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學會輸得起呢
最近《爸爸去哪兒》節目很受歡迎,但是其中有個小朋友好勝一定要贏,輸了就哭,這個現象也引起人們的討論,失敗并不代表什么,要“輸得起”。那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學會“輸得起”,坦然面對失敗。今天小編在此介紹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學會“輸得起”的方法,供家長參考借鑒。
一、在孩子面對困難與挫折時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勇氣
前面講述輸不起的小龍,爸爸不妨告訴他:“你現在剛滿5歲就可以和大人下棋,已經是很了不起了!爸爸很喜歡跟你下棋,特別是看到你專心致志的樣子,我更是高興。我也可以假裝輸給你,不過那是在騙你,沒有意義的。你是要爸爸假裝輸給你,還是你一直和我挑戰,總有一天你會贏過我?”
絕大數父母都認為讓年幼的寶寶經歷坎坷太早,因而。當寶寶遭遇坎坷的時候,父母總是表現出非常心疼,甚至留下了眼淚。他們要么為寶寶的挫敗找理由,要么盡力幫寶寶彌補或過分地哄騙,并小心呵護避免孩子再次遭受失敗。這樣做,不能讓孩子了解到真正成功的意義與失敗的價值,也不能幫助孩子學習面對失敗及成功,而這些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功課。
在孩子面對困難與挫折時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勇氣,讓他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站起來,在成功時,也會對自己更加有信心。
二、要時常去定義反思因何成功若失敗了就要明白失敗的原由
父母要將成功的含義,以淺顯的語言告訴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盡心盡力地完成,而非把別人打敗。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獎賞,而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肯定。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失敗可能僅僅是未能達成預設的目標,但是,失敗有時會讓我們獲得更多
時常與孩子分享父母成功與失敗的經歷,讓他們知道即使是父母也有失敗的時候。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小,和孩子討論自己處理失敗的方式及心路歷程,會讓孩子更了解父母,也更能思考成功與失敗的意義。
一般情況下如果寶寶在面對挑戰的時候失敗了,就會出現沮喪,孩子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結果的反應,也許出自于成人對失敗、成功所賦予的定義。成功是否一定要贏過別人才算贏呢?就連歷史上也說過不以成敗論英雄!!
三、家長一定要尊重遵循寶寶的個別差異
若您家寶貝屬于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怕輸型,堅持度低地幼兒,父母則應多鼓勵,最好的辦法是先把標準降低一些,在遇到困難時,要溫和的堅持,鼓勵孩子完成任務,循序漸進,一旦有了成功的經驗,他們會更愿意做出努力,并漸漸體會不輕言放棄的美好感受。
抗壓能力弱、挫折容忍力低又輸不起,是現代孩子的通病。如果您家寶貝,屬于“不能贏就不玩”的不妥協型,也就是堅持度高,非贏不可的幼兒,父母千萬別再煽風點火、順勢要求“好,還要更好”。更不能讓孩子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他們更需要有一些輸的失敗后慘痛經驗,才能體會“贏”是怎么回事,輸了以后就會更加的去看中輸的原因,上百乃兵家常事,這也是曹操最愛用來安慰自己和部下的一句話。
知榮辱,方能知進退、知得失!因此,家長教育孩子“輸得起”是必要的,培養孩子承受挫敗的能力,讓孩子坦然面對失敗。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學會輸得起呢】相關文章:
怎樣培養孩子“輸得起”精神11-22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學習09-23
家長怎樣正確的教育孩子11-15
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匯總12-30
競爭時代如何讓孩子贏得來輸得起心得03-28
孩子打架時家長該怎樣教育孩子03-21
怎樣豐富孩子的想象力呢06-03
怎樣培養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呢09-15
家長怎樣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03-29
家長怎樣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05-11