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呢?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教師應與“留守兒童”交朋友,多關心、愛護、照顧、理解他們。在安全上,要時刻提醒;在生活上,盡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要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要多予指導;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大班級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
一是政府應積極作為,加強主導。
政府的責任主要是在政策層面上采取措施。一是要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大力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保證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強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和合格學校的建設。二是要推進政策的完善配套。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特別是要杜絕網吧和游戲廳接納未成年學生的行為。三是要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讓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在學校,是解決留守兒童系列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是學校應盡職盡責,擔當使命。
學校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應擔當“主角”。首先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學校應主動承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責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對老師進行相關心理指導培訓,使他們有能力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定期聘請有關專家為學生講授青春期健康知識。通過老師與學生對話,幫助學生坦然面對成長的煩惱,對遭遇挫折或困難的孩子及時給予心理撫慰,特別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孤僻、膽怯、冷淡等心理,以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缺失。再則要努力架起暢通的家校橋梁。要組織老師多走訪留守兒童家庭,指導家長或親屬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兒童家校聯系卡,利用現代發達的信息通訊工具,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除此,學校還可以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三是家庭應善于作為,履行職責。
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利于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意識。家庭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思想教育不好,就是危險品,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極大,父母有責任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心靈的'溝通。關心孩子,要從“心”開始。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里去,去了解他們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不但要當好父母,還要當好孩子們的知心朋友。長期在外的父母應充分利用電話定期和孩子進行溝通,對其進行教育。留守兒童的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愛國愛民、尊老愛幼、勤勞節儉等優良品德,以身示范。
四是社會應奮力敢為,形成合力。
加強社會教育組織或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其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彌補作用,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互補共生。要構建監護體系。構建一支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隊伍。利用多種宣傳渠道,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引起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廣泛關注。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務工。鼓勵幫助農民返鄉創業,使父母雙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好出路和長久之計。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
1.關愛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一般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管,但也有的寄居在親戚好友家里,有的則是自己照顧自己,獨立面對生活。由于隔代教養、親朋搭幫教養使留守兒童缺少應有的親情關愛和家庭教育,他們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品德、心理等身心發展方面存在問題日漸凸現。為防止問題的進一步惡化、發展,學校需要給外出的家長加強聯系溝通,使家長做到創業、育兒雙豐收。另外,學校可以開設熱線電話,方便留守兒童給外出的父母打電話,溝通情感;班主任、少先隊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課外活動,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經常表揚和表彰表現良好的自強自立的好學生,使他們覺得老師時刻是和他們在一起的,生活并不孤單。
2.朋友互助
留守兒童往往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性格失常和行為失范,主要表現在脾氣暴躁、任性、打架斗毆、打罵同學,甚至是長輩,學習成績也差。所以很多表現良好的學生看不起他們,不愿意和他們一起玩耍,更不愿和他們交朋友,老師、家長也不很重視,使得這些孩子比較孤立,破罐子破摔,更加難以教育。所以,班主任、科任教師、班干部、少先隊干部等必須改變觀念,率先與學習上有困難、思想行為上存在一些不良習慣的“留守”兒童談心,交朋友,結對子,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逐步改變他們“差生”“后進生”的面貌,從而帶動全班同學,團結友愛,共同協助,維護班規、校紀,充分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3.更新監護人的教育觀念
絕大部分代監護人注重關注“留守”兒童的吃、住、安全,忽視情感交流溝通,使留守兒童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出現學習不認真,做作業粗心,玩就隨心所欲學習思想隨波逐流,跟好的同學就學好,跟不好的同學就學壞等問題。對此,學校應充分發揮教育優勢,特別注意與家長的聯系溝通,提高他們對教育的認識。學校要通過一些活動有針對性的轉變監護人家教理念和方法,幫助監護人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提高代監護人的素質,增強代監護人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使其明了家庭也要重視“留守”孩子的'情商教育,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注重全面的教育培養,養成良好的習慣、性格、品質,積極配合學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對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學生,;也可以邀請有外出打工經歷的父母參與班會,通過他們打工經歷的講述,和打工者與學生間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兒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如及時召開家長會,及時做好留守兒童的家訪工作,開展親子活動等。
4.及時幫助留守兒童
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長處,并盡可能的積極引導。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少先隊輔導員等,要通過談心、單獨輔導、做孩子的朋友等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也可以聯系家長,讓家長及時和孩子進行電話談心,全面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親情,及時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和心理上的一些問題,并且抓住時機,及時告訴孩子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使留守兒童在教師的引導下,在父母的關心幫助下,健康成長。同時,要引導留守兒童通過書信、日記來抒發和宣泄內心感受,促進孩子的情感健康發展。另外還要求與孩子的班主任、代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老師也要通過電話、信件等形式,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疏導。
5.學校加強管理,傾注關愛
學校應把“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級應建立起“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學校統一部署管理。檔案資料應全面反映“留守兒童”的各方面情況,包括“留守兒童”姓名、年齡、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學習動機和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與代管人的融洽程度,與打工父母的溝通情況等;監護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點是監護人如何對孩子進行管教等;“留守兒童”父母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及工種、經濟收入情況、對子女的希望要求、與子女聯系溝通情況等。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相關文章: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什么問題10-14
如何解決生產現場存在問題03-31
如何解決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03-30
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05-01
生產車間現場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10-24
施工現場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03-31
如何解決施工現場管理存在問題03-31
企業成本管理存在哪些問題及如何解決04-26
如何解決農村教育管理問題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