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小學教育管理現狀有何對策
導語:我國小學教育管理現狀有何對策。關于小學教育,我么應當以師德為核心開展教育,努力使學生達到本科層次學術水平和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具備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活動指導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學習發展能力,和講、寫、算、創、教、用、作、彈、唱、跳、畫、練十二項基本功。
我國小學教育管理現狀有何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000年初,教育部曾召開會議,要求各地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隨后,教育部出臺了許多“減負”的規定與措施,強調在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同時,要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加強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就應抓住契機,積極向農村中小學的學生、家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求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使全社會共同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讓農村中小學真正成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搖籃。
2.積極開展各種有益的心理健康活動,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模式。
不僅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還應當多組織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多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門心理輔導,并且積極提倡學生、家長共同參加。應當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轉變觀念,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一定要改變以往只重視學習的觀念,改變分數至上的錯誤想法,真正意識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老師要時刻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不僅重點加強其適應能力、面對挫折的心理能力,還要加強其學習心理教育和職業心理教育。
3.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有的放矢地對農村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重視調查研究,運用問卷、觀察等方式,掌握中小學生學習方法、人際關系、情緒、行為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也可以采取教師、學生、班主任、家長進行座談的方式,了解中小學生容易產生的心理障礙和他們的'心理需要。除此之外,還要與學校外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相結合,做到學校、家庭和社會齊抓共管。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開設心理健康講座、建立心理檔案、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在各種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滲透等形式;面向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個別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網絡指導、行為矯正等。
4.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
社會、家庭因素對中小學生的教育問題也是影響很大的。目前,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值過高,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苦悶和壓力。此外,父母的關系不和、離婚、對孩子漠不關心、或過分溺愛或過分嚴厲,都會造成孩子不健康的心理。據調查,目前的中小學生其父母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是很少有家長學過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他們不了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我國小學教育管理現狀有何對策
1.建立長效機制,規范學校管理。
以前,我們在學校管理中制定的管理措施缺乏長效機制,忽視了教師的情感因素,忽視了教師的理論知識學習,使得農村小學教師教育理論知識欠缺,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之中沒有被應用起來。由于這些問題的凸顯,我們農村教師總是把自己置于被“管”的地位,行動上消極應付、各行其事、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因此,我們在建立管理制度的長效機制上必須用心,既需要用“情感”來管理教師,使他們內心感到溫暖,樂于奉獻,也需要用“制度”來約束教師的行為,將情感與制度相融合。我們學校近幾年來在制定管理制度和措施時就遵循將情感與制度相融合的原則,充分考慮教師的'情感因素,將帶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作為重要前提,實踐證明,將二者很好地結合會更好地推動學校的發展,教育的發展。
2.學校管理人性化。
“以人為本”是辦好學校的重要前提。管理者要放下架子,深入到教師之中去,尊重教師,與教師同甘共苦。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教師、帶動教師。將心比心,以人心換人心,增進理解,加深感情,消除管理者與教師之間的不和諧因素。從內心深處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教師把自己真正當做學校的一份子,把學校當做一個大家庭。同時,教師對學生的管理也要講求科學性與實效性,掌握學生共性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均得到發展。
3.重視教師專業成長。
一所好學校一定有一支好的教師隊伍,但在我們農村偏遠地區,小學教師專業水平發展參差不齊,差距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學校的發展。提高農村教師專業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根據每位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層次、所學專業知識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專業成長方案,只有把教師的專業水平提高了,農村學校才會得到發展。
4.營造書香校園,促進學生發展。
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發展極其重要,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印證了這一點的重要性。因此學校必須重視學習環境、學校文化的建設,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安靜,學習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我們學校的具體做法是成立一些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各種興趣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加強家校溝通,讓家長積極主動參與到學校管理之中來。
偏遠農村地區學生家長文化水平有限,認識存在局限性,對子女的教育不夠重視,特別是我們學校,地處偏遠,家長的教育意識更為淡薄,且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定期召開學生家長會,教師不定期對學生進行家訪,加強了家校溝通。通過這些做法,家長開始重視教育了,讀書無用的錯誤認識也消除了,推動了我們農村教育的發展。
我國小學教育管理現狀有何對策
(一)加大對寄宿制小學的公用經費投入。
為保證農村寄宿制學校良性、有序運轉,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建議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公用經費的投入,要將寄宿生公用經費補助納入預算,確保經費及時到位,保證學校有專項的經費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完善寄宿制學校的教學儀器、運動設施、食堂、醫務室等硬件設施建設,從經費上保證寄宿制學校的正常運轉。
(二)建立健全寄宿制學校的管理制度。
學校在抓好課堂教學管理的同時,還要加強校園、食堂和宿舍管理。一是強化校園安全管理,聘請專職保安當門衛,加強校園巡邏,并安排教師值周巡邏;二是進一步完善衛生、醫療保障制度,加強食堂飲食衛生管理;建立校醫務室,爭取聘請心理健康教師,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三)提高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寄宿制學校的教師,除了要完成上級安排的教學任務外,還要管理學校的寄宿學生,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建議學校及教育管理部門要把寄宿制學校教師的這份額外工作納入考核范圍,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四)增設生活教師編制,保證學生的生活管理。
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如果讓教師再額外地承擔生活管理工作,不論是從時間還是從精力上看,都會極大地影響教學工作的完成。與其讓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為管理活動分心而影響教學,不如增設生活教師編制,招聘具有管理學生宿舍和食堂資質的生活教師,讓其各司其職,更好地完成各自的本職工作。
(五)加強教師的培訓學習,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寄宿制小學的教師不僅承擔著教育教學的任務,而且由于寄宿學生年齡較小,自理能力較差,常年遠離父母,且留守兒童較多,教師還面臨對學生進行日常生活常識、飲食衛生、安全防護、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因此,建議對教師進行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衛生學等知識培訓,以便教師更好的幫助學生身心全面的成長。
【我國小學教育管理現狀有何對策】相關文章:
進行科技創新管理有何對策06-03
小學學校管理的現狀及解決對策06-03
小學學校管理現狀分析及解決對策06-03
幼兒教育現狀及對策04-20
幼兒教育的現狀和有效對策06-04
班組管理有何改善建議06-03
個人對班組管理有何建議06-03
高中班級管理的現狀和對策06-03
小學班主任管理有何小妙招08-16
農村幼兒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