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教案4篇【熱門】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坐井觀天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坐井觀天教案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用“一……就……”造句。
2、懂得故事內容。
3、學習全面看問題的思想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
難點:弄懂為什么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幻燈或多媒體、小黑板
2、青蛙與小鳥的頭飾若干。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朗讀、理解課文
一、學生瞬息萬變讀課文,讀準字音,感知課文大意
1、板書課題:坐井觀天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讀書都知道了這個故事,誰能說說“坐井觀天”的“觀”是什么意思。誰坐井觀天。
2、再讀讀這個故事,同桌互相檢查生字讀音是否正確。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讀音。
(1)從學生中選出一個“小老師”,負責正音。
(2)開火車讀生字卡,誰的讀音不準,由“小老師”糾正。(注意“弄”的聲母是“n”,“錯”的聲母是平舌音)學生沒準的字音教師指導。
二、讀課文,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的不同看法
1、自己讀課文,想一想,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鳥說天很大,青蛙說天很小。
2、和同桌討論一下,把小鳥說天很大,青蛙說天很小的那兩個詞語(無邊無際、井口那么大)找出來作上記號,再讀一讀。
3、教師在黑板上簡筆畫小鳥和青蛙。
4、請同學把課文中小鳥說天很大,青蛙說天很小的'詞語告訴大家。
5、教師板書。
6、教師指黑板引讀。
(1)小鳥說:“天無邊無際。”
(2)青蛙說:“天不過井口那么大。”
三、再讀課文,理解小鳥和青蛙為什么對天有不同的看法
1、提問:小鳥怎么知道天無邊無際,青蛙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讀課文,找出答案。
2、誰愿意告訴大家,小鳥和青蛙為什么對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小鳥在天上飛,青蛙坐在井里)
3、教師板書:“天上”、“井里”
4、指板書小結:小鳥說天無邊無際是因為它在天上飛,青蛙只有井那么大是因為它坐在井底。
5、同學們討論一下,能不能給這只坐在井底看天的青蛙取個名字?(井底之蛙)
四、指導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意思
1、放幻燈及教學錄音。(有條件可用多媒體)
2、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在讀小鳥和青蛙的對話時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3、你最喜歡讀哪幾段,讀給大家聽聽。(抽生自由選讀,教師以參與的身份進行朗讀指導)
4、同桌分角色讀、交換角色讀,互相評議。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做練習、學習生字
一、齊讀課文
二、表演“坐井觀天”,進一步體會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跳出井口后,你會看見些什么,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自己練一練)
2、帶上頭飾即興表演,大家評議。
3、假如青蛙上天,小鳥下井,那么它們又會說些什么?(同桌互相指導表演,然后上臺帶頭飾表演)
4、這個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生自由談)
5、小結:小鳥和青蛙都是說的實話,可是由于它們所處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結論就不一樣。“坐井觀天”是一個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狹小、自以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啟發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做課后練習題
1、讀課后第4題的兩個句子,讓學生體會到句子中兩個動作連得很緊。
2、同桌按“一。就。”的句式來仿說句子。
3、指名按這樣的句式說話。
四、識記生字,練習寫生字
1、齊讀生字卡片。
2、提問:
(1)你在學習這課生字時有什么發現沒有?誰能告訴大家?(渴、喝字形相近)
(2)你學這兩個字的小竅門是什么?你是怎么記住它的字形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點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3)你認為寫“沿”字時,應該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左窄右寬,第五筆是橫折彎)
(4)寫“答”字時,注意上邊的竹字頭約占三分之一位置。
3、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沿”、“答”、“弄”、“錯”等字。
4、學生在書上田字格中練寫生字。
五、比較形近字,用形近字組詞
(1)教師出示小黑板,比較課后第3題的3組形近字。
(2)學生自己組詞,同桌互相批改糾錯。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還體會到要有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我組織孩子們分組進行練習,但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習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為怕讀不好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積極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角色,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不利于孩子的發展。我就創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要求孩子再研究時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復,要輪換角色。這樣利于孩子們整體綜合發展。
寓言故事的教學,到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我在教學寓意這一部分時,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切合學生生活實際來引入的,而不是純粹的說教。“如果有人說你是坐井觀天,你明白他在說你什么嗎?你想對坐井觀天的人說些什么?”或者讓學生出點子幫助小青蛙:“你們愿意像小青蛙一樣什么都不知道嗎?你們能出出點子讓小青蛙也能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嗎?”這樣就更能從學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并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與方法的訓練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坐井觀天教案2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想聽嗎?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讀正確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要注意標點符號停頓。讀完后把你圈住的生字讀兩遍。
2.看,生字寶寶向我們走來了,你認識它們嗎?(課件出示)自由讀,開火車讀。
3.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一讀
4.再讀課文劃出詞語。(師出示詞語,生對照劃)
5.自由讀、開火車、指名讀。
6.指導讀句子,(難句、長句)
三、讀通讀順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生字關順利通過,同學們表現真好!請你快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自然段。注意讀通每句話。
2.匯報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3.分段讀文
①指名讀、自由讀②同桌互讀、師范讀③男女生比賽讀
四、檢查生字的識記。出示我會認的生字(開火車認讀)
五、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要寫的三個字:信沿抬際
2.認讀、組詞、說話。
3.師:請小朋友們觀察字占格,說重要筆畫。
4.師:范寫、生書空、描紅(老師巡視。)
5.學生自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朋友,大家快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出示詞語自由讀一讀,認一認。
過渡:同學們真聰明,準確地叫出了他們的名字。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文,找出小鳥和青蛙的位置。
對照插圖理解。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讀思考:
青蛙向小鳥提出了什么問題?小鳥是怎么回答青蛙的?討論交流
3.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自由讀第四、五自然段。
理解“說大話”。
青蛙為什么說小鳥“說大話”?小鳥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理解“無邊無際”用無邊無際說話。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讀音和語氣
4.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1)指導朗讀“我不會弄錯的。”(自信、肯定、自以為是的語氣)
(2)小鳥為什么笑了?
(3)小鳥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呢?
(4)指導朗讀。
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
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
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續編第四次對話,并分角色讀一讀。
二、識記生字
1.出示生字,蛙、錯、答、還
2.自由認讀
3.組詞說話
4.觀察字形,結構,關鍵筆占格
5.指導寫字:沿第五筆是橫折彎,不帶勾。
6.書空描紅練寫
坐井觀天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沿、答”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會寫“井、觀”等8個字,會寫“坐井觀天、井沿”等12個詞語。
2.分角色朗讀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
3.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它們的說法不一致的原因,體會故事寓意。
【教學重點】體會故事的寓意:認識事物,看待問題,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教學難點】讀好小鳥和青蛙的的對話,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寓意。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沿、答”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會寫“井、觀”等8個生字,會寫“坐井觀天、井沿”等7個詞語。(重點)
2.分角色朗讀課文,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他們說法不一致的原因。(重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重點)
【教具準備】課件(筆順動態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圖略)
教師口述:
1.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從前有一口古老的井,井里坐著一只青蛙。一天,一只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咦!后來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這個故事。
(板書:12坐井觀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出示小鳥和青蛙的圖片,再引導課文的學習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生字,識記。
①平舌音“錯”,后鼻音“弄”,鼻音“哪”等。
②識記生字
形近字比較:“渴、喝”比較容易混淆,“口渴”是一種,狀態,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個動作,張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還可以編順口溜識記: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
②猜謎語:“再次見面”就是“觀”;“出口千言”就是“話”
③用“加一加”方法學習“?合”是“答”“讠舌”是“話”,“口那”是“哪”,“扌臺”是“抬”“阝”加“二”加“小”是“際”。
④換一換:“鉛”減“钅”換“氵”就是“沿”。
⑤組詞、句子拓展法識記:“際、錯”可以通過組詞識記,如“一望無際、漫無邊際”“作業寫錯了”“有錯就改正”。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弄錯糊弄錯誤錯題哪里哪兒抬頭抬起
(2)學習多音字:“哪、答、還”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你從哪兒來呀?
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我今天起床晚了,還好沒有遲到。
在這里,“哪”讀“n?”,意思是“疑問詞,后面跟名詞或數量詞,表示要求在所問范圍中有所確定”,另一個讀音是“na”,意思是“助詞,“啊”字受到前一字韻母n收音的影響而發生的變音?”,還有一個讀音是“né”,意思是“中國古代神話里的神名”。“答”讀“dā”,意思是與“同意、回報”,用于“答應”“答理”等詞。還有一個讀音是“dá”,意思是“回話,回復”,“還”讀“hái”,意思是“現象繼續存在或動作繼續進行”,還有一個讀音是“huán”,意思是“返回,償還,回復”,組詞如下:
哪na(大得很哪)答dá(回答)(報答)
n?(哪兒)(哪里)dā(答應)(答理)
né(哪吒)
還hái(還好)(還有)
huán(歸還)(返還)
②讀一讀:
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na)!
上課的時候,回答(dá)問題要積極?
借別人的東西,要及時歸還(huán)?
(3)識字游戲
摘蘋果游戲,看誰摘得多。(讀對一個,蘋果就被摘下。)
(4)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坐井觀天廣大而看不見邊際。
大話坐在井里看天。比喻目光狹小,所見有限。
無邊無際浮夸而不切實際的言論。課文中青蛙認為小鳥說的話是虛假的、夸張的。
(5)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字詞,初讀感知,先掃清語言障礙,為把課文讀通順、正確打下基礎。】
三、學習“會寫字”
井觀沿答渴喝話際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①編順口溜識記: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
②猜謎語:“再次見面”就是“觀”;“出口千言”就是“話”
③用“加一加”方法學習“?合”是“答”“讠舌”是“話”,“扌臺”是“抬”,“阝”加“二”加“小”是“際”。
④換一換:“鉛”減“钅”換“氵”就是“沿”。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答”,上下結構,上窄下寬。“觀沿渴喝話際”左右結構,左窄右寬,“井”獨體字。)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渴、井”,學生練寫。
“渴”: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右下部分先寫“人”,“人”的末筆捺改點,再寫豎折。
“井”獨體字,第一橫比第二橫略短,第二橫在橫中線下側,豎比豎撇略長。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對會寫字的教學從音、形、書寫抓起,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
四、課堂小結
學習《坐井觀天》的故事,我們認識了許多生字新詞朋友,讀懂了課文,識記并能正確書寫生字。
五、當堂檢測
六、課后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重點)
2.發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難點)
3.理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和課文進行了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要深入了解課文。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坐井觀天》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2.出示本課時教學目標。
二、品讀釋疑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預設:課文主要寫了青蛙與小鳥爭論天到底有多大。
2.本文寫了小鳥和青蛙的幾次對話?(三組對話)分別用畫出來。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3.出示第一次對話:
青蛙問小鳥:“你從哪兒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自由讀第一組對話(1、2自然段),思考:
(1)小鳥和青蛙談論的第一個話題是什么?(從哪兒來——從一百多里地飛來)
(2)朗讀指導:分角色朗讀對話,朗讀青蛙的話時語氣要充滿疑問,朗讀小鳥的話時語氣要誠懇。
4.出示第二次對話: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1)“大話”是什么意思?(指前文小鳥說的話,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
(2)“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這是一個什么句式?(反問句)請把這句話話改成陳述句。
預設: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
師講解:認識反問句
反問句就是用疑問句的句式,表達肯定的'觀點。
竅門:答案藏在問題里,而且答案只有一個。
效果:反問句式不但比一般陳述句語氣更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為鮮明。
(3)本次對話,除了反問句還有什么句式?
(感嘆句:朋友,別說大話了!)
這些反問句和感嘆句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這些反問句和感嘆句在表達上更為強烈,更能突出井底之蛙的自以為是。)
(4)仿照“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把粉條和豬肉放在一起燉,那味道香得很哪!
小寶寶的臉蛋粉嘟嘟的,好看得很哪!
5.出示第三次對話: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能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1)說一說小鳥建議青蛙怎樣弄清天的大小?
(小鳥建議青蛙跳出井口來看一看。)
(2)“笑了”,這里寫了青蛙的笑和小鳥的笑,有什么不同嗎?
(青蛙的笑是自以為是的笑,小鳥的笑是強調,是肯定、自信的笑。)
(3)朗讀指導:分角色朗讀對話,讀青蛙的話要重讀“天天、一……就……不會”等詞語,強調青蛙的自以為是,讀小鳥的話時,語氣要平緩一些!
6.總結全文:
小鳥和青蛙在爭論什么?他們的說法為什么不一樣?
(1)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這么大。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邊。
(2)因為它們所處的地方不同,眼界不同。青蛙坐在井底,小鳥飛在天上。
【設計意圖:
運用畫一畫的方法,從文中尋找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學會運用序數詞復述課文重點內容,訓練了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三、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兒歌《小青蛙》。
聽讀《小青蛙》,了解青蛙的外形特點、生活環境和它對莊稼的好處跟著錄音多讀幾遍,試著把兒歌背下來。
四、總結課文主旨
1.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這則寓言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2.概括主旨的方法:從文中的對話入手。
概括主旨的方法:本課適合從文中的對話入手。青蛙與小鳥共有三次對話。從對話中,我們可以提煉課文的主旨。青蛙認為天小,是因為它坐在井底。小鳥告訴它天很大,應該放開眼界,跳出來看看。因此,本課的主旨是:看問題、認識事物,站的要高,看的要全面。
五、課堂小結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通過故事告訴我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的要高,看的要全面。
六、主題延伸
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像青蛙一樣坐井觀天的人,你怎么去面對他?
有,比如一些同學對新鮮的事物并不了解,卻不懂裝懂,我們只好勸告他,拿出事實證據來說服他。
七、當堂檢測
八、課后作業
坐井觀天教案4
一、教學要求: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井沿”“無邊無際”;能用“一……就……”說一句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這個問題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學難點:理解故事的'寓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動畫。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青蛙”和“小鳥”圖片,理解“井沿”。
(三)學習課文
1、用不同符號畫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指名讀,同桌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2、“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一個問題:天有多大?(板書)
3、理解“無邊無際”,學習“際”。
4、想象說話: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它看到了什么?
5、青蛙為什么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一抬頭就看見天。”說話“一……就……”。
6、小實驗。
7、青蛙為什么笑了?小鳥為什么笑了?
8、你認為誰說得對呢?
(四)擴展:勸青蛙跳出井口;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會說什么?想象第四次對話;故事寓意。
(五)表演課文。
(六)寫字
【坐井觀天教案】相關文章:
坐井觀天教案06-22
坐井觀天教案11-10
《坐井觀天》教案05-31
坐井觀天教案范文12-21
坐井觀天的教學教案05-29
(經典)《坐井觀天》教案15篇07-09
坐井觀天教案設計07-27
坐井觀天教案(精選15篇)01-23
坐井觀天教案20篇07-19
《坐井觀天》教案(精選20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