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環境對幼兒教育的影響
導語:現代教育理論認為,遺傳、環境和教育是決定人的身心發展的基本要素,其中,遺傳因素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可能性條件,教育因素是人的身心發展的推動力,環境因素是促進人的身心發展的。
環境對幼兒教育的影響一:
一、校園建設包含育人思想
泰達實驗學校校長武斌:學校空間的使用與環境的建設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美化問題,這其中包含著很多育人的思想。人在積極的情緒體驗下才能讓教育變得更有效率。因此中小學校的空間和環境建設要充分尊重兒童的特點,要在美化裝飾的同時,體現童真、童趣。
家長吳女士:整潔、雅致的校園環境能讓孩子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愉悅感,激發青春、陽光、尚美的正能量。期待孩子每天生活在一個舒心、健康、有文化品位的學校空間和環境當中。
二、讓師生真正愛上校園
教師楊燕:我參觀過泰達實驗學校的“西方藝術長廊”“家鄉文化長廊”等八個主題的走廊。在“書法和藝術長廊”中,古今中外大師的經典仿真還原作品與學生的優秀作品擺在一起,打破了教室這個傳統的`教與學的空間,打破僅僅依靠教材和PPT的學習局限,拉近了學生與真實世界的距離。如果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具有引人入勝的特點,那師生就能真正愛上校園生活了。
網友“去年夏天的風景”:如果能把教室拓展到走廊,把學校建成展覽館,將教育的功能與美育相結合,加強設施設備的教育性、參與性和互動性,通過潛移默化來助推學生的快樂成長,那這樣的校園肯定能讓人一見鐘情。
三、推動教育改革新方向
華東師范大學“生命·實踐”教育學研究院院長李政濤:學校建筑與教育空間的育人價值的討論在全國范圍內屬于一個嶄新的角度。改變師生在校園中的生活環境、生存方式是深化素質教育、推動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環境對幼兒教育的影響二:
(一)、環境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要素。
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的本質是:"學習者在教育者有意識指導下,與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獲得的有益經驗和身心健全發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動"。我們不難看出它強調了教育的三要素:學習者、教育環境和教育結果。
(二)環境是最佳的"記錄"之一。
如果幼兒園的環境具有生機,幼兒的生命也將富有活力。因為"環境對幼兒的行為和發展之所以具有價值,不僅因為他是影響兒童發展的因素,而且是因為兒童在環境中通過自身的活動,就獲得了應付環境變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對環境也起到了影響甚至改造作用"。幼兒就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發展的。
(三)、環境是"第三位老師"。
首先,環境應具有教育的功能。其次,環境具有相關性。它能把引起幼兒相互經驗的各種的因素結合在一起,構筑新知識。再次,環境還具有彈性。它應根據幼兒的需要不斷變化,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讓幼兒與環境"對話"。
(四)環境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關鍵因素。
兒童心理學表明,學齡前兒童處于自我中心階段,正是社會化的起步,急需在與同伴交往中學習理解他人,認識自我,把握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擺脫自我中心。
【環境對幼兒教育的影響】相關文章:
祖輩對幼兒教育的影響05-31
幼兒教育對國家的影響09-23
游戲對幼兒教育的影響03-31
社會對幼兒教育的影響03-08
家庭氛圍對幼兒教育的影響05-01
關于影響幼兒教育的食物05-09
環境對教育的影響03-03
幼兒教育的影響因素和方法03-09
教育環境對幼兒的影響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