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享情緒管理經驗
我們面對憂慮、壓力,除了要行動更要學習改變,如此才能掃除憂慮,創造我們所要的結果,進而擁有全新的生活。有些東西,不是你從書本上就能學到的,也不是別人一時半會兒就能給你講清楚的,全在你自己,只有用心,才能真的有所收獲。康的情緒能夠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那么我們應當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分享情緒管理經驗,歡迎大家分享。
分享情緒管理經驗
1、通過一些陶冶性情的藝術類興趣愛好。比如,琴棋書畫、唱歌跳舞。很多藝術類的活動能給人以發泄感情的空間,不要求做得多好,關鍵是既有興趣,又能抒發情感。
2、通過一些身體鍛煉方面的活動。比如,做操、打球、跑步。想象著壞情緒隨著汗水揮灑出去,會給人一種痛快的感覺。
3、身邊一定要有三兩個知心朋友,以便在心情不好時向他們傾訴煩惱。
4、通過寫日記來理清思緒。在寫日記的過程中,人可以自己對過去發生的事總結經驗,并更加客觀地對待。
5、給自己創造一個愉快的生活環境,比如,放音樂,熏香,打開柔和的燈光等等,或者將自己置身于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環境中,從生理上來舒緩緊張的神經。
6、改變事情定義。有一句話說得好:“我們沒有辦法阻止事情發生,但我們可以決定這件事帶給我們的意義。”你可以認為是“問題”,亦可認為是“機會”,你的定義就是你的結果。
7、改變人物畫面。專家研究發現,人的頭腦對數字、文字很難記憶,但對畫面卻是永難忘懷,你為什么過得不快樂,是因為腦海中有不愉快的畫面,因此,如何修改腦中畫面,創造活力,就是決定我們幸福人生的樞紐。
8、改變對己問話。不知道你是否有經驗:當他人說你好,但你認為不好時,結果一定是不好。當他人說你不好,但你認為好時,結果永遠是好。這印證你的問話決定你的人生品質,所以,無論發生任何事,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是這件事帶給我什么樣的經驗及教訓?第二是我該如何做才能將這件事處理得更好?積極的問話會造就積極的人生。
9、改變學習人物。“物以類聚”,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它的意義是:你是什么人,你的生活如何,由你周遭交往的朋友便可判斷出。悲觀的人周遭大部分都是悲觀者,樂觀的人身邊亦多為樂觀的人。因此,要想改變命運,你必須要多和積極樂觀,有上進心和進取心的人為伍。
如何進行自我情緒管理
改變事情定義
有一句話說得好「我們沒有辦法阻止事情發生,但我們可以決定這件事帶給我們的意義。」妳可以選擇是「問題」,亦可選擇是「機會」,結果總是如妳所愿,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曾說:「敵人是妳最好的老師。」
這就是選擇「機會」,想想看在這件事中帶給妳的是什么教訓及警惕,下次避免重蹈覆轍,這就是將「問題」轉化為「機會」,因此妳的定義就是妳的結果。
改變人物畫面
專家研究發現,人的頭腦對數字、文字很難記憶,但對畫面卻是歷久彌新,永難忘懷,妳為什么過得不快樂,是因為腦海中有不愉快的畫面?
因此如何修改腦中畫面,創造活力,就是決定我們幸福人生的樞紐。迪士尼樂園有許多卡通人物,其中最受大家喜愛的是米老鼠,華德迪士尼把人們最討厭的老鼠藉著畫面轉換,成為人們歡樂的象征,妳也可以。
改變對己問話
不知道妳是否有經驗:當他人說妳好,但妳認為不好時,結果一定是不好。當他人說妳不好,但妳認為好,結果永遠是好。這印證妳的問話決定妳的人生品質,所以無論發生任何事,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是這件事帶給我什么樣的經驗及教訓?
第二是我該如何做才能將這件事處理得更圓融、更好?因此積極的問話,便會造就積極的人生。
擴展資料:
職場情緒管理的法寶
在工作中,難免有沖突,如不自控,沖突愈演愈烈會影響工作、傷害感情。因此,掌握一些自我息怒的技巧是十分有益的。這里列舉四法:
一、平心靜氣
美國經營心理學家歐廉·尤里斯教授提出了能使人平心靜氣的三項法則:“首先降低聲音,繼而放慢語速,最后胸部挺直。”降低聲音、放慢語速都可以緩解情緒沖動,而胸部向前挺直,就會淡化沖動緊張的氣氛,因為人情緒激動、語調激烈的人通常都是胸前傾的,當身體前傾時,就會使自己的臉接近對方,這種講話姿態能人為地造成緊張局面。
二、閉口傾聽
英國著名的政治家、歷史學家帕金森和英國知名的管理學家拉斯托姆吉,在合著的《知人善任》一書中談到:“如果發生了爭吵,切記免開尊口。先聽聽別人的,讓別人把話說完,要盡量做到虛心誠懇,通情達理。靠爭吵絕對難以贏得人心,立竿見影的辦法是彼此交心。”憤怒情緒發生的特點在于短暫,“氣頭”過后,矛盾就較為容易解決。
當別人的想法你不能茍同,而一時又覺得自己很難說服對方時,閉口傾聽,會使對方意識到,聽話的人對他的觀點感興趣,這樣不僅壓住了自己的“氣頭”,同時有利于削弱和避開對方的“氣頭”。
三、交換角色
卡內基·梅倫大學的商學教授羅伯特·凱利,在加利福尼亞州某電腦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設計員和他的上司就某一個軟件的價值問題發生爭執,凱利建議他們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爭辯,結果五分鐘后,雙方便認清了彼此的表現多么可笑,大家都笑了起來,很快找出了解決的辦法。
在人與人溝通過程中,心理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必須接受自己的意見才行。如果雙方在意見交流時,能夠交換角色而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就能避免雙方大動肝火。
四、理性升華
電視劇《繼母》中,當年輕的繼母看到孩子有意與她為難而惡作劇時,一時氣憤難忍,摔碎了玻璃杯。但她馬上意識到進一步沖突的惡果,想到了當媽媽的責任和應有的理智,便頓然消除了怒氣,掃掉玻璃渣片并主動向孩子道歉,和解了關系。
當沖突發生時,在內心估計一個后果,想一下自己的責任,將自己升華到一個有理智、豁達氣度的人,就一定能控制住自己的心境,緩解緊張的氣氛。
情緒管理很重要
情緒如四季般自然地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系或日常生活等。
1.影響生理健康:《禮記》上說“心寬體胖”,意思就是情緒暢快時,人會愈來愈胖,而且愈來愈健康。如果有人跟我們說“您最近怎么面黃肌瘦”,亦即意謂著我們最近常常情緒低落,茶不思,飯不想,導致臉色愈來愈差,甚至身體健康上出現狀況。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心身癥”,也就是心理上生病,如過度焦慮、情緒不安或不快樂,會導致生理上的疾病。另外,據研究指出,一個人常常有負面或消極的情緒產生時,如憤怒、緊張,人體內分泌亦受影響,并導致內分泌不正常,而形成生理上的疾病。由此可見,時常面帶微笑,保持愉快心情,并以樂觀態度面對人生,則有助于增進生理健康。
2.影響人際關系:人際關系取決于一個人情緒表達是否恰當。倘若常在他人面前任由負面情緒決堤,絲毫不加控制,如亂發脾氣,久而久之,別人會視我們為難以相處之人,甚至將我們列為拒絕往來戶。反之,若常面帶微笑、多贊美他人,以親切態度與別人和諧相處,人際關系自然會逐漸改善,從此人生也變得較不寂寞、孤獨,而且處處有人相伴共度人生歲月。
找出情緒脈絡
“情緒管理”即是以最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如同亞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么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據此,情緒管理指的是要適時適所,對適當對象恰如其分表達情緒。
位列全美暢銷書排行榜的《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甚至將EQ與情緒管理劃上等號。根據一些心理專家的觀點,情緒智慧涵蓋下列5種能力:
1.覺察自我情緒:
能隨時地覺察自己情緒的人,即對自己了解較多的人;反之,不了解自身情緒狀態的人必淪為如柏拉圖所說“感覺的奴隸”。可見惟有掌控自我感覺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并面對人生大事時較能知所抉擇。
2.妥善管理自我情緒:
情緒管理必須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并強調如何擺脫焦慮、怒氣、灰暗或不安。當欠缺情緒管理能力時,經常會與低落的情緒交戰,而掌握自如的人則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接受挑戰。
3.自我激勵:
時常專注于既定目標、發揮創造力、克制沖動、延遲滿足,及保持高度熱忱的人,也就是一位能自我激勵的人。能自我激勵的人做任何事的效率會比較高。
4.覺察他人的情緒:
這種覺察他人情緒的能力就是所謂同理心,亦即能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設想。愈具同理心的人,愈容易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也愈能覺察他人的情感狀態。
5.人際關系的管理:
人際關系即是管理他人情緒的藝術。一個人的人緣、領導能力、人際和諧程度都與這項能力有關,而且充分發揮這項能力的人常是社會上的佼佼者。
情緒是可以管理的
情緒管理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要掌控得恰到好處。因此要成為情緒的主人,必先覺察自我的情緒,并能覺察他人的情緒,進而能管理自我情緒,尤其要常保鮮活的心情面對人生。
1.選擇情緒:
一個愈懂得選擇情緒的人,也就是愈能換個心情的人。如此其人生不僅愈豐富,而且每天的日子會過得較快樂。所以當我們心情不佳時,若能換個心情,以愉快的情緒來取代不愉快的情緒,將較不會呈現負面的情緒。譬如說本來今天早上出門時間較晚,已經上班快遲到,偏偏一路上又遇到紅燈,越急心情越不好,如果這時改變一下情緒,覺得難得有此機會利用紅燈時欣賞路旁街景,心情立刻變得較好。
2.冷卻或轉移注意力:
有人問一位西藏高僧應如何處理憤怒,他答復說:“不要壓抑,但也不要沖動行事。”換言之,一個人遇事立刻發泄怒氣,將會使憤怒的情緒更加延長,倒不如先冷卻一段時間,使心情平靜下來后,再采取較建設性的方法解決問題。可見平息怒火其中一個方式是走入一個怒火不會再激起的場地,使激昂的生理狀態漸漸冷卻。如心情非常氣憤或沮喪時,可以考慮與家人一起到外面吃個飯,或獨自一人到公園散步。總之,暫時將煩惱拋諸腦后,待情緒好轉時,可重新再出發。
3.適度表達憤怒:
情感平淡,生命將枯躁而無味,太極端又會變成一種病態,如抑郁到了無興趣,過度焦慮,怒不可遏,坐立不安都是病態。所以我們要如亞里士多德所強調“適時適所表達情緒”。一旦非常氣憤時,也不要過度壓抑,而應該以較不傷人的方式適度表達內心的氣憤,要有如柏拉圖所說“自制力”,即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并不是情感壓抑,而是避免任何過度的情緒反應。其次再以較不傷人或較合理方式來適度表達內心的憤怒,如找個知心好友傾訴內心的怒氣,或將內心不快樂的感覺寫在日記上等方法,皆有助避免與人直接沖突,而且也是另一種宣泄情緒的方法。
4.使用替代想法或理情治療法:
理情治療法強調理念、信念會主宰一個人的情緒。一旦不好或不合理的信念一產生,情緒會產生較大的波動。因此常保持良好或善意的理念,情緒也會較穩定。如失戀時,心情非常沮喪、傷心,認為“對方離開我,因為我一無是處,令人嫌棄”,如果太過沉浸這種思想中一定傷心失望到極點,甚至無法自拔,這時也許改變一下想法認為是雙方不合適,而不是自己條件差,沒人喜歡,則心情會有好轉,并能重新振作起來。
5.自我教導法:
改變自我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說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激勵自我。例如聽到別人在背后批評我們不是時,心里一定憤憤不平,此時不妨告訴自己:“我并不像他們所說的那樣,我不必介意他們的話,我也不需要浪費精神和他們一般見識。”如此心情自然會改善。或者當我們遇到挫折,心情陷入谷底時,不妨告訴自己:“要重新站立起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為自己生命注入一劑強心針。
【分享情緒管理經驗】相關文章:
團隊如何管理經驗分享02-06
班組長管理經驗分享03-03
做好運營管理經驗分享02-18
團隊管理經驗心得分享08-12
人員管理經驗總結分享12-09
如何做好風險管理經驗分享04-21
如何做好運營管理經驗分享02-08
社區流動人口管理經驗分享08-06
科任老師班級管理經驗分享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