制度與管理實踐中。在內容建設上,要實現從“本本”到價值管理的跨越;在路徑與方法上,要從靜態構建轉變到動態管理。筆者認為,企業文化要促成管理提升,就應做到以下“四個更加”:
第一,更加增強文化自覺。
企業管理提升的背后是相對穩定的優秀企業文化。企業領導應正確認識企業文化的內涵和作用,變革舊文化、引入新文化,身體力行、帶頭實踐,凝聚員工形成向心力和創造力。不懂文化管理的企業家絕不是真正的企業家。
第二,更加突出尊重包容。
尊重是人文精神存在與發展的前提,先進的企業文化應該是一種尊重的文化。先進的企業文化還應是開放的、多元的,其內容上要更具包容性。
第三,更加注重管理實效。
可以這樣理解文化與管理:有“文”才可以“化”,有“理”才可以“管”;因“文”而“理”易行,因“化”而“管”暢通;“文”“理”互動,爭相輝映;“管”“化”同行,相得益彰,辯證統一。企業倡導的理念文化要成為員工的自覺行為方式,存在“文化落地”問題。文化建設的路徑是從他律到自律,從自律到自覺,從自覺到不知不覺,從不知不覺最終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企業文化的這種演變過程,只有在管理上配合跟進才能成為最佳實踐。
第四,更加注重載體創新。
通過載體建設,形成視覺聽覺沖擊,有效傳播價值觀,最終提升文化認同感。目前,許多企業存在載體設計針對性不強、載體之間關聯性不強、文化落地系統性不強等弊端。企業需要圍繞價值觀體系來構建相應的載體,搭建基層單位載體創新的機制與平臺,讓理念體系真正生根開花。
【企業管理提升計劃】相關文章:
企業管理提升心得02-15
如何提升企業管理水平02-22
企業管理能力的再提升12-20
銷售提升計劃04-03
學習提升計劃范文05-25
民營企業管理者應如何提升企業的競爭力12-20
經典的企業管理書籍08-23
企業管理心得03-22
企業管理的口號08-08
員工如何制定個人能力提升計劃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