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小學階段是學生了解認識一種語言的黃金時期,若是能夠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采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帶領學生們進入英語的學習當中,并將他們的興趣與熱情保持下去,將對學生掌握這種語言并做到靈活的應用產生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1
一、使用英語歌曲來提高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增強兒童的記憶力
小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差,很難在45分鐘的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聽課。那么,老師們便要把學生的無意注意變為有意注意,大部分的學生喜歡活潑的、輕快的歌曲,而在課堂中適時插入歌曲的教學法,既可以使緊張的學習得到舒緩,也可重新把學生的的注意力凝聚起來,也排除了因為在單一的形式中學習英語使學生覺得枯、乏味,而失去學習興趣。例如歌曲《Days of the week》中,孩子們可以通過歌曲來學習一星期中每天的讀法,也很容易地把一星期中的天數記下來了。
二、愉快教學法
在教學中,使整個教學都彌漫著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同時,在教學時,使學生進入語境,創造情景,幫助學生通過英語直接理解教學內容意思,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如:唱歌、游戲、饒口令等。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我盡可能的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步曲方法,尤其對三、四班的后進生,多給予肯定評價。
三、充分利用態勢語教學法
態勢語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伴隨著表情、眼神、手勢、動作等的教學方式。性格嚴肅的教師可借助于簡筆畫刻畫出人物笑、哭、怒、悲等表情及走、跑、跳等動作,同時加上老師的繪聲繪色、有感情的描述,學生腦海里一定會產生一個清晰的畫面,學習起來定會輕松而且效果好。
四、模仿練習法
學習英語我認為最重要的方法是模仿練習,因為英語的語音、語調及書寫與漢語截然不同,如果小學生學習英語口形不對,發不準音,這樣給今后的學習帶來很多不便,當他們一旦養成習慣,再要糾正就困難了。小學生要說得準確,首先必須看得準,聽得準。因此,我在范讀字母、單詞或句子之前,要讓學生聽老師的讀音,看老師的口形,并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敢于大聲講英語,說錯了及時糾正,并注意將正確的音與錯誤的音進行比較,反復訓練,以免在語音上給學生留下后患。另外,應鼓勵學生課下盡量用所學過的常用表達方式進行相互對話。因為我們不是單純為學語言而教語言,而是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
五、運用生動的圖片,創設直觀情景
小學低年級的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對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的圖片非常感興趣,這需要教師用大量的時間來制作各種教學圖片。
如:學生在認識各種動物時,我就把這些動物制成頭飾,每次上課我就帶著頭飾走進教師,小朋友就會用漢語說:“好可愛的小熊貓”。于是我就直接用英語說:“Hello! I am a panda.”接著讓學生一起讀這個動物的單詞,教幾遍之后就讓學生自己上來戴起小熊貓的頭飾說“Hello! I am a panda.”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就提高了,爭著上臺表演。以后學其他動物就可以讓幾個學生同時戴著頭飾互相問好。比如說:“Hello! I am a cat.”“Hello! I am a monkey.”還可以加上平時的問候語“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等等。另外,還讓學生作各種動物的動作和聲音,讓其他的學生來猜是什么動物。這樣,學生不但學得快,還記得牢,也增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六、應在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基礎上,保持教學活動的流暢進行
學生課堂學習時間的質量與他們的成績呈明顯的正相關。因此,小學英語教學應合理地安排教學活動,為學生爭取更多學習時間,使學生投入有價值的學習活動,從而提高所用時間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合理分想教學時間的'基礎上,要保障教學的流暢性。流暢的英語教學從一個活動轉向另一活動時所花的時間極少,能給學生一個注意信號,并且能避免毫無過渡地從一個環節跳到另一個環節,或從一個活動突然轉換到另一個活動。過渡是從一個活動向另一個活動的變化,如從新內容的呈現到操練等過渡是英語課堂管理的“縫隙”,這時,課堂秩序最容易打亂。因此,在過渡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受到信號后做什么,過渡時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信號,并且要求全班學生統一行動。
七、小學英語教學必須注重講授的重點
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授必須要突出重點。當教材內容的組織具有從直觀到抽象的特點,且以直觀啟發為主時,應采取“觀察~理解~操作一概括”的策略:當教材內容的組織是從已知到未知時,應該采取“自學一討論一發現”策略;當教材內容的組織具有從范例到~般的特點,且以范例啟發為主時,應采取“示范一理解一運用”的策略。從掌握語言的規律看,英語操練一般要遵循“仿說一機械性操練一意義性操練一交際性操練一綜合運用(真實意義的交際)”的規律,其形式也要根據具體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變化。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看,練習也要分層次,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并力爭做到當堂鞏固。課外作業不但要控制量,而且要分層布置。
總之,小學英語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豐富個人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
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2
一、圖片實物教學法
用實物、圖片教學詞匯,既形象生動,又可以節約時間,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Look at the picture ”(用手指著圖片),在教學中使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出示照片:Who is he /she? She /he likes music. she has long hair. what is her/his name? Guess!操作中加上評語:You are right. His/her name
二、形象教學法
在英語教學中,我發現客觀的形象對學生學習英語有較大激發作用,形象能給人深刻印象,幫助聯想,引發情緒。例如:在三年級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于單詞的掌握不是很好,在動物詞語的那課,學生對大象“elephant”的掌握就不好,總是忘記,于是,我就告訴他們大象elephant可以這樣巧記:一個大鼻子兩個大眼睛是e鼻子l把兩只眼睛e給隔開了,撲哧一聲是ph,踩死一只小螞蟻ant。這樣一下就把字母形象化,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從而方便了記憶。
三、情景教學法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正確對待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真正進入角色,真正成為學習主體,提高他們英語表達能力,是英語教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在傳達較難的句子時,可將其放在情景中表現出來。在一些簡單的問候語的學習,也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和運用問候語。比如五年級上冊第4單元“What would you like?”,可以創設孩子和父母用餐時談論自己喜歡的食物的情境。
四、列舉法
列舉法是一種借助對具體事物的特定對象從邏輯上進行分析并將其本質內容全面的一一羅列出來的手段,再針對列出的項目一一提出改進方法。例如五年級的句型“There is a big bed. There is...”和“There are many pictures. There are...”,同學都懂be動詞的用法,但放在進行時中,很多同學都混淆了,我把句型都列舉出來,要求同學們找出有什么地方是很特別的?他們的表達各不相同,為什么他們的回答都不同呢?經過我一提醒,很多同學都想起了be動詞的用法。要求同學們仔細觀察,然后告訴我“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嗎?”同學們很踴躍地舉手回答我的問題,這個同學們比較混淆的問題就這樣在輕松的氣氛中解決了。
五、游戲教學法
小學英語游戲教學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各種游戲形式,將枯燥的語言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三年級的教學要求有一點是培養學生對單詞的聽說認讀能力,針對這一要求,我設計了“炸彈”游戲,比如認讀“orange”這個單詞時,在黑板上畫出6條橫線,在旁邊畫個炸彈,引爆炸彈的線有7根,讓學生問老師,這個單詞有沒有某個字母,有的話就將字母寫在正確的橫線上,沒有就擦去其中一根引爆線,如果學生在引爆炸彈之前猜出單詞是什么就贏。小學生感受能力強,在緊張好玩的氣氛中,為了不讓“炸彈”爆炸,都很努力地憑記憶或者是提示拼出單詞。
六、編制順口溜
孩子天生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容易分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利用學生熟悉的`旋律將重點單詞編寫成歌曲的調子,以提高他們的興趣。在教學期間,經常聽學生哼“This is my father and this is my mother, how do you do!”。當我教“What would you like ”這一模塊時,我就利用這調子,把歌改成This is fish and this is French fries,very nice.”然后配上畫有魚和炸薯條的圖畫,整堂課下來,我發現學生興趣盎然。課后我還發現基礎較好的同學竟然能自己編歌“This is my chair and this is my desk ,very beautiful.”。順口溜有助于學生記單詞、句子。讓他們利用學過的單詞,自己編順口溜,學生有了自己發揮的空間,興趣更高了,學習效果也更好了。
因此,課堂教學的關鍵是學生對課程感興趣。在英語課堂上,如果學生對你的英語課感興趣,他就會如饑如渴地聽你講課,積極熱情地配合你,跟著你走,那么這個課堂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學生對你的課堂不感興趣,那么這個課堂將不可能順利地進行下去。
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3
一、反思學生
在村小,教師應對的都是一些沒有英語基礎的十來歲的孩子,要讓他們聽懂、會說、會認、會寫詞句,難度是很大的。要做好工作,只有永不言棄。
二、反思教材
目前用的馬承英語教材,資料太多,次序不科學、缺少趣味性。資料多造成單詞量大,每節課學生要接觸十到二十個單詞,學習量大;編排時課文在前,學習時卻放在后,單詞教學卻恰恰相反。有點嘩眾取寵的感覺。應本著教學規律編排;課本雖介紹了一些游戲,但操作起來不是很理想;就資料本身而言,缺少童趣。如chant中能盡量不出現新詞,而以課文中出現的單詞為主;Practise中的問答也如此,也許會好些。
三、反思課程設置
此刻,村小的`英語老師至少要跨兩個學校,課程設置很不合理。有的學校一周只有一天課,學生要認讀二、三十個單詞,要到達預期目標談何容易!每一天至少應有一節課。英語老師盡量不跨校。課程的設置應科學化,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四、反思考核方式
還是簡單的答卷形式。只考了聽、寫,沒檢查說、用,學以致用但是是一句空話。
五、反思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太少,除了課堂幾乎找不到。如果年青的父母們能懂一點英語,在孩子呀呀學語的時侯,就能教孩子說一些常見的事物的英文,能在孩子學齡前解決說的問題,那么英語教學就不會這么被動了;如果學校能創設英語角,將校本課的時光交給英語老師,讓她們帶領學生說、玩、唱、跳、演、畫、、、、、、必須能提高孩子學英語的興趣。須知興趣時的老師。
綜上所訴,搞好英語教學應校內、家庭、社會三者互相配合,目標一致。讓我們的孩子學的快樂,學的扎實善用。
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4
一、設多彩情景,創課堂氛圍
眾所周知,英語是一種語言,而非一般的知識。語言的學習如果脫離了一定的情境,學生學習起來不但吃力,更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識的用法。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創設或虛擬情境,帶學生進入到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我認為這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所在。在實際設計情景時我們還要顧及三個因素:
1.趣味性。首先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其次,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作用也是重中之重的。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宋代陳頤也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所以我們教師應牢牢占領這塊陣地,想方設法使英語課堂激情四射、學生興趣盎然。這樣,學生因為課堂的精彩分呈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傾心的投入也是提高課堂質量的保障,最終形成對英語學科學習的良性循環。
2.整體性。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注重教學的整體呈現。我們給予學生的得是過度自然、教學流暢的課堂,在此基礎上能給聽者呈現和構建一個視覺、聽覺、感觸等多方面參與的知識盛宴更是我們要追求的高效課堂。如果不注重整體,不把握關鍵,教學完成之后也就僅僅是支離破碎的記憶而已。
二、巧制教具,輔助日常教學
在如今的教學中,多媒體是我們常用的教學輔助手段,我們習慣也喜歡用其中的圖片動畫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習慣用其中字體的變化和個性化的設計凸顯教學重難點。傳統的自制教具似乎慢慢淡出了教學的舞臺。可是長時間屏幕代替黑板、代替教具的教學同樣會讓學生從陌生到熟悉,從習慣到麻木。也許多媒體終有一天也會變得索然無味,其實我覺得運用必然趨勢之下帶來的高科技的同時,傳統教具仍然有它獨特的用武之地。
1.單詞卡。
在教學五年級學生現在進行時的時候,我將幾個動名詞的'單詞制作成精美的簡筆畫卡片。實際也證明這種圖文并茂的呈現效果不亞于多媒體。更有優勢的是當孩子們興趣十足的欣賞圖片時,那鮮活的眼睛明顯對接下來的教具和課堂充滿了更多的期待。從他們的驚呼聲中,也能感受到孩子對老師技藝的贊嘆。
2.自制掛圖。
在學生學習六年級交通工具及線路規劃時,我做了一幅精準的掛圖,以畫面的形式出示了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在引導他們思考作答的時候發現,這個方法真有用,學生學習的難點就在于在頭腦中建構知識體系,這么形象、逼真的問題解決對學生來說是一項挑戰。孩子們的討論和爭論的情景也是多媒體簡單運用不出的效果。比起太多和復雜的多媒體設計顯然不如我們直接繪畫掛圖來的實用。
三、精編任務訓練,鞏固教學實際
英語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語言的學習,在教學時我們注重語言的習得和把握,在反饋時,我們看重語言的輸出和表達。在課堂教學中任務型的訓練就是很好的鞏固和反饋手段。可以激勵學生自編兒歌、重組對話、Pair work、Make a survey及匯報、當堂測試等方法。
四、多變教師演繹鮮活教材
1.形式多樣的體態語言。
教師的教態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教學情境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情境的表現更加準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消除恐懼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
2.個性化的人格魅力。
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個性化魅力主要體現在教學風格上,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每個教師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不同于他人的教學特點。教學風格的表現,是教師教學特色的形成,是教師人格的投射、教師風貌和格調的體現,良好的教學風格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潤滑劑。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對學生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終生銘記不忘。個性化的選擇有很多,我更關注的是作為教師,我們的個性化是否能給學生的學習或生活帶來正面、鼓舞的作用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獨特的、有魅力的老師。
五、必要學法指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陶行知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在小學階段,學生英語的學習應該具備初級的學習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作為六年級代課的老師,我覺得我們應該在小學階段交給學生這樣一些學習能力:
1.拼讀單詞的能力(即英語英標的學習和積累)。多讓學生試拼,將符合同類發音規則的詞語歸類,讓學生在自我感受中掌握這項能力。
2.簡單英語的表達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語言的輸出與拓展。在談論某一話題的時候要讓學生明白語言的表達既可以展開到很廣、也可以延伸到深層次。在自己會說的同時也要注意聽的作用,因為只有掌握聽、說技能才有了溝通的基礎。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
3.基礎的寫作能力。首先要掌握最簡單、最基本的一些書寫規則。其次是用所學知識表達自己的寫作意愿。當然寫作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教會學生設計寫作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