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本高效課堂學習心得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本高效課堂學習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本高效課堂學習心得1
近期通過學習立標課和獲獎課,感受頗深。
第一,教師角色的轉變。在以前的傳統課堂中,基本生本高效課堂學習心得上是教師傳授知識為主。而在生本高效課堂中,更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也就是說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如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就成了我們要思考的問題了。因此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學環節的流暢性與主導課堂變化的能力。
其次,要做好激勵工作,由于現在的課堂主要是由學生來講,所以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對于好的表現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樹立學生的信心。我們要相信學生,這可能也是我們最為擔心的一個問題,尤其是重點難點知識的講解,學生是否講得好,講得對。通過這幾天的觀摩學習,我發現學生的'表現還是比較好的。比如說,在王莎老師的《橋》一課上面,有的學生就表現的很好,他在展示過程中反復朗讀,使得感情與主人公共鳴。再比如說,在陳老師的課上,學生自制的孔雀非常美觀。展示環節學生自信、沉穩的介紹引人注目。所以我們要相信學生,要相信只要堅持不懈,我們的學生無論是在學習方面還是能力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提高的。
再次,要做好引領工作。生本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所以在課堂上面,我們要適當的引領。對于展示的好的地方要給予鼓勵,對于展示不到位的要及時給予提示,盡量使得環節完整。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還要及時點撥,尤其是重難點知識。點撥盡量做到語言精簡、方法恰當、并列舉恰當的實例進行補充。這樣便于我們的學生在以后的展示過程中抓住重難點。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知識歸納的能力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展示的時間也會大大縮短。
第二,學生角色的轉變。和傳統教學相比,生本高效課堂的模式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這也和新課改理念學生主體地位提升不謀而合。新教材知識和舊教材相比,更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因此,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又能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同時,同學們在通過自學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建立了自信,提高了能力。在通過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這些為以后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礎。
總之,我認為如果以新課改為契機,全面開展生本高效課堂,學生就一定能夠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生本高效課堂學習心得2
20xx年5月10日,伴隨著及時的五月喜雨,一路風雨兼程,顛簸四個小時來到泰安,參加山東省生本高效語文課堂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展示研討會。近距離接觸,特級教師、名師們前瞻的教學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教學設計,對教育教學的孜孜追求著實令人嘆服。
整個的學習觀摩過程很累很緊張。沒有午休,不大的會場沒有對號入座,為了能占到一個好位置,往往要提前半小時就動身,有時只能坐個小方凳,一坐就是四個小時,期間沒有休息時間。活動首先聆聽了省語文教研員李家棟老師的生本高效語文課堂研究報告,然后觀摩了江蘇省特級教師薛法根的課和各個課題組的展示課。短短兩天的學習,絲毫不敢懈怠,真的是獲益匪淺。
一、“教什么”遠比“怎么教”更重要。
大多教師備課,忽視學生認知水平、年齡特點、學習需求、認知規律、學情方面的研究,考慮自己如何教的多,研究學生應該“學什么”、需要“學什么“,“如何學”的少,教師預設的淺層次問題多,激發學生深入思考的少,教學面面俱到,致使教學目標不符合學生實際,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能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規律,能力、習慣得不到培養。這樣的課堂是師本課堂,是以教師為本的設計,這樣的設計,課堂教學效益低下。
生本高效語文課堂,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多問幾個為什么:學習的內容和要求學生會的有哪些?這些學習要求學習內容學生自己學會的有哪些?這些學習要求學習內容哪些是必須要教師幫助引導的?這些學習要求學習內容里面哪些是老師幫助學生怎么也學不會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慎重的選擇教學內容,在備課時深入解讀教材、研究教材,從而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學生的困惑點、興趣點;最有價值的知識點,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對教材精心取舍,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縱觀各個課題組的展示課,他們或是緊緊抓住單元教學重點設計課堂教學,或是充分利用課堂自學記錄本,讓學生在通過自學篩選困惑。課堂上教師刪繁就簡,關注學生學生疑惑,及時為孩子搭建橋梁,盡量多學少教,能學不教,彰顯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而教。
二、為誰而教?
“生本高效課堂”就是指引我們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本,課堂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領域,首先是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這就需要上課教師在課堂上隨時關注學生,傾聽學生,發現學生,課堂中多些生成,少些設計;多些自主,少些問話。并隨著學生學習狀態的變化即使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變換教學方法。有了這樣的目標指引,在課堂上,教師才能夠對學生掌握不準確的生字適時糾正,做實而不是作秀;才會讓學生首先交流自己感動的段落,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才會有教學是從學生的疑問中進行。教學過程,不是在一問一答中實現,真正體現“以生為本”,這樣的“根據學情而導”的教學環境也才會構建出有效的師生對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對話網絡。可以這樣說,這8節課的執教老師都關注了我們的服務對象——學生。
比如:所有課例中的字詞教學,不再是千篇一律,讀讀記記走一走過場而已。而是通過聽寫了解到學生易讀錯,易寫錯,不理解的詞語,在課堂上集體認讀,糾正。并且能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識字方法。比如:博興一小王媛媛老師執教《從現在開始》時,依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認知水平,用魔方識字的形式激發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也正因為濟南的王璇老師關注了學生學習的狀態,找到了學生學習已知和未知的切入點,她在執教《窮人》這篇文章時才有了這樣新奇的目標定位——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境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情感的”;正因為江蘇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本著為學生終生發展的理念,才有了他對“司空見慣”這一詞語追根求源——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品質。
三、教什么?
我常常這樣問自己:我們的小學語文究竟要教給孩子些什么?現行的語文課堂往往呈現的是:學生會得教,學生不會的不教。學生需要我們幫助時,我們往往站不出,所以我們的學生往往覺得語文課上不上無所謂。改變語文課的這種現狀,我們就應在“教是為了不教”的理念指引下教文本的隱藏點,教學生的未知點,教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教給學生終生有用的……比如:薛法根老師在執教《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篇文章時,只教了四點,提了四問:
(1)針對課題,你相信嗎?(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2)針對“司空見慣”這個詞語,你了解嗎?(培養學生追根求源的品質)
(3)針對文章三個不同事例的事例證明同一個觀點,你有疑問嗎?(教給學生寫作議論文的方法)
(4)自相矛盾的兩段放在的文章的結尾,你想過嗎?(教給學生一種辯證的思維)看似簡單的四問,卻蘊藏了薛老師無窮的智慧,彰顯了薛老師對文本的深入解讀,明晰了語文教學到底該教什么……
四、怎么教?
“生本高效語文課堂”我們教師最需要什么?需要技術,方法,策略,也就是我們怎么教的問題。如臨淄區稷下小學胡老師執教《掌聲》一文,在教學的方法的指導上有的放矢且不落痕跡。指導學生寫“普”字,一筆一劃教,著重提示學生橫畫在漢字中的重要作用,強化了寫字時筆畫的穿插、互讓,這樣的有效指導,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漢字不僅僅是一個個孤零零的符號,而是一種動態的,富有靈性的中國文化;整堂課呼老師的語文意識表現的淋漓盡致。他有意識地采用刪減的方式,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抓住了“終于”、“一搖一晃”兩個重點詞,,訓練了學生聯系上下文品讀語句的'能力,有意的刪減卻是無痕的指導。記得薛老師在論壇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一個學生讀課文讀得不好不壞時,你怎么指導?(教師范讀;夸大此學生的讀法,從中比較;針對指導。)原則的背后是理念,技巧的背后是方法。教無定法,教貴得法……
我想:如果我們語文教師內心始終懷揣著“我教什么”,“我怎么教”,“我為誰而教”的這樣的理念,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別有洞天”。
五、學課文是為了學語文。
學語文,就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智能,讓學生正確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課文作為一個載體,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如何教出語文味?這是每個語文教師應該反思的問題。
議論文怎么教?教什么?聆聽江蘇省特級教師薛法根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沒有課件,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生動的表演,而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卻讓我們每位聽課者領略到了一位教育大師真正的風采,讓我看到了薛老師真實、樸實、扎實的教學理念,更讓我看到了一位大家的嚴謹作風。在他的課堂上,孩子們是富有靈性的。敢說了,敢質疑了,知識拓展了,能力發展了。教者沒有太過激昂的講解,沒有豐富多彩的課件,沒有喧嘩熱鬧的小組活動。有的只是扎實有效的講解,與學生真正意義上的互動交流與反饋,作為下面的聽眾,為之傾心,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本高效教學。孩子們在寬松愉悅的情境中,自然而熟練地掌握知識,訓練技能,走進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在聆聽了名師的樸實課后,我反思最多的就是平時我們用多媒體,用課件,用意何在?
另幾位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覺,同樣是樸實無華的、回歸常態的、原汁原味的語文課。
我們在聽課時非常佩服名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在佩服之時也在思考:這種能力是如何歷練出來的。“備課首先要背教材”讓我撥開云霧。當我們能實實在在地走進文本,熟知文本,掌控文本,明確要向學生傳授什么時,我們駕馭課堂的能力是否也能提高一些,我們離名師的距離是否也能近一些。
六、有一顆自由的心,一顆摯愛教育的心。
一顆自由的心,不迷信權威,善于取舍,能夠堅持本色,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一顆摯愛教育的心,能夠給你足夠的力量,使你耐得住清貧與寂寞,摒棄浮躁,不斷學習,完善、提升自己,讓自己有情趣,有激情,才能讓教學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旅程。
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堂永遠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潛心走在課堂研究改革的道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
【生本高效課堂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11-05
語文高效課堂學習心得02-08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精選15篇)03-15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精選15篇05-13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27篇02-15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15篇12-02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15篇)01-17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集合15篇03-12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通用15篇03-13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合集15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