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乒乓球反手弧圈球技術
乒乓球反手弧圈球技術有哪些反手弧圈可以用“轉、垂、領、甩”四個字來加以理解,其中,前兩個字是動作的起始部分,也就擊球之前的動作要領,后兩個字是擊球時動作的基本形式。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乒乓球的反手弧圈球技術,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乒乓球反手弧圈球技術:
1、轉
是指動作起勢,即拉球之前先轉髖而不是先動手。其中有一個要特別注意的細節,左髖向后轉動的同時,右膝向前彎曲的程度比左膝要大,這樣便于拉球的時候右腿能蹬伸用力。轉髖的幅度不要太大,開始控制在兩腳不發生轉動的范圍內,以便于拉球動作的穩定性。熟練后,可以適當加大,但身體的重心要盡量保持在前腳掌上。另外,轉髖時要注意收腹,不要展體。
2、垂
持拍手的動作。轉髖啟動的同時,持拍手在預備姿勢的基礎上隨轉髖將前臂外旋并自然向左側髖部處下垂,完成擊球前的引拍動作。注意前臂下垂時肘關節不要外展,而要靠近右腹部。
3、領
擊球揮拍時肘關節的運動在先而不是在前臂的揮擺之后,即通肘關節為支點來帶動前臂的揮拍。現實中,反手弧圈力量太小,拉不出高質量的球,大都與沒有領肘動作有關,也就是說,擊球瞬間純粹是使用前臂與手腕的擺動來拉球,沒有整合自下而上的身體其它部分的力量。
4、甩
實際上是重點強調發力擊球時的動作形式。領與甩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構成了反手弧圈擊球時的兩個基本特征,沒有領就不可能有甩,有了領而不會甩,領也體現不出效率。仔細體會我們會發現,甩之前身體會有一個適度的擰緊狀態,當進入到擊球環節的時候,首先是轉髖,即左髖向前爆發式的扭轉,將下肢與腰部的力量傳遞到上肢,并通過以肘關節支點的骨杠桿運動(領),整合到前臂末端(即板頭),這種集全身各個身體部分的力量,在瞬間爆發出來,并最后通過前臂體現出來的動作形式,非甩莫屬。當力達末端,球順勢而出后,動作也隨即完成。
我們對“轉、垂、領、甩”四個字所對應的動作分別盡享了表述,目的的便于大家能更好的體會拉球動作的主要環節內有哪些重點內容,但實際上,拉球動作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動作口訣僅僅只能當做我們認識技術動作的一個借鑒,而不是規范,更不是準則。同時,我們這樣分析也是建立在靜態或者說是我們認為理想條件的基礎上的,比賽中使用技術的空間會發生變化,因此,靈活的掌握反手弧圈技術仍然是我們練習時努力的方向。
乒乓球反手攻球技術:
(一)反手快撥
1、特點作用 動作小、出手快、線路活,借來球反彈力量還擊。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力量,但突然性和攻擊性不足,多為橫拍選手用以對付強烈的上旋來球、直拍推擋或反手進攻。
2、動作要領 兩腳平行開立,站位較近。手臂自然彎曲并作外旋使拍面前傾,手腕內收和屈,將球拍引至腹前偏左的位置。當來球跳至上升期,前臂加速揮動并外旋,手腕作伸和外展,拍面稍前傾擊球中上部,借來球反彈力量向右前方撥回來球
3、注意事項 球拍與來球距離不宜太近,以免影響發力。
(二)反手快點
1、特點作用、同正手快點。
2、動作要領 站位靠近球臺。左方近網來球,以左腳向左前方上步;中間偏左來球,則以右腳向前上步。前臂以肘為軸由后向前揮動,根據來球旋轉強弱程度,手臂相應內旋或外旋,調整拍面角度。當來球跳至高點期時觸球:下旋強時,前臂、手腕向前上方發力,拍面稍后仰擊球中下部;下旋弱時,前臂、手腕向前發力,拍面垂直擊球中部
3、注意事項 同正手快點。
(三)反手快帶
1、特點作用,同正手快帶。
2、動作要領 兩腳幾乎成平行開立,上臂靠近身體,站位近臺。前臂大膽外旋使拍面前傾,向后引拍很小幾乎是原位迎球,將球拍引至身體左前方。當來球跳至上升期,借助腰、髖的轉動,前臂迅速伸入臺內迎前帶擊,手腕保持相對固定不宜發力,球拍應略高于來球,擊球中上部,以借力還擊為主,有時也可根據來球旋轉的強弱適當加力
3、注意事項,同正手快帶。
(四)反手扣殺
1、特點作用 動作較大、出手較快、力量重、攻擊性強,是還擊反手位半高球的有效方法,也是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2、動作要領 右腳稍前,站位離臺稍遠。腰、髖向左轉動,整個手臂盡可能向左后方引拍,以便拉開球拍與來球間的距離,引拍應稍高。當來球跳至高點期,腰、髖向右轉動,肘關節內收,上臂帶動前臂在身前橫擺,向前向下加速揮動,拍面稍前傾擊球中上部,觸球瞬間用力要集中,手腕控制拍面角度
3、注意事項
(1)不要等來球跳至最高點時才出手擊球,以免影響力量的施展和命中率。
(2)必須根據來球的長短決定球拍與來球間的距離,扣殺較近網的半高球時不必向后引拍。
(3)反手扣殺應以命中率為主,不要太過兇狠而致失誤。
(4)反手扣殺的力量不如正手大,而且也不容易掌握,所以,在來得及的情況下還是應以正手扣殺為主。
乒乓球反手弧圈球技術:
第一步:學會挨打
挨打哲學不僅適用在拳擊運動里,也適用在乒乓球運動上。在弧圈球剛剛流行的年代里,運動員見到弧圈球的第一反應就是防守,只有先防守住對方的弧圈球,才能夠在相持中尋找機會進攻對方。
對于正手防守弧圈球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擋,提前判斷出來球的落點與旋轉,在球的上升期,能將球拍放在來球的運行軌跡上,借助對方弧圈球的力量,讓球自行彈到對方的球臺上。
在進行平擋防守時,首先要保證板型正確,在保證球拍的拍面與求球的線路基本呈垂直關系的情況下,根據對方的旋轉進行板型的微調;其次是要保持上肢的放松與穩定,如果上肢太過僵硬,就很難保證扳型的穩定,最終就會導致回球落點與弧線的不穩定,甚至是擊球失誤。
—旦前三板不能置對方于死地,使我們的路子越走越窄。經過摸索和磨練,中國隊較好地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術,使攻防轉換的力度增加,提高了防守和相持的主動性。所以說,要想打到比較高的水平,較好地掌握這項技術就顯得非常重要。
第二步:加力快帶
90年代之前,乒乓球技術中,在防守正手位的弧圈球時,基本都是選擇平擋,借對方來球的旋轉把球擋過去,因而在比賽關鍵的時刻就很容易因緊張而造成失誤,即使不失誤,防過去的球也沒有威脅,很容易被對方連續進攻,接下來的十目持就顯得非常被動。
乒乓與武術看似無關,但又有些神似,中國運動員在防守弧圈球時,就借鑒了太極拳以柔克剛、借力打力的指導思想,把歐洲人在中臺反拉弧圈球的技術運用到了近臺的防守上,在近臺防守弧圈球時潛力打力,加快了攻防轉換的節奏,利用速度壓迫對手,配臺落點的變化,從被動防守變為了主動防宅擺脫了被動按打的局面。
雖然快帶弧圈球借鑒了反拉技術的原理,但是最核心的內容卻是從平擋弧圈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在學習快帶弧圈球之前,平擋弧圈球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掌握正確的擊球點和擊球時機。
在快帶時,上肢如同平擋弧圈球一般保持穩定和放松,除了保證上肢的穩定之外,最重要的是保持腰部穩定,利用腰、髖的小幅度轉動向前加力;擊球時腰部帶動大臂向左前轉動,前臂小幅度收縮,在借力的基礎上稍稍發力回球,板型比平擋略有下壓,同時根方的旋轉進行微調。快帶時,擊球點一定不能離身體過遠,以平擋弧圈球的動作為基礎,小幅度加力,保證穩定的上臺了率。
注意:快帶的動作很小,通常都是轉腰發力,但轉腰的幅度劃、很多球友都掌握不好,很容易就把身體歪到了一側,不利于身體的還原,所以在轉腰時一定要保證以脊柱為軸心進行轉動,萬萬不可左右晃動。
第三步:讓出空間
能夠熟練地掌握快帶技術,就說明正手的防守技術已經十分到家了,在近臺對弧圈球的處理已經基本稱得上是得心應手,但離掌握反拉這一技術,還有著較為明顯的距離。
快帶弧圈球與拉弧圈球的差別,不僅僅是拄力程度的大小,關鍵在于對來球弧線、旋轉的判斷是否準確,近臺防守時,只要對落點判斷準確、步伐基本到位,那么做到在上升期擊球就不是難事;但是遇到中近臺甚至中臺之后,球的飛行距離變長,弧線的高低、長指以及彎曲程度都受到來球旋轉的極大影響,所以能夠在球速極快的情況下準確的找到合適的擊蚌點,是高水平運動員與業余球友之前的一道鴻溝。
為反拉弧圈球做好充分準備,在掌握了正手快帶之后就需要進行適當的退臺反帶。眾所周知,弧圈球的旋轉強度,在不同的時期是有著明顯差異的,上升期的旋轉明顯要比高點期弱上不少,所以在剛剛開始嘗試退臺的時候,通常都會對來球的旋轉強度不太適應,這時就可以進行簡單的平擋練習,對退到中臺之后所面對的弧線、旋轉進行初步的感受。
有了之前的基礎,適應中臺的弧線與旋轉并不是什么難題,在練習過程中就可以循序漸進的增加擊球時的摩擦,借助列方來球的力量,在中臺將球反帶回去,練習時要盡量保證動作小而緊湊,以借力擊球上臺為主,對對方的弧圈球進行略帶進攻性質的防守。
第四步:發力反拉
俗話說水滴石穿、積沙成塔,經過了前三步的練習與準備,掌握反拉弧圈球技術就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前三步的練習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那么對于最后一步來說,也需要有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因為業余選手的反應速通常沒有專業運動員那么快,所以在空中運行的時間較長的加轉弧圈球是最易反拉的練習項目,能夠較快完成練習,也有助于培養反拉的意識與信心,為完成反拉弧圈球邁出關鍵的一步。
發力反拉弧圈球,與在中臺的反帶區別并不大,本質上十分相似,所以在反拉時,要以中臺的反帶動作為基礎,增加腰腿的發力,主動發力摩擦來球,用自己的旋轉來客服對方的旋轉。
【乒乓球反手弧圈球技術】相關文章:
乒乓球弧圈球技術11-08
乒乓球橫拍反手技術03-24
乒乓球反手攻球技術07-29
乒乓球的搓球和弧圈球技術11-01
乒乓球反手搓球技術種類03-17
乒乓球弧圈球怎么打09-26
乒乓球拉弧圈球技巧11-07
乒乓球反手拉球技巧07-21
乒乓球直拍反手怎么練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