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班級管理理論知識
班級管理的目標是讓同學們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一絲不茍的處事作風。那么你對班級管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于班級管理理論知識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班級管理理論知識
一、班級管理理論知識——實現管理的活潑性
物理學上有一個“測不準原理”。它揭示的是這樣一種事實:某些物理現象不能憑借實驗設備和計算手段來測出其發生和發展,這不是儀器本身的缺陷所致,而是因為這種現象的出現具有一定概率,用宏觀手段無法精確測量。
班級管理,沒有既定的模式,也沒有最好的方法。對于活潑好動的高中同學,一成不變的制度會使他們感到厭煩,常常改變管理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實行的班干部輪換制,值日班長的輪換制,用值日工作的承包制取代了分配制,座位常換制……不斷迎合年輕人好動的特點,在實際運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位同學在周記中這樣寫道:老師給我調了座位,我到了略微陌生的環境,有了新鮮感,自修起來更加投入,效率明顯提高。特別到了高三,我們每隔七十天大范圍地調動一次座位,小范圍的調動是常有的。本來略顯單調的高三生活有了生機。
這種流動的管理方法,讓班級管理變得更加活躍,讓更多的同學以主人翁的態度參加到管理中,有了班級工作的經驗,各項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
二、班級管理理論知識——實現管理的直白性
在高三的學習中,同學們覺得最缺的是時間。但與此同時,浪費時間的現象是十分嚴重的,其中很大的一方面是因為同學們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簡單的說教,無法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利用茶葉蛋的故事引起學生們對這個不良現象的思考。
班上一位女生早飯吃剩了一個茶葉蛋,放在窗臺上,也就是她的隨手一放,在后來的40分鐘物理課上,后排的男生目光頻頻掃視茶葉蛋……我與同學們算了一筆賬,如果桌子上的飲料瓶、小裝飾品等物品平均每一堂課使你分散五次注意力的話,每天將會有五十次左右,高中三年將有三萬次,三萬次的分散注意力,將它們按每次10秒鐘轉化成時間的話,這個損失達到5000分鐘!
通過一個生動的茶葉蛋事件,學生們直白地理解了一個道理:珍惜時間。
三、班級管理理論知識——實現管理的方位性
當同學們入學的新鮮感過去后,難免會產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局面,對于知識廣博的年輕人來說,簡單的說教無濟于事。我作為一個物理老師,在管理中經常性地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教育學生,實現教育的多角度。
我在一次班會課上講到學習要有恒心,就當場背誦了荀子的《勸學》“……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學生們掌聲雷動,其他的話語在這樣經典的詞句也黯然失色。
利用佛學經典的案例教育學生。宋朝時,日本僧人道元來中國留學。看見一位老和尚典座暑天烈日下曬香菇,問老和尚為什么不讓年輕僧人來做。典座嚴肅地回答:“他不是我!”他不是我,絕妙的禪機。此話的意思顯然是指他人的修業并不能代替自己的修業,他人的體驗代替不了自己的體驗。所以,其他同學的成功不是自己的成功,其他同學掌握的知識不是自己的知識,其他同學的學習方法不是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成功方法才是真正屬于自己。
在老師和學生的溝通中,“他不是我”也非常適用,老師不能很好了解學生,是因為“他不是我”。要變成“他是我”,要求老師和學生互換角色,親自去對方的世界體驗一番。求同存異,相互體諒,為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積極創造條件。
用家喻戶曉的體育名人拼搏精神鼓勵學生,比如男乒世界冠軍王皓告誡自己:只要放低位置去拼殺,就向冠軍邁進了一步,可以大大激發學生拼搏的意識。
利用物理中的彈簧螺旋線,向學生闡述人生發展的一般規律……
通過這樣多角度的教育,學生對許多人生的哲理產生更形象的理解,不會再對老師的思想工作置若罔聞。
四、班級管理理論知識——實現管理的整體性
長短不一的木片,組成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決于最長的木條,而是最短的木條。
一個優秀的班級不是靠一兩個優秀的同學而變成優秀,而是整體,特別是暫時處在班級后列的同學,當他們更好地實現他的價值的時候,木桶盛的水會更多,從而實現整個集體的提高。
五、班級管理理論知識——實現管理的合作性
我這樣問我的學生:六匹馬拉一輛車,車子如何才能獲得最大的動力?學生從物理學的角度給出了正確的回答:一起全力向同一個方向拉。班集體的建設也不是靠一兩個人所能解決的,而靠的是全體學生朝一個目標努力。
六、班級管理理論知識——實現管理的社會性
1.海爾企業老總張瑞敏的十三個觀點,部分用在教學管理上的確是有用的:
“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可以教育學生全面發展,不能偏廢德智體美勞的任何一個方面。
“只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用來教育不勤奮學習的學生,讓他們懂得思想上的懶惰比什么都可怕。
把“企業就像斜坡上的球”改成“學習就像斜坡上的球”,向下滑落是它的本性。要想使它往上移動,需要兩個作用力:一個是阻止下滑的力,這就是要我們打好基礎;一個是拉力,促使它往上移動的力,也是前進的創新力,就是要我們平衡學習的心態、改進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2.將沙鋼精神用在班級管理中
江蘇沙鋼集團有一句激勵員工的標語:“我們的決心就是我們的資源;我們的信念就是我們的未來。”
在高二時同學們遠足沙鋼參觀學習,同學們對沙鋼的過去、現在、將來有了很好的了解。對比自己的發展情況,全體同學表示一定要以這兩句話來時刻激勵自己。并提出要以這兩句話作為班訓。
運用企業管理的理念,不僅僅方便班級管理,還可以讓學生初步地了解社會企業管理的方式方法,使課堂與社會多了一個結合點。
總之,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極富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主動研究學生們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們的想法,不斷地在實踐中加于積累,可以自己創造出一系列適合班級發展的好方法,就能實現班級管理的不斷超越。
小學班級管理方法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主要危害
(一)“威權式”管理
常常聽到中小學同行說他們認為育理論所介紹的原理、原則、教法均不切實際,必須代之以嚴厲管教與體罰,因為這些老師從小學、中學都是這樣被打大的,才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于是也就依照以前老師的方式行事。一些老師深受“不打不成器”、“教不嚴,師之惰”觀念之影響,加上絕對服從與齊一標準,要求學生乖順,這種現狀一直受到許多專家、學者,甚至一般家長的質疑。
(二)“保姆式”管理
長期以來,保姆式教育充斥著小學的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物都由教師包辦,老師天天守在教室,親自處理紀律、衛生、出勤等日常事物,教師的這種包辦管理,害了學生,也害了老師自己,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創新精神,也抑制了廣大教師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管理的能力。廢除保姆式教育,提倡并實行學生自治已成了當務之急。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學校一定要養成學生共同自治的能力,否則不應算為共和國的學校。”因為“今日的學生就是將來的公民。”
(三)“重智育,輕德育”式管理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一直以學生的學科成績及高升學率作為教學成效的指標,小學也不例外,一切以學科成績為主,整個教學重心放在學科知識教學上,忽略情意、技能、認知三個目標的同時達成。缺乏對學生的了解、信任、尊重、協助與鼓勵,無法給學生一個安全、溫暖、和諧、無恐懼的班級氣氛,更無法讓學生在自我努力中獲得成就,培養出評價、欣賞的觀念:當然也談不上讓學生在選擇、珍視、行動中去進行各種學習活動了。
二、小學班級管理策略探討
(一)“平等式”管理策略
實施新課程的同時,對班級管理的理念也應該隨之轉變,摒棄教師的領導權,進行平等地師生交流,純化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樹立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發展的管理思想,建構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
怎樣才能發揮學生自覺關心班集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呢?首先學會關心班集體的成員,改變以往學生喜歡打“小報告”的方式,因為打“小報告”只會使小伙伴之間產生矛盾。當小伙伴開小差時,用手輕輕拍拍他,然后擺擺手,指指黑板,示意他專心聽講;當小伙伴在課間沒有準備好上課前的準備時,過來告訴他,把書翻好,反放在課桌上,學生漸漸學會了關心小伙伴,這不僅提高了上課效率,而且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增進了他們的友誼。
其次學會關心班集體,利用班會展開討論:你準備為班集體做什么,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體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準備把教室打掃干凈。如:在國慶節前一天,為了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孩子們在教室里掛上了五顏六色的氣球,擺放了各種鮮艷的花朵,窗戶上貼上了各種形狀的窗花,黑板上用拼音端正地寫著“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整個教室洋溢著歡樂的節日氣氛,也表達了孩子們對祖國一片真摯感情。平時,教室地面上再也不會發現一片紙屑,紙簍里的垃圾也不知哪個孩子給悄悄倒了。課間只要發現有些課桌歪了,立即會有學生把它排整齊。從此,孩子們的頭腦中深深印上了“班集體”,因為孩子們認為這兒是他們的第二個“家”。
(二)“開放式”管理策略
在班級管理中,一開始我的注意力幾乎都集中在一大堆班務工作上,把著力點落在“管”字上。我認為,只要我肯努力,肯花時間,就能工作到位。因此我忙于發現和糾正學生的錯誤,把大量經理耗費在處理各種問題上。可是,一段時間以后,我感到身心疲憊。原來,靠“管”已經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了。
1、開拓創新,樹立科學的新觀念。
2、情感教育,建設溫暖的班集體
3、管理有的放矢,促進班集體共同進步
(三)“激勵式”管理策略
何謂激勵?前蘇聯學者斯拉斯捷認為,激勵就是激發學生思想、情感和動力,給以活力,喚起愿望。它似催化劑,使優秀者更為完善,使自卑者自強,使盲目者清醒,使整個班集體積極向上,團結進步。
班級管理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級管理的效能體現為人的發展。因而,班級管理的過程實質上是為了實現人的發展而引導人的行為活動的過程。在人的行為活動過程中,是否給予激勵,其行為活動的表現及效果大為不同。因而,現代的班級管理需要構建一套激勵機制,來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使之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進而產生積極的行為活動。以下談談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常用的五種激勵策略。
從以上方法的實驗效果看,我發現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想讓班級管理落到實處,改變觀念是宗旨,“放手”是前提,“引導”是必須,“活動”是主線,“評價”是促進,讓每個學生充分融入班集體,每天都有進步是目的。
通過開展這一系列的活動,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自我約束、控制、管理、教育的內在潛能,讓學生在管中學,學中管,管中悟,不斷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管理班級的能力,提高班級管理的品味,總結經驗與教訓,才能促進學生更加茁壯、健康、快樂地成長。
班級管理防范措施
一、明確目標,共同奮斗。
作為班主任接手班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班集體樹立的共同奮斗目標,這是班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每個同學要有目標,對每一個科目要有目標,每一次考試要有目標。每次考試前,我通過主題班會“多拿一分、多進一名”對學生進行動員,考試后對進步的同學進行獎勵,使班集體形成良好竟爭氛圍。班集體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如考試、校運會、文明班等。這個目標應是遠期、中期、近期目標的結臺,逐步實現目標的過程會產生梯次激勵效應,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我曾帶過一個基礎很差的班。剛開始的一星期,班內學生上課不聽,下課打追,作業不交、衛生不做,毫無集體榮譽感可言。查找原因,大都是破罐破摔,沒有學習目標,對自己缺乏信心。針對此情況,我找同學談心,要求每個人都給自己定下目標,讓他們以此為起點,邁好初中第一步。又以校運會為契機,對學生說:學習成績比不上其他班,在校運會一定要超過他們!果然,他們很爭氣的拿了年級前茅。在期末考試前,我又給他們定下目標,說:經過校運會這事說明,你們是行的,這次我們班期末考試的目標是年級前三,只要每個同學“多拿一分、多進一名”,相信我們定能實現的。雖然最后我們只拿了第四,但同學們沒有氣磊,因為他們心中已有了目標!在第二學期,這個班沒有讓我失望。在實現班集體奮斗目標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集體每個成員的積極性,每一集體目標的實現,都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要讓他們分享集體的歡樂和幸福,從而形成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二、樹正氣,立榜樣。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和樹立良好榜樣榜樣。榜樣的作用會影響每個學生的心理,規范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激勵的作用。因此,班內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善于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象進行議論、評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我班有一班干部因工作認真,引起幾個差生的不滿,受到了恐嚇,想不干了,我及時做他思想工作,并在班會上大力表揚他這種敢做敢為的作風,號召其他班干都向他學習,通過他的事例在班中樹起了一股正氣。同時利用板報對紀律好學習好的同學進行表揚,號召全班同學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象歐劍偉同學,德、智、體全面發展,男同學都很佩服他,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班的男同學都積極向上!有了好的風氣和榜樣,就會無形的支配集體成員的行為和集體生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三、好干部,好班風。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帶好一個班,光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夠的,培養學生干部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學期開始,我就深入學生中認真物色班干人選,接著召開班級干部會,明確各班干部的職責。與此同時,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則,起模范帶頭作用,鼓勵他們大膽工作,指導他們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我在《廣東教育》看到了“分級管理制”,加以使用,即一級管理:六名班委,負責全班各大項工作的監督總結。二級管理:大組長和小組長,分管各組的學習和衛生。三級管理:科代表,負責各學科的學習情況,及時輔助任課教師的工作。四級管理:職責長,負責班內各項小范圍工作,如“燈長”“盒長”“桌長”“門長”“窗長”等,把班內大小而瑣碎的工作分配到個人,使每個人都是官,都是班內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勵效應。有好的班干部,好的管理制度,自然能形成好的班風,做班主任的也輕松不少。
四、主題班會,針對時弊。
班會是班主任老師向班集體進行教育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好形式。成功的主題班會,不僅能高質量地幫助班主任完成教育目的,更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本學期我在班中舉行了一個題為“假如我是老師”的主題班會,在會上,我做了個“角色互換”的游戲。讓學生扮作老師,老師扮作學生,現場表演一下。然后指導學生聯系實際,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老師是不是你所“假如”的那樣?如果不是,你會怎樣做呢?最后再引導學生進行總結。這一次的班會讓學生學會從另一角度去理解班主任的工作,更懂得了怎樣去更好地協助、配合班主任開展教育。主題班會的形式是多樣的,針對‘愛心’我召開了一堂“向叢飛學習”的班會;針對‘安全’我組織了“生命如此珍貴”的班會。成功的班會課不僅提高了班集體的凝聚力還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
五、集體活動,團結互助。
一個集體只有在集體活動中才能體現團結與否,班主任要積極組織、參與學校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相互關心,尊重理解和協作的關系。在校組織的集會時,要求相互提醒,文明集會要每一個同學共同努力;在校運會時,同學們積極參與,為自己班的同學加油,與得獎的同學一起歡笑;與失敗的同學一起流淚。在參加勞動時,教育同學間互相幫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這些都是很好的團隊教育,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有利于班風的建設,許多優秀班主任的經驗表明“寓教育于活動中”對實現班集體的共同目標是行之有效的。
最后,良好的班風建設還需要一個優秀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完成以上工作。班風建設是一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作為班主任應多聽取各方意見、多想點子,才能順利的開展工作。
【班級管理理論知識】相關文章:
班級班級管理心得03-02
《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教案11-02
班級管理的步驟03-29
班級管理的缺點11-12
班級管理的原則12-08
班級管理心得02-11
班級制度管理05-05
班級管理總結04-11
班級管理口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