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優秀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優秀1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2、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珍惜糧食的習慣。
活動重難點:
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活動準備:
1、準備一整棵小麥,課件(麥粉制成的食品、麥稈制品、小麥生長過程掛圖一幅)。
2、準備錄音機、磁帶、頭飾等。
活動內容:
一、開始部分:以變魔術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麥的組成部分:根、莖、葉、麥穗。
2、出示掛圖,結合提問幫助幼兒了解麥子的播種和收獲季節。
⑴小麥在什麼季節播種?(秋季)
⑵小麥在什麼季節收獲?(春末夏初)
小結:秋天農民把麥子播種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麥子長的綠油油地;到了夏季,麥子抽穗開花、結果,麥粒由白變黃,由軟變硬,說明麥子已成熟,農民伯伯要開始收割了。
3、找一找,說一說。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還知道小麥的其他用途嗎?了解麥子的用途。
小結:麥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以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稈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幼兒戴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我是麥爺爺的孩子。”“我是餅干,我是麥爺爺的孩子。”……
5、聯想活動:在夏季里,小朋友還見過那些糧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聽兒歌《大饅頭,哪里來?》。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體會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
三、結束部分:聽音樂作律動,出教室。
四、活動延伸:泥工《制作面食》。
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的饅頭哪里來?
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里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里?
農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
大家都要愛惜糧。
幼兒園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優秀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數量的條件下骨牌的傾倒與路線、排列、間隔有關。
2、了解多米諾骨牌的起源及玩法。
3、能夠通過觀察、合作、比較,大膽的進行有目的有規律地探索。
4、培養幼兒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三張路線圖、兩張記錄表各5份、骨牌若干數量、筆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的興趣,理解多米諾骨牌的'玩法及規則
1、“今天我們來玩一種特別的游戲——多米諾骨牌。”
老師演示玩法,提醒幼兒注意排列的特點:注意在排列時木塊之間的距離盡可能是一樣的,推積木時要用手指輕輕推第一塊積木,我們就可以看到后面的木塊跟著倒下。
2、“骨牌為什么會一塊接一塊地倒下?”
3、規則:每人10快,在墊子上進行
二、知道在同等數量的條件下骨牌的傾倒與路線、排列、間隔有關
(一)幼兒個人自由探索,初步嘗試多米諾骨牌的玩法
老師輔導,及時給予幫助,并觀察幼兒操作過程中的亮點
結束提問:好玩嗎?你成功了嗎?
(二)探索其中的規律之一:在同等數量的條件下,排列的路線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彎曲的就越慢。
要求:
1、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2、合作
導語:為什么有的組排得快,有的組排得慢?(排得快的組每個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組也要象他們一樣更合作才行)。再想想為什么有的組倒得快,有的組倒得慢?(雖然是同樣數量的木塊,排列的路線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彎曲的就越慢。)
(三)探索其中的規律之二:同一路線里間隔密就倒得快,間隔疏就倒得慢。
導語:假如是在同一路線下木塊的間隔疏密不同又會怎樣呢?
要求:
1、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2、過程可以反復嘗試
小結:從我們剛才的實驗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與慢是和排列的路線、間隔的疏密、木塊的數量有關的。路線越彎曲木塊倒下的速度就越慢,同樣路線的骨牌間隔距離疏的倒下的速度就越慢。
三、了解多米諾骨牌的起源
多米諾骨牌起源于中國,它是一項體育活動,需要人們投入極大的耐心、細心和智慧,觀看多米諾骨牌吉尼斯記錄的圖片。
幼兒園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優秀3
活動目標
1、喜歡船,感知船的特點。
2、體驗歌唱與表演的樂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收集各種船的圖片、玩具、模型、圖書等,在班級布置展示區;歌曲《小白船》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1、組織幼兒參觀“船的展示區”,引發活動興趣。
2、鼓勵幼兒自由觀察,看一看發現了什么?并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問題討論
1、引導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種船?為什么?
2、啟發幼兒談一談自己發現了船的哪些秘密?
3、鼓勵幼兒提出有關船的疑問,如:為什么船頭是尖尖的?
三、小結提煉
引導幼兒了解船的相關知識,幫助幼兒提升船的經驗。如:船可以分成船頭、船身、船尾三部分,船身里有船艙和甲板等。
四、歌唱表演
1、播放《小白船》的音樂,引導幼兒聆聽、欣賞。
2、鼓勵幼兒扮成鴕手,駕著“小白船”隨著音樂邊唱邊表演。
幼兒園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優秀4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的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坐過轉椅、旋轉木馬的經驗;
2、每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輪子、塑料玩具、繩子、小碗、傘、蓋子等。
3、學具:陀螺、電風扇、發條玩具、鐘表等。
三、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師:(猜謎)說它是輛車,可它不是車,風兒一吹來,腦袋隨風轉。猜猜是什么?
出示風車(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2)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個中有趣現象。
師:除了風車能轉,你能想辦法讓籃里的東西轉動起來嗎?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幼兒操作)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孩子來演示。
2、通過游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方式。
(1)你能不用籃子里的東西,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試看看你的身體有那些部分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了自己和小朋友。(幼兒交流)
(3)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分不能轉起來,行不行?
小結: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很多的部分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3、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欲望。
找一找我們周圍有什么東西也能轉起來,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想一想轉動能帶給我們生活什么好處?(幼兒自由地尋找、探索、發現、交流)
四、活動延伸:
師: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還想讓什么東西轉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幼兒園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優秀5
目標:
1、簡單了解人與動物的生態關系,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2、了解一些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探討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環境的方法。
準備:
1、各種動物受傷的照片。
2、動物受傷原因介紹的課件。
3、環境布置:森林、草原、海洋。
4、小動物頭飾、小樹苗、小草、標牌、透明膠等。
重點:了解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探討保護動物的方法。
難點:通過看照片能自已總結出動物求救的原因。
一、導入部分:
1、老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去旅游,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今天呀咱們要開著小火車去旅游。你們準備好了嗎?火車要出發了。嗚――――(放課件音樂《火車開了》)。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經過草原。
師:小朋友,我們來到那里了?幼:大草原。師:咦?你是誰呀?
扮演“梅花鹿”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我是梅花鹿,我的家在大草原上,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是嗎?草原上除了有梅花鹿,還有那些動物朋友?
幼:羚羊、牛、馬、兔子……師:有這么多動物朋友呀!它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真高興呀!我們請梅花鹿坐上旅游車好不好?火車繼續出發,嗚――
2、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來到森林。
師:現在,我們到哪兒了?
幼:大森林。扮演“老虎”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好?我是大老虎,我住在大森林里,在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森林里除了有老虎,還有那些動物朋友呢?
幼:獅子、豹、棕熊、野豬……師:我們請老虎坐上旅游車好不好?
3、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來到大海邊。
師:現在,我們又到哪兒了?
幼:大海。扮演“海豚”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好?我是海豚,我住在大海里,在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是嗎?大海里還有哪些動物呢?
幼:鯊魚、鯨魚、海星、海龜、海馬、海豹……
師:大海里的動物們可真多,我們一時半會也說不完,時間不多了,我們該回家了,請小海豚到我們家去做客吧!
4、師帶領小朋友開著小火車回到座位上。
師:剛才,我們旅游了這么多的地方,見到了可愛的動物朋友,你們高興嗎?你們喜歡動物朋友嗎?你喜歡哪種動物?
二、基本部分
引導幼兒討論:動物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好處?師:可是,動物對我們人類有什么好處?
小結:動物給我們帶來快樂。有的動物可以幫助人類勞動,像牛和馬。有的動物是有益動物,可以保護莊稼,消滅害蟲。像啄木鳥、貓頭鷹、壁虎等。有些人類飼養的動物可以提供給我們肉、蛋、奶,供給我們人類食用。
總之,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和動物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誰也離不開誰。
現在我把這節課的'自評情況匯報一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作為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所有可以產生效果的教育活動,都源自于興趣,而動物是小朋友最感興趣、最喜歡的。因此,在選題上我選擇了以動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從培養孩子的愛心、同情心出發,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從本次活動來看,幼兒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好可憐啊!”是達到了這個目的。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帶領小朋友開著火車在三個場景中游覽、參觀,用孩子最喜歡的這種游戲方式,幫助孩子回憶認識各種動物。孩子情結高漲,反應熱烈,愉快地體驗出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種生態關系。如何讓小朋友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如何讓深奧的道理變得直觀、淺顯,一看就明白呢?為此,我搜集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動物受傷的圖片,幼兒人手一份,通過觀察交流、講述、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讓小朋友自己去發現、去理解、去體會,真正體現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
如何去保護動物這是一個必須落實到行動中的問題,只有讓孩子做過了,他才能記憶深刻,只有讓孩子樂于去做,自覺去做,并堅持去做,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設計和孩子共同去探討保護動物的方法,并且從孩子所能做的活動入手,去種樹、種草、捐零花錢、做標牌,因為形式多樣,而且都是孩子所能身體力行容易操作的,所以,小朋友特別感興趣,自己選擇、自由分組,忙碌而又有序地進行著。
當然,在這次教育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像個別語言不夠簡煉,有的環節進行得不夠深入。這提醒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不斷學習、豐富知識,認真領會新《綱要》的精神,多鉆研、多實踐、做一名幼兒喜歡、家長滿意的優秀的幼兒教師。
幼兒園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優秀6
活動目的:
1、在觀察、探索活動中,發現燈泡發亮的電路和金屬材料的導電現象。
2、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初步了解其特性。
物質準備:
1、教具:一塊展示板(圖一),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的圖片各一。
2、學具: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積木、鑰匙、晨檢牌、紙片等若干。
經驗準備:通過ppt對電池有了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1、導入:以問題的.形式,激趣引題。
(1)教師打開沒有插上電源的錄音機,咦,今天錄音機出了什么問題?(“錄音機沒有電”、磁帶壞了……)
(2)教師插上電源,驗證幼兒猜測的結果。
(3)師:電能讓錄音機轉動起來,電還有什么用呢?(電能讓電動玩具動起來,電能使燈泡亮起來,電可以讓電風扇轉動……)
2、嘗試:選擇材料,探索燈泡發亮的電路。
(1)師:老師這兒準備了一些材料,出示圖一,在這么多的材料中,有二樣材料可以讓小燈泡亮起來,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你認為是那二樣?最好能說出理由。
(2)師:這二樣材料是不是真能讓燈泡亮呢?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
(3)幼兒盡情地操作,教師觀察、鼓勵、引導(圖二)。
(4)師:請告訴我們,你是怎樣讓燈泡亮起來的?用這個圖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來(圖三)。
(5)師:你們用電線的一頭與燈泡接上,另一頭與電池的頂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燈泡觸到和電池的另一頭,燈泡就亮了。
(6)師:是不是這樣?這樣連接真的能讓燈泡亮起來嗎?讓我也來試一試?
(7)教師有意選擇金屬絲不露的電線操作。咦!怎么不亮?
3、發現:創設情景,操作中發現金屬的導電性。
(1)師:你們的燈泡都亮了,我的為什么不亮呢?
(2)師:“小朋友,你們都認為是電線的問題,同樣是電線,為什么這根電線可以,而這根電線不可以呢?”
(3)比較二根電線的不同處。
(4)幼兒比較操作,描述操作結果,大膽表述材料與燈泡是否亮的因果關系。
(5)教師對幼兒的結論進行描述:“小朋友,你們都認為,電線露出金屬絲接在電池上燈泡就能發亮,有塑料包著的電線頭接在電池上不能使燈泡發亮。是不是這樣?
(6)教師再次設疑,讓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感知金屬的導電性。
師:出示杯子,這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屬)如果把它接在電池上,燈泡會不會亮?
(7)幼兒操作,發現金屬的任何部位都能導電。(圖四)
師:請小朋友試一試,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8)猜想驗證:再次探索
①明確操作要求。
師:“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檢牌、積木、紙片、鑰匙,先等請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電路后燈泡著?哪些不亮?然后把你的猜想記錄在表格里。”
②幼兒操作記錄猜想結果,教師進行觀察指導(圖一)。
③師流猜想結果。
教師對幼兒的猜測結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問,進行統計:(圖五)
提問語1:“晨檢牌接在電路上有幾個孩子認為亮的,幾個孩子認為不亮,(教師與幼兒一起統計)說明一共有幾個孩子在活動?(16個)
提問語2:“紙片接在電路上有8個孩子認為亮的,有幾個孩子認為不亮?”
提問語3:“鑰匙接在電路上有1個孩子認為不亮,有幾個孩子認為亮?
④幼兒操作,驗證猜想結果,交流發現結果。(圖六)
4、拓展:提供電工用具,觀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導電與安全的關系。
明確操作要求。
師提供電工用的鋼絲鉗、尖嘴鉗、起子、活動扳手、電工刀、電工小錘、電鉆、電烙鐵等:“接下來我們來找一找他們的把手在哪里,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為什么?能不能改成金屬材料?“
5、活動延伸:
師:那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材料,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做一做這個實驗,找找什么材料能導電,什么材料不能導電?
【幼兒園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優秀】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浮與沉幼兒園教案04-07
科學沉與浮教案12-19
中班科學活動沉與浮教案05-04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沉與浮教案12-27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沉與浮》05-13
中班科學沉與浮教案12-10
科學沉與浮教案15篇12-19
科學沉與浮教案(15篇)12-19
大班科學沉與浮教案06-29
大班沉與浮的教案優秀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