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管理者應有的正確心態
導語:對管理者而言,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讓“凡事有可能”理念成為團隊的群體意志與信念是最重要的,筆者結合自己工作經驗與體會,剖析了面對超常任務時管理者應持心態與團隊成員應有的心理準備,對高績效團隊管理者有一定借鑒意義。
管理者應有的正確心態
管理者,是整個團隊的引導者與靈魂,他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到團隊績效的完成。優秀的管理者需要的素質與管理心態有很多,但我認為,積極樂觀的心態,相信“凡事有可能“是團隊管理者第一要務。
曾幾何時,幾千年前有人幻想:如果我們有天能象鳥一樣在空中自由飛翔,多好,旁邊人有人笑曰:癡人白日夢。時過境遷,神舟上天,楊利偉如嫦娥登月的瀟灑,扶搖九天。2013年神舟十號又讓世人見證華人兒女在太空實驗的從容與驕傲。而未來,中國人登月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凡事不要說不可能。這是神舟給我們的最大的啟示。
記得以前在廣州培訓中心上課時,我曾問過學生一個問題,請問:“請問大家童年的理想是什么”幾乎所有的伙伴都做低頭鴕鳥狀。只有一個女伙伴羞答答曰:“科學家”。所有人都笑起來。我說了一句話:“大家知道為什么她后來放棄了這個夢嗎?原因有二:大家認為她不可能,第二:她在外因的因素下,慢慢覺得自己真的是不可能。尤其后者。記住:人一生下來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古人言‘勝人者勇,勝己者剛’正是此理。
后來在公司舉辦的馬爾代夫旅游業務推動中,很晚的時候,這位女伙伴打電話來,說:周總,我想去馬爾代夫,你說我有可能嗎?我說:你還記得我那天在課堂上跟您說的話嗎?只要你能戰勝自己,憑你的條件,你定可以。她沉默了。很久說了一聲:謝謝。
最后,她達到了,聽說也是最后的一兩天才達到的,他的先生一開始反對她做銷售工作,但那次后,全力支持她。有天早上,我回到辦公室,發現桌面上有一瓶沙,白如月光。聽同事說,這是那位伙伴從馬爾代夫回來后,帶給我的禮物。這份禮物讓我陶醉了很久,我把它放在培訓部的桌面上,久久地盯著它,我在遐想中,我跟我的伙伴分享著馬爾代夫的海風,海浪與星光。更重要的是:它經常提醒我:凡事有可能。
前段時間,跟一個業務主管面談,談到他的團隊離階段目標,引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理解他的感受與壓力,他是我一直很佩服的一位主管。為了團隊,他付出了很多。我跟他探討了人的潛力問題。人的潛力是不可以估計的。人發揮了自己多少的潛力。國內外對這個問題爭辯不休,但他們都認為,人其實只發揮了不到75%的潛力。 正如動能一樣,不是所有的動能都能用在想做的事情。東京有次火災,人們驚奇地發現有位老太太,竟然能提起幾十公斤的提包疾走如飛,究其原因,她說里面放著她先夫的遺物。而事后,她怎么都不能提起那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真是一個無法理解神奇的高級動物。然后我們一起研究相關的方案。
走的時候,他笑了笑,說,也是,每次我都會說不可能,但后來還是完成了。也許,你等我的好消息吧。最后他順利達成自己的目標,分享快樂時很激動,我分享著他的快樂,完成的感覺真好,經過過凡事有可能,完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感覺更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在任務的面前,怎樣發掘每個人的潛力,更好的完成任務,這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在西方人看來,方法比任何東西都關鍵。我們只有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要做的事情上,這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左顧右盼,憂心重重,只會錯失良機。
加拿大有位著名的廣播公司副總裁名為鮑伯·譚普爾頓,他擁有安大略至魁北克一帶許多的電臺。有一次, 他在多倫多北方的得赫多基參加一項研討會,遇到十年不遇的颶風。小鎮巴爾造成12人死亡,百萬元的財產損失。沿途他看到的,盡是傾倒房屋與翻覆的汽車。他打算幫助災民。在電臺管理層會議上他提出:大家要利用3小時的時間,在三天的時間里為災民募捐三百萬。建議一提出,底下人都以為他瘋了。他平靜地說,我們現在關注的不是“應不應該”,更不是“能不能”,而是“愿不愿意”。如愿意,我們關注的應該是“為什么做不到”與“怎么才能做到”。他在白板寫下這兩行字。然后在“為什么做不到”下面劃了叉叉,說,現在討論這個問題只會浪費時間,我們要討論的是,“怎么樣才能做到”,方法不出,大家不要下班。大家環繞這個問題討論起來,而且愈為熱烈。最后大家達成一個方案,邀請名流哈維·克爾以及勞埃·羅伯森制作一個三小時的電臺節目,在全國50多家電臺播放。結果他們成功地在三天的時間募捐了三百萬。
鮑伯有感而發,我們可以做到任何事,但必須把焦點放在“怎樣才能做到”,而不是“能不能做到”的問題上。
當前,面臨在我們面前的,同樣有兩個問題;“能不能完成”與“怎樣完成”。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后者,就對我們有所裨益。現在當務之急的是,我們如何群策群力,制定出一個完美完成任務的詳細計劃。管理學中,有個“SWOT”的分析方法,內容是我們如何就自己的“優勢、劣勢、機遇、阻力”做個透徹的分析.。如果按照該方法,我們做分析后可以在“優勢”中得知,我們很多時候遇到問題與以往也許差不多,但是我們擁有很多的經驗與教訓,這是很重要的財富,可惜很多人看不到它,不知道在哲學里面,得與失是相對應的,這是管理者與績差團隊短視的體現。只要我們積極發掘,我們的潛力是無窮的。在“助力”中分析也得知,公司的幫助是助力,市場利好是助力,主管的輔導是助力,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助力是“自己”。人自助,人自助天必助之。一個人想要的話,所有的人與資源都會環繞他而來。從科學的角度而言,成功者吸引成功者,而努力達成目標,無畏困難,積極樂觀,本來就是成功者的潛質。而在阻力與挑戰面前,只要我們認真謀劃,積極面對,拿出預案,就能夠減少戰場上少“犧牲”,減少沒有必要的阻力。但無論如何,如何能夠達到“公司—主管—銷售人員”目標一致,就一定能幾位一體,上下同心。所以,不同團隊在不同的起跑線上,不是取決與目標距離有多遠,而是取決于大家是否統一思想,達成共識,。
所以,如何讓團隊上一個層次,主管想要的欲望與企圖心是前提。讓團隊多一些討論“如何達成”,而非“能否達成”,讓管理者專注“凡是有可能”,而非相互抱怨與扯皮,并通過管理者意志把“凡事有可能”變成整個團隊的意志與信念,整個團隊肯定能超越平凡,走向卓越。畢竟,老祖宗有云“上下同心,其利斷金”。這是永不顛破的真理。
【管理者應有的正確心態】相關文章:
怎樣正確調節心態03-18
管理者應具備的品質12-14
管理者應如何激勵員工11-09
管理者應具備什么能力03-27
國企管理者應有的素質12-07
管理者應具備的素養有哪些09-22
管理者應具備的技能有哪些03-11
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03-03
管理者應具備哪些管理技巧09-09
管理者應具備的技能(通用6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