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技巧
導語:提問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問效果如何往往成為一堂課成敗的關鍵,而決定提問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課堂提問的技巧。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播數學知識的主要陣地,是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學生學習獲取數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研究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原則與技巧是優化課堂過程、優化學生思維流程的關鍵。
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技巧
一、提問要抓住關鍵
所謂關鍵,是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的重點處提問,重點就會突出,在教材的難點處提問,難點就容易突破。例如: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是教學的重難點,在幫助學生理解簡單分數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時可以這樣問:出示一個月餅涂,讓小紅和小明分著吃,兩人都很謙讓,師:你們說他們怎樣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兩塊。師:怎樣才知道一塊月餅平均分成了兩塊?再演示把兩個半塊恢復成一個餅再平均分,小紅和小明每人得了半塊月餅的過程。師問:這半個月餅是幾份中的幾份?(閃爍半個月餅)我們就說它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另外半個月餅是多少呢?(閃爍另外半個月餅。)生:也是這塊月餅的1/2。師:你是怎樣想的?生:這半塊月餅是兩份中的一份。師:從剛才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了什么?生: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這樣一系列的提問,幫助學生加深了對“平均分”、“簡單分數幾分之一”的理解,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只有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問題進行思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提問要抓住知識間的相互聯系
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促使學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轉化為已知。例如在三年級下冊教學數學廣角――生活中的數學時,活動之一:師問:用三張數字卡片3、7、9擺出不同的三位數,能擺幾個?動手擺一擺。(學生動手擺一擺。)生:能擺6個。師:為什么這三張卡片能擺出6個不同的三位數?生:因為卡片上的數字不同,每一個數字與其它兩個數字可以組成兩個不同的三位數。師:說說看都組成了哪些數?生:379、397、739、793、937、973。師:同學們真行!如果是換成3、0、9能擺出幾個不同的三位數?立即有學生回答,生A:6個。生B:4個。師:為什么是6個?為什么是4個?動手擺一擺。(學生擺一擺后,)師:現在請擺得4個的同學把你擺的數字讀給我們聽。生:309、390、903、930。師:請剛才認為可以擺6個數的同學把你擺的數字讀給我們聽。生:只能擺4個數字。師:為什么?你有什么發現?生:0不能放在百位上。師:0為什么不能放在百位上?生:因為這里的百位是最高位,0不能放在最高位。師:0為什么不能放在最高位?通過以上的教學提問設計,學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實踐中學習,既弄清了本節課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
三、提問要抓住學生的思維方式
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刺激素。學生思維方式一般是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們提問時,要特別注意方法和技巧,語言要生動、形象、具體,有一定的啟發性,同時要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難或太易,否則會事倍功半。提問時,可以把教材的內容與一定的故事或實際事例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就會輕松愉快地理解知識。例如在一年級教學認識時間時,教師設計這樣導語問題:我有一個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么?(鐘表。)鐘表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時間。)你能說出你什么時間做什么嗎?又如:在高年級教學相互嚙合的齒輪關系時,讓學生回答這樣的幾個問題:大人帶著小孩在路上行走時兩人的步伐一樣嗎?誰的腳步更快?誰的腳步更慢?小孩為什么跟著大人跑?再如:教學圓的知識時,我們讓學生思考這幾個問題: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長方形或三角形呢?這樣用實際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學習的知識就來源于我們生活中,使知識由教材中死東西變得看得見、摸得著,容易接受,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四、提問要促使知識逐漸深化
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掌握,總要經歷一個由不懂到懂、由淺到深的認知過程,教師只有在關鍵時刻恰如其分的提問,才能加速深化過程。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時,教師用課件出示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師問: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師:把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學生立即回答:90度。師: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師:這樣計算對嗎?(課件演示等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的過程。)通過觀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師:畫一個任意三角形,把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這樣由淺入深的引導提問,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思維順暢,學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與三角形的大小、形狀無關,這樣深化知識的提問,步步入深,引人入勝,即啟迪了學生智力又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關鍵。
五、問題設計要開放
課堂教學中,在培養學生求同思維的同時,不可忽視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的開發,因為求異思維是創造思維的源泉,而開放性問題是培養求異思維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所以除了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等問題培養學生全方位、多層次探索問題的能力之外,還應設計一些開放題,發展求異思維,為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打下基礎。
總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必須貫穿誘發思維,使學生受到從簡單到復雜、從有疑到無疑的思維牽引。提問還要針對學生的知識實際和接受能力,問題的難度不要超出學生理解能力的允許范圍,教師的提問的計劃要心中有數,提問的開展有循序漸進,步步進逼,順流而下,學生才能對答如流,達到我們提問的意圖,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學習掌握知識。
【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技巧】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技巧08-13
小學數學老師課堂提問的技巧04-07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技巧12-26
幼兒園課堂提問技巧03-29
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提問技巧12-28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03-08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方法03-31
溝通提問的技巧03-22
溝通提問技巧02-25
初中英語課堂提問技巧分享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