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管理好班級的紀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怎樣管理班級紀律
導語: 作為一個老師要肩負起交給學生知識的責任,而作為班主任,不僅僅教會學生知識就行,好要教會他們做人,教會他們認識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每一個班主任都想管好自己的班級,只有班級的紀律好了,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上來了。作為一個新班主任的我也一樣,我認為這樣管理班級才能把班級管理好。
怎樣管理班級紀律
第一,我們應該以制度管人,而不能實行人治。就想我們國家現在是法治社會一樣,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人治很容易制造矛盾,尤其是班長,所以你要制定班級共同遵守的制度。記住,制定制度一定要是征求大家意見的基礎上都不反對的時候再寫下來形成書面制度。自己的意思流露,誰還再好意思出爾反爾,這樣你以后執行的時候也就輕松的多。
第二,你要逐步的樹立自己的威信。班長的威信不是不怒而威,而是一呼百應,說的有理,有人信服,有人支持。威信的建立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你要一心為班級,對人對事一碗水端平,公生明,廉生威!其次,盡量少下命令,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要讓人高興又尊敬的接受你的“命令”。再次,要注意辦事的成功率一定要高!拿不準的話不要說,不要輕易許諾,拿不準的.事不要做。人們看到的是你的結果。要少說多做。最后,要注意掌握好和同學們的距離,不要過近,近則嬉戲無度,難以駕馭;也不要太遠,遠則心涼,易生逆反心理。你要逐漸的找到令大家都感到舒服的方式方法,這需要自己長期的積累總結。
第三,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班長的眼睛是看班級全局的,要比同學們看得高看的遠,發現別人未發現的還處在萌芽狀態事物的端倪,并及早處理。
第四,要會正確的處理班級事務。自己能解決的,不管是不是自己職責范圍之內的事,都要積極主動去解決好。自己解決不了的,一定要及時上報,千萬不要包庇隱瞞,因為最后的結果不是你能承擔的。記住,所有的問題上級都可以解決。
第五,要處理好和老師、其他班干部和同學們的關系,找到三者之間的制衡點。班長的作用就是穩定大局,促進班級發展的。
怎樣管理班級紀律
一、了解你的班
課堂紀律管理,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動機,了解了學生的動機,課堂紀律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一個班里會有幾類角色制造波瀾,我們在接手一個班后,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洞察出以下人群:
【“領袖”】幾乎任何團體都可以找到一個領袖,即便在同一個團體中,因活動性質不同也會出現不同的帶頭者。 【“小丑”】在班上扮演的角色取悅于人,他們利弊參半,當學生們感到焦慮、受挫或緩解緊張時,它的行為對師生都有益處,但有時也用此對老師表示不滿。
【“教唆”】對于在課堂上起哄、嘲笑他人,甚至是對抗老師的學生,教師必須了解其中的不白之冤,看看是否有人在其中充當教唆和誘導的角色,老師可以預先警告,增加同學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當然,大多數學生之所以犯錯誤,并不是他們想自討苦吃,而是緣于自我失控或是叛逆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幫助他們找回自控能力,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明白哪些行為是不合適的,為什么不合適,會有哪些不良后果,以及不這么做的話,會有哪些替代措施。這里給大家介紹幾種課堂紀律管理絕招。
二、課堂紀律管理絕招
(一)約法三章
【案例A】
某剛入職的英語教師A,帶了一個新班。
第一堂課,學生先試探性地故意胡亂提問,他給予了熱情的解答;學生再試著小聲講話,他仍然微笑著講課,視而不見;
學生膽子大了,開始打鬧起來,他客氣地請學生遵守紀律,學生膽子更大了„„后來,這個班的'課堂紀律失控,導致教學無法正常進行,目標無法按質完成,甚至遭家長投訴。
【案例B】
某剛入職的英語教師B,帶了一個新班。
第一堂課,在講新課前,他花了10分鐘先給學生講課堂要求,重點強調紀律。對于上課時講話、做小動作、故意擾亂課堂秩序和不交作業等行為,他都設立了明確的要求和懲罰措施,最后以一句“相信能和學生愉快合作,學好英語這門學科!”結束了課前《約法三章》。他講話時中氣十足,學生感到很有威懾力,之后的課堂紀律上,他按要求“懲罰”了幾個同學,學生更加遵守他的紀律了。這樣教了一學期,他的課堂效率高,課堂氣氛活躍,家長評價一直很高。
由此可見,在課堂上與學生第一次見面,不要忙著講授知識,而要有理有據有節地作紀律要求,和學生“約法三章”,才能為今后形成良好的紀律氛圍奠定基礎。
(二)暗示法
良好課堂紀律的維護90%是教師有效的肢體語言暗示的結果。
1、表情
當上課鈴響后,大部分學生還在吵鬧,你就站在教室門口,嚴肅地巡視學生,學生看到你“臉色”不對,會迅速安靜下來。你走上講臺,確定沒有學生講話了,才呼“上課”,這便于學生進入課堂角色。
2、目光
長時間的掃視整個教室,與每個學生的眼神相對,這樣的固定視線會使很多人不安,學生常會避開老師的目光,因為他們已經知道教師正看著他們,長時間的凝視可以給學生傳達這樣的信息:我知道而且我已經掌握了整個教室情境,這種肢體語言能進一步預防學生的不良行為,并借助臉部表情表示對學生行為的贊同或反對。
3、動作
教師在教室站立的位置、步行的方向、移動的速度等都會傳達給學生一定的警示信息。良好、自信的教態能散發出教師極具魄力和魅力的氣息,垂頭喪氣或走路無精打采則給學生以任命甚至畏懼的感覺。有影響力的老師即使在疲倦或有煩惱時也會腰桿挺直。精力旺盛地走路。當自己有病時,最好能告訴學生,通常學生會格外體諒教師,除非你平時不體諒學生,才會使學生不體諒你。
4、語音語調
通過教師音調的高低、聲音的大小,學生能分辨出教師是否在強調重點,還是在個別提醒,又或是情緒交流等,這不僅對英語課堂中沉悶的學習氛圍有積極的調節作用,而且還能對于一些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起到提醒和暗示的作用。
5、提問
當英語教師發現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講,或者和別的同學講話、搗亂時,突然問他(她)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老師剛剛講過的,只要注意聽一定能回答出來,但也要有一定的難度。這可引起搗亂學生的重視,使之不敢再搗亂下去。一般來說,這樣的學生答不上來,此時,萬不可諷刺、挖苦他,因為教師采取突然提問的目的是為了提醒搗亂的學生,停止他們的不良行為,否則會起負作用。
6、沉默
當遇到學生根本就不看你,或者他的座位距離你太遠等等情況時,你可以暫停講課,違紀的學生會發覺是因他的原因使老師中斷了講課,并且其他學生也會去注意他,他會遭到無聲的集體輿論的譴責,使他心里感到羞愧。
(三)課后處理
有時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一直搗亂,教師多次采取相應措施均無效,可暫時不管他。在這些行為不足以使你無法講課的情況下,繼續努力講好自己的課。待課后再找他了解情況,詢問其原因,對癥下藥,做好細致的思想工作。若還不行,可與其家長配合,萬不可在課堂上花費大量時間來對付一個或兩個學生。
(四)直接批評法和懲罰
有一些學生暗示法對他不起任何作用,且他們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他人的學習或教師的教學,這時教師就必須出聲批評,可直接指出他的錯誤,要求他改正。批評時教師要注意語氣不可過重,語言要得體,不要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還有極個別的學生,老師批評時會狡辯,甚至無理頂撞,對于這類學生,要給予必要的懲罰,否則以后在課堂上他會更加得意忘形,而且還會“領導”或“帶動”一部分學生跟著違紀。有這樣幾種處理辦法,一是教師自己教育;一是讓學生家長教育;再是情節很惡劣、家長亦不配合的,就要警告他退班。
怎樣管理班級紀律
1.注重感情投資
記住這樣的名言:“學生并不在乎你知道多少,讓他們知道你多么關心他們。”雖然,你并不需要和他們成為摯友。利用課前課后的時間,多和學生交流,顯示出你對他們的生活真正感興趣。當然,這可能會花時間,但是很多成功的教師非常清楚與學生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詹姆·愛克蘭特(Jaime Escalante)—一電影《為人師表》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他的教學生涯很好地詮釋了“付出總有回報”的道理。只要你不斷地為維護師生感情而投資,總會為此而得到回報:學生更傾向于服從你的要求;即使你犯了錯誤,也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諒解。
2.遇事保持冷靜
有時候,學生可能會試探你的底線以及你是否勝任。這種試探表現為各種違反紀律的行為(說悄悄話、開小差等),這是對你課堂管理能力的考驗。你需要保持冷靜,及時做出適宜的反應.但不要反應過度。
3.正面陳述你的紀律和要求
有的教師習慣于要求學生不做什么,而很少考慮要求學生做什么。這種負面的要求方式往往效率不高,不要期望學生猜測你的意圖。給學生提出較高的標準(包括學業和課堂行為),雖然學生很難超出你的要求,但一般也不會違反你的標準。
4.規則并不是越多越好,關鍵在執行
你需要控制你的課堂。但也沒有必要給學生處處設限。把班級規則張貼在教室的明顯處。
5.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避免和學生公開對峙,從長遠來看,這種對峙不會有勝利者。如果和學生有不同的意見盡可能私下里交流。不要在其他學生面前批評犯錯誤的學生。
6.讓眼睛動起來
視線接觸是維持教室秩序的最有力的武器。通過及時的目光接觸,可以制止大約80%潛在的違反紀律的行為。至少每分鐘掃視全班一遍,每次你只需要把視線集中在4~5個學生身上,保持四五秒鐘之后,再把視線轉移到另一組學生身上。大多數老師很少注意坐在教室遠端的學生,而恰恰是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喜歡坐在那里。
7.避免背對你的學生
有的研究者提到,老師的腦后也要長,一雙眼睛.總是能知道教室正在發生的事情。避免背對你的學生,例如,當參與小組活動時,要面對教室的其他學生。一邊坐著講課,一邊監管全班的學生是非常困難的,最好是圍著教室一邊走一邊講。有效的老師似乎有特殊的第六感覺.可以隨時預感到要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加以制止。
8.采取管理措施時堅持逐步升級的原則
當最初的策略不起作用時,可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如果更強有力的措施失效,再采取溫和的方式已毫無意義。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你可以最終抄起棒球棒。如果你確實有一點情緒失控.選擇較小的工具。視線接觸可以看做是低水平對峙,如果學生不改正他(她)的行為.這時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可以走近他(她),站在他(她)的課桌旁邊。這樣做不會導致其他同學受影響,從而保持教學過程的連續性。
9.借用沉默的力量
與學生視線接觸時應保持沉默,沉默就是力量,學會有效地使用它。每次發出指令后,停頓片刻并深呼吸幾下,這樣做可以使你保持平靜,并給學生留出時間反省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感覺有必要采取進一步的升級行為,升級之前,請深呼吸并停頓片刻,考慮有沒有升級的必要。避免大聲訓斥或者羞辱學生,這樣做只會導致學生憎恨你,使其他學生產生對違反紀律的`學生的同情。你并不需要學生對你的敵意和恐懼,也無需陷入強烈的沖突之中。
10.不要反應過度
當你在全班學生面前失去鎮定的時候,是他們而不是你在控制你的行為。有些學生會嘗試發現你的熱鍵——導致你失控的行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記住,學生大多數使我們惱怒的行為并非出于邪惡或怯懦,僅僅是不合適而已。當然,如果一個學生的不良行為有可能傷害到他人或有可能使集體財務受損失,應采取措施及時制止。這時候,你可能需要其他成年人的幫助。不要對學生過去的錯誤念念不忘,喋喋不休只會導致學生的疏遠。
11.有選擇地做出反應
學會忽略一些輕微的違反紀律的行為.尤其是當你懷疑學生的動機在于誘惑你陷入一場對抗的時候。當然,蓄意傷害的行為以及惡意的起哄必須加以制止。輕微的問題以及當時不能確定如何處理的問題,可以稍后處理,這也為你贏得時間,考慮更好的解決方式。
12.通過調座位來解決紀律問題
如果班上有幾個學生坐在一起并經常串通起來破壞紀律,重新安排座位,并把違反紀律者分開。你可以做得很巧妙而沒有暴露你的真實意圖。例如,用報數的方法給學生重新分組,把違反紀律者分在不同的組里,然后安排不同的組坐在教室不同的區域,從而把麻煩制造者彼此遠遠分開。
13.避免與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爭論
如果與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可以提議私下討論.公開的爭論不會有勝利者。
14.不要大聲吼叫
確實,有些研究表明:從長遠來看,大聲訓斥學生弊大于利。避免對著學生喊叫,這意味著你的情緒失去了控制。你的語氣和非語言信息應保持一致。如果你的身體語言不夠正確,學生可能得到是錯誤的信息,他們可能認為你并不是認真的。
15.當談及學生的不良行為時,就事論事
錯誤行為是不能接受的,但不要因此而否定學生。嚴厲而又充滿愛心,學生做出良好行為時,應及時提出表揚,學生改正了不良行為后,應加以鼓勵。’
16.正確理解學校的行為管理規范
包括:嚴重的違規行為(如打架、藥物濫用、酗酒、逃學等)應采取什么管理措施?執行管理辦法時應遵循哪些程序?有無必要采取停學或留校察看的處分?如果需要.如何實施?學生家長對學生的不良行為負有哪些責任?
17.在學年初細化班級日常事物的管理程序
例如:出勤規定、補交作業的程序,分發和收集學習用品,去洗手間、中飯的管理等。
18.不要給學生貼標簽
要幫助他們認識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犯錯誤,同時,我們也有義務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19.不要因為某個學生的不良行為而懲罰全班學生
無辜的學生將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這樣做只能導致全班學生(可能還包括學生家長)站在你的對立面。
20.在學生表現好時積極鼓勵
學生的不良行為往往是為了尋求他人的關注與賞識。給學生提供機會,使他們可以通過適宜的行為表現而獲得關注。
21.準備一些“彈性”的作業活動
例如,小組的“頭腦風暴”、字謎、復習游戲等,當發生突發事件時(如幻燈燈泡爆炸、客人來訪、有學生生病、有的學生提前完成作業或考試等),讓學生做這些作業。
22.不要輕易帶學生去校長室或把家長找到學校
如果你頻繁這么做,只能表明你的課堂管理存在問題。這樣做的結果表明只能招致更嚴重、更頻繁的不良行為。
23.把學生請到教室外面并不是有效的懲罰手段
你可能因此而承擔相關責任。此外,很多學生發現教室外面的大廳是非常好玩的地方,尤其當學習內謇非常枯燥的時候。
24.對于嚴重而根深蒂固的學生問題,可以與學生簽訂契約
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的實質和原因,并允許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幫助學生制定計劃,簽訂師生契約,逐步改正不良行為。避免言語攻擊。
25.遇到問題,學會求助
如果有些問題讓你感到棘手,積極征求他人的建議,向你的校長、有經驗的老師、學校心理學家、學校的顧問等咨詢,他們可能曾經遇到過和你同樣的問題。多方尋求不同的觀點.從他們失敗的經歷中吸取教訓,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如果你能向他們討教,他們也會有成就感。
【怎樣管理班級紀律】相關文章:
怎樣管理好班級的紀律06-04
怎樣管理好紀律06-03
課堂紀律怎樣管理06-03
管理班級紀律的經驗11-17
管理班級紀律的方法06-19
怎么管理班級紀律06-16
管理班級紀律的方法06-04
怎樣管理課堂紀律06-03
大學班級怎樣管理06-03
怎樣有效管理班級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