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尋找溝通的技巧有哪些
缺乏溝通,是家庭生活中最普遍令人感到不滿意的項目之一,父母親抱怨無法與子女溝通,而子女則認為父母根本不聽他們講什么,這一切不是“代溝”的錯,許多夫妻也很悲傷地承認,彼此不再聊天了。
來參加父母成長團體的人。雖各有不同的原因,但主要是希望能發掘與子女間更愉快、更有效地溝通方式。他們不僅希望獲得子女的信任,也希望子女能告訴他們家中有待改進的地方,不是用甩門或彼此不講話的冷戰方式來表達。
“嘮叨、叱責、吼叫、懇求等傳統的方法已行不通了,不僅令我們筋疲力竭,也得不到什么好效果。”
改變舊有的習慣需要承諾、動機、練習及他人的支持,找尋新的教養方式又是一條漫長而困難的路。
“我在練習新方法時,常會失去耐心,無法付出,也不愿聽孩子講什么。尤其當我很累的時候,仍會對子女大吼大叫、發脾氣。”
“我一直都希望與子女有個較平等的關系,但只有透過方法與技巧才能付諸實現。這些技巧就是我所追尋的。”
說實在的,溝通沒什么特殊技巧,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人們是如何愉快地應對、溝通,從中獲取經驗。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愿意傾聽,不多說自己的意見或反駁別人的話題,自然會讓對方建立安全感,并愿意進一步地與你深談。但是如果我們提高音調、妄加批評,對方自然會閉嘴。
科技的發達,使得我們很方便與全球各地的人們通訊,但卻很難與自己近在眼前的子女。朋友、太太聊天;也就是說個人的溝通能力逐漸降低,這真是近代人類生活中的一大諷刺。
發展實用的溝通技巧并非憑空而來,它是根據個人過去多年的經驗作為發展基礎。嬰兒有他一套溝通方法,讓父母知道他確實需要什么;當他逐漸長大,就更明白自己的需要,因此發展出更成熟的溝通方法。
如果認為“溝通”只是技術問題,就未免太愚蠢了。比我們所學的任何技術更重要的是品質,例如:真誠、接納、信任、尊重的態度,才是真正重要的。沒有這些特質,一切技巧只是操縱與控制的工具而已,只會引起厭惡與溝通的崩潰。
孩子不是機器人,而是獨立的個體。溝通技巧能帶來互動,但不保證有好的結果。善意的溝通可以減少眼淚、憤怒與沖突,但不見得百分之百有效。就算父母做“對”了,也不表示就會得到“好”的反應。剛開始可能有點不適應,但經過練習,會發現哪些對孩子有效哪些可以平撫他們?哪些會造成他們的排斥?
【尋找溝通的技巧有哪些】相關文章:
溝通的技巧有哪些03-31
醫患溝通的技巧有哪些03-28
職場溝通技巧有哪些04-08
職場溝通的技巧有哪些04-02
親子溝通技巧有哪些06-03
有哪些醫患溝通技巧06-03
與異性溝通的技巧有哪些08-03
醫患溝通技巧有哪些04-28
電話溝通技巧有哪些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