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的原因分析
幼兒園開學了,許多媽媽反映說自家的孩子到幼兒園硬是不進去,一直抱著媽媽的腿;還有的幼兒園沒見著就嚎啕大哭。那寶寶入園分離焦慮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什么是幼兒入園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反抗階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泣,繼繼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的原因
1、環境的變化是導致幼兒分離焦慮的主要原因。
孩子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會感到恐懼,一旦他對幼兒園的第一印象是負面的,他便覺得這個地方沒有安全感。這時候就特別依賴爸爸或媽媽。
2、教育的自身特征有時也會引起幼兒分離焦慮。
孩子還在適應期間,可能老師對每個孩子不是都能照顧到,這時候沒有人關心他,孩子會感覺被世界遺棄。進而渴望家里的溫暖。
3、寶寶分離焦慮與家長的養育特征息息相關。
有的媽媽在帶孩子的時候表現出拒絕、缺乏耐心等一些消極情緒,這樣導致孩子敏感怕生。還有,有的家庭人際交往環境比較閉塞,不善交往的孩子也會表現出分離焦慮。
4、寶寶自身特點使幼兒分離焦慮現象不可避免。
兒童自身特點分為兩種,一種是一些兒童天生很難照料,易煩躁,愛哭叫,不宜撫慰,不喜歡密切的身體接觸,拒絕養育著的親近,形成穩定依戀時間較晚。而另一種是一些兒童天生喜歡擁抱、撫慰、愛笑、與母親積極交往、容易得到母親的歡心。
依戀類型的差異主要由兒童氣質決定。容易教養的兒童通常被歸為安全型依戀,難教養的兒童被歸為反抗型依戀,行動緩慢者被歸為回避型依戀。
兒童擁有對環境的具體“調節權”。由于兒童積極把握環境,從而減少分離焦慮;并通過追隨主撫養者和積極接近他人來控制與安全基礎距離。但由于與母親的暫時分開,當兒童不能使用自己的權利時,他們就會通過尋找可靠的安全基礎來調節分離憂慮,從而最終達到降低對分離的焦慮。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的原因分析】相關文章:
怎么解決寶寶入園分離焦慮05-11
寶寶入園分離焦慮怎么辦05-10
寶寶入園時分離焦慮的應對方法11-21
幼兒園入園分離焦慮的教案01-15
如何有效避免孩子入園焦慮和分離焦慮05-12
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的方法05-11
克服寶寶分離焦慮的方法05-11
解決寶寶的分離焦慮的方法04-01
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原因03-02
解決寶寶入園的焦慮的方法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