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自我管理
導語:“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這些教育管理的名言給我們道出了這樣一個啟示,即我們的任何教育手段、管理方法都不是最終追求的目的,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所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學生管理的目的與歸宿。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倡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實現其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樹立主人公意識;關愛每一個學生,師生真情交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關鍵所在。
學生的自我管理
素質教育是一種發展人、完善人的教育。
眾所周知,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倡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學習已蔚為風氣。如何使學生學會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覺主動的學習,以及實現其主體地位,培養具有自尊、自信、自強、自律、自立等自立性品質的個性,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幫助學生樹立主人公意識。
傳統觀念上,班主任是班級的主人,學生的一切都由他說了算。有的班主任把所有的工作都包攬到自己的手下而忙得焦頭爛額,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充分發動學生,激發出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相反,學生把班主任的一片好心看成是對自己的種種管制約束,從而產生心理上的抵觸。新時期,教師要將學生看作是班級的主人,自己則是班級工作的協調者,主要任務是調節好班干部之間、班干部與同學之間的各種關系,為班干部的工作創造良好環境。同時,鼓勵同學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讓他們有機會表現自我,表達出對班集體的關心和熱愛。這樣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民主氣氛。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作為集體成員中的一分子,理所當然要為集體分擔責任。
把班級還給學生。
“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把精神主動發展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勃勃生機”。教育生態學中的這些觀點對于學生自我管理有著積極意義。
強化學生的紀律意識。
可以利用班會等時間向學生宣講,學習《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學生守則》、《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德育規范”等規則,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班規公約,讓學生明確目標管理,約束自身思想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同時,利用學校“優秀團員”等的'評比活動,對學生的學習、紀律情況進行量化管理,獎懲嚴明,賞罰分明。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對違紀的同學給予批評教育,增強學生的上進心,改善班級同學的風貌。
培養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
優秀班集體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要有一只精良的有號召力的核心隊伍――班委會,這核心的思想作風和精神面貌對班級有很大影響。在培養班干部時,從“扶手”到“放手”,“扶手”是和班干部一起分析班級情況,幫助他們主持好第一次班會,組織好第一次活動,處理好第一次偶發事件,教他們方法和策略;“放手”是在“扶手”的基礎上逐步進行,讓班干部自己去摸索、創新,鼓勵他們大膽工作,教師充當“參謀”的角色,幫助他們找點子,出主意。將他們推上舞臺,使其由聽眾變成演員,由配角變為主角。這種方法,既鍛煉了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又達到了班級的“自主管理”。這種自主管理會促使班級形成一種遵守紀律、勤奮學習、團結向上、朝氣蓬勃的良好班風。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魏書生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要盡可能減政放權,盡可能把班級管理看做是學生們自己的事情,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從組織結構的設計到職責權限的劃分,從活動的組織者到學生干部的教育,都應滲透這一思想。要通過班級管理這一活動,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面對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學生,他們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班主任要做的并不是簡單地堵漏洞,死死盯住學生的言行,隨時以組織紀律管束之,而應當是做細致地疏導。在班級管理中要形成寬松的環境,創設和諧的氛圍,形成開放的班級文化氛圍。以此熏陶和感染學生,以求“潤物細無聲”。同時在班級建立了“紀律監督小組”,挑選一些有正義感的同學,成立班級紀律檢查委員會,配合班干部負責班級各項日常工作,如自習課紀律的檢查,教室、清潔區衛生情況等。這樣讓學生的表現心理得到滿足,民主意識得到提高,管理能力得到培養。
關愛每一個學生,師生真情交融。
要經常與學生談心,從生活、學習、娛樂等各方面全方位地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是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一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讓他們感到集體沒有拋棄他們,激發他們的進取心,鼓勵他們為班級出力,在他們取得成績時及時表揚t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安排座位時,注意將外向學生和內向學生編在一起,取內向學生學習刻苦認真和外向學生文體思維活躍的長處,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以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和班級形成濃郁的學風。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把展示自我的機會交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參與、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強烈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抓住學生這一強烈的需求,去培養學生濃厚的活動興趣,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興趣是推動學生發展的內在動力,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才能成功地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組織每周一次的班會,學生們有主持人,有活動的目的、內容、步驟,每次效果都很好。管理者只作為一名參與者,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其他如演講,書法比賽,黑板報的內容,開辟學生論壇或學生制作等等活動都可以成為學生進行自我鍛煉的平臺,這樣就形成一種“奮發向上,爭優創先”的心理傾向,真正做到了“寓教育于活動中”。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該實施學生自主管理,培養其自主性,使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得越充分,班級管理的效益也就越高。學生自主管理的核心是自我教育,無論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最后都要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自主管理符合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規律,更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切實轉變教育思想,并園地制宜,因人而異,創造性的結合各地、各校、各人的實際,認真研究教育教學理論并積極探索實踐,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素質教育也一定會搞得有聲有色,紅紅火火。
【學生的自我管理】相關文章:
學生怎樣加強自我管理02-22
學生自我管理總結(精選10篇)03-29
學生如何加強自我管理12-18
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03-08
大學生該如何自我管理12-20
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02-17
大學生如何自我管理03-10
自我管理心得06-16
如何引導學生自我管理(通用8篇)03-09
如何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