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管理愛說話的學生
導語:孩子上課說話的原因還可能與家庭關愛的缺失、學校教育的忽視、家長對孩子成長只要求分數的單一化要求、家長的教育模式不統一、孩子本身的多動癥等其它原因有關,當然糾正這些孩子的問題已不在局限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學矯正技術也是必須的。
如何管理愛說話的學生1
一、教師提前一分鐘到教室
學生下課的時候可能玩得很瘋,很投入,上課鈴響了也聽不到。這個時候教師去上課,就會看到學生仍然是依然我行我素,亂哄哄的(低年級小朋友尤甚)。所以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給新教師的第一條建議就是:老師要在上課鈴聲未落之前到達教室門口。我覺得教師能夠提前一分鐘到達教室,能使學生較快地進入上課的狀態。如果學生還是我行我素的話,我們也不要急于發火,因為發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會越弄越糟。這個時候如果面廣的話,我們可以不說話,用平靜地目光掃過每一個學生,目光不要嚴厲,但要犀利、靈活、有神。當學生看到你馬上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投過贊許的目光,讓學生知道您對他的行為表示肯定;如果這個時候還有個別學生沒有靜下來,您可以大聲地叫出他的名字,不要說別的,保準他會馬上靜下來,畢竟這個時候被點名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二、用沉默加表揚的方式來制止
如果在您的課堂上出現大面積的學生說話(這種情況一般很少出現),這個時候您很生氣地大聲吼著:“不要吵了!”保證沒有學生會聽您的,如果學生會聽您的話,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要知道這個時候法不責眾,所以我們不如以靜制動,可以暫時把課停下來,一聲不吭靜靜地看著他們。這個時候就會有學生意識到不對勁了:怎么老師不講課了?一想,明白了,就不說話了,接著就會有更多地學生明白過來了。如果還有個別學生不識趣,還是在不停地說,我們還是不要當時就批評他。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批評他,他可能會反駁:“其他同學說話,你怎么不批評呢,怎么單單批評我?”您說是批評還是不批評其他學生呢,批評吧,引起了眾多學生的反感;不批評吧,他會覺得老師被他說中了要害。這個時候我們實際上已經把面穩定下來,再抓他這個點就輕而易舉的事了。做班主任工作就是這樣,先穩面,再抓點。我們用眼光死死的盯著他,其他學生也會不由自主地看著他,注意一定要一直看到他不好意思低下了頭,才可以把目光收回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較量,這次不收服他,下次他還會給你制造麻煩。不要小看目光,很少有學生能夠忍受老師這樣長時間地盯著他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公共場所,你即使是在人家背后盯著人看,人家也會感受得到,覺得渾身不自在。如果你是盯著一個大姑娘的話,說不定會招來一頓臭罵甚至毒打。
三、以幽默對之
有時候,學生在課堂上搗亂就是懷著“惟恐天下不亂”的心思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小心了,也不用揭穿他的“陰謀”,跟著他的思路裝瘋賣傻就是了。
如何管理愛說話的學生2
一、尊重是前提,引導是關鍵
尊重是愛的具體體現,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優點,充分肯定其成績,尊重學生的合理要求。但是,這種尊重是有條件的,并非一味地依從乃至放縱其行為。職業中專的學生有時表現出自我約束能力較差,自我表現意識較強。因此在尊重他們的同時要循循善誘,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端正學習目的,把學習與崇高的理想結合起來,從而主動自覺地學習;引導學生正確審視自己,提高鑒別真、善、美的能力;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保持正常的良好心態,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順利時不飄飄然,困難時不垂頭喪氣;學會尊重他人,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對前途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只有這樣,尊重才能體現出它的真正價值,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信任是基礎,培養是目的
信任的基礎是師生之間坦誠相待,推心置腹,將心比心。信任是建立師生感情的雙邊活動,其間教師起主導作用,必須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師生之間力爭做到:在認知上達成共識,在情感上達到共鳴,在行動上達到共振。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產生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進取精神,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在信任學生的同時要注意對他們的培養。首先培養其正確的政治信仰,使其成為黨和人民所信賴的人,其次是培養過硬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其能勝任崗位工作,同時培養較強的適應能力,使其成為適應現代生活競爭壓力的人。
三、嚴字當頭,愛在其中
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能使學生感到溫暖,產生強烈的親近感、信賴感。但關心必須和嚴教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作為教師首先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真正能夠學到過硬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再就是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引導組織他們參加正常的文體活動、社交活動,使他們鍛煉出強壯的身體,健康的心理。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職專學生大部分是寄宿生,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獨立生活習慣。在這關心過程中要貫穿一個“嚴”字,要嚴而有度、嚴而有方。
四、理解學生,注意批評技巧
理解是建立師生關系的橋梁。理解學生就是處處為學生著想。在學生管理中我們往往強調學生對老師要換位思考,實際上教師也應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的心理去理解學生。對有心理問題和行為偏激的學生要加強引導,且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最終達到糾偏使其步入正軌的目的。對受挫折而思想悲觀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安慰,幫助他們分析受挫折的原因,樹立樂觀向上的信心。對犯錯誤的學生要及時給予批評,但批評時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注意批評的技巧,幫助學生辨別是非,凈化心靈,提高覺悟,接受正確思想,避免使用教師忌語,以防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五、恰當寬容,積極勉勵
師生之間發生矛盾是常有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能做到容人之短,不懷成見。教師的寬容是妥善解決矛盾、融洽師生關系的基礎。恰當的寬容不僅維護了學生自尊心,給了學生反思自己行為的時間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能表現出教師的寬大胸懷和智慧,贏得學生的愛戴。其次,教師對學生要熱情教誨,以情感人。勉勵是教師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現代管理學研究的結果表明,勉勵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使潛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寬容和勉勵有機地結合起來便能調節學生的心態,使育人的活動達到理想的效果。
六、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知識的傳播者,技能的培養者。因此教師的知識面要廣,思想境界要高,行為要廉潔,舉止談吐要文雅,技能要專深。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較高的威信,學生才能產生較強的“向師性”,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功效。從一定意義上講,教育的過程就是育人的過程。教書是為了育人,也是育人的主要手段。教師不僅僅有教書的職責,更有育人的義務。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按照“知、情、意、行”的過程和規律,扎扎實實地推進教書育人的過程。
學生“愛講話”管理建議
學生課堂上講話,專注力不集中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學生一節課要保持三四十分鐘的高度專注力確實是困難,小學生低年級如果有這樣的學生你把它視為正常。中高年級以及初中要加強引導和教育。
另外,每個家庭的成長和教育環境不一樣。有良好家庭教育環境的孩子受教育自然優于家庭教育環境差的,特別是城市和鄉村有質的區別。當然還有學生的特殊性,有的孩子從小就是多動癥,這需要家庭和學校教師共同引導和教育。
無論是哪個學段,哪種學生課堂上講話(屢教不改),實質上是學生專注力不夠、學習興趣不佳,以及老師課堂乏味及老師駕馭課堂不力等原因。
首先,教師課堂要有吸引力
簡單說就是有趣。如果教師課堂上自己都沒精打采,沒有激情,說話聲音底氣不足,照本宣科,講解一點沒有激情和新意,課堂不吸引學生,學生自然沒有興趣聽老師的,沒有興趣聽老師的,學生講話就很正常了。
當然,教師的課堂要有引力包括諸多因素,比如教師自身的素質,口才流利與否,講話幽默與否,書寫漂亮與否,教師人格魅力,穿著服飾等等,還有教師備課充分與否?等等。
如果,老師的課堂有趣,就自然減少學生講話的時間。
其次,老師要學會駕馭課堂
一堂課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一堂課無論老師講得多么精彩紛呈,天花亂墜,只要學生沒有認真聽,學生沒有收獲,那么這堂課都是白講。
老師課堂不僅要激情,精彩紛呈地引導和講解,而且要調控班級學生。課堂上是否有學生專注力不夠、是否有學生講話、是否有學生玩玩具、是否有學生看課外書、是否有學生做其他學科作業、是否有學生玩手機等等。課堂駕馭能力也是一個老師上好一堂課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我曾聽過身邊不少老師的課,有的老師的課講的非常好,但就是只顧自己講,而不顧學生,最通俗的說法就是不管學生。說得冠冕堂皇點就是沒有學會駕馭課堂,或者說調控課堂。
如果,老師要想自己的課堂有效(前提是老師必須具有第一條的素質),老師就必須學會管理學生。
【如何管理愛說話的學生】相關文章:
如何塑造孩子的說話08-02
如何管理調皮的學生03-08
如何學會傾聽孩子說話08-16
如何教寶寶快速說話08-05
如何加強學生課間管理02-22
學生如何管理時間04-22
孩子不愛說話如何溝通01-16
如何與不愛說話的孩子溝通09-08
如何加強學生會的管理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