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大班科學活動《找平衡》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大班科學活動《找平衡》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意圖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滲透著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每天都接觸很多平衡現象,如撐起的雨傘,一上一下的蹺蹺板等,幼兒對此很感興趣。我們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材料,設計了這節活動。如何讓幼兒了解平衡的原理,解開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動探討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因此,整個活動以各種有趣的游戲、探索操作等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親身感受和體驗平衡,從而萌發對平衡這一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我設計的本次活動,旨在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究能力,培養幼兒勤動手、勤動腦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的平衡。
2.嘗試找到物體的平衡點,知道物體的每一面只有一個平衡點。
3.樂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探索的樂趣。
重點難點
難點:探索物體的平衡。
終點:嘗試找到物體的平衡點,知道物體的每一面只有一個平衡點。
活動準備
彩筆、剪刀、紙,各種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探索紙的平衡
出示紙和彩筆這是什么?彩筆可以在紙上畫畫,但是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用彩筆把紙頂起來,你們可以嗎,請你們自自己試一試。
2.師生交流。你是怎么樣把紙頂起來的?請幼兒示范。
小結:原來用彩筆頂在這個點上,紙就保持平衡了,我們把能讓紙保持平衡的這個點叫“平衡點”。請小朋友再來試一試,找到平衡點用彩筆打一點做出標記。
4.幼兒再次操作,請小朋友們找一找紙的其他地方有沒有平衡點。
小結:所以紙的一個面上只有一個平衡點。
二、剪一剪,體驗紙的平衡點的變化
1.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將紙剪去一個角,紙的平衡點是否有變化。
2.幼兒猜測。
3.幼兒操作:剪一剪,體驗紙的平衡點的變化。
4.師生交流。
小結:紙的形狀改變了,它的平衡點也會改變。
三、玩一玩,探索各種積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積木,請幼兒用鉛筆使他們保持平衡。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嘗試積木各個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結:通過嘗試,我們發現只要找到積木每一個面的平衡點,它們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嘗試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使物體保持平衡。出示布飛盤,請幼兒想辦法把它們平穩地頂起來。用頭頂、用手掌頂、用膝蓋頂、用腳頂、用拳頭頂、用肩膀頂、用手指頂等。小結:許多物體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個神奇的平衡點。
五、說一說,看一看,生活經驗拓展
1.請幼兒說一說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利用平衡原理做出來的東西
小結:吊燈、吊扇、吊飾都是我們身邊的平衡現象,科學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東西像蹺蹺板、天平、秤等。
2.請幼兒欣賞雜技,感受平衡的奇妙。雜技是高技術的平衡,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雜技的神奇吧!觀看雜技視頻。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都運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發明更多東西。
活動總結
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探索白紙的平衡點,然后讓幼兒把找到的平衡點進行標記,再讓幼兒改變紙的形狀,再次找平衡點,知道物體形狀的改變會讓平衡點也隨之改變,之后讓幼兒找找其他物品的平衡點,但是在這里介紹活動規則是沒能講清楚活動的要求,導致活動中有部分幼兒不能清除明白的操作,讓這一環節表現得有些凌亂,所以老師又需要加強操作要求的講解,在這里浪費了很多時間。經過各位老師的建議,在總結環節,應該有一個記錄,讓幼兒能直觀的感受他們操作的結論,更能鞏固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認識。
另外,在活動中我還需注意自己的提問語言,需要跟多的思考,提煉語言,減少無效提問,給幼兒正確的引導,在幼兒回答錯誤時能及時糾正,特別是幼兒找到的不是平衡點而是一個面時,應該及時提醒,才不會偏離自己的目標設定。
【新大班科學活動《找平衡》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活動《蔬菜造型》教學設計04-06
大班科學活動《磁鐵的相吸與相斥》教學設計01-10
大班教學活動設計08-03
大班活動教學設計03-01
《奇妙的水》大班科學教學設計04-21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動物與天氣》01-16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我家的電話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