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么做好農村小學的教學管理
導語:“教育是靈魂,管理是關鍵”。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學校管理的重心。作為農村小學的管理者,要結合現實,合理定位,不斷創新教學管理機制,深挖內部潛力,有效地利用當地教育資源,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協調學校、家庭的關系,使之形成合力,實行有效管理,構建新的教學管理文化,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怎么做好農村小學的教學管理
一、加強常規教育教學質量建設是學校教學管理中的核心
教育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工作的生命,是學校最基本的出發點和歸宿。學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從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出發,認真計劃、安排和組織實施。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農村小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就需要教師站在改革浪潮的前列,不斷加強學習和研究,以教學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制定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基礎
要建立和完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依法管理教師隊伍。制度管理是依法治教在學校管理中的具體體現,建立健全制度可以使教師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要通過建立激勵機制,改變過去那種“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不良狀況,從而形成爭先創優、后進趕先進的競爭機制。學校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時對教師的職稱聘任、教師的職責、權利、考核、獎懲等等,都要作出明確而又具體的規定,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這樣才能增強廣大教職工的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工作和教改的積極性才能提高。
三、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中心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中心。學生、教師、教材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三大因素,其決定因素是教師。教師的水準和理念,直接體現在教學環節之中。為此,應該從“備、講、批、輔、考、評”等方面提出明確而嚴格的要求,重點放在“備、講、輔、考”四個環節上。
備課方面,教師必須精心選擇并用足用好教學實例,加強教材鉆研的深度,掌握教材特點、重點、疑點;暢通教材思路、教學思路、學習思路;構建教法、學法;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教具、備提問、備板書、備訓練、備練習,倡導應用多媒體教學;收集優秀教案供教師揣摩、學習、借鑒;加強集體備課的研究,不斷提高備課質量。
上課方面,通過家常課、研究課、匯報課、示范課、觀摩課、擂臺賽、評優課等形式和組織集體評課或請專家現場評課指導,幫助教師不斷提高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引導大家研究學習新的教學策略,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提升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在輔導上,教師應該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傾注熱情與耐心,多給予關愛。除了課堂上表揚優先、參與活動優先、提問優先、批改作業優先外,還要利用可以利用的時間給予輔導,并實行家庭專訪制,爭取家長積極配合和支持,督促學生自覺、主動地進取。
幫助他們找出缺陷與不足,分析形成原因,明確努力方向,確立奮斗目標,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習慣,對他們加強平時的檢查,進行督促和幫助。在考試上,應該強調“淡化期末,重在平時”的評價原則,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引導教師和學生把精力集中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平時加強教學環節的檢查,及時分析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對于每次考試的情況,作出詳盡的統計與分析,并及時地向學生進行反饋,幫助學生總結提高。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教學管理中的首要職責
學校教學管理的核心是人,即教師和學生。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這說明教師在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針對農村小學教師綜合素養整體水平不高的情況,應該把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作為教學管理的核心,一方面,要抓好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學習,要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要求教師學以致用、教學相長。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依法管理教師隊伍,增強廣大教職工的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五、堅持“以人為本”的個性化管理
人本管理不是一種制度、一種行為,也不是管理工作的另一項任務,而是一種理念、一種思想、一種價值觀、一種方法論。人本管理的本質內涵要求我們只有將人本思想貫穿于小學教師和學生管理的各個環節,才能真正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和教師自身的全面發展。
因此,在學校的教學管理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個性化管理,從發展教師和學生個性的觀點出發,深入實際,結合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學校在對教師的管理上必須照顧到每個能力及其興趣愛好方面的差異,不斷提高溝通技巧,了解教職員工的心理特點,增進教職工之間的理解與信任,促使教職員工積極主動地做好本職工作。
對學生的管理也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小學生是發展的個體,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認知能力尚未定型,各方面還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中,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和潛在的發展能力。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環境的影響,而是有自己特定的需要、態度與思想感情,有自己的人格與尊嚴,有與周圍人之間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即個性。以學生為本,就要求學校管理者重視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樹立尊師愛生的良好風氣。教師真正把學生當作一個社會個體,通過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和信賴。
一所學校的成敗要靠全校師生的群策群力。因此,培養師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大家參與學校的管理,學校就會得到不斷地完善和發展。
【怎么做好農村小學的教學管理】相關文章:
做好課堂教學管理策略03-18
學校如何做好教學管理05-16
如何提升農村小學的教學管理(精選19篇)05-07
藕片怎么做好吃10-19
鵝蛋怎么做好吃07-21
野雞怎么做好吃03-15
臘腸怎么做好吃02-15
芹菜怎么做好吃03-14
酸菜怎么做好吃03-11
花甲怎么做好吃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