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作爱视频,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精品人妻av区乱码,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久

作業管理制度

時間:2024-07-21 11:25:29 管理 我要投稿

[優]作業管理制度15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都跟制度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會范圍內統一的、調節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一系列習慣、道德、法律(包括憲法和各種具體法規)、戒律、規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條例)等的總和它由社會認可的非正式約束、國家規定的正式約束和實施機制三個部分構成。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作業管理制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作業管理制度15篇

作業管理制度1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更換單片懸式絕緣子卡具的形式、規格、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與包裝。

  本標準適用于架空電力線路上更換單片普通懸式絕緣子額定荷載為20kN的卡具。

  2引用標準

  GB3192高強度鋁合金擠壓棒

  GB3193鋁合金熱軋板

  YB674航空用結構鋼棒技術條件

  YB622鋁合金鍛件和模鍛件

  HB5024結構鋼、不銹鋼及耐熱鋼鍛件

  HB5005鋁及鋁合金硫酸陽極化氧化膜層質量檢驗

  HB5035鍍鋅層質量檢驗

  HB5062鋼鐵零件化學氧化(發藍)膜層質量檢驗

  3術語

  3.1單片卡具(Singe holder)。單片卡具是用于更換單片絕緣子的卡具。單片卡其主要有自封卡、間接自封卡、斜卡、活頁卡等類型。

  3.1.1自封卡(Auto seating holde):固定在絕緣子鐵帽上,是等電位更換絕緣子串除首、末端外的任意一片懸式絕緣子的工具。

  3.1.2間接自封卡(Indirect auto seating holder):固定在絕緣子鐵帽上,是間接帶電更換絕緣子串除首、末端外的任意一片懸式絕緣子的工具。自封卡包括前卡、后卡和絲桿;間接自封卡包括傳動前卡、后卡和絕緣拉板。

  3.1.3活頁卡(Loose―leaf holder):安裝于絕緣子串首(末)端的連接金具上,是更換首(末)端懸式絕緣子的工具。

  3.1.4斜卡(Angle holder):傾斜安裝于絕緣子串首(末)端的連接金具(聯板)上,是更換首(末)端懸式絕緣子的工具。

  活頁卡、斜卡與自封卡(間接自封卡)的后卡或前卡配套使用。

  7.2.2.2經供、需雙方同意,可對交付使用的`全部或部分產品進行本標準未作規定的附加試驗。

  7.2.3抽樣檢驗。

  7.2.3.1產品按批量(以材質、工藝相同的同一型號卡具為一批)進行抽樣檢驗,抽驗試件數量為每批產品的5%,但不得少于3套。

  7.2.3.2抽樣檢驗按表5規定的試驗項目進行,如有任何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本標準規定時,應在同一批產品中抽取加倍數量的試件進行該項試驗。如仍有不合要求者,則該產品為不合格。如僅外觀、尺寸不合格,允許逐套精選。

  8標志、包裝

  8.1標志。

  8.1.1卡具需按標準或設計圖紙的規定作出標志。

  8.1.2標志內容為卡具型號、額定負荷、生產廠和出廠號。

  8.1.3標志方法。

  a.卡具標志部位應明顯清晰。

  b.標志應采用壓印法、壓痕深度應不大于0.1mm。

  8.2包裝。

  8.2.1卡具應用專用箱成套包裝。

  8.2.2包裝箱上應標明:

  a.制造廠名稱、廠標。

  b.產品名稱、型號。

  8.2.3每件包裝箱內應附有技術檢驗部門鑒定的產品合格證及使用說明書。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部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帶電作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由蘭州供電局和群峰機械廠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充、湯培福、李明杰、呂存安。

作業管理制度2

  為加強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增強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實際安全操作技能,減少傷亡人數,保證安全生產,結合公司具體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特種作業的概念

  特種作業是指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容易發生傷亡事故,對操作人員本人,尤其對他人和周圍設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業,稱為特種作業,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稱為特種作業人員。

  二、特種作業的范圍

  1、電工(運行、維修)作業。

  2、金屬焊接(切割)作業。

  3、起重作業(包括橋、塔、門式起重機駕駛、起重工等)。

  4、廠內機動車輛駕駛作業。

  5、壓力容器操作。

  6、沖壓機械操作。

  7、鍋爐司爐作業。

  8、建筑登高架設作業。

  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工作認真負責,遵章守紀。

  2、年滿十八周歲。

  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4、按上崗要求的技術業務理論考核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合格。

  5、身體健康,無妨礙從事本工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四、復審與培訓

  1、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和<<電工進網許可證>>人員,每兩年進行一次復審,運行電工每年復審一次,未按期復審和復審不合格者,其操作證和進網許可證自行失效。

  2、凡到期復審的.特種作業人員,由單位申報將復審人員的操作證、許可證,交到公司安技員統一辦理。

  五、復審內容

  1、檢查作業期間安全行為,違章記錄和事故責任。

  2、安全技術知識培訓和事故案例教育。

  3、進行理論和實際考核。

  4、健康體檢。

  六、日常管理

  1、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禁無證操作。

  2、各單位應加強對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做好申報、培訓、考核、復審的組織工作和日常工作。

  3、建立建全特種作業人員的檔案,復審考核試卷和體檢表保留四年,審驗表保留八年。

  4、離開特種作業崗位一年以上的人員,須重新進行安全技術考核,合格后方可以從事原作業。

  5、特種作業人員違章作業,應視情節給予批評和吊扣,吊銷其操作證,造成嚴重后果者,應按有關規定和制度進行處罰。

作業管理制度3

  一、目的和適用范圍

  1.1 目的

  明確物業動火作業的管理原則、程序和要求,以確保動火作業的安全進行,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

  1.2 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物業管理公司及其委托的施工單位在物業管理區域內進行的動火作業。

  二、管理原則

  2.1 安全第一

  將安全管理作為動火作業的首要原則,確保動火作業的安全進行。

  2.2 預防為主

  通過制定和執行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

  三、動火作業的.申請和審批

  3.1 申請程序

  施工單位需要向物業管理公司提交書面的動火作業申請,包括動火作業的地點、時間、內容、安全措施等。

  3.2 審批程序

  物業管理公司收到申請后,應由相關負責人進行審批,并將審批結果通知施工單位。

  四、動火作業的安全措施

  4.1 防火準備

  施工單位在動火作業前應做好防火準備,包括清理作業現場、配備滅火器材等。

  4.2 作業監控

  物業管理公司應派人對動火作業進行監控,以確保作業的安全進行。

  4.3 作業結束

  動火作業結束后,施工單位應清理現場,消除火源,并進行安全檢查。

  五、責任與處罰

  5.1 施工單位的責任

  施工單位應嚴格遵守本制度,確保動火作業的安全進行。如有違反,應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5.2 物業管理公司的責任

  物業管理公司應對動火作業進行有效管理,對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5.3 處罰規定

  對于違反本制度的施工單位和物業管理公司,應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作業管理制度4

  1編制目的

  規范廠區設備內安全作業,保證作業安全。

  2適用范圍

  本廠區域設備內作業。

  3作業證管理要求

  3.1設備內作業必須辦理《設備內安全作業證》。

  3.2《設備內安全作業證》由施工單位或交出設備單位負責辦理。

  3.3作業單位接到《設備內安全作業證》后,由該項目的負責人填寫作業證上作業單位應填寫的各項內容。

  3.4《設備內安全作業證》安全措施欄要填寫具體的安全措施。

  3.5《設備內安全作業證》由交出單位和作業單位的`領導共同確認,審批簽字后方為有效。

  3.6在設備內進行高處作業應按《廠區高處作業安全規程》辦理《高處安全作業證》。

  3.7在設備內進行動火作業應按《廠區動火作業安全規程》辦理《動火安全許可證》。

  3.8《設備內安全作業證》須經作業人員確認無誤,并由車間值班長或工長再次確認無誤后,方準許進入設備內作業。

  3.9 設備內作業因工藝條件、作業環境條件改變,需重新辦理《設備內安全作業證》,方準許繼續作業。

  3.10設備內作業結束后,需認真檢查設備內外,確認無問題,方可封閉設備。

  4設備內安全作業證

  設備交出單位負責項目欄

  交出設備單位:

  交出設備名稱:

  檢修作業內容:

  設備內主要介質:

  作業時間:年 月日起至年 月日止

  設備隔絕安全措施:

  確認人簽字:

  審批人:年月日

  檢修單位負責項目欄

  檢修單位:

  檢修項目負責人:

  檢修作業監護人:

  作業中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

  檢修作業安全措施(包括搶救后備措施):

  審批人:年月日

  分析項目

  合格標準

  分析數

  氧含量

  取樣時間

  取樣部位

  分析人

  終審審批:

  審批簽字:年月日

作業管理制度5

  為了進一步完善并明確生產線車下作業人員安全作業標準,使車下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特制定車下作業人員安全操作管理流程,內容如下:

  1、對未裝儀表臺和組合開關的車輛到車下操作前,把“嚴禁打車”牌分別懸掛在駕駛區方向機桿和副啟動盒醒目位置,然后再進入車下工作。操縱、電工人員嚴禁進行發動車輛操作。

  2、針對于水暖車組合開關安裝人員在安裝完畢后把組合開關啟動鑰匙直接轉到水暖車下操作人員手中,每條生產線水暖組安排專人負責,在水暖車下操作工序未完工之前,其他操縱、電工調試人員如果需要啟動鑰匙到水暖負責人處借取,借取人員必須對鑰匙負責,不得轉借他人,用完之后及時歸還水暖負責人。要求到車下操作人員在未拿到鑰匙時嚴禁進入車下工作。

  3、水暖組在車下工序完工后拿鑰匙的負責人及時把鑰匙轉給電工調試,絕不能因個人工作失誤耽擱生產。

  4、在車下有員工作業時,或者儀表臺駕駛區、副啟動盒處掛有“禁止打車”標牌時,電工調試只允許進行靜態電工調試,嚴禁進行發動車輛的.動態調試。

  5、對于完工或下線車輛如果因特殊情況需要進入車下整改操作,必須在前后醒目位置放置“嚴禁打車”標牌,并且隨身攜帶啟動鑰匙,如有特殊原因找不到啟動鑰匙,必須安排專人對駕駛區進行監護,保證車輛不會被其他人員啟動。

  6、車下作業人員進入車下作業之前必須嚴格遵守“三務必/兩落實/一注意”原則,即:務必在駕駛區掛有 “嚴禁打車”警示牌;務必在副啟動盒處掛有 “嚴禁打車”警示牌;務必隨身攜帶啟動鑰匙,落實檢查止輪器是否放置到位;落實走線時板鏈運行是否徹底結束,注意進入車下作業時身體所躺位置遠離車輪。

  7、倒車司機及車輛啟動作業人員在特殊情況下需要動車作業時必須通知車底作業人員將“嚴禁打車”警示牌撤離后方可作業,在溝通未遂的情況下嚴禁賭氣擅自作業 (此時車底作業人員應以車間整體生產進度為重予以必要配合)。

  8、倒車司機在作業前務必確保在車輛即將啟動→初始運行時間段車底作業人員連人帶牌(“嚴禁打車”警示牌)全部撤離車輛運行危險區后方可作業;在使用拖車棒及拖拉機進行拖運無效工藝車作業時嚴禁采用掛擋點踩剎車的方式來提醒車底車內人員撤離;在用拖拉機拖運無效工藝車時責任工段必須做好“三同時”即一條線同時指定三人一同配合作業:一人駕駛拖拉機/一人操縱無效車/一人監護當事車車底及四周安全狀態。

  9、在倒車作業進行之前由倒車司機負責告知車底車內及車四周作業人員要求全部撤離,作業人員應立即予以配合不能推拖扯皮,車底作業人員聽到走線鈴聲響起后應立即撤離車底、在出現走線鈴聲短暫停息情況下車底作業人員在與板鏈操作人員溝通確認不再走線的情況下方可進入車底繼續作業,不得擅自行鉆入車下、

  10、以上管理規定自下發之日期開始執行 ,要求所有員工必須按規定嚴格執行,相關工段班組長對相關安全管理規定進行嚴格監控,對在檢查中發現違規操作的員工,將按照相關處罰規定進行嚴肅處理,同時視情節嚴重度對相關組、班、段長進行的罰款處理。

  本規定最終解釋權歸車間所有,同時車間保留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對本規定進行健全完善的權利。

作業管理制度6

  1.目的范圍

  1.1為加強進入設備內部作作業安全管理,防止事故發生,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所屬各部門,同時也適用于各外來施工單位和人員。

  2.管理內容

  2.1.凡進入化工設備內部如:檢修塔、釜、槽、罐、管道以及下水井、池、地坑、爐膛或其它設備內部檢修作業,均稱進入設備內部作業。

  2.2.進入設備內部檢修必須《進入設備內部作業的八個必須》認真辦理設備內部作業許可證,許可證由設備使用部門(生產裝置)審批。

  2.3.與進入設備內部作業相連接的'設備,管道必須進行系統隔絕,加盲板(抽插盲板必須按圖進行)置換蒸煮,分析合格,氧含量19.5%~21.5%,有害物小于空氣中最高允許濃度。

  2.4.進入設備內部作業或有轉動機械的設備內檢修,應切斷電源,同時懸掛“有人作業,請勿合閘”的警告牌,必要時應有專人監護。

  2.5.空分車間或制氧設備內檢修,防止設備內富氧狀態,也應進行氧含量測驗,氧含量19.5%~21.5%為合格。

  2.6.進入設備內部作業需要動火時,除氧含量、有毒有害測爆分析合格外,必須執行動火制度辦理好動火證。

  2.7.高塔型設備內作業,必須執行高處作業安全規定,辦好高處作業證,系好安全帶。

  2.8.設備內部作業多數屬金屬容器潮濕場所,使用電壓不得超過12伏,照明一律利用12伏安全型防爆燈或帶有漏電保護器的電源。

  2.9.使用長管式面具,隔絕式面具,空氣式呼吸器等,必須在氣防站專業人員的監護下進行,面具管不能折疊、壓迫或堵塞,長管氣口應位于上風口。

  2.10.設備內部作業前應打開所有人孔(或通風口)保持設備內空氣暢通,必要時應向設備內進行強制通風,通風設備必須是防爆型軸流風機,嚴禁使用管道空氣或氧氣作通風氣源。

  2.11.進入設備內部作業,要選擇牢固可靠的工具,進入人數工具等要記錄在案,作業結束封人孔前應清點人數、工具,防止人和物遺留在設備內。

  3.本制度未盡事項,參照上級公司相應安全管理制度執行。

  4.使用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進入設備內部作業許可證》表式

  5. 《進入設備內部作業的八個必須》

  一、必須申請、辦證,并得到批準;

  二、必須進行安全隔絕;

  三、必須切斷動力電,并使用安全燈具;

  四、必須進行置換、通風;

  五、必須按時間要求進行安全分析;

  六、必須佩戴規定的防護用具;

  七、必須有人在器外監護,并堅守崗位;

  八、必須有搶救后備措施;

作業管理制度7

  1目的

  為了保障員工和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防止高空墜落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員工及外單位人員在公司范圍內進行的所有高處作業。

  3職責

  本制度的實施質量安全環保部監管,生產部門負責技術驗證和現場指揮。

  4工作程序

  4.1高處作業分一般高處作業和特殊高處作業

  4.1.1一般高處作業分級:

  (1)高處作業高度在2~5m時,為一級高處作業。

 。2)高處作業高度在5~15m時,為二級高處作業。

  (3)高處作業高度在15~30m時,為三級高處作業。

  (4)高處作業高度在30m以上時,稱特級高處作業。

  4.1.2特殊高處作業分類

 。1)在陣風風力六級(風速10.8m/s)以上情況下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強風高處作業。

 。2)在高溫或低溫情況下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異溫高處作業。

 。3)降雨時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雨天高處作業。

  (4)降雪時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雪天高處作業。

 。5)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時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夜間高處作業。

 。6)在接近或接觸帶電的條件下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帶電高處作業。

 。7)在無立足或無牢靠立足的條件下,進行的高處作業,稱為懸空高處作業。

 。8)對突然發生的各種災害事故,進行搶救的高處作業,稱為搶救高處作業。

  4.1.3以下情況均視為高處作業:

 。1)凡是框架結構生產裝置,雖有護欄,但工作人員進行非經常性作業時有可能發生意外的視為高處作業。

  (2)在無平臺、護欄的塔、釜、爐、罐等化工設備、架空管道、汽車、特種集裝箱上進行作業時視為高處作業。

 。3)在高大塔、釜、爐、罐等設備內進行登高作業視為高處作業。

 。4)作業下部或附近有排液溝、排放管、液體貯池、熔融物或在易燃、易爆、易中毒區域等部

  位登高作業視為部位登高作業。

  4.2高處作業要求:

  4.2.1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經安全教育,熟悉現場環境和施工安全要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高處作業的安全規定。

  4.2.2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病、癲癇以及其他不適于高處作業的.人員不準登高作業。

  4.2.3高處作業人員必須按要求穿戴整齊個人防護用品,安全帶的栓掛應為高掛低用。不得用繩子代替,酒后人員不許登高作業。

  4.2.4六級強風或其他惡劣氣候條件下,禁止登高作業。搶險需要時,必須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部門總監、經理要現場指揮,確保安全。

  4.2.5凡高處作業于其他作業交叉進行時,必須同時遵守所有的有關安全作業的規定。交叉作業,必須戴安全帽,并設置安全網。嚴禁上下垂直作業,必要時設專用防護棚或其他隔離措施。

  4.2.6高處作業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須裝入工具袋,上下時手中不得拿物件;必須從指定的路線上下,不準在高處擲材料工具或其他物品;不得將易滾、易滑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腳手架上,工作完畢應及時將工具、零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易墜落物件清理干凈,防止落下傷人,上下大型零件時,須采取可靠的起吊工具。

  4.2.7登高作業嚴禁接近電線,特別是高壓線路,應保持間距2.5m以上。避免人體或導電體觸及電壓線路。

  4.2.8在吊籠內作業時,應事先檢查吊籠和拉繩是否牢固、可靠,承載物重量不能超出吊籠所承受的額定重量,同時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并設有專人監護。

  4.2.9高處作業使用的腳手架,材料要堅固,能承受足夠的負荷強度。幾何尺寸、性能要求,要按照《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及當地實際情況的安全要求。

  4.2.10使用各種梯子時,首先檢查梯子要堅固,放置要牢穩,立梯坡度一般以60度左右為宜,并應設防滑裝置。梯頂無搭鉤,梯腳不能穩固時必須有人扶梯。人字梯拉繩須牢固。金屬梯不應在電氣設備附近使用。大風中使用梯子必須戴安全帽,并有專人監護。

  4.2.11冬季及雨雪天登高作業時,要有防滑措施。

  4.2.12在自然光線不足或者在夜間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有充足的照明。

  4.2.13坑、井、溝、池、吊裝孔等都必須有欄桿欄護或蓋板蓋嚴,蓋板必須堅固,幾何尺寸要符合安全要求。

  4.2.14上石棉瓦(或薄板材料、輕型材料)、瓦楞鐵、塑料屋頂工作時,必須鋪設堅固、防滑的腳手板,如果工作面有玻璃時必須加以固定。

  4.2.15非生產高處作業如:打掃衛生、貼刷標語,擦玻璃等需要登高也要按高處作業要求去做,系好安全帶,并且要把安全帶栓在牢固的構筑物上

  4.3高處作業許可

  4.3.1任務,并介紹作業周圍環境,接受作業任務的單位制定具體安全措施,申請辦理《高處作業許可證》

  4.3.2《高處作業許可證》由聯絡部門負責人進行審批,審批前要要親自或指派專人到高處作業現場,檢查確認安全措施后,方可批準高處作業。

  4.3.3《高處作業許可證》由聯絡部門歸檔管理,質量安全環保部進行督導檢查。

  4.3.4高處作業前,作業人員應驗查《高處作業許可證》,檢查確認安全措施落實后,方可施工,否則有權拒絕施工作業。

  4.3.5對工期較長的施工項目,施工負責人應經常深入現場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并做好記錄。若施工條件發生重大變化,應重新辦理《高處作業許可證》。

作業管理制度8

  1、生產場地必須有足夠的照明,坑溝、池必須有蓋或圍欄,原材料、器材、廢料應合理分類堆放,不妨礙操作、通行和裝卸;

  2、廢料必須及時清除,人行道必須暢通無阻;

  3、生產設備必須定期檢查、維修和保養,不準超溫、超壓、超負荷和帶病運行;

  4、生產現場必須保證消防設施的有效性,過期滅火器必須更換;

  5、壓力容器專業人員必須定期檢查,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進入生產現場按規定穿戴勞保用品,不準將頭發露出帽外,不準穿裙子、高跟鞋、拖鞋、長大衣等;

  7、新員工上崗前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

  8、從事可能被傳支機械絞、輾傷害的作業,不準戴手套、長圍由或其他佩物上班,嚴禁用工具或身體接觸機械的運動部位;

  9、進入生產場所,必須戴安全帽,高處作業(2m以上)或下料倉、坑作業必須系安全帶,從事電氣作業應穿戴好絕緣防護用品;

  10、在易燃、易爆等物品區域作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嚴禁明火作業;

  11、作業現場的`電力線路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規范敷設,嚴禁亂接亂拉;

  12、保持作業現場安全防護設施和警示標志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未經相關人員的允許,不準任意拆除或移動。

作業管理制度9

  —、特種作業的概念

  特種作業是指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容易發生傷亡事故,對操作人員本人,尤其對他人和周圍設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業,稱為特種作業,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稱為特種作業人員。

  二、特種作業的范圍

  1、電工(運行、維修)作業。

 。病⒔饘俸附樱ㄇ懈睿┳鳂I。

 。、起重作業(包括橋、塔、門式起重機駕駛、起重工等)。

  4、廠內機動車輛駕駛作業。

 。、壓力容器操作。

  6、沖壓機械操作。

 。、鍋爐司爐作業。

  8、建筑登高架設作業。

  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工作認真負責,遵章守紀。

  2、年滿十八周歲。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4、按上崗要求的技術業務理論考核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合格。

  5、身體健康,無妨礙從事本工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四、復審與培訓

 。薄⑷〉<<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和<<電工進網許可證>>人員,每兩年進行一次復審,運行電工每年復審一次,未按期復審和復審不合格者,其操作證和進網許可證自行失效。

  2、凡到期復審的特種作業人員,由單位申報將復審人員的操作證、許可證,交到公

  司安技員統一辦理。

  五、復審內容

  1、檢查作業期間安全行為,違章記錄和事故責任。

  2、安全技術知識培訓和事故案例教育。

  3、進行理論和實際考核。

  4、健康體檢。

  六、日常管理

 。、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禁無證操作。

 。、各單位應加強對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做好申報、培訓、考核、復審的組織工作和日常工作。

 。场⒔⒔ㄈ胤N作業人員的檔案,復審考核試卷和體檢表保留四年,審驗表保留八年。

 。、離開特種作業崗位一年以上的人員,須重新進行安全技術考核,合格后方可以從事原作業。

 。、特種作業人員違章作業,應視情節給予批評和吊扣,吊銷其操作證,造成嚴重后果者,應按有關規定和制度進行處罰。

作業管理制度10

  1.設立專門的爆破安全管理小組,負責監督制度執行和日常安全檢查。

  2.對爆破作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強化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

  3.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器材質量檢測和現場安全評估。

  4.制定詳細的操作手冊,明確每個環節的作業標準和注意事項。

  5.定期演練應急預案,確保所有相關人員熟悉流程,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6.實施獎懲制度,對遵守制度的'行為給予表彰,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

  通過上述方案的實施,我們期望能構建一個高效、安全的爆破作業環境,為公司的工程項目保駕護航。

作業管理制度11

  1、目的

  為確保各項高標準程序的落實,防止發生人身傷害、火災、財產損失及生產事故,特制訂本辦法。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眾誠連鎖-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為公司服務的承包商。

  3、術語和定義

  3.1高危作業范圍

  3.1.1高危作業:動火作業、高處作業、受限空間、動土作業、管線打開、臨時用電、吊裝作業、挖掘作業等作業。

  3.1.2高危作業場所:在公司管理范圍內從事高危作業的地點。

  3.1.3高危作業重點部位:生產及生產輔助車間、油氣儲存罐區等。

  4、職責

  4.1公司安全質量環保部負責組織本辦法的編制與修定,并負責本辦法執行情況的跟蹤和程序的更新。

  4.2公司安全質量環保部、設備部每月對高危作業安全措施和組織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專項監督審核,并將審核結果匯報安委會。

  4.3公司安委會將審核結果在全公司通報,并實施季度考核兌現。

  4.4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組織本辦法的培訓,直線組織負責實施本程序的受眾培訓。

  4.5屬地單位和作業單位按要求執行高危作業程序并落實日常自我監督和檢查。

  5、管理要求

  5.1屬地單位主管負責人是高危作業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應對本單位和外來單位的高危作業全面負責,有權對不規范的高危作業進行制止。

  5.2高危作業前,屬地單位負責組織做工作安全分析,與作業單位一同落實安全措施(含應急措施),按照程序要求申請相應高危作業許可后才可進行作業。

  5.3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持有效作業票后,方可作業。

  5.4高危作業時,每一個作業人員熟知作業風險,認真落實安全措施;屬地單位和作業單位均必須設置監護人,監護人員必須具有相關作業的`安全知識,堅守崗位,認真履行職責。

  5.5高危作業人員作業完畢后,屬地單位匯同作業人員負責組織驗收作業結果,監護人負責清點人員及工具。

  5.6高危作業人員要時刻注意作業現場的安全狀況,保證采取的安全措施有效落實。發現不安全行為或狀況時,作業現場人員有權停止高危作業。

  5.7安全質量環保部、設備部以及屬地單位自身應做好高危作業的監督管理,發現違反高危作業管理規范的要及時糾正或制止。

  6、獎懲條例

  6.1安委會設立高標準程序專項審核激勵資金,參照附錄a《高危作業獎懲細則》與附錄b《高危作業審核清單》,組織開展專項審核與日常檢查活動。

  6.2安全質量環保部負責組織設備部對各單位高標準程序的執行情況進行審核,并將審核結果每月提交安委會。

  6.3公司安委會將審核結果排名在全公司通報,并交由人力資源部實施季度考核兌現。

作業管理制度12

  根據《安全生產法》

  第二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為規范云南瑞土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特種作業人員的申報、審定和培訓取證工作,特制定本管理規定。

  公司所屬各單位必須按照本管理規定對特種作業人員,特殊工種的教育培訓和取證,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和責任。我公司安全生產所涉及的采、等多個生產工藝流程中,特殊工種就占了一定的比例。為了搞好特殊工種作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升特殊作業人員的安全素質,減少和避免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安全生產事故,需要進行全面、系統、經常和反復的安全培訓。為認真履行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做好特殊工種的教育培訓,持證上崗工作,結合生產需要,對公司的'特殊工種培訓持證工作做相關規定:

  1、申報程序:

  安全環保部每年應至少組織一次以上的特殊工種的教育培訓。礦山部及選廠應向公司安全環保部報送須培訓人員名單,安全環保部負責聯系相關部門。

  2、報名須知:

 。1)各單位應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定崗定員,避免人員流動,造成持證人員流失。

 。2)已持證的特殊工種操作人員,在換證復檢至新證書未領取期間上崗的,屬于證件有效。

  ⑶已參加培訓、考試成績合格者,未領取證件的,屬于持證上崗。

 。4)已經報名,尚未參加培訓考試的不屬于持證上崗。

  3、責任劃分:

 。1)各單位在規定時間內未將培訓名單報送至人教處,延誤人教處工作時間的屬于單位行政領導的責任。

 。2)安排未持證的職工上崗操作的屬于單位領導的責任。

 、侨私烫幵谝幎〞r間內沒有向相關部門報送培訓名單,錯過培訓時間的,屬于人教處行政領導的責任。

作業管理制度13

  (1)凡在距離地面2米以上進行的作業,都屬于高空作業。所有高空作業者,不論任何工種、作業時間、地點、時限,均應執行本制度。

  (2)從事高空作業的工人,必須進行身體檢查合格。凡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及其他不適宜高空作業的人,一律不準從事高空作業。

  (3)凡遇下列情況之一者,應停止在高空作業:雷、雨、閃電,六級以上大風,鋼管雨水未干,可能發生危險的其他情況;當上述情況過后,必須經公司安全主任和有關技術人員檢查各種作業設備,確認后方可作業。

  (4)高空作業現場,應劃出危險禁區,設置明顯標志,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5)凡經常進行高空作業的工人,應配備工具袋。高空作業使用的`小型工具,均應裝入工具袋內,不準在鋼管或腳手架、建筑物上亂放工具。

  (6)登高作業前應仔細檢查登高工具和安全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帶、梯子、跳板、腳手架等,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應立即改進或拒絕登高作業。

  (7)電焊工在2米高空焊接時,必須找適當的位置掛好安全帶。確實無處掛安全帶,又無其他方法解決時,則應做好其他防護措施,確保安全操作。

  (8)所有高空作業人員,不準穿硬底鞋,一律使用安全帶。安全帶一般采取高掛底用方式。

  (9)進行高空作業必須先將下方的易燃、易爆物品移至安全地帶,還應采取措施,確保割下的金屬或火花不致傷人或引起火災事故。

  (10)高空作業人員不準從高空向地面拋擲物件,也不準從地面向高空拋擲物件,應采用繩索、吊籃、高架車、或吊車等傳送物件。

  (11)特殊情況下,如必須從高空向地面拋擲物件時,地面必須有人看管,以確保不傷害他人和損壞設備。

  (12)高空作業所用小型機具(如手拉葫蘆、千斤頂等)應找適當位置放好,并用繩索、鉛絲捆綁牢靠。

  (13)站在跳板上工作時,不得站在跳板的端頭。在同一跳板上的作業人員不得超過2人。

  (14)應盡量避免上、下層同時進行作業。如無法避免時,上、下層之間必須設專用防護棚,或采取其他防護措施,且上層不準堆放工具、物件。

  (15)高空作業的沿口、孔洞處,應設置護欄和標志,防止失足踏空。

  (16)高空作業區的下方地面,嚴禁堆放腳手架、跳板、其他雜物。地面人員禁止在高空作業區的正下方停留或通行。

  (17)嚴禁在高空作業時嬉笑打鬧,嚴禁在高空作業區睡覺。

作業管理制度14

  特殊作業人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體現在:

  1. 保障安全:通過規范作業流程,降低安全事故風險,保護人員生命安全。

  2. 提升效率:明確職責,減少因不規范操作導致的延誤和返工。

  3. 遵守法規:符合國家和行業對于特殊作業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4. 增強信任:提高員工對公司的信任,增強團隊凝聚力。

  5. 防止責任糾紛:清晰的.制度可以避免因責任不清導致的法律糾紛。

作業管理制度15

  1 目的

  為規范公司各生產單位有限空間或存在窒息危險性環境下作業安全管理,降低作業風險,保障員工人身安全和生產順利進行,特制定本制度。

  2 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范圍內有限空間安全管理及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

  3 定義

  3.1 有限空間:指各類容器、設備、介質管道、料倉、除塵箱體、收塵器、加熱爐、高爐、鍋爐、煤氣柜、成品筒倉、煤粉倉、煙囪、污水處理坑井、地溝、地下室等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存在作業空間狹小或進出口受限、空氣流通不暢、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易發生坍塌或絞傷、觸電、中毒窒息等危險,可能對進入人員安全構成危害的封閉、半封閉設施及場所。

  3.2有限空間類別:分為密閉、半密閉設備、地下有限空間、地上有限空間三類。

  3.3有限空間作業:指人員進入或探入有限空間內部的進行檢查、檢修、檢測等活動。

  3.4本制度中所指“有限空間所在單位”指負責有限空間正常操作或運行管理的作業班組、車間和分廠,也稱“管理單位”;“作業申請單位”指作業人員所隸屬單位;“作業負責人”必須為班長及以上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

  4 有限空間日常管理要求

  4.1 各單位根據《工貿企業有限空間參考目錄(安監總廳管四〔20xx〕56號附件)》接合現場實際作業形式和有限空間定義,對管理區域內的有限空間進行辨識,確定有限空間的數量、位置以及危險有害因素等基本情況,并建立管理臺賬:

  詳見附件2

  序號

  所屬分廠

  有限空間設備或區域名稱

  作業活動識別

  危險有害因素

  管理車間

  4.2各單位應在有限空間明顯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或警示說明(比如:出入口處),并對進入有限空間的人員進行審批、登記、交底培訓等工作。

  5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要求

  5.1 進入有限空間內作業,應根據《河南亞新鋼鐵有限公司危險作業安全管理制度》要求進行危險作業審批,辦理危險作業許可證。

  5.2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應針對作業內容,對進入有限空間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包括窒息、中毒、觸電、墜落、跌滑、機械傷害、高溫等),制定作業程序及安全措施。

  5.3 進入有限空間涉及動火、高處等危險作業時,在危險作業許可證上體現相關需審批內容。

  5.4 實施有限空間作業程序如下:

  作業負責人提出作業申請——〉有限空間所在單位對作業項目、動力、物料源安全可靠隔離措施進行確認,并向作業負責人交底——〉作業負責人對作業人員、安全措施等進行確認,并向參加作業人員安全交底——〉進入前作業人員進行環境檢測——〉廠級主管領導審批——〉檢測符合條件后進入作業,并指定專人監護作業過程——〉完工后作業負責人和有限空間所在單位負責人共同確認簽字——〉有限空間所在單位將兩聯作業證共同存檔。

  5.5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措施如下:

  5.5.1停用所使用的容器或設備,打開通氣孔進行通風,可靠關閉所有有害氣體來源,確認容器或設備內是否可能存在積料坍塌、物體打擊等危險,嚴格執行檢修掛牌制度,嚴禁同時進行各類與該有限空間有關的任何試車、試壓或試驗工作。

  5.5.2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設備,必須在停機后切斷電源并固定轉動部位,摘除保險或掛接地線,并在開關上掛“有人工作、嚴禁合閘”警示牌,派專人監護。

  5.5.3進入有限空間前,作業人員應首先擬定逃生方法,并應與監護人約定好可靠的聯絡方式,對所用工器具、照明設備、通訊設備、應急器材(呼吸器、安全繩、安全梯等)進行檢查,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存在易爆環境下嚴禁攜帶手機等非防爆通訊工具和其它非防爆器材。

  5.5.4為保證有限空間內空氣流通和人員呼吸需要,可采用自然通風,必要時采取強制通風(比如:自然通風不佳、內部焊接作業等),但禁止向有限空間充氧氣或富氧空氣。

  5.5.5凡是有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氣體、易燃易爆氣體、粉塵等因素的,作業前30分鐘內應對氧濃度值、易燃易爆物質濃度、有毒氣體濃度等進行檢測。

  氣體監測宜優先選擇連續監測方式,作業中每2h至少記錄一次數據;采用間斷性監測的,取樣分析應有代表性、全面性,監測間隔不應超過2h,若監測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監測頻率;作業中斷超過30分鐘必須重新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有限空間,應連續監測分析,并采取強制通風措施。

  檢測結果應保證:含氧量應大于19.5%且小于23.5%,煤氣區域CO濃度與作業時間應滿足《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要求,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或易燃易爆氣體濃度滿足國家規定的接觸限值。

  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應當處于安全環境,相關檢測記錄經檢測人員簽字后應存檔。

  5.5.6進入有限空間內的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進行登記,禁止與作業無關的人員和工器具進入有限空間內;難度或勞動強度大的作業,每次工作時間不宜過長,應安排輪換作業或休息;每次進入人員不得超過2人,超過2人必須獲得有限空間所在單位廠級領導一把手親自批準。

  5.5.7作業期間監護人負責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清點出入有限空間作業人數(對進出人員、時間等進行記錄),并與進入作業人員保持聯系,發現異常及時制止作業。監護期間不得離開現場或進入有限空間或做與監護無關的事;監護人發生變化的,必須在作業票中予以明確標識,并對其進行作業安全交底;上崗6個月以內的新工不得擔任有限空間作業監護人。

  5.5.8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改變時,作業人員應立即撤出現場;同時為防止人員誤入,在有限空間入口處應設置“危險!嚴禁入內”警告牌或采取其它封閉措施;當作業中斷4小時以上時,再次作業前作業負責人應重新對環境條件和安全措施進行確認簽字,滿足作業條件的方可進入。

  5.5.9作業結束后,由有限空間所在單位和作業單位共同檢查有限空間內外,清點人數和工器具,確認無問題后,方可由作業負責人發出封閉有限空間指令。

  5.5.10對作業證未辦理、安全措施未落實、監護人不在場、違章指揮等,作業人員有權拒絕執行指令;安全檢查人員發現違章指揮或違章作業有權停止作業。

  5.6委托承包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的,應將作業項目發包給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并與承包單位在簽訂承發包合同同時應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雙方的安全生產責任;存在多個承包單位時,有限空間所在單位應當對承包單位工作進行統一協調、管理。

  6 有限空間條件下的應急救援要求

  6.1 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時,作業負責人必須同時考慮有限空間條件下的逃生路線、應急救援方式、適用救援裝備、通訊聯絡方式等,作業監護者必須掌握異常情況下的應急救援程序和安全防護措施;

  6.2發生有人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按預案程序組織搶救,搶救人員必須采取安全防護措施(佩戴安全帶、救生索、有毒氣體防護裝備等,除非該裝備可能會阻礙救援或產生更大危害,可采取其他可靠措施),并至少有1人在外部做聯絡工作,防止因盲目施救導致事故擴大化。

  6.3 參加救援人員中必須有人掌握基本救護和心肺復蘇救護方法;在有限空間環境下參與救援的人員,在任何情況下均禁止摘除個體防護裝備(比如呼吸器面罩、安全繩等,除非確定救援環境安全)。

  6.4 監護者在不能確定是否有能力實施救援的情況下,應首先發出請求支援信息。

  7 有限空間作業相關人員安全職責要求

  7.1有限空間所在單位職責:

  7.1.1加強所轄區域內有限空間的管理,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作業者、監護者、審批者職責;

  7.1.2組織制定專項作業方案、安全作業操作規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安全技術措施等有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

  7.1.3對從事有限空間作業的作業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等進行專項安全培訓,培訓應有記錄,內容包括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特性、安全作業要求、進入有限空間程序、檢測儀器和個人防護用品使用、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急救援預案等。

  7.1.4為有限空間作業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風、檢測、防護、照明等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創造安全的作業條件;

  7.1.5督促、檢查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落實有限空間作業的各項安全要求;

  7.1.6為有限空間作業提供應急救援保障,并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7.1.7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7.2作業負責人職責:

  7.2.1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負全面責任;

  7.2.2了解整個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并向參加作業人員交底;

  7.2.3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作業人員符合要求后,授權批準作業;

  7.2.4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及時終止作業,對未經允許試圖進入或已經進入有限空間者進行勸阻或責令退出。

  7.3作業者職責:

  7.3.1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熟知作業中危險有害因素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

  7.3.2嚴格按照“作業證”上簽署的任務、地點、時間作業;

  7.3.3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要求,正確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人防護用品,并在作業前應檢查作業場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7.3.4服從作業監護人的指揮,與監護者進行有效的操作、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監護人不在場不得進入。

  7.3.5熟悉應急預案和自救、互救知識,正確的處置突發情況,在作業中如出現異常情況或感到不適或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向作業監護人發出信號并迅速撤離現場。

  7.4監護者職責:

  7.4.1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對進入有限空間人員安全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

  7.4.2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有權提出暫停作業;

  7.4.3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工藝情況,全過程掌握作業者作業期間情況,能及時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保證在有限空間外持續監護;

  7.4.4堅守崗位,能夠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發現異常,及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并立即采取救護措施;

  7.4.5熟悉應急預案,掌握和熟練使用配備的應急救護設備、設施、報警裝置等;

  7.4.6防止未經授權人員進入,攜帶“作業證”并負責保管、記錄有關問題;

  7.5審批人員的職責

  7.5.1審查“作業證”的辦理是否符合要求。

  7.5.2到現場了解有限空間內外情況,并督促檢查各項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

  8 作業證管理

  8.1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安全許可證》由作業負責人辦理,必須經有限空間所在單位確認;所列項目必須逐項填寫,內容嚴禁涂改,相關人員簽名嚴禁代簽;一處有限空間、同一作業內容辦理一張作業證,當有限空間工藝條件或作業環境條件發生改變時,應重新辦理作業證。

  8.2作業證有效期一般為24小時,對大中修等特殊情況,與有限空間相關聯的系統已確認停機且作業連續不中斷的項目,經廠級領導一把手親自批準后作業證有效期允許超過24小時,但不能超過7天,崗位應嚴格遵守作業證中批準的“作業時間”,安全工程師(安全員)本人或指定具有專業能力的技術人員應每班至現場查看作業條件。超出時限必須重新辦理作業證(作業地點、作業任務、作業條件等未發生變化的同一作業項目,作業證辦理人應攜帶首次審批的票證)。

  8.4作業證一式二聯,第一聯現場作業監護人持有,作業完成后交有限空間所在單位存檔,第二聯有限空間所在單位存留,記錄保存期限為1年,有限空間所在單位應建立審批臺帳。

  9 附則

  9.1作業單位或人員違反本制度中規定,未按要求辦理作業證或相關安全措施未有效落實的,按照嚴重違章進行考核;造成重大險肇事件或人身事故的對管理單位進行追責。

  9.2已明確要求納入公司級審批的有限空間作業,作業單位在履行上述審批手續的同時應至安全部進行審批備案。

  9.3本規定由安全部制定并負責解釋,自發布之日起執行,國家相關法規和技術標準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定。

【作業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作業管理制度12-15

作業管理制度07-21

作業現場管理制度01-08

作業證管理制度01-27

企業作業管理制度11-09

動火作業管理制度09-05

監控作業管理制度12-13

風險作業管理制度12-15

作業人員管理制度07-12

作業票管理制度12-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布拖县| 威宁| 博罗县| 连江县| 陵川县| 罗甸县| 乌兰察布市| 南部县| 新绛县| 田东县| 屯门区| 潜山县| 电白县| 大冶市| 黄石市| 洮南市| 老河口市| 福清市| 奉贤区| 渭南市| 噶尔县| 吉木萨尔县| 哈尔滨市| 玛纳斯县| 方城县| 红原县| 南江县| 阳朔县| 安陆市| 宜良县| 邵武市| 新蔡县| 元阳县| 永德县| 汝南县| 木里| 连州市| 深泽县| 屏南县|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