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風險管理分析
導語;現代企業面臨著各類風險,風險影響著企業的業績與運營。企業都能認識風險的重要性,但卻很少能將風險管理廣泛的應用于企業的決策中。文章分析了現狀成因,并淺析了解決方案。
企業風險管理分析
一、風險的存在性
現代企業面臨各類風險,在2008年IBM《通過整合財務組織 平衡風險和績效》中顯示被調查的機構中有2/3在過去三年(相對于2008年)中有碰到嚴重影響運營或業績的重大風險事件,其中只有不足10%的機構在面對這些重大風險事件時有做好非常充分的準備,而超過30%的機構表現為準備非常不充分。
研究中,風險被劃分為一下六項:戰略風險、運營風險、金融風險、政治/地緣政治、法律合規性風險、環境/健康風險。其中戰略、運營、金融三項占調研的企業(收入超過50億美元)過去三年面臨的重大風險事件的62%。
二、風險管理
風險無處不在,且不會自動消失。研究中體現,企業都能認識到風險的重要性(圖1),也知道應當制定正式的風險管理措施,以在面臨風險時能夠及時有效降低風險,甚至轉化為機遇。但是在分析結果卻顯示出風險管理還未能被廣泛的應用到決策當中,即使是在整合財務組織中,風險管理也還尚處在不成熟階段。2002年出臺的薩班斯法案使CFO在大型企業的管理階層中重要程度日漸提升,CFO作為經營風險管理者,其角色已經從控制轉換為決策支持。企業的風險管理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制定并有效實施可行的計劃。而在調研報告中可以得出,企業執行的風險管理活動及比例如圖2。
由企業執行的風險管理活動可得出以下幾點:
(1)內在的常規管理監控和匯報流程的應用最為廣泛,這與2002年的美國的薩班斯法案出臺有關,《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強化了對公司法規遵循狀況、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監控,風險管理在企業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
(2)組織責任范圍內制度化的正式風險識別流程應用范圍超過60%,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直接決定風險管理的決策質量和結果。 它能通過對風險因素、性質以及風險產生條件的識別,記錄具體風險的各方面特征,為企業提供適當的風險管理對策;
(3)關鍵風險和績效指標(例如,異差分析)的歷史數據比較的應用在風險有效企業中的應用比例近1/2,這是因為在受訪人員中,有近半的人員在使用歷史信息對比方法規避風險;
(4)特定風險閥值的應用率較高,此項是企業的內部控制措施,它是項目投資風險預警系統,能提醒內部控制人員識別,使企業規避異常風險;
(5)風險調整預測和計劃的應用在有效企業中的應用近40%,但在風險管理成效一般的企業中的應用卻不到25%。此項是將績效與風險相統一的措施,風險對于企業而言直接與盈利掛鉤,但要做到對風險相關性的評定與比較卻必須通過企業的財務整合才能得到有效的數據,因此財務整合性企業更能提供真實情況,協助企業制定運營決策和戰略方向,進而提供更加有效與及時的數據,企業也才能按風險調整預測與計劃;
(6)以預測性分析/建模乘衡量和監控風險的的應用在風險管理成效一般的企業中應用比率為20%。建模衡量和監控風險的成效性應當依賴于分析中涉及數據的真實性。它對于企業的'的評估與監控效果明顯,能為企業的戰略舉措提供有效數據,但此項措施的成效不一定會大于成本,它與企業的切實情況掛鉤,所以應用范圍并不十分廣泛;
(7)經濟資本及分攤的應用即使是在被調查的大型企業中也并不廣泛。經濟成本的精細劃分,是一個困難的歷程,而能做到對產品、客戶的單筆交易進行經濟資本準確分攤的企業更加稀少,它需要企業的財務高度整合,且信息真實性高,但這對于風險管理方面非常有效的企業也是很困難的;
(8)風險體系中完整包含存訪/流程控制措施在風險管理成效一般的企業中,應用比例為10%。此項要求企業的財務整合度更高,且得是真實高質的信息。而研究中體現,風險管理即使是在整合財務組織中也還未發展成熟,因此對于大多數企業都缺乏風險流程控制的有效應用。
三、總結
在企業內實行以財務整合為基礎的風險管理,能使其機構內部控制更加有效,并且提高企業的彈性與市場響應速動。但在實際操作中推行以風險管理為目標的數據集成,卻是障礙重重(如BBC案例中的文化和組織障礙,福布斯50強企業面臨的數據與流程障礙),克服這些障礙僅僅是依靠企業的財務組織是不可能實現的,它還需要董事會、CEO與其它領導人員的協助。
【企業風險管理分析】相關文章:
企業風險管理的意義03-30
企業風險管理案例03-19
淺談企業風險管理07-28
企業匯率風險管理12-07
企業風險管理如何定義12-21
企業風險管理的策略有哪些12-15
企業人才管理的現狀分析03-18
風險企業管理制度01-18
企業風險管理制度(精選17篇)03-17
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意義和內容有哪些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