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码作爱视频,女厕厕露p撒尿八个少妇,精品人妻av区乱码,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久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時間:2024-01-06 11:58:37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確保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安全并在緊急狀態下安全撤出。

  2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塔里木油田公司甲乙方各單位。

  3術語和定義

  3.1符合以下條件的稱之為受限空間:

  3.1.1物理條件(同時符合以下3條)

  a)有足夠的空間,讓員工可以進入并進行指定的工作;

  b)進入和撤離受到限制,不能自如進出;

  c)并非設計用來給員工長時間在內工作的。

  3.1.2危險特征(符合任一項或以上)

  a)存在或可能產生有毒有害氣體;

  b)存在或可能產生掩埋進入者的物料;

  c)內部結構可能將進入者困在其中(如,內有固定設備或四壁向內傾斜收攏);

  d)存在已識別出的健康、安全風險。

  3.2受限空間進入計劃

  控制并保護人員免遭受限空間危害和管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綜合計劃。

  3.3進入者

  被授權進入受限空間的人。該進入者必須了解潛在的危害、要采取的預防措施、規定的工作范圍和極限、撤離和溝通程序,以及清楚與進入有關的其他人員。

  3.4進入

  當身體任何部位越過受限空間的口徑,并足以讓整個身體能夠進入受限空間的開口平面時的一個起始動作,就被視為進入受限空間。

  3.5進入許可證

  為控制進入受限空間而簽發的書面文件。

  3.6進入管理者

  負責核實并保證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所有安全條件,有權批準進入或取消進入的人。進入管理者由油田所屬單位確定。

  3.7監護人

  被指定在受限空間外負責監督進入者,并與其溝通、控制進入距離、保證滿足進入許可證所規定的進入條件以及啟動救援計劃的人。

  3.8挖掘

  挖掘、移動或堆置土壤或類似物料,從而產生符合受限空間定義的區域。即深度大于1.2 m的,或作業時人員的頭部在地面以下的。

  4進入受限空間管理

  4.1進入受限空間的原則

  4.1.1所有人員在進入受限空間前,必須制定和實施書面受限空間進入計劃(參見附錄A《受限空間進入計劃的編制指南》)。

  4.1.2所有進入受限空間的作業必須持有有效的進入許可證。

  4.1.3只有在沒有其它切實可行的方法能完成工作任務時,才考慮進入受限空間。

  4.1.4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必須進行危害識別,列出危害因素清單,危害因素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氣體危害

  b)窒息危害

  c)有毒有害氣體

  d)可燃氣體和爆炸性氣體

  e)被淹沒/埋沒

  f)機械危害

  g)其它,如電擊、溫度、輻射、噪音等

  4.1.5必須采取以下危害預防行動

  a)評估進入之前和進入期間潛在的危害的程度;

  b)制定措施消除、控制或隔離在進入之前和進入期間的危害;

  c)在進入之前和進入期間檢測受限空間中的氣體環境;

  d)保持安全進入的條件;

  e)預測在受限空間里的活動以及可能產生的危害;

  f)預測空間外活動對受限空間內條件的潛在影響。

  4.1.6按照以下次序和控制手段處理危害:

  a)消除危害。

  b)使風險減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c)使用個人防護裝備。

  4.1.7在進入受限空間前,制定具體的救援計劃(參見附錄B《救援計劃制定指南》),各類救援物資必須到位備用。

  4.1.8在進入受限空間前,相關的人員已經接受培訓。

  4.1.9進入受限空間時,監護人應將所要求的表格和記錄存放在現場。包括:安全工作許可證

  受限空間進入許可證

  受限空間援救計劃

  受限空間進入檢測表

  受限空間監護人/進入者名單表

  受限空間進入前會議記錄

  適當的材料安全數據表

  書面的受限空間進入計劃/風險評估

  4.1.10救援人員(每班至少有兩人作為救援人員)必須在現場,當接到報警時,能夠實施有效救援。

  4.2適用原則

  4.2.1每年對當年所有的受限空間進入計劃進行評審。

  4.2.2辨識本區域的受限空間

  對每個裝置進行評審,確定受限空間的數量、位置,并制定出受限空間登記表。

  對已辨識出的受限空間,必須實施進入之前和進入期間的危害評估,并在進入許可證中明確對這些潛在危害的預防措施。

  在所有受限空間進入點附近清楚地標上醒目的警告標識。

  4.2.3隔離

  根據受限空間的構造選擇最佳的隔離方法,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a)移除管線(物理上斷開)并加裝肓板。

  b)加裝肓板。

  c)兩頭截止,中間排放隔離。

  肓板壓力等級應和系統壓力相匹配。肓板必須密封且有安全保護措施(如密封套、密封罩等)。肓板必須上鎖、掛簽。

  4.2.4清理、清洗

  清理、清洗受限空間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做法:

  a)騰空空間。

  b)清掃空間(如沖洗、蒸煮、洗滌和漂洗)。

  c)中和危害物。

  d)置換。

  4.2.5氣體檢測

  在進入之前和進入期間應檢測受限空間內的氣體環境。

  儀表校驗

  a)用于檢測受限空間中氣體的檢測儀必須在校驗有效期內。

  b)在每次使用前、后,檢查檢測儀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c)為了驗證連續檢測儀的正常工作,應周期性地用其它檢測儀進行比對。

  代表性抽樣

  1)應根據受限空間結構和可能存在的危害物質制定抽樣方法。應在受限空間內有代表性區域進行抽樣,并特別注意人員可能工作的區域。除了最小的空間外,要對空間各個部位取樣,即至少包括頂端、中部和底部的抽樣。測試的正常次序應當是氧含量、易燃性,然后是毒性。

  2)應當在停止任何氣體吹掃時抽樣,以減少采樣人員的風險和保持抽樣時符合現實的環境。

  3)樣品檢測數據符合本標準規定的范圍方為合格。

  4)只有經過培訓的人員才能取樣。

  氧濃度標準

  受限制空間內的空氣質量應當與空間外的相同。氧濃度保持在19.5%到23.5%范圍之間。

  易燃性標準

  應保證受限空間內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濃度:當其爆炸下限>4%時,濃度應

  毒性標準

  受限空間內的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最高允許濃度"的指標。作業期間應每隔4h取樣復查一次,也可同時選用有效的便攜式檢測儀對受限空間進行連續檢測,如有一項不合格,應立即停止作業。

  連續監測和重復測試

  1)當受限空間內的作業可能改變空間內的氣體環境時,或在進入期間,由于受限空間外部的影響,可能會改變空間內的氣體環境時,要對受限空間的氣體連續監測。檢測儀要始終顯示處于工作狀態。

  2)受限空間氣體監測至少有三個精度相同的檢測儀表,其中一個應連續監測,連續檢測儀應安裝在受限空間進入者能看到或聽到任何報警的地方。

  3)受限空間氣體監測應優先選擇連續監測方式。如果采用間斷性監測,通常間斷性監測間隔時間不超過2h。

  4)如作業中斷,再進入之前必須重新進行氣體檢測。

  4.2.6危害控制措施

  監護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不得在無監護人的情況下作業。監護人和進入者必須明確聯絡方式并始終保持有效的溝通。進入特別狹小空間作業,進入者應系安全可靠的保護繩,監護人可通過系在進入者身上的繩子進行溝通。

  溫度

  受限空間內的溫度不應對作業人員產生危害。

  通風

  為保證受限空間內空氣流通和人員呼吸需要,可自然通風,必要時須采取

  強制通風方法,嚴禁向受限空間通純氧。在特殊情況下,作業人員應佩戴安全可靠的呼吸面具、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和長管呼吸器,但配戴長管面具時,必須仔細檢查其氣密性,同時防止通氣長管被擠壓,吸氣口應置于新鮮空氣的上風口,并有專人監護。

  照明及電氣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所用照明應使用安全電壓小于24V的安全行燈,在金屬設備內和特別潮濕作業場所作業,其安全燈電壓應為12V且絕緣良好。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應有漏電保護設備。當受限空間原來盛裝爆炸性液體、氣體等介質的,則應使用防爆電筒或電壓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燈,行燈變壓器不應放在容器內或容器上。作業人員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機具。

  防墜落

  受限空間作業面存在墜落風險時,必須按照高處作業相關規定制定防止墜落的安全措施(包括如何在行走表面、工作平臺和升降電梯、腳手架、梯子上防人員墜落的措施及救援方法)。

  個人防護裝備

  根據作業中存在的風險種類,依據相關的防護標準,確定個人的防護裝備并確保正確穿戴。

  靜電防護

  如存在靜電危害時,應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并進行檢測,接地電阻值應小于10歐姆。

  工具、材料清點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工具、材料要登記,作業結束后應清點,以防遺留在作業現場。

  4.2.7受限空間進入許可證(格式見附錄C《塔里木油田公司受限空間進入許可證》)

  進入受限空間必須經進入管理者批準,有進入許可證。

  授權和簽字

  1)進入管理者必須經過上一級安全部門培訓、取證。

  2)進入管理者可以授權他人簽署進入許可證,授權必須是書面形式,且被授權人須是經過培訓、取證的合格人員。

  3)委托授權人書面授權后仍承擔受限空間進入的安全責任。

  4)被授權人在每次確認作業安全條件后必須向委托授權人匯報情況,得到同意后方可簽發受限空間進入許可證。

  5)進入者和監護人須在進入許可證上簽名,以確認其閱讀了該許可證,并了解要做的工作、與工作有關的危害和預防措施。

  時限和延期和中斷

  1)進入許可證時限通常為12h。但在召開進入前會議時,確認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工作,可延長許可證時限。協議工作時限和延期次數須清楚地在進入許可證上注明。

  2)如果在進入許可證時限內中斷作業超過半小時,必須進行氣體檢測合格方可繼續作業。隔日繼續作業的,必須召開每日進入前會議,確認安全措施到位,并做好記錄。

  3)如許可證需要延期,進入管理者須重新檢查工作區域,以核實所有要求的安全措施仍然具備且工作區域的情況沒有發生變化。任何新的安全要求(如夜間工作的照明)都應在申請上注明。在新的要求都落實以后,進入管理者才能在延期確認單上簽字延期。延期確認單必須與許可證一起張貼在施工現場明顯處。

  延期確認單應包括:

  1)進入許可證編號;

  2)延期原因;

  3)新的安全要求;

  4)延期時限;

  5)進入管理者或其授權人簽字。

  進入許可證的內容:

  a)受限空間和工作任務的描述;

  b)最初以及在活動期間可能存在的危害的清單;

  c)準備進入受限空間和進入期間的控制措施清單,如個人防護裝備,救援

  計劃和溝通程序;

  d)氣體檢測數據和檢測時間;

  e)進入管理者的簽字;

  f)進入者、監護人和檢測人的簽字;

  g)終止活動工作任務完成和完成進入的時間。

  范圍變更

  作業范圍改變,須重新辦理進入許可證。

  保存許可證

  進入許可證保存兩年。

  4.3職責

  4.3.1進入管理者

  進入管理者負責認可并評估整個作業過程的危害,規定必要的預防措施,并授權進入。進入管理者的職責包括:

  a)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

  b)評估進入受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

  c)清楚如何控制和管理危害;

  d)確認進入受限空間的安全條件,包括檢查有代表性的氣體抽樣結果是否符合進入條件;

  e)批準和終結進入。

  4.3.2進入者

  a)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

  b)清楚危害是如何受控制的;

  c)參加對進入受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的評估;

  d)掌握正確使用進入裝備和個人防護裝備的方法;

  e)清楚緊急情況時的撤離方式;

  f)熟悉安全進入的術語和條件以及與監護人的信息溝通方式。

  4.3.3監護人

  a)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

  b)清楚危害對進入者的影響;

  c)負責監督影響受限空間作業的條件;

  d)始終掌握在受限空間內人員的情況,與進入者保持溝通;

  e)負責發出救援信息;

  f)受限空間內有人作業時,必須在入口處監護;

  g)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進入;

  h)啟動撤離行動;

  i)進行不進入受限空間的救援;

  j)清楚最近的電話、安全淋浴、出口、報警器和外部應急裝備的位置。

  4.4培訓(參見附錄D《參與進入受限空間人員的培訓指南》)

  4.4.1所有進入受限空間的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培訓、取證。培訓、取證由所在單位的安全部門負責組織。培訓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a)職責;

  b)一般術語;

  c)受限空間進入計劃;

  d)受限空間的特性;

  e)受限空間內潛在的危害;

  f)進入受限空間的程序;

  g)工具、檢測儀、個人防護裝備的正確使用;

  h)救援程序。

  4.4.2存在下列情形時,須在進入前,重新培訓有關人員:

  a)原有的受限空間危害有變化;

  b)受限空間進入計劃有變化;

  c)與進入許可證或進入程序有偏離;

  d)員工知識或技能不夠。

  4.4.3可能參與救援的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模擬演習,每2年至少進行一次復培。非操作運行類承包商承擔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必須在作業前對參與救援的人員進行培訓、取證,并進行救援模擬演練,培訓、取證在生產單位監督下進行。

  4.4.4培訓記錄

  保留員工最近一次的培訓記錄。

  4.5特殊情況

  當無法確定是否是受限空間時,宜按進入受限空間作業進行管理。

  4.5.1無需進入許可證的受限空間

  與受限空間內工作有關的危害已完全確定,并已得到控制,可以不填寫進入許可證,但必須不含以下四個條件中任何一個條件:

  a)存在或可能產生有毒有害氣體;

  b)存在或產生可能掩埋進入者的物料;

  c)內部結構可能將進入者困在其中(如,內有固定設備或四壁向內傾斜收攏);

  d)存在已識別出的健康、安全風險。

  4.5.2未明確定義為"受限"的空間

  有些區域或地點不符合受限空間標準,但是可能會遇到類似于受限空間進入時發生的潛在危害(如把頭伸入30cm直徑的管道或洞口或進入一個氮氣吹掃過的罐內)。在這些情況下,要進行工作危害分析,并采用適當的措施來控制這些危害。應采用受限空間進入許可證來控制此類作業。

  4.5.3惰性氣體吹掃空間

  用惰性氣體吹掃受限空間,可能在空間進入口附近產生氣體危害,因此,在進入準備和進入期間,應當確定包括開口周圍的危害區域,防止不經意進入這些區域,要設置路障和警告標志,并進行氣體檢測,確定危害區域的大小。

  4.5.4圍堤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圍堤,視為受限空間:

  a)有高于1.2m的垂直墻壁圍堤,且圍堤內外無修建到頂部的臺階;

  b)在圍堤區域內,身體暴露于物理或化學的危害之中;

  c)可能存在比空氣重的有毒有害氣體。

  4.5.5挖掘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挖掘,視為受限空間:

  a)溝渠或挖掘深度大于1.2m,或作業時人員的頭部在地面以下的;

  b)在溝渠或挖掘區域內,身體暴露于物理或化學的危害之中;

  c)在溝渠或挖掘區域內,可能存在比空氣重的有毒有害氣體;

  d)沒有撤離通道的。

  受限空間試題

  1。受限空間是指(A),可能存在(BCD),對進入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威脅的(E),如反應器、塔、釜、槽、罐、爐膛、爐筒、管道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他封閉、半封閉場所。

  A進出口受限B通風不良C易燃易爆D有毒有害物質或缺氧E封閉、半封閉設施及場所

  2。受限空間作業是指進入或探入受限空間進行的作業。這種說法是否正確。(A)

  A正確B錯誤

  3。安全隔絕的方式有:(ABC)

  A受限空間與其他系統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管道應采取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進行隔絕,不能用水封或關閉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B與受限空間相連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孔、洞應進行嚴密地封堵。

  C受限空間帶有攪拌器等用電設備時應停止運行并有效切斷電源,在電源開關處上鎖并加掛警示牌。

  4。氧含量一般為18%~21%,在富氧環境下不得大于(C)。

  A 21.5% B 22% C 23.5%

  5。可燃氣體濃度是指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C)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D)(體積百分數);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小于(C)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D)(體積百分數)。

  A 18% B 21% C 4% D 0.2% D 0.5%

  6。作業前(B)內,應對受限空間進行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進入。

  A 60 min B 30 min C 90 min

  7。分析儀器應在校驗有效期內,使用前應保證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藍星系統內部要求(C)校驗一次。

  A 1年B 6個月C 3個月D 3年

  8。進入受限空間前,所進行的監測點位應有代表性,容積較大的縱向受限空間,應采取(B)各部位進行監測分析。

  A左、中、右B上、中、下C上、下D左、右

  9。受限空間內,涂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涂料時,應做(B)分析,并采取強制通風措施。

  A間斷B連續C定期

  10。受限空間內作業中斷時間超過(A)時,應重新進行分析。

  A 30min B 90min C 120min

  11。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間經清洗或置換仍達不到(ABC)要求時,應佩戴隔絕式呼吸器,必要時應拴帶救生繩。

  A氧含量一般為18%~21%,在富氧環境下不得大于23.5%。

  B有毒氣體(物質)濃度應符合GBZ 2 。1的規定,不應超過受限空間內的特定物質的規定極限值。

  C可燃氣體濃度: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5%(體積百分數);當被測氣體或蒸氣的爆炸下

  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不大于0.2%(體積百分數)。

  12。受限空間作業過程中,每(B)小時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對現場進行處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復作業。

  A 3 B 2 C 1

  13。受限空間照明電壓應小于或等于(C),在潮濕容器、狹小容器內作業電壓應小于等于(B)。

  A 220V B 12V C 36V D 24V

  14。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作業或進行電焊作業時,應配備(A)。在潮濕容器中,作業人員應站在(C)上,同時保證金屬容器接地可靠。

  A漏電保護器B地面C絕緣板

  15。在受限空間外應設有專人監護,作業期間監護人員(A)。

  A不應離開B短時間離開

  16。在受限空間作業時應在受限空間外設置(ABCD)

  A安全警示標志B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C消防器材D清水

  17。多工種、多層交叉作業應采取互相之間避免傷害的措施。這種說法是否正確。(B)

  A錯誤B正確

  18。有限空間安全作業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有:(ABCDE)

  A必須嚴格實行作業審批制度,嚴禁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B必須做到"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作業。

  C必須配備個人防中毒窒息等防護裝備,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嚴禁無防護監護措施作業。

  D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嚴禁教育培訓不合格上崗作業。 E必須制定應急措施,現場配備應急裝備,嚴禁盲目施救。

  19。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ABCD)

  A必須按規定進行安全處理和可燃、有毒有害氣體和氧含量檢測分析。

  B必須辦理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C必須檢查隔離措施、通風排毒、呼吸防護及逃生救護措施的可靠性,防止出現有毒有害氣體串入、呼吸防護器材失效、風源污染等危險因素。

  D必須安排具備基本救護技能和作業現場應急處理能力的企業人員進行全過程監護。

  20。在受限空間進行動火作業:(A)

  A應按動火作業安全許可制度的規定進行作業。

  B開受限空間作業許可即可

  受限空間的3E對策

  受限空間作業危險有害因素多,容易發生事故,一旦發生事故施救難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當,又容易造成傷亡擴大。分析受限空間作業危險有害因素,按照3E原則,制定了相應的技術、教育、管理對策。

  論文關鍵詞:受限空間;3E對策;有害因素

  1引言

  受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受限空間分為三類:

  (1)密閉設備:如船艙、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器、管道、煙道、鍋爐等;

  (2)地下受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

  (3)地上受限空間:如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料倉等。

  據有關部門統計,20xx年至20xx年,我國在受限空間中作業因中毒、窒息導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總數為668起,死亡人數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因此,有針對性的分析受限空間作業危險有害因素,制定相應的技術、教育、管理對策是十分必要的。 2受限空間作業危險、有害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國標GB/T13861—20xx《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將受限空間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分為四大類: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

  2.1人的因素

  2.1.1作業人員因素

  作業人員應該不了解在進入期間可能面臨的危害;不了解隔離危害和查證已隔離的程序;不了解危害暴露的形式、征兆和后果;不了解防護裝備的使用和限制,如測試、監督、通風、通訊、照明、預防墜落、障礙物、以及進入方法和救援裝備;不清楚監護人用來提醒撤離時的溝通方法;不清楚當發現有暴露危險的征兆或癥狀時,提醒監護人的方法;不清楚何時撤離受限空間,可能導致事故發生。

  2.1.2監護人員因素

  監護人不了解在作業人員在進入期間可能面臨的危害;不了解人員受到危害影響時的行為表現;不清楚召喚救援和急救部門幫助進入者撤離的方法,就不能起到監督空間內外活動和保護進入者安全的作用。

  2.2物的因素

  2.2.1有毒氣體

  受限空間內可能會存在很多的有毒氣體,既可以是在受限空間內已經存在的,也可能是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聚積于受限空間的常見有害氣體有硫化氫、一氧化碳、甲烷、沼氣等,這些都對作業人員構成中毒威脅。

  (1)硫化氫(H2S)是無色氣體,有特殊的臭味(臭雞蛋味),易溶于水;比重比空氣大,易積聚在通風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糞池、污水池、紙漿池以及其他各類發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低洼處(含氮化合物例如蛋白質分解產生)。硫化氫屬窒息性氣體,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物。硫化氫濃度在0.4mg/立方米時,人能明顯嗅到硫化氫的臭味;70~150mg/立方米時,吸入數分鐘即發生嗅覺疲勞而聞不到臭味,濃度越高嗅覺疲勞越快,越容易使人喪失警惕;超過760mg/立方米時,短時間內即可發生肺水腫、支氣管炎、肺炎,可能造成

  生命危險;超過1000mg/立方米,可致人發生電擊樣死亡。

  (2)一氧化碳(CO)是無色無臭氣體,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數有機溶劑;屬于易燃易爆有毒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一氧化碳在血中易與血紅蛋白結合(相對于氧氣)而造成組織缺氧。輕度中毒者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惡心、嘔吐、無力,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癥狀外,還有皮膚粘膜呈櫻紅色、脈快、煩躁、步態不穩、淺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縮小、肌張力增強、頻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腫、嚴重心肌損害等。

  2.2.2氧氣不足

  受限空間內的氧氣不足是經常遇到的情況。氧氣不足的原因很多,如被密度大的氣體(如二氧化碳)擠占、燃燒、氧化(比如生銹)、微生物行為(如老鼠分解)、吸收和吸附(如潮濕的活性炭)、工作行為(如使用溶劑、涂料、清潔劑或者是加熱工作)等都可能影響氧氣含量。作業人員進入后,可由于缺氧而窒息,而超過常量的氧氣可能會加速燃燒或其他的化學反應。

  2.2.3可燃氣體

  在受限空間中常見的可燃氣體包括:甲烷、天然氣、氫氣、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這些可燃氣體和蒸氣來自于地下管道間泄漏(電纜管道和城市煤氣管道間)、容器內部殘存、細菌分解、工作產物(在其內進行涂漆、噴漆、使用易燃易爆溶劑)等等,如遇引火源,就可能導致火災甚至爆炸。在受限空間中的引火源包括:產生熱量的工作活動、焊接、切割等作業、打火工具、光源、電動工具、電子儀器,甚至靜電。

  2.3環境因素

  過冷、過熱、潮濕的受限空間有可能對人員造成危害;在受限空間時間長了以后,會由于受凍、受熱、受潮,致使體力不支。

  在具有濕滑的表面的受限空間作業,有導致人員摔傷、磕碰等的危險。進行人工挖孔樁作業的事故現場,有坍塌、墜落,造成擊傷、埋壓的危險。清洗大型水池、儲水箱、輸水管(渠)的作業現場有導致人員遇溺的危險。作業現場電氣防護裝置失效或誤操作,電氣線路短路、超負荷運行、雷擊等等都有可能發生電流對人體的傷害,而造成傷亡事故的危險。

  2.4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有關施工(管理)部門沒有編制專項施工(作業)方案、沒有應急救援預案或未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缺乏崗前教育及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防護裝備與設施得不到維護和維修,是造成該類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未制定受限空間作業的操作規程、操作人員無章可循而盲目作業、操作人員在未明了作業環境情況下貿然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場所、誤操作生產設備、作業人員未配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與救護裝備等,都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

  3對策

  3.1 Engineering——技術對策

  (1)受限空間的作業場所空氣中的含氧量應為19.5%~23%,若空氣中含氧量低于19.5%,應有報警信號。有毒物質濃度應符合GBZ 2.1和GBZ 2.2規定。

  (2)受限空間空氣中可燃氣體濃度應低于可燃燒極限或爆炸極限下限的10%。

  (3)當必須進入缺氧的受限空間作業時,盡量利用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風門、煙門進行自然通風為主,進入自然通風換氣效果不良的受限空間時應采取機械強制通風。采取機械通風作業時,操作人員所需的適宜新風量應為30 m3/h~50m3/h,滿足稀釋有毒有害物質的需要。

  (4)在可燃氣體的受限空間場所內使用防爆照明設備。在潮濕地面等場所使用的移動

  式照明燈具,其安裝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時,額定電壓不應超過36V。鍋爐、金屬容器、管道、密閉艙室等狹窄的工作場所,手持行燈額定電壓不應超過12V。手提行燈應有絕緣手柄和金屬護罩,燈泡的金屬部分不準外露。手持電動工具應進行定期檢查,并有記錄,絕緣電阻應符合有關規定。

  (5)動力機械設備、工具要放在受限空間的外面,并保持安全的距離以確保氣體或煙霧排放時遠離潛在的火源。同時應防止設備的廢氣或碳氫化合物煙霧影響受限空間作業。

  (6)受限空間的坑、井、洼、溝或人孔、通道出入門口應設置防護欄、蓋和警告標志,夜間應設警示紅燈。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場所,提醒作業人員引起重視,在受限空間外敞面醒目處,設置警戒區、警戒線、警戒標志。當作業人員在與輸送管道連接的封閉、半封閉設備內部作業時,應嚴密關閉閥門,裝好盲板,設置"禁止啟動"等警告信息。

  (7)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場所警戒區內應按GB 50140設置滅火器材,并保持有效狀態;專職安全員和消防員應在警戒區定時巡回檢查、監護,并有檢查記錄。嚴禁火種或可燃物落入受限空間。

  (8)應急器材放置在作業現場,急救藥品應完好、有效。

  3.2 Education——教育對策

  進入受限空間前,應對從事受限空間作業的人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

  (1)作業前針對施工方案,對作業內容、職業危害等教育;

  (2)對緊急情況下的個人避險常識、中毒窒息和其他傷害的應急救援措施教育;

  (3)按上崗要求的技術業務理論考核和實際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合格。

  3.3 Enforcement——管理對策

  企業安全管理部門應配備專門人員負責受限空間作業安全工作,并制定完善的受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內容:

  3.3.1作業前認真進行危害辨識

  (1)是否存在可燃氣體、液體或可燃固體的粉塵發生火災或爆炸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

  (2)是否存在因有毒、有害氣體或缺氧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中毒或窒息的危險;

  (3)是否存在因任何液體水平位置的升高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遇到淹溺的危險;

  (4)是否存在因固體坍塌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掩埋或窒息的危險;

  (5)是否存在因極端的溫度、噪音、濕滑的作業面、墜落、尖銳鋒利的物體等物理危害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

  (6)是否存在吞沒、腐蝕性化學品、帶電等因素而引起正在作業的人員受到傷害的危險。

  3.3.2作業前實施隔斷、清洗、置換通風

  采取措施針對許可空間進行保護,如加盲板;拆除部分管路;采用雙截止閥和放空系統;停電和掛牌;對實施作業的受限空間進行清洗、置換通風,使作業空間內的空氣與外界流通,從而保證作業人員安全。

  3.3.3作業前嚴格進行取樣分析

  對作業空間的氣體成分,特別是置換通風后的氣體進行取樣分析,對各種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煙氣以及蒸汽、氧氣的含量要符合相關的標準和要求。

  3.3.4安排專人進行作業安全監護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要安排專人現場監護,并為其配備便攜式有毒有害氣體和氧含量檢測報警儀器、通訊、救援設備,不得在無監護人的情況下作業。作業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和工藝情況,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識。

  3.3.5佩戴檢測儀器,必要時采取個體防護措施

  進入一氧化碳、光氣、硫化氫等無嗅或有毒、劇毒氣體作業場所都應該佩戴便攜式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必要時,按規定佩戴適用的個體防護用品器具。如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等。 4結語

  受限空間作業,涉及的領域多,作業環境復雜,不確定的危險因素多,一旦遇險,施救困難。應該按照3E原則,從技術(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管理(Enforcement)三個方面著手,改善作業環境,提高作業人員安全素養,完善受限空間作業安全許可制度,防范受限空間作業傷亡事故。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相關文章:

進入受限空間管理制度11-28

受限空間作業管理制度12-16

受限作業管理制度01-27

吊裝作業安全管理規定12-02

油漆作業場所安全管理規定10-26

電氣焊安全作業管理規定07-01

油漆作業場所安全管理規定【優秀】12-26

安全管理規定08-18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11-09

水泥企業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安全管理規程06-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游戏| 信宜市| 靖西县| 车险| 休宁县| 兴山县| 平武县| 周至县| 绥中县| 弥勒县| 枣庄市| 许昌县| 铅山县| 淮北市| 白玉县| 九江县| 南靖县| 吕梁市| 巴楚县| 遂溪县| 双牌县| 同心县| 探索| 无棣县| 惠东县| 宜春市| 金昌市| 北票市| 会同县| 米易县| 大石桥市| 化州市| 茶陵县| 兴隆县| 丁青县| 安溪县| 江安县| 水城县| 鹤山市| 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