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福建省居民戶口登記管理
福建省居民戶口登記管理1
一、征求意見稿的主要內容
《辦法(草案)》全文共六章,七十二條。
(一)關于《辦法(草案)》將“戶口”界定為“居民戶口”的問題。長期以來,對于常住人口的戶口登記表述并不統一,常見的有“常住戶口”、“居民戶口”、“戶口”三種表述。鑒于《辦法(草案)》主要對常住人口的戶口登記進行規定,同時《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兩種證件法定名稱均以“居民”開頭,因此,選擇以“居民戶口登記”表述我省常住人口的戶口登記。其次,我省是較早實行統一戶口性質的省份之一,早在20xx年就取消了農業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統一稱為“居民戶口”,十五年來,我省城鄉一體化趨勢更為明顯,因此,為鞏固和體現我省戶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辦法(草案)》將“戶口”界定為“居民戶口”。
(二)關于公民戶口登記權利的問題。依法登記戶口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公民參與社會事務、行使各項權利義務的前提。同時,戶口又是公民身份的一個具體載體,對其準確性、唯一性、權威性的要求應當更為嚴格。因此,《辦法(草案)》規定,依法登記戶口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申報戶口登記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公民戶口登記誠信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受社會監督(第四條)。
(三)關于明確有關部門職責的問題。戶口是公民參與社會經濟生活、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基礎性依據,必須確保戶口登記項目的真實準確。但是在執法實踐中,由于部門履職不到位、部門間出現推諉扯皮而造成公民戶口登記困難的問題屢見不鮮,損害了公民的合法權益和政府形象,為避免部門推諉扯皮、規范各部門嚴格依法履職,《辦法(草案)》明確了公安機關主管戶口登記,各部門協助配合的管理格局(第六條至第七條);同時,在第二章對各部門的配合職責進行細化和明確(第八條至第十五條)。
(四)關于居民戶口登記的問題。根據《條例》規定,《辦法(草案)》將戶口登記分為登記、注銷、遷移、項目變更更正四個主要部分,并對這四個部分分別作出細化和明確規定,使得公民在申報戶口登記時有法可依,有據可查。一是關于戶口登記的一般性規定。主要有:明確戶口登記以戶為單位,分為家庭戶和集體戶(第十七條),立戶依據(第十九條)、分戶情形和原則(第二十條),集體戶規定(第二十一、二十二條),公共地址規定(第二十三條),工本費(第二十六條)等等。二是關于登記的規定。主要有:應當申報戶口登記的情形(第二十七條),生育子女的戶口申報(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四條),收養子女的戶口申報(第三十六、三十七條),軍人退役的戶口申報(第三十八條)等等。三是關于注銷的規定。主要有:應當申報戶口注銷的情形(第四十至第四十二條),戶口應銷未銷的',公安機關可以依法注銷(第四十三條)。四是關于遷移的規定。主要有:遷移實行準入制(第四十四條),遷移流程(第四十五條),遷移的情形(第四十六條)等等。五是關于變更更正的規定。主要有:戶主變更(第四十九條),出生日期更正(第五十條),名字、姓氏、性別、民族變更(第五十一、五十二、五十四、五十五條),不予姓名變更的情形(第五十三條)等等。六是關于辦理程序的規定。主要規范公安機關辦理戶口登記的權限和時限(第五十八條至六十條)。
(五)關于戶籍證明的問題。近年來,公民依法持《居民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在辦理各類社會事務時證明身份不被認可的現象明顯增多,一些行政部門在行使行政權力、受理行政審批等事項時,要求群眾提供的各類奇葩證明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只信公章不信證件”的錯誤導向和庸政懶政的問題,倍受社會各界、媒體的詬病,群眾普遍反感;谏鲜隹紤],《辦法(草案)》特別將戶籍證明單列一章,明確了公安機關開具戶籍證明的種類和禁止出具的規定(第六十二、六十三條)。
(六)關于法律責任的問題。《辦法(草案)》圍繞維護戶口登記正常管理秩序,確保戶口登記內容真實準確的目標,對違法違規辦理戶口登記行為也明確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第六十五至六十九條)。
二、提出意見的方式、期限
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xx年8月25日前,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提出意見:
(一)登陸“福建政府法制信息網站”,通過網站首頁左側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意見征集系統》,對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
(二)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福州市華林路76號省政府大樓,郵編:350003,并請在信封上注明“福建省居民戶口登記管理辦法征求意見”字樣。
(三)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發送至:。
福建省居民戶口登記管理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戶口登記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戶口登記管理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戶口登記,包括登記、注銷、遷移、項目變更、更正。
第三條公民戶口以在經常居住地登記為原則,實行屬地管理。一個公民只能登記一個戶口。
第四條依法登記戶口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公民申報戶口登記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公民戶口登記誠信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受社會監督。
第五條戶口登記管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具有戶口管理職能的公安派出所(含邊防派出所)為戶口登記機關。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民政、民族宗教、僑務、司法行政、教育、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協助做好戶口登記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公安機關做好戶口調查的有關工作。
第二章部門職責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堅持便民利民原則,依法如實簽發、出具公民申報戶口登記所需的證件、證明文件或者鑒定文書。
公民因申報戶口登記事項,需要有關部門出具或者換發、補發有關證件、證明文件的,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辦理;不能辦理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部門負責指導監督醫療衛生機構規范簽發《出生醫學證明》《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冻錾t學證明》簽發機構應當查看并如實登記新生兒父母身份信息,隨父或者隨母登記新生兒姓氏。
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計生部門應當對公安機關移送的可疑《出生醫學證明》進行鑒定,并在1個月內反饋鑒定結果。
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接收、安置本轄區查找不到生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未成年人,優先保障移送人依法收養或者接受寄養,并及時辦理戶口登記;督促殯葬服務單位按照規定落實火化登記并建立信息平臺,與公安部門共享有關登記信息。
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為公民出具申報戶口登記所需的有關社會保險證明材料。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協助公安機關調查、反饋轄區內落戶公共地址和集體戶人員的房產登記、租賃情況。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族宗教部門負責為公民申請變更民族成份出具審批意見。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僑務部門負責為來本省定居的國外中國公民出具申報戶口登記所需的華僑身份證明材料。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門負責督促指導大中專院校配合公安機關落實學校學生集體戶管理措施。
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指導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規范出具涉及戶口登記事項的公證書或者司法鑒定意見書。
第十六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應當將公民戶口登記誠信評價結果納入個人誠信記錄檔案。
第三章戶口登記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十七條戶口登記以戶為單位。
共同居家生活、成員間以親屬關系維系的,登記家庭戶,原則上由成員中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房屋產權所有人或者公共租賃住房承租人擔任戶主,頒發家庭《居民戶口簿》。家庭戶戶主負責申報與戶有關的戶口登記,督促戶內其他成員申報戶口登記。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成員間不存在家庭關系的,登記集體戶,由所在單位指定一名成員擔任戶主,頒發集體《居民戶口簿》。集體戶戶主協助公安機關做好戶內其他成員申報戶口登記。
第十八條公民申報戶口登記事項應當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本人因故無法申報的,可以書面委托家庭戶內成員或者直系親屬代為申報。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戶口登記事項由其監護人或者戶主申報。
投靠戶口遷移事項,由被投靠人申報。
第十九條家庭戶立戶以房屋權屬證明、土地使用證明或者公共租賃住房使用證明為依據。
非住宅用房、違法建造的房屋,不得立戶。
第二十條家庭戶內成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請分戶:
(一)結婚且仍在本地址居住的;
(二)取得立戶房屋部分產權或者公共租賃住房部分使用權的。
分戶時,原戶內的下列成員應當分在同一戶內:
(一)夫妻;
(二)未取得立戶房屋部分產權或者公共租賃住房部分使用權的未婚子女及其父母。
第二十一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符合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規定條件的,可以申請設立集體戶。
一個單位原則上只設立一個集體戶。
學校學生集體戶僅限于學校錄取的學生落戶。
第二十二條已設立的集體戶不再符合立戶條件的,應當銷戶。
第二十三條戶口登記機關應當確定一個公共地址,用于登記符合在本轄區內登記條件,但暫時無處落戶人員的戶口。
房屋所有權、使用權發生轉移,原產權所有人、使用人應當將戶內成員戶口遷出,拒不遷出的,戶口登記機關可以將其遷移到公共地址。
第二十四條公民采用隱瞞事實真相、編造虛假事實、提交虛假聲明或者證明材料等手段辦理戶口登記事項,經查實的,戶口登記機關應當撤銷相應的戶口登記。
公安機關進行戶口調查時,公民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第二十五條公民拒不履行戶口登記義務,影響戶口登記正常管理秩序的,戶口登記機關可以凍結其戶口業務辦理或者直接變更、更正戶口登記項目以及強制遷移、注銷戶口。
第二十六條戶口登記申請材料為外文的,應當同時提供經我國駐外使(領)館認證或者公證機構公證的中文譯本。
第二十七條對戶口登記過程收集掌握的公民個人信息,戶口登記機關應當保密。
戶籍檔案應當按照規定立卷、歸檔,妥善保管、規范使用。
第二十八條戶口簿和戶口遷移證件,除丟失、損壞補辦或者遷移證件過期失效重辦外,免收工本費。
第二節登記
第二十九條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申報戶口登記:
(一)生育子女的;
(二)收養子女的;
(三)軍人退役的;
(四)撿拾撫養查找不到生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未成年人的;
(五)戶口被錯誤注銷的;
(六)應當申報戶口登記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條生育子女申報出生戶口登記的,按照隨父或者隨母登記的原則,依據《出生醫學證明》和父母婚姻狀況證明辦理;非婚生子女申請隨父登記的,還應提交親子鑒定證明。
戶口登記機關不得設置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前置條件。
第三十一條公民申報戶口登記的姓名,應當遵循公序良俗,使用通用規范漢字,首次登記的姓氏應當隨父姓或者隨母姓。少數民族和被批準入籍的公民,應當登記漢字譯寫的姓名。
第三十二條公民申報戶口登記的出生日期和性別,根據《出生醫學證明》確定;無《出生醫學證明》的,根據醫院分娩記錄、病案檔案、嬰兒免疫接種規劃卡或者戶口調查確定。
出生日期應當登記為公歷時間,一經登記不得變更。
第三十三條公民申報戶口登記的民族,根據父親或者母親的民族成份確定,所登記的民族應當是國家正式認定的民族名稱,登記后一般不得變更。
第三十四條公民申報戶口登記的籍貫,原則上登記其祖父居住地,無法確定祖父居住地的,隨父親籍貫;無法確定父親籍貫的,以出生地為籍貫;父母一方為中國臺灣籍的,籍貫可以登記為中國臺灣。
外國人經批準加入中國國籍的,以入籍前所在國家為籍貫。
籍貫不詳的棄嬰,以收養人籍貫或者收養機構所在地為籍貫。
第三十五條公民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兵役狀況、服務處所和職業等其他戶口登記項目,依據有關證件進行登記。
第三十六條公民首次申報戶口登記時,由公安機關按照公民身份號碼國家標準編制并登記公民身份號碼。
第三十七條《出生醫學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辦理出生戶口登記的證明材料:
(一)新生兒姓氏非隨父姓或者隨母姓的;
(二)新生兒姓名中含有非通用規范漢字的;
(三)字跡無法辨認、被涂改的;
(四)被私自裁切的;
(五)有關項目填寫不真實的。
第三十八條收養子女申報戶口登記的,養子女隨撫養人登記戶口,以《收養證》或者記載收養事實的《公證書》為依據。
第三十九條被私自收養的未成年人,按照下列順序辦理戶口登記:
(一)隨生父或者生母登記;
(二)在社會福利機構集體戶登記;
(三)隨撫養人以非親屬關系登記。
第四十條軍人退役申報戶口登記的,依據縣級以上安置部門介紹信,在安置地申報。
因不合格退出現役、被開除軍籍或者除名的,依據部隊有關證明在原戶口注銷地或者現家庭所在地申報。
第四十一條符合在本省定居條件的國(境)外中國公民,可以依據相關批準文件向擬定居地申報戶口登記。
第三節注銷
第四十二條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公民,其戶主、監護人、近親屬、撫養人或者贍養人應當為其申報死亡登記,注銷戶口。
第四十三條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申報戶口注銷:
(一)加入外國國籍的;
(二)應征入伍的;
(三)往香港、澳門、臺灣定居的;
(四)多重戶籍的;
(五)隨撫養人以非親屬關系登記戶口后找到生父母的。
第四十四條外國人在本省福利院收養兒童辦理收養手續后,福利院應當為被收養兒童申報戶口注銷。
第四十五條戶口登記機關發現公民戶口應銷未銷的,可以催告有關人員履行申報義務,無法催告的,可以采取公告方式;經催告或者公告后,有關人員仍不履行申報義務的,公安機關可以直接注銷戶口。
第四節遷移
第四十六條戶口遷移實行遷入地條件準入制。
第四十七條戶口遷移以《準予遷入證明》《戶口遷移證》為依據,按照遷入地核準、遷出地遷出、遷入地落戶的流程進行。
遷入和遷出地均在本省范圍內的戶口遷移,采取公民在遷入地直接申報的方式辦理,不再開具遷移證件。
第四十八條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報戶口遷移:
(一)符合直系親屬投靠規定的;
(二)符合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落戶規定的;
(三)被大中專院校錄取需要將戶口遷往院校集體戶的;
(四)錄(聘)用調動的;
(五)符合隨軍條件的;
(六)符合本省農業轉移人口落戶規定的;
(七)符合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購建房、投資興業、引進人才等落戶規定的。
第四十九條公民在戶口所在地設區的市市轄區、縣(市)內取得合法穩定住所的,應當將單位集體戶(含單位集體戶地址上家庭戶)、公共地址或者拆遷地址上的戶口遷至合法穩定住所地址落戶。
第五節項目變更、更正
第五十條公民戶口登記事項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變更登記,并提交與申報變更事項相關的證明材料。
公民發現戶口登記事項有差錯的`,應當及時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更正登記,并提交與申報更正事項相關的證明材料。
對公民申報變更、更正登記的申請,公安機關應當進行核查;情況屬實的,予以變更、更正。
第五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申報變更戶主:
(一)原戶主死亡、被宣告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蹤的;
(二)原戶主戶口遷出的;
(三)房屋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發生轉移的;
(四)原戶主加入外國國籍或者在港、澳、臺地區定居的;
(五)其他特殊原因應當變更的。
申報集體戶變更戶主的,應當由單位向戶口登記機關提出。
第五十二條公民出生日期確因戶口登記機關錄入等原因造成登記錯誤的,應當予以更正。
第五十三條按照規定,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其監護人經協商一致可以申報名字變更登記;已滿18周歲的,本人可以根據意愿申報名字變更登記。
10周歲以上未成年人變更姓名的,應當征得本人的同意。
第五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報姓氏變更登記: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姓氏的;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的;
(三)少數民族公民選取的姓氏符合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的;
(四)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的。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辦理姓名變更登記:
(一)因涉嫌刑事犯罪尚未審結的,或者刑罰尚未執行完畢的;
(二)因犯罪被人民法院禁止從事相關職業,期限未屆滿或者被法律法規列為職業禁止對象的;
(三)因行政處罰案件尚未作出決定或者行政處罰尚未執行完畢的;
(四)因民事、行政訴訟案件尚未審結或者尚未執行完畢的;
(五)個人信用有嚴重不良記錄的;
(六)被限制出國(境)期限未滿的;
(七)戶口登記機關認定不宜變更的其他情形。
已核準變更姓名后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公安機關應當立即撤銷變更的決定,恢復其變更前的姓名。
第五十六條公民實施變性手術后申報性別變更登記的,應當提交相關司法鑒定意見書或者國內三級醫院出具的并經公證的性別鑒定證明。
第五十七條公民申報民族變更登記的,應當提交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部門批準變更民族成份的證明。
第五十八條公民變更更正性別或者更正出生日期的,公安機關應當按照公民身份號碼國家標準變更公民身份號碼。
第五十九條公民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兵役狀況、服務處所和職業等其他戶口登記項目發生變化或者出現差錯的,可以憑相關證明材料申請變更、更正登記。
第六節辦理程序
第六十條戶口登記事項由戶口登記機關、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根據規定權限予以核準。
第六十一條對符合條件、證明材料齊全,且按規定可以當場辦理的戶口登記事項,戶口登記機關應當當場予以辦理;對申報材料不全的,應當當場一次性書面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
第六十二條對符合條件、證明材料齊全,但按規定需要調查核實、上報核準的,分別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屬于戶口登記機關核準的,戶口登記機關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戶口調查后作出是否核準的決定,并通知申報人;
(二)需報經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核準的,戶口登記機關在完成戶口調查后上報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核準的決定,并通知戶口登記機關;
(三)需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核準的,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簽署審查意見后上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設區市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核準的決定,并通知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立即通知戶口登記機關。
補正材料時間、公告時間以及發函調查時間不計入前款規定時限。
戶口登記機關應當在接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通知后3個工作日內,通知申報人。
第六十三條申報人應當在收到核準通知之日起60日內前往戶口登記機關辦理相關戶口登記,逾期未辦理的應當重新申報。
第四章戶籍證明
第六十四條《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是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公民從事有關活動,憑《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證明本人身份。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要求公民提供與《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相同的證明,但是因身份證件丟失、被盜或者忘記攜帶等,無法證明身份辦理入住旅店、乘坐交通工具或者參加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以及因特殊原因未能出示居民戶口簿辦理婚姻登記的除外。
第六十五條公民需要證明下列事項之一,憑居民戶口簿、居民身份證或者護照均無法證明的,可以申請戶口登記機關出具戶籍證明,戶口登記機關應當根據戶籍檔案記載內容如實出具:
(一)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號碼變更更正情況或者因戶口遷移,在居民戶口簿上未體現的其他戶口登記項目內容變更更正情況;
(二)與曾經同一家庭戶成員間登記的親屬關系;
(三)因服現役、加入外國國籍、出國(境)定居、被判處徒刑注銷戶口或者重復(虛假)戶口被注銷的情況;
(四)與本人有同一家庭戶、監護、撫養、贍養關系的人員死亡注銷戶口的情況。
第六十六條公安、檢察院、法院、國家安全機關、監察部門以及其他政府執法部門因辦案、調查需要,律師因代理案件或者公證機構因辦理公證需要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向公安機關申請查詢公民個人戶籍資料。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六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公民申報戶口登記有下列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變造《出生醫學證明》的;
(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出生醫學證明》、親子司法鑒定意見書、《收養證》等證明材料的;
(三)偽造、變造《戶口遷移證》《戶口準予遷入證明》的;
(四)偽造、變造政府公文申請辦理本人或者被監護人戶口登記事項的。
第六十八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處以3000元罰款:
(一)為當事人出具虛假證明的;
(二)為戶口調查對象作偽證的。
個人在申報戶口登記事項時提供虛假自陳材料的,處以1000元罰款。
第六十九條違反本辦法規定,公安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辦理公民申報戶口登記時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符合規定的申請不予辦理或者不予核準的;
(二)對不符合規定的申請給予辦理的;
(三)無正當理由不在規定期限內辦結的;
(四)教唆或者協同當事人編造虛假材料的;
(五)索取、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的;
(六)違反規定提供公民戶口登記信息的;
(七)工作疏忽大意導致嚴重后果的。
第六章附則
第七十條省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應當根據本辦法制定具體實施規定。
戶口登記誠信評價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組織實施。
第七十一條本辦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立戶”,指確認戶口登記范疇的地址;
(二)“落戶”,指在立戶地址上登記戶口;
(三)“分戶”,指同戶成員在原址上分出多個戶主;
(四)“注銷”,指將登記在原址上的戶口除去;
(五)“投靠”,指基于親屬關系申請將戶口遷移至其他成員處登記。
第七十二條本辦法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戶口登記的過程
(1)新生兒出生一個月以內,新生兒父母或監護人憑《出生醫學證明》、持《居民戶口簿》到新生兒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1]。
(2)超計劃生育出生的嬰兒戶口申報
對超計劃生育的嬰兒戶口,由當地計劃生育部門對其父母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后,嬰兒可在其母常住戶口所在地申報戶口。
(3)非婚生嬰兒戶口申報
非婚生嬰兒可以在其母常住戶口所在地申報戶口。一些外省婦女到我省婚配,由于種種原因雖未辦理戶口遷入和結婚登記手續,但已成事實婚姻,對于她們按計劃出生的嬰兒,可作特殊情況處理,允許其在父親戶口所在地農村申報戶口。
【福建省居民戶口登記管理】相關文章:
居民戶口遷移申請書02-08
外地戶口的結婚登記流程05-09
香港居民結婚登記手續的流程05-09
公司登記管理10-06
居民檔案動態如何管理03-31
臺灣居民結婚登記所需要什么材料05-09
港澳臺居民結婚登記需要什么05-09
香港居民辦結婚登記需要滿足的條件與程序05-09
集體戶口管理規定06-22
結婚登記需要帶戶口本嗎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