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讓孩子在開學前收心
快看看“收心大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
暑假兩個月時間,眼看開學在即,你家孩子有沒有玩大了?他們都能把心收住回歸學校生活嗎?有沒有出現失眠、嗜睡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惡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生理反應和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厭學、焦慮、上課走神、情緒不穩定等心理表現呢?對了,這就是心理學家們稱之為“開學綜合征”的負面情緒的表現,又叫做“開學恐懼癥”,多見中小學生在假期結束之后開學之始。你問怎么辦啊,別急,我們來聽聽老師和專家們怎么說吧。
有啥表現?
上課走神一問三不知
“上課走神,好動坐不住凳子,即使盯住課本但老師講了什么一問三不知。上課說閑話的現象偏重,無時無刻都在交流假期的事情。”南寧市埌西小學的蔣中涵老師每到假期結束開學的時候,都會頭疼,因為班上總會有挺大一部分孩子收假不收心。
不光是小學,何老師是南寧市一所初中的體育老師,他告訴記者,假期之后開始的體育課,也是不怎么活躍的,孩子們總顯得有些懶洋洋提不起勁,“跑上一兩圈操場就氣喘得不行,請假的也有,感覺假期缺乏鍛煉。”
不少中小學老師反映,剛開學的幾天課尤其難上,學生遲到現象較多,并且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學生甚至打瞌睡,課堂的氣氛難以調動。甚至,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失眠、嗜睡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惡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癥狀。
趕緊糾正
不然會影響孩子學習
如果你認為“開學綜合征”沒什么大不了的就錯了,如果不糾正,還是會影響孩子學習的。
做了多年班主任的蔣中涵老師認為,因為假期在家或許放松,家長上班沒有人管束,孩子開學后的那段散漫期,如果老師和家長不及時去處理,危害還是挺大的。“會造成整個班級散漫,學生們也會變得煩躁。另外,班上的紀律也就會越來越亂,老師無法教導,直接讓班級整體成績下降,活動也會缺乏團結性。”
南寧市民族大道中段小學校長覃勇覺得所謂的“假期綜合征”其實是學生無奈之下的一種無意識的“抗議”,如果不重視不引導的話,放任下去很可能會讓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校教學任務是安排好的,如果學習之前的課程無心學,后面就會跟不上進度,這對于孩子的學習自信心也是打擊的。”
易患群體
學習好的學生也易感
那么開學綜合癥”,哪些孩子屬于易感人群呢?
一是心理素質低和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比如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孩子; 二是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三是對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比如中途轉校的一些孩子。
不僅僅是貪玩、自律性差的孩子容易“患上”“開學綜合征”,還有一些過于追求完美學業的優秀生也是易感人群,比如有一些“三好生”,平時對自己要求高、家長的期望也大,因此壓力也大。
“一方面與學生年齡小,心理發育不成熟,適應、轉換能力差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是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等的缺失。”南寧市關工委講師團講師、資深現象心理學專家彭及桐老師介紹說,她接觸過的一些易出現“開學綜合征”的學生中,大部分曾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有過挫折經歷。
積極引導
假期收尾前要孩子收心
當然,針對“開學綜合征”,南寧市各中小學校在開學之初的一段時間都會有自己的對策,但是家長們不能把這個工作都丟給學校和老師去做。
“有些家長是有發現孩子沒有收心,有的家長發現后就會采取措施引導管教,或配合老師,但是由于工作忙力不從心;有的家長則根本不管,把這個任務全部交給老師。”蔣中涵老師說到這個的時候有些無奈。
其實,家長和孩子關系最緊密,“更需要家長引導孩子打開心結。”彭及桐老師建議,如果一旦發現孩子還沒有收心上課,家長首先不能急,在假期收尾的前半個月最好是增加學習活動,睡眠時間也要盡量與上下學時間同步。“如果之前沒有做這個工作,現在做也不晚。發現孩子上課不專心等癥狀出現了,也不可急躁,不可打罵孩子,最好跟孩子商量講道理。”
另外,彭及桐老師也指出,大一點的孩子自制力較好,主要以引導為主,而小孩子就需要家長陪伴著度過。
測一測
你的孩子有“開學綜合征”嗎?
1.暑假沒玩夠,孩子不想認識新同學。
2.暑假讓孩子變得不愛說話。
3.玩“瘋”了心收不回來。
4.生物鐘亂了,天天犯困。
學一學
開學“收心大法”
1.指導孩子制訂新學期學習計劃,特別要指出計劃的內容應讓孩子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期望值不宜太高,讓孩子還沒執行就自動放棄。
2.家長要引導孩子轉換角色,身教重于言教,家長應注重寓教于樂的引導。作為家長也應引導孩子轉入新的角色。
3.補充必要文具,調動上學積極性。家長可多與孩子聊聊學校里面的同學、老師,幫助孩子放松緊張心情,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同時給孩子補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讓孩子感到上學的幸福感,期待著開學。
4.多聊聊學校話題,幫助孩子回憶開心的事,如要好的小伙伴、非常喜歡的老師;也可讓孩子給好朋友打個電話,談談心、聊一聊新學年的打算。
5.制訂新學期學習計劃。目標不宜定得過高,應該是孩子跳一跳,就能摸得著的。
開學季,當同齡人正要上初三,14周歲的肖宇鶴已踏入大學校園。昨天,復旦大學迎來今年的大一新生,2001年出生的北京男孩肖宇鶴夾在一同前來報到的大哥哥大姐姐中。記者從復旦大學了解到,今年該校本科新生有3000多名,其中有三名“00后”新生。這三位“00后”新生都達到了復旦大學在當地的錄取分數線,屬于高考正常錄取。
昨天,記者跟隨肖宇鶴及其父母,感受了14歲少年的大學第一天。
開學裝備:
筆袋中筆芯多過筆筒
肖宇鶴出生于2001年,一個多月前剛滿14周歲。在小學4年級時,他經過考試篩選,入讀北京市第八中學少年班。他用4年時間完成了從小學5年級到高中3年級8年的課程,今年高考以總分692分(數學滿分)的成績,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錄取。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復旦志德書院的一個3樓寢室,見到了肖宇鶴。他穿著長運動褲和短T恤(后來才知道是他的中學校服),剃了一個很短的寸頭,露出滿額的青春痘,嘴里戴著鋼牙套,笑起來憨憨的,一眼看上去,就是一個初中生的“標準”模樣。
寢室里,在媽媽的協助下,肖宇鶴開始整理東西,將書本、文具、衣服一樣樣整齊地擺入櫥柜。有人看到他的書柜上已經擺上了一本大部頭的《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打趣地說“果然是學霸”,肖宇鶴笑笑回應:“你看我旁邊的這位大哥哥同學,他帶的書還要多呢。”
記者發現,肖宇鶴的筆袋里,只有寥寥兩三支圓珠筆,而替換的筆芯卻有十余支:“筆芯更便宜,替換起來也方便。”
肖宇鶴帶來的衣服也不太多,只有大約5套,其中有3套是中學校服。“校服也是個子大的中學學長給他的,因為他自己的校服現在已經顯小了”,肖爸爸告訴記者,從小到大,家里都有意識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
大學安排:
寢室無特殊,室友多幫忙
同為大一新生,肖宇鶴的室友18歲的周童對這個“弟弟同學”表示了友好:“他在生活上有任何困難,我一定會幫助他。而且他的學習能力肯定很好,也希望他能幫到我。”
學長學姐們也對這位“00后”學弟表示歡迎。復旦數學科學學院大三女生小林說:“我以前就知道北京有個少年班挺厲害的,沒想到今天看到學弟了,真的很佩服。不過14歲上大學真的挺小的,可能一開始需要一個適應期。”
復旦數學科學學院大四男生劉小滿是一名助理輔導員。他告訴記者,在之前了解新生情況時就知道了肖宇鶴,“在寢室上沒有特殊,就是隨機安排,但是我們也會提醒他的室友,多幫幫他”。
在踏入大學校園之前,肖宇鶴都是走讀的,這也是他第一次離開父母,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對此,肖爸爸也有幾許緊張,“畢竟比別的孩子小幾歲,如果說別人都是‘小火慢燉’,我們孩子的成長,在一些方面難免粗糙”,因此,這個暑假,肖宇鶴沒有出門旅游,在父母的指導下,肖宇鶴突擊學習了洗衣服和拆裝被子,還自學了大學數學。
父母再三叮囑宇鶴,一定要向大哥哥大姐姐多學習,為人寬容,爭取早日融入這個集體。
上大學后,感情問題可能無法回避。肖爸爸表示,自己已經和孩子談過感情問題了,“哥哥姐姐們可能會談戀愛,但是你現在還小,先把精力放在學習,感情的事情以后再說,你的路還很長,一切都要等到水到渠成”。
[對話肖宇鶴]
“很小時媽媽就激發了我的興趣”
問:爸爸媽媽什么時候回去?你會舍不得嗎?
答:他們明天就走了,反正總歸會走的。
問: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考進了大學,你能說說你的學習秘訣嗎?
答: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把我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具體方法忘了。就記得當時給我買了一套《可怕的科學》系列書,里面的數學部分我特別喜歡,2年級開始學奧數,很有興趣,一直上到進少年班。
4年級的時候進北京八中的少年班,這個班每年招一個班,一個班30人,是經過初試、復試、體檢選拔的。考試包括數學、英語和思維。
問:你們班同學這次都考得怎么樣?
答:有4個清華,3個北大,1個復旦,1個中科大,還有北師大、北理工等。也有發揮失常的,打算再復讀的。
問:你的大學同學都比你大,你打算怎么和他們相處?
答:我要向大哥哥大姐姐好好學習,我本身也不怕生,希望能跟大家好好相處。
問:你的理想是什么?
答:我還沒想好。不過我想在這4年里先把基礎知識學好,大學畢業后計劃出國留學,學習和數學相關的應用學科,比如計算機或經濟。
[父母育兒經]
“我們走的是低成本培養之路”
“我們走的是低成本的培養之路。”肖宇鶴的爸爸從事的是理工行業,媽媽是數學博士,從事金融工作,家庭收入并不差。不過,肖爸爸認為,節儉和家境好壞并沒有直接關系,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一直是遵循“低成本”培養的原則。
肖爸爸介紹,兒子小學讀的是家門口的一所普通的小學,“當時沒有刻意地去擇校,就是在二年級的時候,根據他喜歡數學的特點,為他報了一個外面的奧數班”。
事實上,對于肖宇鶴的教育和培養,更多的是在家庭中實現的。“我們從他小時候開始,就注重培養良好的習慣,不管在做人還是學習”,肖爸爸說,在養育過程中,發現兒子對于數學很有興趣,他和愛人就有意識地進行引導,比如給他找各種關于數學的書籍,“基本都是按照他的興趣走,比如他愛聽故事,就不停地給他講故事;他愛下棋,就陪著他下各種棋”。
日常生活中的“奇妙”現象,也是生動的教科書。“小時候帶他一起剝豆子,發現有的豆莢里只有1粒豆,有的有3粒甚至更多,為什么?還有,地鐵怎么交叉會車?地鐵車廂如何通風?……我們會一起去查書找答案。”
除了引導學習,肖宇鶴的父母還會從小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去年去參加軍訓,出門時打包好的日用品忘記帶了,幾天軍訓結束后他回來,我問他,怎么解決的?他說,沒有東西,就按沒東西的條件來生活唄。”
肖爸爸介紹,兒子的自制能力也挺強。“前幾年有一段時間迷上了打游戲,后來影響到了學習,我找他談了一次,后來他就能很好地控制打游戲的時間了。”
臨近開學,部分高三學生仍沉浸在暑假生活中;擔心孩子不能適應住宿生活,當大學老師的媽媽焦慮了……這都是“開學綜合癥”的表現。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大學生開學前也存在心理上的波動。心理專家表示,家長要鼓勵孩子,學生自己也要轉移注意力。
高三學生“怕”高考不愿開學
開學臨近,但高三學生王亮(化名)因為面對高考壓力而不愿開學,他認為自己還沒從暑假生活中走出來。
高三是很重要的一年,父母時不時提醒王亮要加把勁,努力這一年,考上大學就輕松了。但王亮卻情緒低落,一想到開學沒幾個月就到了下學期,離高考就不遠了,他頓時覺得壓力巨大。
家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嘗試著帶王亮出去散心,但效果不明顯。
擔心孩子去住宿媽媽焦慮了
開學上初一的張帥(化名)對新學校、新同學很好奇,每天盼著開學,但當大學老師的媽媽卻很焦慮,吃不好、睡不好。
上幼兒園和小學時,大都是媽媽接送張帥,包括周末補課也是媽媽陪,從沒離開過。很快張帥將進入沈陽一所寄宿中學,每周回來一次,張帥媽媽對此很擔心,擔心孩子能不能跟新同學相處好、能不能把學習搞好……
雖然張帥滿口答應讓媽媽放心,但臨近開學媽媽的表現越來越強烈,失眠、吃不下飯……
不少大學生有“開學綜合癥”
記者隨機調查10名在校大學生,有6人認為自己有“開學綜合癥”,臨近開學有心理上的波動。其中4人表示會因為開學而特意“倒時差”,調整作息時間。開學大二的小馬稱,暑假比較放松,生物鐘也打亂了,馬上要開學了,“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一周前就開始為開學調整作息,做好迎接新學期的準備。”
家在外地的大學生小侯表示,“快要開學了,還是不愿離開家,感覺暑假還沒過完,想到這學期課程很多,而且還要為考研做準備,莫名地就有很大壓力。”
專家:家長要相信孩子能力
對此,遼寧省青少年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周永梅表示,對于初中孩子上寄宿學校,家長的擔心是必要的。但家長最好要從嚴格的學校管理中轉移注意力,其實孩子在這樣的學校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結識更多的同學,感受集體生活。
對于高三生不愿開學的情況,周永梅稱,“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不是他一個人在戰斗,很多學哥、學姐都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經歷了高考,以后遇到類似的事兒都會感覺很輕松,這對以后走入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何讓孩子在開學前收心】相關文章:
暑假臨近尾聲如何讓孩子收心08-18
假期即將結束家長該如何幫孩子收心05-11
十一長假后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收心10-09
如何為學前孩子建立語言基礎09-02
開學前如何調整孩子作息時間08-18
沒有開酒器如何開紅酒04-08
如何開手機熱點04-05
如何開手動擋車06-04
如何給孩子退燒03-07
如何與孩子相處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