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月經不調有哪些調理方法
有些女性在經期會出現嚴重的不適、痛經等癥狀,這些癥狀在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中最為常見,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卵巢囊腫、經前綜合征(PMS)等疾病的表現。痛經癥狀一般始于經前數天,有時會一直持續到經期結束。具體癥狀包括下腹痙攣、腰痛、經量較大(有時伴有血塊)、頭痛、便秘、腹瀉、尿頻、焦慮、抑郁等。身心壓力、缺乏鍛煉、過量攝入等,都有可能導致月經不調和經前綜合征。西醫通常使用避孕藥、利尿劑、抗抑郁劑等藥物治療此類癥狀。
中醫理論認為,健康的月經周期是氣血均衡、肝腎機能調和的表現,如果體內積熱或是情感失衡導致氣血凝滯,就會對月經周期產生影響,導致痛經、不適等癥狀。子宮冷也是常見的經期癥狀,能導致劇烈的痙攣和疼痛。身心壓力和強烈的情感,如憤怒、煩躁、憎惡等,很容易影響肝臟機能。如果肝氣經常周轉不暢,就會產生積熱,導致經血量大、伴有血塊等癥狀。
我曾接待過一位患者,每到排卵期,她的性情就會突然由溫和嫻靜變為暴躁易怒,這種變化會持續至經期開始,然后她又會恢復本來的性情。她患有嚴重的痛經,原因是經常性的子宮內膜異位,盡管做過三次手術,卻仍然經常復發。我與她的婦科醫師一起,為她量身制訂了一套治療方案,包括食療、針灸和草藥治療、鍛煉和冥想等。6個月之后,她的癥狀減輕了90%。她和她丈夫都很感激我們,認為我們拯救了他們的婚姻。
以下是我對月經不調患者的建議。記住,一定要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預防和及時治療纖維瘤、子宮內膜異位、卵巢囊腫等嚴重疾病。
飲食建議
?月經期間和經期前后的飲食,對經期癥狀的程度和持續時間有直接影響。飲食應均衡,多吃綠色蔬菜和谷類,限制肉類的攝入。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品,如冷水魚類、果仁和種子,有助于緩解經期癥狀。建議從經期開始前一周起,多吃(喝)大蔥、香蔥、生姜、茴香、陳皮、菠菜、胡桃、山楂(泡茶)、覆盆子、藏紅花、龍蒿、月桂葉、肉桂、黑胡椒等。
?經期應遠離酒精、、巧克力和醋,盡量少攝入飽和脂肪酸、蔗糖、水果(漿果除外)、食鹽和奶制品。控制動物蛋白的攝入量。家常療法
?從經期前一周起,每日取生姜3片、洋蔥1枚(切絲)、茴香1枚、橘子1枚(取皮)、黑胡椒1撮,加水3 5杯熬煮10分鐘,取湯汁飲用,每次1杯,每日3次。
?取山楂、肉桂、姜黃各1茶匙,加水3 5杯熬煮30分鐘,取湯汁飲用,每日3杯,可緩解腹脹、腹痛等癥狀。
?經期開始前每天用浴鹽泡澡。經期開始后,以生姜油按摩腹部,之后再熱敷30分鐘,可迅速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