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商行政管理視角下市場主體的認識
工商行政管理30年的改革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形成的,對市場經濟基本理論問題的認識和探討自然也圍繞著這一改革進程中價值觀念的沖突而進行,并由此引發了從法律精神到管理原則等重大問題的討論甚至是爭論。正是在這場長期的理論爭論中,承擔市場監管職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市場主體的認識在不斷深入,推動著市場主體準入制度的確立與發展。應當看到,雖然市場主體的概念及內涵在不斷地清晰和明確,但是,對市場主體的理論認識遠沒有結束。因此,明確這種認識的必要性,剖析傳統分類的弊端,推動工商行政管理視角下市場主體再認識理論的發展,都成為工商行政管理實踐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市場主體再認識的必要性工商行政管理市場主體準入制度的改革和創新是當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面臨的重大任務。隨著改革的深入,出現了許多從理論上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化的特點。但梳理這些理論問題時我們發現,解決問題的理論出發點卻十分簡單,那就是需要對市場主體準入制度涉及的基本研究范疇——市場主體,進行理論界定和再認識。對市場主體進行再認識的必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和理論需求。市場主體是市場環境中的活動者,是市場中的能動因素,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產業的壯大,都離不開市場主體功能的發揮。不能從理論上認識市場主體的核心特征,我們甚至不能理解市場經濟內在的要求需要什么樣的市場主體以及我們應當培養什么樣的市場主體這一工商行政管理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第二,是工商行政管理的職能需要。可以說,離開了市場主體本身,市場主體準入制度作為一種管理活動就難以成立。因此,研究市場主體的概念,考察其發展過程,對市場主體基本概念進行界定,對市場主體基本特征予以描述,不單是基于市場經濟理論研究的需要,更是市場主體準入制度改革自身改革問題研究的起點。從多年來市場主體登記管理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中我們也能看到,對市場主體本質及特征的認識程度如何,對市場主體概念的認識是否存在偏差,都可能直接影響到登記注冊及監督管理職能的發揮及基本制度的建設與完善。
傳統市場主體認識及分類的弊端市場主體概念的界定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基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職能研究出發,傳統上我們對市場主體的界定是狹義的概念。認為市場主體是指以營利為目的,從事商品生產及經營等活動的市場競爭主體,從范圍上看,包括市場上一切從事經營活動各類市場主體。
傳統市場主體的認識局限。我們對市場主體的理論認識是不斷演進的過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生活中市場概念本身的弱化自然導致了市場主體概念的缺失,微觀經濟主體的地位和作用被長期忽視所導致的。從市場主體的范疇來看,因為經濟運行中最基本的“經濟細胞”被界定為企業,因此經濟活動中的主體也僅有企業的概念,鮮有提及其他經濟單位。即使對于企業范疇,也只簡單的歸類為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這反映出在計劃經濟時代,市場主體的業態形式非常單一,企業只是政府作為全民財產所有者的附屬物,并非獨立的商品生產和經營者。
傳統市場主體分類的弊端。我國企業的分類標準及其具體劃分問題的討論和演進,是和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及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同步的。不同時期,不同的管理需要,產生了不同的企業類型的劃分標準。其中對市場主體按照其所有制性質、行業性質為標準進行的分類曾在企業分類中占據較長時間且較為重要的地位。
強調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固然符合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但在市場主體分類中對所有制概念的強化導致的政策結果是:所有制結構中具有“公”之屬性的市場主體更多的得到了政策扶持,而“非公”市場主體則在政策中受到排擠。從多年的政策結果分析,那種以突出公有為主的單一所有制結構及其政策構成,不符合我國生產力發展所固有的多層級、不平衡的特點,必定從經濟上阻礙多種經濟形式市場主體實現共同發展的愿望。由于這種分類本身是帶著“有色眼鏡”區分對待不同企業和市場主體,這就事實上使得有些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的開始就處在不利的地位而導致不公平競爭。可以說,這是市場主體所有制分類根本弊端所在。同時,實踐還證明,按所有制性質對不同對市場主體進行分類的做法影響時間越長,弊端也越突出。
工商行政管理視角下市場主體再認識的核心問題工商行政管理視角下的市場主體再認識是我們工作的基礎。這種再認識涉及到一些核心問題,如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運行特點探究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我們職能發揮及作用對象的內在規律;市場主體本質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我們把握未來市場主體培育及登記過程中的重點;而對現代市場主體分類的明確則使我們未來的制度設計更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趨勢。
把握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運行特點。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行的特點表現為市場主體的自主性、獨立性、平等性和競爭性。作為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這些屬性之間又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一個沒有法律賦予的自主權的單位只能是某些組織的附屬物,構不成市場主體,更無法在市場經濟中獨立自主地運行,因而就不會具有獨立性。而市場主體的獨立性與平等性又相互關聯且是正常市場交易的客觀要求。可見,市場主體的獨立性是其平等法律地位的基礎,存在依附關系的市場主體間不可能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從工商行政管理視角看,對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運行特點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在于培育市場主體、發展市場主體、監督市場主體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重要功能,不了解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運行的特點,不清楚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過程中的運行特點反映著市場經濟對于主體功能的內在要
求,我們就不可能創建尊重和反映這種要求的一系列制度,我們的政策就有可能不利于市場主體在運行中堅持這些屬性的要求,自然會直接影響到市場主體的運行效果。
對市場主體本質特征及界定的再認識。對市場主體的再認識離不開對市場主體基本特征的界定和描述。因為這種界定和描述不僅是理論概念上的探討,更直接決定著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未來市場主體登記范圍、登記對象以及登記標準的把握,因而成為工商行政管理視角下市場主體再認識的核心問題。
目前對市場主體基本特征的研究應集中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強調市場主體在法律上具有民事主體資格及合法地位。隨著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市場主體是否具有以及具有何種民事主體資格及法律地位的問題,不僅對市場主體自身,乃至對整個市場經濟活動都發生著重大的影響作用。第二,把握市場主體的營利性本質特征。我們堅持營利性是進入市場的市場主體作為經營者的最本質的特征,意味著市場主體必須通過具體的業務活動獲取利潤,并將營利性作為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前提。若離開了營利性,市場主體也就失去了作為經營者在市場中存在的資格。第三,強調市場主體資格及法律地位的國家認可。對市場主體進行登記注冊和必要的審查,既可以加強國家對市場主體的宏觀調控,保護市場經濟中債權人的權益并實現市場秩序的穩定,也表明民事主體的資格需得到國家法律的認可或確認。
探尋現代市場主體分類的一般趨勢。在現代市場經濟監督管理體系中,按照市場主體的法律地位和責任形式對市場主體進行分類是各國共同的趨勢,工商行政管理監管和一系列制度設計的總體思路也是突出現代市場主體的組織形式和法律地位。以企業分類來看,突出法律地位的分類,明確的是企業與投資者的財產關系與責任關系,這有利于保護市場經濟運行中的投資主體。同時,從加強對市場主體監管的角度看,這種分類也有助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解決不同市場主體的法律資格及責任定位問題,因而符合市場經濟和政府監管的一般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關于市場主體分類標準的理論探討以及企業類型的劃分問題上已經有了定論,但是現實中仍然存在著劃分的雙重標準問題,市場主體分類既有組織形式和法律地位的概念,也有所有制分類的影響,且這種劃分所遺留的法律與政策的雙軌運行等問題也長期存在。這種狀況一方面反映出企業類型劃分所具有的明顯時代特征,同時也提示我們,未來我國市場主體準入制度的設計和工商行政管理的監管實踐不應回避這一先天的缺陷,必須堅持突出市場主體特別是企業的法律類型和組織形式的分類標準,并以此作為法律和制度設計的基礎。這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工商行政管理現實的需要。
【工商行政管理視角下市場主體的認識】相關文章:
中班下教案03-26
認識時間教案模板 認識時間的教學05-17
認識比教案12-06
小班認識教案認識一教案小班11-16
對胎教的認識04-29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 厘米的認識課后反思02-10
下橫線怎么打02-28
下跳棋的技巧方法07-25
《上和下》教案04-10
下企業實習總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