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父母應如何關愛孩子
1、創(chuàng)造充滿愛意的融洽氛圍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緒是建立充滿愛意家庭的先決條件。孩子在家庭里不但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還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關懷。如果父母在家里對孩子冷冷淡淡、漠不關心,孩子便會產生自卑情緒,變得孤僻。父母想要給孩子關懷和愛,首要的就是在家里通過言語和行動,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集中關懷,保證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2、引導孩子感受身邊的愛
假如是單親或者是父母背井離鄉(xiāng)外出打工的家庭,這些家庭的孩子很少同時得到父母的愛,于是她們的自卑、猜疑、補償心理開始出現(xiàn)。為此,最好給孩子布置了一些任務:讓他們觀察父親或母親一天的生活。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們就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父母對她們的愛。這時,就需要鼓勵孩子學會堅強,學會愛父母,做個有骨氣的人。同時,要在學習上、生活上給與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孩子知道:身邊愛他的人并不少。
3、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的情緒
父母在對孩子教育的時候,請記住一定要用積極樂觀的情緒去培養(yǎng)孩子,因為這種情緒是讓幼兒心理正常發(fā)育和身體健康發(fā)育的重要條件,你以身作則的教育孩子,時刻保持這種情緒,那么幼兒也會一直保持愉快的情緒狀態(tài)。
4、培養(yǎng)孩子自我價值
利用各種機會幫助孩子獲得他們可以掌握的能力,讓孩子的自我價值得到實現(xiàn)。當然,我們提出的要求必須是孩子經過努力便能達到的。另外,應盡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設計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讓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動,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辦代替,那會讓孩子永遠感受不到成功的體驗。
5、幫助孩子建立初步的道德觀念
幼兒的認識能力比較低下,他們需要成人給予認識上的指導和肯定。家長和教師應該細心觀察幼兒的行為,當孩子有幫助小朋友脫衣服、系鞋帶、搬椅子等等良好行為,教師或家長發(fā)現(xiàn)后應注意及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肯定與鼓勵。這樣,使他逐步理解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快樂,是正確的,不僅可以使孩子的良好行為得以強化,而且可以使孩子體驗到關心與助人的樂趣,讓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經過長期有意識的熏陶,使他建立初步的道德意識和道德情感。
幼兒的情感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過程,家長在日常的教育中要處處留意,抓住機會教導孩子,避免新聞中的悲劇再次發(fā)生。
【父母應如何關愛孩子】相關文章:
富裕時代父母應如何教育孩子03-14
父母應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換牙04-28
家長應如何提升孩子的語感?03-23
家長應如何去教育孩子09-22
孩子被嘲笑家長應如何處理10-25
父母如何與孩子談性04-01
孩子如何與父母溝通08-10
父母應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正念06-01
應如何教育上幼兒園的孩子03-04
爸爸應如何和孩子建立良好關系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