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精細化管理細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熱門】學校精細化管理細則2篇
學校精細化管理細則1
一、指導思想
樹立細節決定成敗的發展理念,進一步細化崗位責任分工,明確工作標準,加強過程考核監督,全面落實崗位責任制,提高學校科學管理水平,促進規范、內涵、特色發展。
二、總體目標
通過開展“精細化管理年”活動,進一步提高精細管理意識,完善崗位責任制度,建立崗位職權明晰、管理責任明確、工作標準具體、制度健全完善的學校精細化管理體系,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管理基礎。
三、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的原則。把以人為本的思想貫穿到精細化管理的各個方面,通過有效激勵和約束,激發廣大干部教師的工作熱情,實現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二)過程監管的原則。明確每一項工作的責任主體和任務目標,強化目標達成的過程性管理,嚴格抓好每個工作環節的落實,確保實現精細化管理目標。
(三)精益求精的原則。以觀念創新引領思路創新和方法創新,樹立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做到精于事前,細于過程,持續改進,完善提高。
(四)方便考核的原則。對工作目標量化和具體化,減少不確定因素在考核中的影響,力求做到客觀、真實、公正,充分調動每一名師生的.積極性。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理論學習,牢固樹立精細化管理理念。各學校(單位)校干尤其是中層以上管理干部,要結合崗位特點,加強管理知識學習,將《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作為必讀書目,不斷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自身專業素質。要創新實踐活動載體,通過開展專題管理校長論壇等活動,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引導校干充分認識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意義,增強工作主動性,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二)構建精細化管理體系,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1.健全責任管理機制。各學校(單位)要進一步細化崗位分工,完善管理機制,堅持做到“四定”,即定人、定崗、定職、定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明確工作標準。各學校(單位)要對每一個崗位職責進行細化、具體化,對每一名管理人員的工作標準提出明確具體要求,使每一項工作都有人管理,有人負責,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能得到有效落實。3.完善工作流程。各學校(單位)要進一步細化學校管理工作流程,通過構建嚴密的精細化管理體系,使學校各項工作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三)突出工作重點,扎實推進工作開展。學校精細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各學校(單位)要在抓好各項工作的基礎上,著力抓好以下幾項重點工作。1.加強校園環境建設。開展校園環境建設月活動,實施校園凈化、綠化、美化工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環境面貌顯著改觀。2.加強隊伍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嚴格教師考核管理,規范教師從教行為。深入開展“做幸福教師,譜幸福人生”活動,激發教師精神動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3.加強財務管理。嚴格經費收支管理,加強財務審計監管,嚴禁私設“賬外賬”“小金庫”,提高資金使用效益。4.加強學生管理。以開展“四德工程”建設為載體,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核心內容,著力抓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構建全方位德育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四)嚴格考核管理,抓好工作落實。1.明確考核標準。各學校(單位)要堅持規范、細致、高效的原則,科學制定學校精細化管理評估細則,充分發揮考核杠桿作用,樹立良好工作導向。2.強化督導檢查。各學校(單位)要成立學校精細化管理工作考核小組,堅持定量與定性、綜合與分類、定期與不定期考核相結合的原則,對校干管理職責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加強過程管理,提高工作效能。3.健全獎懲機制。各學校(單位)要進一步健全管理機制,按照崗位職責、工作標準要求,科學進行量化考核,建立表彰獎勵制度,嚴格進行責任追究,充分調動每一名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全面抓好工作落實。
五、實施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20xx年4月)。召開“精細化管理年”啟動暨“校園環境建設月”活動動員大會,成立組織機構,出臺實施意見,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安排部署。各學校(單位)要迅速召開動員會議,制定相應實施方案,修訂和完善學校管理規章制度,通過集中學習、交流研討等形式,營造濃厚活動氛圍。
(二)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5月至20xx年2月)。各學校(單位)要以開展“校園環境建設月”活動為契機,以各項管理制度的細化落實為重點,明確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流程,狠抓工作落實。區教體局將通過召開學校精細化管理階段分析會、現場推進會等形式,加強學習交流,改進問題不足,推進學校精細化管理工作深入開展。
(三)總結推廣階段(20xx年3月)。區教體局將對各學校(單位)精細化管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綜合考核評估,評選表彰一批“精細化管理示范學校”,總結推廣先進經驗,進一步增強精細化管理意識,鞏固精細化管理成果,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四)長效機制階段(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各學校(單位)要以開展“精細化管理年”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完善精細化管理制度體系,積極探索建立推進學校精細化管理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學校管理水平,促進全區教體事業科學和諧發展。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教體局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科室負責人為組員的學校精細化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基教科,具體負責牽頭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各學校(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靠上抓、具體抓,相關人員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建立責任明確、領導有力、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機制,推動學校精細化管理工作深入開展。
(二)精心組織實施。各學校(單位)要認真領會精細化管理的深刻內涵,充分認識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意義,結合實際,認真制定學校精細化管理方案,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責,消除管理盲區,構建精細化管理長效機制,提升學校科學管理水平。
學校精細化管理細則2
1、精細化管理既要精細化更要效率化
教學常規精細化管理,就是要對教學常規的幾個基本環節的精細化和規范化管理,使教學過程常規化,標準化、精細化。
我縣的《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指導意見》對教師的教學計劃總結、備課、上課、教學反思、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內外輔導、考試評價和教研培訓等八個方面的教學常規從內容到形式、從操作到評價都作了具體的要求,對我縣的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可是,如果作為學校教學管理者,在制定本校的系列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時,如果不對《指導意見》進認真分析和把握,勢必會盲目追求“細致入微”,“巨細無遺”地把教學常規的各個環節一步步細化,直到操作層面不能細化為止,甚至隨意制造工作環節。這樣細化的制度可能會對教師的學校生活的全時空占有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控制,增加教師的工作量,迫使教師忙于基本層面環節的重復、機械操作,而沒有更多再創造的空間和自我管理發展的需要,從而限制了教師創新個性的發揮,不可能真正獲得教學精細化管理的實效。
精細化管理強調效率,注重精細化和效率化的有機結合。這樣的精細化管理才有意義,才能實施長久。我認為,作為學校教學的管理者,我們要科學、冷靜地貫徹精細化管理的理念。精細化管理要體現一個“細”字,關注教學常規的細節規范與要求,使學校的教學常規工作做到具有操作性;同時又要突出一個“精”字,即化繁為簡,抓住主要的`教學環節和關注基本教學環節的關鍵所在,做到簡繁得當,讓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的情況下,有效地實現學校教學的基本任務。
2、精細化管理既要規范化更要科學化
教學常規的精細化管理強調教學管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精細、精致、精深、細密,但又要力戒反對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學管理模式。
有的學校不考慮學校師生和教學實際,盲目借鑒其他學校的教學常規管理模式,甚至照搬他校的管理制度。這種不切合學校實際的模式化教學管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弊端。
也有的學校容易將教學精細化管理程序化,把各個教學常規環節分解為如流水線般精細的統一程序,而忽視了教學管理的對象——教師作為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特點。這種不關注教學規律的教學精細化管理,即使學校對教學管理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參與教學活動感到身心疲憊,結果卻可能是“事倍功半”。
教學精細化管理的實質就是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通過不斷地探索、反饋、調整,形成符合規律又不缺乏教學個性風格的基本教學規范。所以,一方面學校要形成符合學校教學發展需要的教學常規規范。切合學校實際,根據學校師生及教學基礎特點,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探討確定本校教學常規基本環節的具體要求;另一方面,學校要尊重教學本質,重視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形成既務實又符合教師個性化發展需要的教學常規規范。根據教學基本環節的要求,抓關鍵,促發展,鼓勵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3、精細化管理評價既要制度化更要人性化
精細化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讓師生在有效的教學時空內取得最大的教學效益,從而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我縣的《教學常規檢查評估細則》從三個部分十四個方面對教學常規的評估作了具體規定,這對各校的教學常規精細化管理的實施無疑具有重要的督促作用。但我們也不排除,有的學校把教學管理更多的是為了迎合上級的評估而管理,根據《評估細則》逐條機械應對,這樣就會導致本校教學常規精細化管理評價的格式化。
精細化管理更多體現的是計劃、執行、檢查、反饋,對教師教學常規的檢查、反饋和評價是必不可少的。我認為,學校的教學常規評價需要制度化,只有評價制度化才能確保教學管理工作的方向性與規范性。但制度化不等于苛求教師過多的細節要求和過多的量化考核。檢查評價時要就重避輕,要注重實效,力戒形式主義傾向。如果片面強調教學常規評價的過細、過實,以頻繁的檢查、評比等“剛性管理”手段,強制規范教師的行為,將會導致教師表面上服從而內心抵觸,不利于教學管理各環節的落實。
精細化管理追求的是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而其中的關鍵因素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包括學校教學管理者與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而要做到這一點,學校就要在教學常規評價制度化的同時,體現人性化。
教學常規評價的人性化,就是要充分考慮到學校教學管理者與教師的可承受度。學校教學常規評價要盡可能簡單化。我縣中小學校教學管理人員本身就有著沉重的教學任務,管理和教學都需要兼顧,需要他們付出超過常人的時間和精力,評價簡單化可減輕教學管理者的工作壓力。同時,教學常規的一些評價指標的達標線要適當降低,盡可能做到量化與體諒相結合,精細與模糊相統一,避免造成教師對精細化管理的畏難情緒和抵觸行為。
教學常規評價的人性化,還要在強調規范、制度的同時,重視教師的情感因素。教學精細化管理的成功,絕不是僅靠制度評價或行政手段就可以獲得的,而需要學校教學管理者和教師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在推行教學精細化管理中,教學管理者要善于通過人性化的評價,努力取得教師主觀上的認同,客觀上的積極配合。
當然,教學常規評價的人性化不是說沒有原則的放任或回歸粗放式管理。在精細化管理實施過程中,重要的是對教師進行規范與引導,使教學常規管理制度變成教師的一種行為習慣。這樣的精細化管理,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學校精細化管理細則】相關文章:
學校精細化管理細則06-27
學校班級量化管理細則-細則12-10
學校公關部管理細則-細則10-14
學校精細化管理匯報04-27
學校精細化管理方案02-27
學校安全工作管理細則10-17
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細則06-27
學校食堂管理細則03-11
學校班級量化管理細則10-03
關于學校精細化管理的反思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